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供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2781发布日期:2019-11-15 21:08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供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供气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地供电局投入大量的变压器在线油色谱监测装置,通过实时的连续运行状态监测数据,及时发现变压器潜伏性故障,有效避免了电力系统重大事故的发生。现有的变压器在线油色谱监测装置利用气相色谱法原理,需在载气作用下,不同故障组分分离后检测,从而进行分析和定量。载气作为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需不定期更换瓶装载气。

载气作为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瓶装载气目前在日常维护中存在以下问题:

1、瓶装载气消耗快,更换频率高,一年总更换量巨大。

2、各站分布范围广,一旦装置没有及时更换载气,油色谱系统将停止运作,失去连续在线监测的作用。

3、整个载气回路要求载气纯净、密闭性好、流速稳定及流速测量准确。频繁的更换载气,会存在操作不当引起的泄漏、流速不稳定等隐患,导致影响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瓶装载气价格昂贵,申购手续繁琐,耗时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供气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频繁更换载气瓶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供气系统,包括沿进气方向依次串联的油气分离装置、催化净化装置、气体储存装置和油色谱在线装置;所述油气分离装置用于去除外界气体中的油类杂质;所述催化净化装置用于去除所述外界气体中的烃类杂质;所述气体储存装置与所述油色谱在线装置连通,所述气体储存装置用于储存载气并向所述油色谱在线装置提供所述载气。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催化净化装置内部设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能够加热所述催化净化装置内部的气体,以使所述气体达到催化反应所需的温度。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催化净化装置内部还设有保温元件。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催化净化装置内部还设有风机,所述风机用于降低催化净化后气体的温度。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的自动供气系统还包括吸附净化装置,所述吸附净化装置设置于所述催化净化装置和所述气体储存装置之间,且内部设有吸附层,所述吸附层能够吸附由所述催化净化装置排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吸附净化装置上设有放空阀,所述放空阀能够控制所述吸附净化装置与外界的通断。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的自动供气系统还包括冷干装置,所述冷干装置设置于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和所述催化净化装置之间,用于冷却并干燥由所述油气分离装置排出的气体。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的自动供气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油气分离装置的进气口连通的空压机,所述空压机能够收集并增压所述外界气体,以使所述空压机与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和所述催化净化装置之间形成压力差。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的自动供气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和开关;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气体储存装置内,且与所述开关信号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气体储存装置内的压力;所述开关与所述空压机电性连接,所述开关能够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所述空压机的启闭。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气体储存装置的出口处设有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用于调节所述气体储存装置与所述油色谱在线装置之间的载气流量。

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种自动供气系统包括沿进气方向依次串联的油气分离装置、催化净化装置、气体储存装置和油色谱在线装置;油气分离装置用于去除外界气体中的油类杂质;催化净化装置用于去除外界气体中的烃类杂质;气体储存装置与油色谱在线装置连通,气体储存装置用于储存载气并向油色谱在线装置提供载气。

油气分离装置和催化净化装置分别能够去除外界气体中的油类杂质和烃类杂质,将外界气体进行净化以得到油色谱在线装置需要的载气,而不必购买瓶装的载气,降低了原料成本,避免了繁琐的申购手续,节约了时间和人力资源。同时,油气分离装置和催化净化装置净化后的载气可以储存于气体储存装置内,由气体储存装置为油色谱在线装置提供载气,能够省去频繁更换载气瓶的工序,省时省力,还能够避免频繁更换载气引起的泄漏、流速不稳定等隐患,另外,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油色谱在线装置的连续在线监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供气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标:100-油气分离装置;200-催化净化装置;300-气体储存装置;400-吸附净化装置;500-冷干装置;600-空压机;700-控制装置;210-加热器;220-保温元件;230-风机;310-流量控制阀;320-第二排水阀;410-放空阀;510-第一排水阀;710-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中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自动供气系统,对外界气体如新鲜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得到所需载气,并将载气储存于与油色谱在线装置连通的装置内,以便于随时为油色谱在线装置提供载气,进而避免频繁更换载气瓶的问题,实现油色谱在线装置的连续化作业。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1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载气作为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瓶装载气目前在日常维护中存在以下问题:

1、瓶装载气消耗快,更换频率高,一年总更换量巨大。

2、各站分布范围广,一旦装置没有及时更换载气,油色谱系统将停止运作,失去连续在线监测的作用。

3、整个载气回路要求载气纯净、密闭性好、流速稳定及流速测量准确。频繁的更换载气,会存在操作不当引起的泄漏、流速不稳定等隐患,导致影响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瓶装载气价格昂贵,申购手续繁琐,耗时较长。

相对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供气系统,请一并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供气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自动供气系统包括沿进气方向依次串联的油气分离装置100、催化净化装置200、气体储存装置300和油色谱在线装置;油气分离装置100用于去除外界气体中的油类杂质;催化净化装置200用于去除外界气体中的烃类杂质;气体储存装置300与油色谱在线装置连通,气体储存装置300用于储存载气并向油色谱在线装置提供载气。

油气分离装置100和催化净化装置200分别能够去除外界气体中的油类杂质和烃类杂质,将外界气体进行净化以得到油色谱在线装置需要的载气,而不必购买瓶装的载气,降低了原料成本,避免了繁琐的申购手续,节约了时间和人力资源。同时,油气分离装置100和催化净化装置200净化后的载气可以储存于气体储存装置300内,由气体储存装置300为油色谱在线装置提供载气,能够省去频繁更换载气瓶的工序,省时省力,还能够避免频繁更换载气引起的泄漏、流速不稳定等隐患,另外,本实施例能够实现油色谱在线装置的连续在线监测。

其中,油气分离装置100包括沿气体流动方向设置的高分子膜,高分子膜能够阻碍空气中粒径较大的物质的通过,空气中的油类物质无法通过高分子膜,因此被分离出来。高分子膜还能够将空气中的水、灰尘等过滤出去,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

催化净化装置200内部设有加热器210,加热器210能够加热催化净化装置200内部的气体以使气体达到催化反应所需的温度。加热器210可以选用通电加热的方式,例如将加热器210设置为加热丝,加热丝通电后能够将电能转换为热能。这种方式控制方便,能够实现即开即停,且节能环保。加热器210还可以选用流动介质加热的方式,例如将加热器210设置为加热盘管,加热盘管内部具有用于流动介质通过的空间,通过加热流动介质以及流动介质与催化净化装置200内气体的热量传递实现加热。这种方式能够实现流动介质的循环利用,节省原料,能够降低成本。加热器210可以设置于催化净化装置200的入口处,也可以设置于催化净化装置200的中心位置,以最大范围、最快速的加热气体。

同时,催化净化装置200内部还设有保温元件220。保温元件220用于保持催化净化装置200内的温度,以使催化反应持续进行,进而提高净化效率。保温元件220可以设置为保温棉,保温棉覆盖于催化净化装置200的内壁或填充于催化净化装置200的腔室。保温元件220还可以设置为真空隔热层,具体而言,催化净化装置200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抽真空以形成真空隔热层,真空状态下,真空隔热层的气体极少,内壳体内的气体无法与真空隔热层进行热交换,或热交换速度极慢。这种保温方式的效果显著。

另外,催化净化装置200内部还设有风机230,风机230用于降低催化净化后气体的温度。风机230与加热器210较为优选的设置方式为:加热器210设置于催化净化装置200的入口处,风机230设置于催化净化装置200的出口处,且催化净化装置200的入口和出口相对设置,风机230能够降低催化净化后气体的温度。

进行油气分离后的气体在催化净化装置200内进行催化反应以去除气体内的烃类杂质,气体中的烃类杂质催化反应后会生成水和二氧化,在催化净化装置200和气体储存装置300之间设置了吸附净化装置400,吸附净化装置400内部设有吸附层,吸附层能够吸附由催化净化装置200排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多个吸附层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气体由吸附净化装置400的进气口进入后,能够依次经过各个吸附层后,流动至吸附净化装置400的出气口,然后流出吸附净化装置400。多个吸附层可以沿出气口所在平面的法线方向依次设置,且各个吸附层均与出气口所在平面平行以增大吸附面积,同时减小吸附层的占用空间。吸附层可以选用吸附棉,吸附棉表面混合有多种吸附材料以实现对气体中的水、二氧化碳和其他杂质的吸附,以为油色谱在线装置提供纯净的载气,保证油色谱在线装置的正常工作。

随着吸附净化装置400内的吸附材料吸附的物质的增加,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逐渐下降,为了实现吸附材料的重复利用,需要及时净化吸附材料。本实施例中,在吸附净化装置400的壳体上设置了泄压孔,泄压孔处安装有放空阀410,放空阀410能够控制吸附净化装置400与外界的通断,吸附材料中的水、二氧化碳等物质能够经放空阀410排出至外界,以实现吸附材料的重复利用。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自动供气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油气分离装置100和催化净化装置200之间的冷干装置500,冷干装置500用于冷却并干燥由油气分离装置100排出的气体。具体而言,冷干装置500内部具有干燥盘管,干燥盘管内为冷却介质,气体与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传递以降低自身温度。冷干装置500上还设有排水孔,排水孔处安装有第一排水阀510,由油气分离装置100排出的气体进行冷却干燥后的水经第一排水阀510排出至外界。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自动供气系统还包括与油气分离装置100的进气口连通的空压机600,空压机600能够收集并增压外界气体,以使空压机600与油气分离装置100和催化净化装置200之间形成压力差,气体能够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依次流经空压机600、油气分离装置100、冷干装置500、催化净化装置200和吸附净化装置400,最后储存于气体储存装置300内。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为了提高自动供气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设置了用于控制各装置自动启闭的控制装置700,控制装置700包括压力传感器710和开关;压力传感器710安装于气体储存装置300内,且与开关信号连接,压力传感器710用于检测气体储存装置300内的压力;开关与空压机600电性连接,控制器能够接收压力传感器710的信号并控制开关进而控制空压机600的启闭。当压力传感器710检测到气体储存装置300内的压力低于设定值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该信号后控制开关打开,使空压机600和整个自动供气系统开始工作为气体储存装置300提供载气。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气体储存装置300的出口处设有流量控制阀310,流量控制阀310用于调节气体储存装置300与油色谱在线装置之间的载气流量。流量控制阀310可以选用电子流量控制阀。气体储存装置300上还设置有第二排水阀320,气体储存装置300内的水分由第二排水阀320排出至外界。气体储存装置300可以设置为储存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