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漏磁检测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8896发布日期:2019-11-25 22:10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漏磁检测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漏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漏磁检测传感器。



背景技术:

漏磁检测是十分重要的无损检测方法,应用十分广泛,此类新型漏磁检测传感器目标信号采集板主要由核心器件fpga,stm32以及采集电路组成,信号的采集由fpga控制完成,且该装置可以设置在四轮爬壁车底部,对其进行漏磁检测,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检测过程的自动化,这不仅可以降低检测工作的劳动强度,还可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现有的漏磁检测传感器在使用时内侧极易由于振动或是其他原因导致零件损坏,一般漏磁检测传感器的部件之间固定多是通过螺钉进行固定,稳定性极强,但却极其不便进行拆卸维修和检测,而一般便拆式的漏磁检测传感器稳定性较差,不能有效的投入使用,且造价成本较高不能普遍实施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漏磁检测传感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漏磁检测传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漏磁检测传感器在使用时内侧极易由于振动或是其他原因导致零件损坏,一般漏磁检测传感器的部件之间固定多是通过螺钉进行固定,稳定性极强,但却极其不便进行拆卸维修和检测,而一般便拆式的漏磁检测传感器稳定性较差,不能有效的投入使用,且造价成本较高不能普遍实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漏磁检测传感器,包括检测传感器主体,还包括固定机构和缓冲机构,所述检测传感器主体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承重顶盖,且所述承重顶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支座,且所述固定机构位于承重顶盖和承重支座的连接处,且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活动安装在承重支座一侧的两个提拉夹板,所述提拉夹板的一侧贯穿承重支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止动卡块,且所述承重顶盖的内部对应提拉夹板和止动卡块连接处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扩张弹簧,且所述承重顶盖的一侧对应止动卡块的贴合处开设有固定卡槽,且所述承重支座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三个有限位导柱。

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位于承重顶盖和承重支座的外侧,且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承重顶盖和承重支座外侧的四个防护夹板,所述防护夹板的内侧固定贴合有橡胶贴合条,且所述防护夹板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缓冲卡块,且所述防护夹板的内侧对应缓冲卡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垫棉填充板。

优选的,所述承重顶盖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操作钮板,且所述承重支座的外侧开设有防滑凹槽。

优选的,所述承重支座的一侧对应提拉夹板的连接处开设有凹型收纳槽,且所述提拉夹板的外侧开设有凹型把手槽。

优选的,所述承重顶盖的一侧对应限位导柱的位置处开设有凹型限位槽,且所述承重顶盖和承重支座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橡胶密封条。

优选的,所述缓冲卡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凸型卡块,且所述缓冲卡块和防护夹板通过凸型卡块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计安装在承重支座上的止动卡块,以及设计安装在承重顶盖上的固定卡槽,并在扩张弹簧的张力作用下,实现了承重顶盖和承重支座的卡合固定,极大的便捷了承重顶盖和承重支座的拆卸和固定,同时通过设计安装在承重支座内侧的限位导柱,避免了承重顶盖和承重支座连接时的晃动,同时保证了承重顶盖和承重支座连接时的稳固性,解决了承重顶盖和承重支座不便进行快速拆卸检修的问题。

(2)通过设计安装在漏磁检测传感器外侧的防护夹板,实现了对漏磁检测传感器的防护处理,同时通过设计安装在防护夹板上的橡胶贴合条,实现了对防护夹板的防护减震处理,通过设计安装在防护夹板底部的缓冲卡块,并在气垫棉填充板的缓震作用下,极大的保证了防护夹板拐角处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防护夹板防护性能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承重顶盖和承重支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承重顶盖和承重支座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承重顶盖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夹板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夹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重顶盖;2、承重支座;3、防护夹板;4、操作钮板;5、提拉夹板;6、固定卡槽;7、扩张弹簧;8、止动卡块;9、橡胶贴合条;10、缓冲卡块;11、气垫棉填充板;12、限位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漏磁检测传感器,包括检测传感器主体,还包括固定机构和缓冲机构,检测传感器主体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承重顶盖1,且承重顶盖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支座2,且固定机构位于承重顶盖1和承重支座2的连接处,且固定机构包括活动安装在承重支座2一侧的两个提拉夹板5,提拉夹板5的一侧贯穿承重支座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止动卡块8,且承重顶盖1的内部对应提拉夹板5和止动卡块8连接处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扩张弹簧7,且承重顶盖1的一侧对应止动卡块8的贴合处开设有固定卡槽6,且承重支座2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三个有限位导柱12,通过设计安装在承重支座2上的止动卡块8,以及设计安装在承重顶盖1上的固定卡槽6,并在扩张弹簧7的张力作用下,实现了承重顶盖1和承重支座2的卡合固定,极大的便捷了承重顶盖1和承重支座2的拆卸和固定,同时通过设计安装在承重支座2内侧的限位导柱12,避免了承重顶盖1和承重支座2连接时的晃动,同时保证了承重顶盖1和承重支座2连接时的稳固性。

为了实现对漏磁检测传感器进行防护处理,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缓冲机构位于承重顶盖1和承重支座2的外侧,且缓冲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承重顶盖1和承重支座2外侧的四个防护夹板3,防护夹板3的内侧固定贴合有橡胶贴合条9,且防护夹板3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缓冲卡块10,且防护夹板3的内侧对应缓冲卡块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垫棉填充板11,通过设计安装在漏磁检测传感器外侧的防护夹板3,实现了对漏磁检测传感器的防护处理,同时通过设计安装在防护夹板3上的橡胶贴合条9,实现了对防护夹板3的防护减震处理,通过设计安装在防护夹板3底部的缓冲卡块10,并在气垫棉填充板11的缓震作用下,极大的保证了防护夹板3拐角处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漏磁检测传感器的正常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承重顶盖1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操作钮板4,且承重支座2的外侧开设有防滑凹槽。

为了便于使用提拉夹板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承重支座2的一侧对应提拉夹板5的连接处开设有凹型收纳槽,且提拉夹板5的外侧开设有凹型把手槽。

为了避免承重顶盖1和承重支座2连接时的晃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承重顶盖1的一侧对应限位导柱12的位置处开设有凹型限位槽,且承重顶盖1和承重支座2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橡胶密封条。

为了避免缓冲卡块10的脱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缓冲卡块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凸型卡块,且缓冲卡块10和防护夹板3通过凸型卡块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此类漏磁检测传感器在需要对承重顶盖1和承重支座2进行拆卸时,将拉动提拉夹板5,在提拉夹板5的带动下,将止动卡块8收纳进承重支座2的内壁,此时止动卡块8和固定卡槽6分离,且扩张弹簧7将处于收缩状态,提拉承重顶盖1,将承重顶盖1沿着承重支座2上的限位导柱12滑动,并最终与限位导柱12分离,此时松开提拉夹板5,在扩张弹簧7的张力作用下,将使得止动卡块8恢复原位,当检修完成后,将承重顶盖1上的凹型限位槽对准限位导柱12,并下移承重顶盖1,将承重顶盖1上的固定卡槽6移动到止动卡块8的位置处,并在扩张弹簧7的张力卡合下,实现了对承重顶盖1和承重支座2的固定,当防护夹板3收到撞击或是跌落时,橡胶贴合条9将首先与受力点接触进行初次缓震,同时当橡胶贴合条9发生形变时,受力点接触到缓冲卡块10,将缓冲卡块10往防护夹板3的内侧推动,达到二级缓震,在气垫棉填充板11的辅助作用下,避免缓冲卡块10的底部直接与防护夹板3内壁接触,达到三级减震的效果,完成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