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面板堆石坝加高的离心模型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0909发布日期:2019-10-15 19:2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面板堆石坝加高的离心模型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类试验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面板堆石坝加高的离心模型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面板堆石坝的离心模型试验装置通常是采用离心机振动台进行试验。离心机振动台通过采用高速旋转增加模型重力的方法,使模型土体产生与原型相同的自重应力,模型的变形及破坏机制与原型相似,从而可以直接模拟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因此,利用离心机振动台进行模型试验是研究土工材料及其建筑物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动力特性的有效手段。离心机振动台通常包括底座,底座上端转动连接有旋转臂,旋转臂一端设置有吊篮和振动机构。

公告号为CN20443947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离心机振动台,该离心机振动台包括吊篮、振动平台、四个垂直液压缸和两个水平液压缸,吊篮包括两个侧板和一个底板,每个侧板内侧固定设置两个垂直液压缸,两个垂直液压缸之间固定设置一个水平液压缸,每个垂直液压缸配有一个蓄能器,蓄能器与吊篮固定连接,蓄能器底部设置有配油板组件;所述振动平台位于吊篮底板的正上方,且振动平台与水平液压缸铰接连接。

上述离心机振动台将三级伺服阀的阀芯阀套组件和阀芯位移传感器嵌入其缸体内,减小了振动台的占用空间,提高了激振系统的液压固有频率和离心机振动台的频宽。但是,离心机振动台高度通常较高,检修人员通常需要额外携带登高设备,十分费力,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板堆石坝加高的离心模型试验装置,不需要检修人员额外携带登高设备,方便维修,省时省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面板堆石坝加高的离心模型试验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设置有登高组件,所述登高组件包括设置于底座上端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背离底座的一侧的一端铰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杆,所述固定座远离固定架的一端铰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远离固定座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固定架的朝向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供支撑杆卡入固定槽,所述固定架包括两个半架,两个所述半架沿竖直方向从上往下依次分为第一半架和第二半架,所述第一半架和第二半架背离支撑架的一侧且互相紧贴的一端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上端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上端铰接有固定架和支撑架,支撑架通过支撑杆卡入固定槽内与固定架形成三角形的结构,从而将固定架与固定座形成一定的角度,进而方便操作人员能够踩着固定架爬升至离心机振动台的旋转臂上端进行维修,不需要额外携带登高设备,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半架朝向第二半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第二半架朝向第一半架的一端设置有供定位块卡入的定位槽,所述定位块与定位槽之间穿设有定位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块卡入定位槽内,定位杆穿过定位块和定位槽,将定位杆固定在定位槽中,从而保证第一半架和第二半架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保证操作人员爬上固定架的安全性,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杆一端设置有拉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用手握住拉环,方便将定位杆拉出或卡入,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杆靠近拉环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第二半架朝向拉环的一侧设置有供限位块卡入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背离拉环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相向两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卡入限位槽内,再将限位块转动至转动槽内,转动槽内的卡块能够与限位块并将限位块限制在转动槽内,防止限位块滑出转动槽,从而保证定位杆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座朝向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滑动块,所述底座上端设置有供滑动块卡入并滑动的环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块能够沿着环形槽滑动,从而能够沿着环形槽调整固定座相对于环形槽的位置,进而方便操作人员能够快速到达需要检查的部位,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块朝向环形槽相向两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滚动槽,所有所述滚动槽内均设置有与环形槽内壁紧贴的滚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能够紧贴环形槽内壁进行滚动,从而减小滑动块与环形槽之间的摩擦,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座上端四角处均螺纹连接有用于顶紧底座上端的固定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螺栓一端顶紧底座上端面之后,固定螺栓能够与底座上端产生摩擦力,从而防止固定座滑动,避免发生意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螺栓朝向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形变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螺栓朝向底座旋入时,固定螺栓一端的形变柱受到挤压会产生形变,从而增大与底座的接触面积,增大与底座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防止固定座滑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登高组件的设置,能够方便操作人员不需要额外携带登高工具即可登上离心机振动台进行检修,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登高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定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环形槽;2、登高组件;21、固定座;211、滑动块;2111、滚动槽;2112、滚轮;212、固定螺栓;2121、形变柱;22、固定架;221、固定杆;222、固定槽;223、第一半架;2231、定位块;224、第二半架;2241、定位槽;23、支撑架;231、支撑杆;3、定位杆;31、拉环;32、限位块; 4、限位槽;41、转动槽;42、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面板堆石坝加高的离心模型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和设置于底座1上端的旋转臂,底座1上端设置有登高组件2,通过登高组件2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不需要携带额外的登高工具,从而提高检修效率。

如图1、图2所示,固定座21朝向底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呈弧形的滑动块211,底座1上端开设有供滑动块211卡入并滑动的环形槽11。滑动块211能够沿着环形槽11滑动,从而能够沿着环形槽11调整固定座21相对于环形槽11的位置,进而方便操作人员能够快速到达需要检查的部位,省时省力。滑动块211与环形槽11相向两内壁紧贴的两侧沿滑动块211长度方向均开设有两个滚动槽2111,所有滚动槽2111内均转动连接有与环形槽11内壁紧贴的滚轮2112。滚轮2112能够紧贴环形槽11内壁进行滚动,从而减小滑动块211与环形槽11之间的摩擦。

如图2所示,登高组件2包括设置于底座1上端的固定座21,固定座21背离底座1的一侧且远离底座1轴心的一端铰接有固定架22,固定架22沿长度方向间隔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杆221,固定座21远离固定架22的一端铰接有支撑架23,支撑架23远离固定座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31,固定架22朝向支撑架23的一侧开设有供支撑杆231卡入的固定槽222,支撑架23通过支撑杆231卡入固定槽222内与固定架22形成三角形的结构,从而使得固定架22与固定座21形成一定的角度,方便操作人员沿着固定架22爬上旋转臂进行检修。

如图2所示,固定座21上端四角处均螺纹连接有用于顶紧底座1上端的固定螺栓212,固定螺栓212一端顶紧底座1上端面之后,固定螺栓212能够与底座1上端产生摩擦力,从而防止固定座21滑动,避免发生意外。固定螺栓212朝向底座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形变柱2121。固定螺栓212朝向底座1旋入时,固定螺栓212一端的形变柱2121受到挤压会产生形变,从而增大与底座1的接触面积,增大与底座1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防止固定座21滑动。

如图 2、图3所示,固定架22包括两个半架,两个半架沿竖直方向从上往下依次分为第一半架223和第二半架224,第一半架223和第二半架224背离支撑架23的一侧且互相紧贴的一端铰接。第一半架223朝向第二半架22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块2231,第二半架224朝向第一半架223的一端开设有供定位块2231卡入的定位槽2241,定位块2231与定位槽2241之间穿设有定位杆3。定位块2231卡入定位槽2241内,定位杆3穿过定位块2231和定位槽2241,将定位杆3固定在定位槽2241中,从而保证第一半架223和第二半架224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保证操作人员爬上固定架22的安全性,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定位杆3一端背离插入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31。操作人员用手握住拉环31,方便将定位杆3拉出或卡入,省时省力。

如图2、图3、图5所示,定位杆3靠近拉环31的一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2,第二半架224的一侧开设有供限位块32卡入的限位槽 4,限位槽 4远离拉环31的一端开设有转动槽41,限位块32卡入限位槽 4内,再将限位块32转动至转动槽41内,转动槽41相向两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卡块42,转动槽41内的卡块42能够与限位块32并将限位块32限制在转动槽41内,防止限位块32滑出转动槽41,从而保证定位杆3的稳定性。

使用过程:

首先,将固定座21推动至适当的位置,拧紧固定螺栓212;接着,抬起固定架22,并将支撑杆231卡入固定槽222内,将定位块2231卡入定位槽2241内;然后,将定位杆3卡入定位槽2241和定位块2231之间并旋转定位杆3,将限位块32转动转动槽41内;最后,操作人员在踩着固定架22向上攀爬即可,整个过程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