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粪便中捕获肿瘤细胞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68928发布日期:2019-10-28 23:44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从粪便中捕获肿瘤细胞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从粪便中捕获肿瘤细胞的装置。



背景技术: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癌具有恶性程度高、转移早的特点,因此结直肠癌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肠道上皮组织一直在非常迅速的进行细胞更新,每天至少有1%的细胞脱落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并且肿瘤细胞的脱落速度远高于正常细胞,粪便中脱落的肿瘤细胞数量远远多于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通过对粪便样本中脱落的肿瘤细胞的分析检测可以及时发现癌变信息。且粪便的获取比血液更方便,更容易让普通大众接受,依从性更好。

目前利用免疫磁珠富集肿瘤细胞为常用方法,其原理为固定于磁珠表面的抗体与肿瘤细胞抗原结合,然后通过磁性分离,使脱落细胞从粪便样本中分离出来,获得肿瘤细胞进行分析检测。此方法磁珠是分散在悬浮液中,需通过磁铁进行分离,然后收集磁珠。操作繁琐,且磁珠成本较高。

因此一种新型分离粪便中的肿瘤细胞的装置是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肿瘤细胞的分析检测装置操作繁琐,效率低下,目的在于提供从粪便中捕获肿瘤细胞的装置,解决获取肿瘤细胞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从粪便中捕获肿瘤细胞的装置,包括一端开口的瓶体、连接在瓶体上端开口处的盖子,盖子上设置有通孔,盖子上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包括位于盖子上方的第一连接柱和穿过通孔的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的下端位于瓶体内,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相互垂直设置,第二连接柱的下端设置有若干凹槽,凹槽与载体的上端连接,载体为竖直分布的螺旋状细丝,并且载体表面包被有肿瘤特异性抗体,载体为塑料材质;第一连接柱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抓柄;

使用时,粪便悬浮液置于瓶体内,通过旋转抓柄带动连接柱、载体共同旋转,旋转过程中载体表面吸附细胞。

进一步的,本装置在使用时,将粪便悬浮液置于瓶体内,然后通过盖子将瓶体的上端盖住,盖住后再将第二连接柱插入通孔内,此时第一连接柱在盖子的上方,第二连接柱的下端穿过通孔,并且第一连接柱的下端位于瓶体内,在使用时,通过旋转在瓶体外的抓柄,带动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整体旋转,第二连接柱旋转时,同时带动与其下端的凹槽连接的载体旋转,进而通过旋转抓柄即可实现瓶体内的载体旋转,载体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粪便悬浮液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随着悬浮液的流动,能提高载体上的抗体与悬浮液中的细胞更好的结合。同时,设置为螺旋状,也能进一步的提高接触面积,载体可在瓶体内转动,使悬浮液与载体动态孵育,增强了孵育效果。

同时,基于本装置的结构,在反应完成后,可直接将吸附有目的细胞的载体取出,进行下一步的操作,不需磁性分离。载体可以根据需要自由的浸入或提取于不同容器中,操作更方便更灵活。

具体的,从粪便中捕获肿瘤细胞的装置,载体的上端设置有挂钩,凹槽的内底部连接有可沿载体所在直线伸缩的弹簧,弹簧的下端设置有挂环,连接时,载体上的挂钩与弹簧下端的挂环连接,并通过弹簧的伸缩将载体的上端带入凹槽内。通过挂钩和挂环进行固定连接,并通过弹簧的伸缩,可直接将载体带入凹槽中,这样的结构在使用时能更便于固定和取下,更有利于后续使用。

更进一步的,从粪便中捕获肿瘤细胞的装置,所述凹槽内、弹簧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海绵,载体的上端挂钩的下端处套装有第二海绵,在弹簧的伸缩下,载体的上端进入凹槽内,通过第一海绵和第二海绵固定。

通过第一海绵和第二海绵挤压固定,在海绵的作用下,在外力的作用下不会影响载体上下移动,并且在该结构下,海绵对载体的侧面进行作用,进而在使用时,可对其侧面压紧,使其固定,在载体旋转时,能进一步的使其和连接柱保持一致,不会发生滑动,更有利于进行固定,保证其旋转的效率。

优选的,从粪便中捕获肿瘤细胞的装置,所述肿瘤特异性抗体为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的特异性抗体。

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是一种上皮细胞特异性抗原,属于一种跨膜糖蛋白,参与调节细胞黏附、增殖、分化、迁移及信号转导。EpCAM除在正常上皮细胞中表达,还在许多肿瘤细胞中异常表达。EpCAM最早在结直肠癌中发现。结直肠癌细胞中EpCAM高表达。EpCAM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标记物。

优选的,从粪便中捕获肿瘤细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载体为聚苯乙烯。载体的材质吸附能力强且成本低廉,更便于长期使用,并且使用效率更高。

优选的,从粪便中捕获肿瘤细胞的装置,抓柄上设置有带动抓柄旋转的动力装置。本装置的抓柄可通过手动进行旋转,也可通过连接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带动抓柄自动旋转,更便于使用。

优选的,从粪便中捕获肿瘤细胞的装置,盖子与瓶体通过螺纹旋转连接。通过螺纹旋转连接,在连接时更便捷,并且取下时,也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从粪便中捕获肿瘤细胞的装置,本装置与现有的提取装置相比,操作更加简单,能快速便捷的获取肿瘤细胞,使用更便捷;

2、本实用新型从粪便中捕获肿瘤细胞的装置,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灵活,并且成本低廉,使用效率更高;

3、本实用新型从粪便中捕获肿瘤细胞的装置,本装置能快速获取肿瘤细胞,得到细胞后能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便捷的进行放置和检测,更便于操作使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柱和载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瓶体,2-盖子,3-第一连接柱,4-第二连接柱,5-抓柄,6-载体,7-凹槽,8-挂钩,9-弹簧,10-挂环,11-第一海绵,12-第二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从粪便中捕获肿瘤细胞的装置,包括一端开口的瓶体1、连接在瓶体1上端开口处的盖子2,盖子2上设置有通孔,盖子2上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包括位于盖子2上方的第一连接柱3和穿过通孔的第二连接柱4,第二连接柱4的下端位于瓶体1内,第一连接柱3和第二连接柱4相互垂直设置,第二连接柱4的下端设置有若干凹槽7,凹槽7与载体6的上端连接,载体6为竖直分布的螺旋状细丝,并且载体6表面包被有肿瘤特异性抗体,载体6为塑料材质;第一连接柱3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抓柄5;

使用时,粪便悬浮液置于瓶体1内,通过旋转抓柄5带动连接柱、载体6共同旋转,旋转过程中载体6表面吸附细胞。

实施例2

从粪便中捕获肿瘤细胞的装置,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载体6的上端设置有挂钩8,凹槽7的内底部连接有可沿载体6所在直线伸缩的弹簧9,弹簧9的下端设置有挂环10,连接时,载体6上的挂钩8与弹簧9下端的挂环10连接,并通过弹簧9的伸缩将载体6的上端带入凹槽7内。凹槽7内、弹簧9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海绵11,载体6的上端挂钩8的下端处套装有第二海绵12,在弹簧9的伸缩下,载体6的上端进入凹槽7内,通过第一海绵11和第二海绵12固定。

实施例3

从粪便中捕获肿瘤细胞的装置,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肿瘤特异性抗体为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的特异性抗体。载体6为聚苯乙烯。抓柄5上设置有带动抓柄5旋转的动力装置。盖子2与瓶体1通过螺纹旋转连接。

载体可在瓶体内转动,使悬浮液与载体动态孵育,增强了孵育效果。反应完成后可直接将吸附有目的细胞的载体取出,进行下一步的操作,不需磁性分离。载体可以自由的浸入或提取于不同容器中,操作更方便更灵活。

使用时,采集新鲜粪便,将粪便样本稀释,再通过滤网将粪便过滤除去较大的不溶性颗粒及纤维,得到细胞悬浮液。打开盖子2,将粪便悬浮液注入瓶体1中,盖上盖子2,手持抓柄5转动,转动时带动第一连接柱3和第二连接柱4以及载体6旋转,本装置的抓柄5还可以连接动力装置,自动化转动载体6进行孵育。

反应完成后可直接将吸附有细胞的载体6取出,将瓶内的液体去掉,注入洗涤液,盖上盖子2,再次转动载体6进行洗涤,再将载体6取出,重复此步骤。最后注入洗脱液,将目的细胞从载体6上洗脱下来,以备后续的检测。

同时,本装置的载体6还可以自由的浸入或提取于不同容器中,操作更方便更灵活。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