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基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测试用无损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0010发布日期:2020-01-15 00:1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铝基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测试用无损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腐蚀阴极保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铝基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测试用无损夹具。



背景技术:

电化学阴极保护系统是减缓或阻止金属部件发生腐蚀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的牺牲阳极法由于成本低、简单可靠、免维护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牺牲阳极材料主要包括镁合金、锌合金、铝合金及铁合金。铝阳极由于密度低、电容量大、原料易得等优势,在海洋构筑物的防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保护效果。构筑物的铝基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是评价其质量是否满足工程要求的最关键指标,gb/t17848中对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进行了规范,要求测试样品的规格为φ16×28mm或φ16×48mm,有效工作面积控制在14cm2。现有方法通常是直接采用绝缘性强的材料对测试样品非工作面进行密封。但该方法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例如在用绝缘材料密封测试样品时,密封区域较难精确控制;并且绝缘材料在测试后需要清除,过程繁琐且容易残留,增加了后续称重的误差,效率低下。

为避免采用绝缘材料密封的不足,目前一般通过将测试样品上、下底端分别开孔夹持的方法进行封装,该装置虽然弥补了直接采用绝缘材料对测试样品密封的缺点,但其本身仍存在较多不足,主要体现在:(1)测试样品上下端面均需开孔,增加了加工难度并浪费了时间;(2)测试样品上端面开孔需为螺纹孔,其在测试结束后,由于铝基牺牲阳极较软,样品旋出时易带出一些屑状阳极体,影响了试验精度;(3)测试样品上端面的螺纹孔易残留溶液,较难清除烘干,影响效率;(4)封装装置配件较多,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铝基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测试用无损夹具,采用该夹具进行铝基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测试,可以无需将待测试件开孔,避免了因开孔而导致的有溶液残留的缺陷,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基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测试用无损夹具,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支架及下支架、设置在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之间用以提供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相向夹紧力的弹性件以及套设在所述弹性件外用以将其与外界相隔离的弹性防护件,所述上支架、所述下支架、所述弹性件以及所述弹性防护件配合的形成用以容纳待测试件和腐蚀溶液的容纳腔,所述上支架上设有导电芯棒,所述导电芯棒的周侧配合的设有第一弹性绝缘垫圈,所述下支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弹性绝缘垫圈相对的第二弹性绝缘垫圈,当对所述待测试件进行测量时,所述待测试件的上端面及下端面配合的卡设在所述第一弹性绝缘垫圈和所述第二弹性绝缘垫圈之间且所述导电芯棒与所述待测试件的上端面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上分别设有连接件,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架上的所述连接件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架上的所述连接件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防护件为软质绝缘耐蚀材料制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绝缘垫圈的外径不小于所述待测试件上端面的外径;所述第二弹性绝缘垫圈的外径不小于所述待测试件下端面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芯棒自所述上支架的外侧穿入所述容纳腔中,所述第一弹性绝缘垫圈设置在所述上支架的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绝缘垫圈的内壁与所述导电芯棒的外壁相贴紧,当对所述待测试件进行测量时,所述第一弹性绝缘垫圈配合的与所述待测试件的上端面密闭的贴紧,所述第二弹性绝缘垫圈配合的与所述待测试件的下端面密闭的贴紧。

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架的内壁上设有用以配合的容设所述第二弹性绝缘垫圈下部的容纳槽,所述第二弹性绝缘垫圈的上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外。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与现有的铝基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测试用样品封装装置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无损夹具用以夹持待测试件,无需对待测试件进行再加工,避免了待测试件因开孔而导致残留溶液难除尽的不足,提高了测试的效率和准确度;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无损夹具结构简单,可简化待测试件的安装流程,通过弹性件将待测试件的两端相夹紧,可以防止腐蚀溶液进入待测试件的端面,保证待测试件留在腐蚀溶液中的侧面面积为有效工作面积。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无损夹具在未装入待测试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无损夹具在装入待测试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上支架;2、下支架;3、弹性件;4、弹性防护件;5、容纳腔;6、连接件;7、导电芯棒;8、第一弹性绝缘垫圈;9、待测试件;10、第二弹性绝缘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铝基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测试用无损夹具,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支架1及下支架2、设置在上支架1和下支架2之间用以提供上支架1和下支架2相向夹紧力的弹性件3以及套设在弹性件3外用以将其与外界相隔离的弹性防护件4,上支架1、下支架2、弹性件3以及弹性防护件4配合的形成用以容纳待测试件9和腐蚀溶液的容纳腔5。上支架1上设有导电芯棒7,导电芯棒7的周侧配合的设有第一弹性绝缘垫圈8,下支架2上设有与第一弹性绝缘垫圈8相对的第二弹性绝缘垫圈10。当对待测试件9进行测量时,待测试件9的上端面及下端面配合的卡设在第一弹性绝缘垫圈8和第二弹性绝缘垫圈10之间且导电芯棒7与待测试件9的上端面相接触。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为弹簧,优选采用强力弹簧。为便于弹簧的固定,上支架1和下支架2上分别设有连接件6,弹簧的一端与上支架1上的连接件6相连,其另一端与下支架2上的连接件6相连。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6为硬质绝缘耐蚀旋转头。

优选的,第一弹性绝缘垫圈8和第二弹性绝缘垫圈10采用耐腐蚀性的材料制作。弹性防护件4采用软质绝缘耐蚀材料制作。

为保证第一弹性绝缘垫圈8将待测试件9的上端面完全覆盖,第一弹性绝缘垫圈8的外径不小于待测试件9上端面的外径;相应的,为保证第二弹性绝缘垫圈10将待测试件9的下端面完全覆盖,第二弹性绝缘垫圈10的外径不小于待测试件9下端面的外径。

导电芯棒7自上支架1的外侧穿入容纳腔5中,第一弹性绝缘垫圈8设置在所述上支架1的内壁。第一弹性绝缘垫圈8的中间开孔,开孔直径与导电芯棒7伸出端的直径相等,从而使第一弹性绝缘垫圈8的内壁与导电芯棒7的外壁相贴紧。第二弹性绝缘垫圈10为实心垫片。当对待测试件9进行测量时,第一弹性绝缘垫圈8配合的与待测试件9的上端面密闭的贴紧,第二弹性绝缘垫圈10配合的与待测试件9的下端面密闭的贴紧,从而可防止容纳腔5中的腐蚀溶液与待测试件9的上端面或下端面相接触。

在未安装待测试件9时,第一弹性绝缘垫圈8的下端面稍低于导电芯棒7的下端面,该距离以当待测试件9设于第一弹性绝缘垫圈8和第二弹性绝缘垫圈10之间并夹紧时,导电芯棒7伸出端刚好与待测试件9的上端面相接触为宜。借助万用表测试导电芯棒7与待测试件9之间接触是否良好,若所测电阻无限大,说明导电芯棒7与待测试件9未接触,需换用更强力的弹簧,直至电阻显示适当数值为止。

本实施例中,下支架2的内壁上还设有用以配合的容设第二弹性绝缘垫圈10下端部的容纳槽,第二弹性绝缘垫圈10的上部位于容纳槽外。通过设置容纳槽,可以更好的固定第二弹性绝缘垫圈10。

本实用新型的无损夹具结构简单,可简化待测试件9的安装流程,并且不需对待测试件9进行再加工,避免了待测试件9因开孔而导致残留溶液难除尽的不足,提高了测试的效率和准确度。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