一种角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1831发布日期:2019-07-19 22:21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角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测绘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角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程测绘过程中经常使用到测量尺,测量尺通常包括直尺、三角板和量角器,直尺和三角板分别用于测量长度,量角器用于测量角度,量角器通常为半圆形板状结构,传统的量角器占用的空间面积比较大,不便于存放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度测量装置,用以解决现有量角器占用空间面积大不利于存放和携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角度测量装置,包括第一指向杆、第二指向杆和刻度条;

第一指向杆端部与第二指向杆端部转动连接,第一指向杆与第二指向杆的相对转动中心轴线与第一指向杆以及第二指向杆垂直;

第二指向杆内部开设有容置槽,刻度条具有柔性且收卷在容置槽内部;

容置槽靠近第一指向杆的一面开设有缺口,刻度条端部从缺口伸出并与第一指向杆固定连接;

第一指向杆与第二指向杆相互靠近的一面均为平面且分别经过第一指向杆与第二指向杆相对旋转的中心轴线。

本实用新型实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转轴,所述第一指向杆和所述第二指向杆分别与转轴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第二指向杆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实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置槽内部转动连接有卷筒,所述刻度条绕卷在卷筒上。

本实用新型实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置槽内部设有卷簧,卷簧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卷筒固定连接,卷簧的另一端内与容置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卷筒具有两个,其中一个卷筒位于所述缺口边缘,另一个卷筒位于缺口和所述转轴之间,所述刻度条同时缠绕在两个卷筒上,两个卷筒均位于刻度条围成的环形区域内侧。

本实用新型实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缺口与转轴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刻度条与所述第一指向杆固定连接位置与转轴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且均为R,第一指向杆、第二指向杆以及刻度条构成等腰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实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刻度条上雕刻有刻度线,刻度线的排列呈线性排布,刻度条在与所述第二指向杆固定连接位置对应的刻度线为0,刻度线对应的读数L朝远离第二指向杆的方向逐渐增大,刻度线的读数L与第一指向杆以及第二指向杆之间的夹角T之间的关系式为L=R*sin(T/2)。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优点是:使用时用手掰开第一指向杆和第二指向杆使第一指向杆和第二指向杆之间张开形成夹角T,使第二指向杆指向第一个目标,第一指向杆指向第二个目标,角度T即为第一个目标与第二个目标之间的夹角,读取刻度条上的读数,当刻度条两端分别与第一指向杠杆以及第二指向杆相对旋转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已知时,通过计算即可得出角度T的大小。使用完成之后,将第一指向杆以及第二指向杆相对旋转至合拢状态,减小角度测量装置占用的空间面积,结构更加紧凑,便于携带和保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体现第一指向杆和第二指向杆之间相对旋转张开角度T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方向的向视图用以体现刻度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体现卷簧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

1、第一指向杆;

2、第二指向杆;21、容置槽;22、缺口;23、卷筒;24、卷簧;

3、刻度条;31、刻度线;

4、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角度测量装置,综合图1和图2,包括第一指向杆1、第二指向杆2和刻度条3;第一指向杆1端部与第二指向杆2端部转动连接,第一指向杆1与第二指向杆2的相对转动中心轴线与第一指向杆1以及第二指向杆2垂直;第二指向杆2内部开设有容置槽21,刻度条3具有柔性且收卷在容置槽21内部;容置槽21靠近第一指向杆1的一面开设有缺口22,刻度条3端部从缺口22伸出并与第一指向杆1固定连接;第一指向杆1与第二指向杆2相互靠近的一面均为平面且分别经过第一指向杆1与第二指向杆2相对旋转的中心轴线。

结合图3,使用时用手掰开第一指向杆1和第二指向杆2使第一指向杆1和第二指向杆2之间张开形成夹角T,使第二指向杆2指向第一个目标(第一个目标作为测量基准),第一指向杆1指向第二个目标,角度T即为第一个目标与第二个目标之间的夹角,读取刻度条3上的读数,当刻度条3两端分别与第一指向杠杆以及第二指向杆2相对旋转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已知时,通过计算即可得出角度T的大小。使用完成之后,将第一指向杆1以及第二指向杆2相对旋转至合拢状态(此时T=0),减小角度测量装置占用的空间面积,结构更加紧凑,便于携带和保存。

角度测量装置还包括转轴4,第一指向杆1和第二指向杆2分别与转轴4转动连接,缺口22位于第二指向杆2远离转轴4的一端。

容置槽21内部转动连接有卷筒23,刻度条3绕卷在卷筒23上。容置槽21内部设有卷簧24,卷簧24的其中一端与卷筒23固定连接,卷簧24的另一端内与容置槽21的内壁固定连接。卷簧24始终处于受拉伸状态,角度T减小时,在卷簧24带动卷筒23旋转将刻度条3收卷在卷筒23上,刻度条3逐渐被收卷至容置槽21内。

卷筒23具有两个,其中一个卷筒23位于缺口22边缘,另一个卷筒23位于缺口22和转轴4之间,刻度条3同时缠绕在两个卷筒23上,两个卷筒23均位于刻度条3围成的环形区域内侧。两个卷筒23上的卷簧24同时驱动卷筒23,能够增大对刻度条3的拉力,便于将刻度条3收卷在卷筒23上。

缺口22与转轴4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刻度条3与第一指向杆1固定连接位置与转轴4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且均为R,第一指向杆1、第二指向杆2以及刻度条3构成等腰三角形,便于角度计算。

刻度条3上雕刻有刻度线31,刻度线31的排列呈线性排布,刻度条3在与第二指向杆2固定连接位置对应的刻度线31为0,刻度线31对应的读数L朝远离第二指向杆2的方向逐渐增大,刻度线31的读数L与第一指向杆1以及第二指向杆2之间的夹角T之间的关系式为L=R*sin(T/2)。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