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充电机气密检测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1565发布日期:2019-11-27 17:4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车载充电机气密检测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密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充电机气密检测治具。



背景技术:

车载充电机对气密性要求严格,气密性不良会导致车载充电机品质异常,从而引发整车故障对驾驶者的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影响,故需在出厂前对车载充电机进行腔体气密性测试,检验车载充电机是否存在漏气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快捷、且密封性能良好的检测车载充电机腔体气密性的车载充电机气密检测治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载充电机气密检测治具,用于测试车载充电机的气密性,所述车载充电机包括进液道和与所述进液道相邻设置的出液道,所述车载充电机气密检测治具包括基板、设于所述基板上的限位部,气缸以及防护盖;

所述基板包括承载面,所述限位部包括承载槽,所述承载槽凹设于所述承载面上,用于放置所述车载充电机;所述气缸包括气缸本体以及与所述气缸本体活动连接的伸缩体,所述防护盖盖合部分所述气缸本体和所述伸缩体;所述伸缩体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活塞杆和与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的功能板,所述功能板与所述承载槽相对设置并可伸出所述防护盖,所述功能板包括抵持面,所述抵持面上设有进气腔和与所述进气腔间隔设置的密封位,所述进气腔用于使外界的气体通过所述进液道进入所述车载充电机的内部,所述密封位用于密封所述车载充电机的出液道。

其中,所述功能板上还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腔轴线相交且连通,所述进气口用于与外接的进气装置连接并提供检测所需气体。

其中,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装置之间还设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另一端通过气管与所述进气装置连通。

其中,所述车载充电机气密检测治具还包括手拉阀和三个气管,所述手拉阀设于所述承载面上且与所述气缸相邻设置,用于控制所述伸缩体的伸缩;

所述气缸本体上设有两个接口,所述手拉阀包括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上间隔设有两个气管接头,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上设有一个外接接头,两个所述接口与两个所述气管接头分别通过两个所述气管连接,所述外接接头通过第三个所述气管与外界的压缩空气源连接。

其中,所述车载充电机气密检测治具还包括两个消声器,两个所述消声器间隔设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上且位于所述外接接头的相对两侧。

其中,所述手拉阀还包括手杆,所述手杆与所述手拉阀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手拉阀的开启或者关闭。

其中,所述限位部还包括设于所述承载槽周缘的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和阻挡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相对设置,所述阻挡块与所述气缸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车载充电机上设有多个凸起,对应多个所述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上设有多个卡位,多个所述凸起与多个所述卡位卡持将所述车载充电机固定于所述承载槽上。

其中,所述进气腔内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密封位内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车载充电机的进液道与所述进气腔,所述第二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车载充电机的出液道与所述密封位。

其中,所述车载充电机气密检测治具还包括垫脚,所述基板还包括与所述承载面相对设置的背面,所述垫脚设于所述背面上,用于支撑所述基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载充电机气密检测治具,通过将车载充电机放置于承载槽,使车载充电机上的凸起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上的的卡位卡持以将车载充电机固定,又因阻挡块的存在,进一步将车载充电机固定,避免了车载充电机气密测试过程中因车载充电机移动所导致的安全问题。手拉阀通过控制气缸运动,使气缸上的活塞杆移动以密封车载充电机进行气密性测试,实现自动化检测过程,提高了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充电机气密检测治具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充电机气密检测治具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充电机气密检测治具,用于测试车载充电机(图未示)的气密性,所述车载充电机包括进液道和与所述进液道相邻设置的出液道,所述车载充电机气密检测治具包括基板11、设于所述基板11上的限位部12,气缸13以及防护盖19;

所述基板11包括承载面111,所述限位部12包括承载槽121,所述承载槽121凹设于所述承载面111上,用于放置所述车载充电机;所述气缸13包括气缸本体14以及与所述气缸本体14活动连接的伸缩体15,所述防护盖19盖合部分所述气缸本体14和所述伸缩体15;所述伸缩体15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活塞杆153和与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的功能板154,所述功能板154与所述承载槽121相对设置并可伸出所述防护盖19;所述功能板154包括抵持面155,所述抵持面155上设有进气腔151和与所述进气腔151间隔设置的密封位152,所述伸缩体15与所述承载槽121相对设置,所述进气腔151用于使外界的气体通过所述进液道进入所述车载充电机的内部,所述密封位152用于密封所述车载充电机的出液道。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载充电机(图未示)包括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端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上均设有多个凸起,所述进液道设于所述端面上与所述车载充电机内部的腔体连通,所述出液道设于所述端面上与所述进液道相邻设置,且所述出液道与所述车载充电机内部的腔体连通。

所述基板11包括承载面111和与所述承载面111相对设置的背面112,所述限位部12和所述气缸13设于所述承载面111的相对两侧,所述背面112上设有垫脚18。具体的,所述限位部12包括承载槽121和设于所述承载槽121周缘的第一限位块122、第二限位块123和阻挡块124。所述第一限位块122和所述第二限位块123相对设于所述承载槽121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阻挡块124设于所述承载槽121的宽度方向,并与所述气缸13相对设置。对应多个所述车载充电机上的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块122和所述第二限位块123上设有多个卡位125,多个所述凸起与多个所述卡位125卡持将所述车载充电机固定于所述承载槽12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以五个为例进行说明,也就是说,所述车载充电机的第一侧面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凸起,所述车载充电机的第二侧面上设有三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凸起。

所述第一限位块122上对应所述第一侧面上的两个凸起设有两个卡位125,所述第二限位块123上对应所述第二侧面上的三个凸起设有三个卡位125,所述第二限位块123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一限位块122的长度。当所述车载充电机放置于所述承载槽121时,所述车载充电机上的五个凸起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块122、所述第二限位块123上的五个卡位125一一卡持,从而将所述车载充电机固定于所述承载槽121上。所述阻挡块124用于阻挡所述车载充电机,防止所述车载充电机在所述进液道和所述出液道进气和排气的过程中震荡,进一步保证了所述车载充电机的稳固性,避免了所述车载充电机气密性测试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本实施例中,所述垫脚18为四个,四个所述垫脚18分别设于所述背面112的四角处,用于支撑所述基板11。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气缸本体14上设有两个接口141,所述伸缩体15与所述气缸本体14活动连接,可相对所述气缸本体14伸出或缩回以密封或脱开所述车载充电机。具体的,所述伸缩体15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活塞杆153以及与两个所述活塞杆153固定连接的功能板154,所述功能板154包括抵持面155和与所述抵持面155连接的连接面156,所述进气腔151和所述密封位152间隔设于所述抵持面155上。所述连接面156上设有进气口157,所述进气口157与所述进气腔151轴线相交且连通,所述进气口157用于与外接的进气装置(图未示)连接并提供检测所需气体。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157与所述进气装置之间还设有调节阀16,所述调节阀16一端与所述进气口157连通,另一端通过气管(图未示)与所述进气装置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腔151的中轴线与所述车载充电机的进液道的中轴线位于同一高度,进而所述进气腔151能够与所述车载充电机的进液道正对连通,增大所述进气腔151与所述进液道的连通面积。所述密封位152的中轴线与所述车载充电机的出液道的中轴线位于同一高度,进而所述密封位152能够与所述车载充电机的出液道正对连通,增大所述密封位152与所述出液道的连通面积,提高所述车载充电机的气密性检测效率。

所述进气腔151内设有第一密封圈(图未示),所述密封位152内设有第二密封圈(图未示),所述第一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车载充电机的进液道与所述进气腔151,所述第二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车载充电机的出液道与所述密封位152。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所述进气腔151与所述进液道、所述密封位152与所述出液道的密闭性,使得接触更为牢固和可靠。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进气腔151与所述车载充电机的进液道密封连通时,所述密封位152将所述车载充电机的出液道密封,外接的进气装置的气体通过所述进气口157进入所述进气腔151,穿过所述进气腔151后经所述进液道进入所述车载充电机的内部,进而可以在所述车载充电机上外连气密检测仪(图未示)检测所述车载充电机的气密性。

所述车载充电机气密检测治具还包括手拉阀17和三个气管(图未示)。具体的,所述手拉阀17设于所述承载面111上且与所述气缸13相邻设置,用于控制所述气缸13的运动;所述手拉阀17包括本体171和与所述本体171活动连接的手杆172,所述本体171包括第一端173和与所述第一端173相对设置的第二端174,所述第一端173的端面上间隔设有两个气管接头175,两个所述气管接头175用于与所述气缸本体14上的两个所述接口141通过两个所述气管连接;所述第二端174的端面上设有一个外接接头176和两个消声器177,两个所述消声器177间隔设于所述第二端174的端面上且位于所述外接接头176的相对两侧。所述外接接头176用于通过第三个所述气管与外界的压缩空气源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杆172与所述手拉阀17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手拉阀17的开启或者关闭。具体的,所述手杆172通过控制气体从所述外接接头176经所述气管接头175进入所述气缸13后的移动,进而可以控制所述活塞杆153的移动。所述车载充电机未进行气密性测试时,所述手杆172位于初始位置,所述活塞杆153与所述气缸本体14之间无相对位移。

当所述车载充电机需进行气密性测试时,掰动所述手杆172离开初始位置,使进入所述气缸13的所述气体推动所述活塞杆153向靠近所述进液道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功能板154伸出所述防护盖19,以使所述抵持面155与所述车载充电机抵持,从而所述进气腔151与所述进液道连通,所述密封位152将所述出液道密封,进而气体可以通过所述进气腔151经所述进液道进入所述车载充电机的内部,此时,可以通过所述车载充电机上外连的所述气密检测仪测试车载充电机的气密性。

当所述车载充电机气密性测试结束后,掰动所述手杆172回到初始位置,使进入所述气缸13的所述气体推动所述活塞杆153向远离所述出液道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功能板154缩回所述防护盖19,以使所述抵持面155与所述车载充电机分离,从而所述进气腔151与所述进液道分离,所述密封位152与所述出液道分离。所述活塞杆153复位。所述手拉阀17通过控制所述气缸13,进而控制所述活塞杆153的移动,快速实现所述进气腔151与所述进液道连通,同时使所述密封位152密封所述车载充电机,进而可以通过所述进气口157使气体进入,为所述车载充电机气密性检测提供检测所需气体,实现自动化检测车载充电机的气密性,方便快捷,提高测试效率。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防护盖19将所述伸缩体15盖合,实现了对所述活塞杆153与所述功能板154的保护,同时所述防护盖19的设置也启到警示作用,避免了启动和关闭所述气缸14时,所述活塞杆153和所述功能板154的移动过程中由于误触所导致的安全事故。

使用所述车载充电机气密检测治具进行所述车载充电机的气密性测试时,将所述车载充电机置于所述承载槽121中,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块122和所述第二限位块123以使所述车载充电机固定。进而掰动所述手拉阀17上的手杆172离开初始位置,使通过所述外接接头176进入所述气缸13的压缩空气推动所述活塞杆153向靠近所述进液道的方向运动,所述进气腔151与所述进液道连通,所述密封位152将所述出液道密封,并在所述车载充电机上外接气密测试仪进行气密性检测。检测完成后,将所述手拉阀17上的手杆172掰回到初始位置,使所述气缸13的压缩空气推动所述活塞杆153向远离所述进液道的方向运动,所述进气腔151与所述进液道分离,所述密封位152与所述出液道分离,所述气缸13复位,继而可以将所述车载充电机从所述车载充电机气密检测治具上取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载充电机气密检测治具,通过将车载充电机放置于承载槽121,使车载充电机上的凸起与第一限位块122和第二限位块123上的的卡位125卡持以将车载充电机固定,又因阻挡块124的存在,进一步将车载充电机固定,避免了车载充电机气密测试过程中因车载充电机移动所导致的安全问题。手拉阀17通过控制气缸13运动,使气缸13上的活塞杆153移动以密封车载充电机进行气密性测试,实现自动化检测过程,提高了测试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