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板厚度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5280发布日期:2019-09-17 21:43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叠合板厚度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叠合板制作技术,尤其是一种叠合板厚度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叠合楼板在生产过程中,振捣、收面等过程人工操作会造成混凝土表面不平,较标准厚度存在偏差,有些偏差甚至超过规范要求。如叠合板厚度过厚,导致后期叠合板安装等过程中线管等施工操作困难;厚度过薄,安全隐患大,故叠合板生产过程中厚度控制极其重要,构件出厂前必须达到标准厚度,但在质量检查中,依靠盒尺等常用工具只能测量叠合板边缘混凝土厚度,中间部分需要2-3才能测量出,耗费人工又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方便的叠合板厚度检查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叠合板厚度检查装置,包括支架、水平线、刻度尺及固定刻度尺的底座,支架包括支架一与支架二,支架一的底板一的一侧设置有弯钩,支架一通过弯钩固定在模台上,支架一与支架二上分别设置有立柱,两个立柱通过水平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容易操作,在检查过程中只需一人即可完成,节省人力。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优选方案是:

每个立柱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水平线的卡槽。

刻度尺的外部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为方形环状结构,且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卡环。

水平线采用硬度较小的铁线,水平线的直径为0.5-1mm。

支架高度大于叠合板外露桁架筋的高度。

刻度尺的总高度为0线+20cm,刻度尺的中间设置为0线,0线上方设置为负数,0线下方设置为正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架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架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刻度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图6为图4的俯视图;

图中:模台1;支架一2;底板一201;弯钩202;立柱一203;水平线3;叠合板4;刻度尺5;底座6;支架二7;底板二701;立柱二702;固定板8;卡环9;卡槽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一种叠合板厚度检查装置,由支架、水平线3、刻度尺5及固定刻度尺5的底座6组成,支架由支架一2与支架二7组成,支架一2底部的底板一201的一侧设置有U型的弯钩202,支架一2通过弯钩202固定在模台1上,支架二7通过其底部的底板二701置于模台1上,底板一201与底板二701上分别设置有立柱一203和立柱二702,且立柱一203和立柱二702等高,立柱一203和立柱二702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水平线3的卡槽10,立柱一203和立柱二702通过水平线3连接,且水平线3处于绷紧状态。

参见附图5,刻度尺5的底部有底座6,且刻度尺5立于底座6上,刻度尺5的外部设置有方形环状的固定板8,固定板8的前侧设置有两个卡环9,刻度尺5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卡环9,水平线3穿过卡环9使水平线3在刻度尺5的前侧固定(如图1所示,刻度尺5的前侧设置有刻度)。

参见附图4,刻度尺5的总高度为0线+20cm,其中刻度尺5以0线作为分界,0线向上为负值,即表示叠合板4厚度偏薄,0线向下为正值,即表示叠合板4厚度偏厚。

本实施例使用时将叠合板4置于模台1上,支架一2置于叠合板4的左侧,支架一2通过其底部的弯钩202固定在模台1的边缘,支架二7横跨叠合板4并放置在模台1上,刻度尺5放置于叠合板4的表面,水平线3的一端固定在立柱一203上,另一端穿过卡环9固定在立柱二702上,同时保证水平线3处于绷紧状态,水平线3与刻度尺5重合处的刻度即为刻度尺5所在位置的厚度偏差,若刻度为-3cm,刻度尺5所在位置的厚度偏差为-3cm,叠合板4此位置厚度较标准厚度薄3cm;若刻度为3cm,刻度,5所在位置的厚度偏差为+3,叠合板4此位置厚度较标准厚度厚3cm;沿叠合板4的上表面移动刻度尺5,可测量叠合板4上其他位置的厚度。

本实施例中,水平线3采用硬度较小的铁线,水平线3的直径为1mm。

两个支架的高度都大于叠合板4外露桁架筋的高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并不局限于此,所有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对本技术方案技术特征提出的等效变化或替换,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