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式套管试验屏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6105发布日期:2020-03-31 16:4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容式套管试验屏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式套管试验屏蔽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投运的绝大多数大型电力变压器的套管位于户外,且无防雨防潮装置进行保护。大修期间,户外工作受天气影响较大,尤其是阴雨天气、潮湿环境会严重影响变压器套管和绕组相关的“高压套管介损电容试验”、“中性点套管介损电容试验”、“绕组连同套管介损电容试验”等试验,其检修进度及试验数据受天气与空气湿度等不可控因素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式套管试验屏蔽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容式套管试验屏蔽装置包括支撑架以及包覆在所述支撑架外周的屏蔽件;

所述支撑架包括顶环、与所述顶环相对设置的底环;以及,连接所述顶环与所述底环的多根支撑柱;

所述顶环为由不锈钢制成的圆环结构;

所述底环为由聚氯乙烯制成的圆环结构;

所述支撑柱为环氧树脂空心管。

优选地,由不锈钢制成的所述顶环外径550mm,内径480mm,厚度2mm;由聚氯乙烯制成的所述底环外径550mm,内径480mm,厚度20mm;所述环氧树脂空心管为三根,且管外径20mm、内径16mm、长1500mm。

优选地,所述屏蔽件裹成圆筒状,直径551~552mm,高度1500mm。

优选地,所述屏蔽件裹成圆筒状且从外至内依次设置有防雨层、抗干扰层和绝缘层;

所述绝缘层贴合所述支撑架外周。

优选地,所述屏蔽件裹成圆筒状且从外至内依次设置有由聚酯薄膜制成的防雨层、由紫磷铜网滤布制成的抗干扰层和由聚酯薄膜制成的绝缘层;

所述绝缘层贴合所述支撑架外周。

优选地,所述屏蔽件裹成圆筒状且从外至内依次设置有由0.3mm厚聚酯薄膜制成的防雨层、由150目0.1mm厚紫磷铜网滤布制成的抗干扰层和由0.3mm厚聚酯薄膜制成的绝缘层;

所述绝缘层贴合所述支撑架外周。

优选地,还包括可放置于由屏蔽件围成的内部空间中用于调节装置内部温湿度的加热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缠绕在所述支撑柱上的硅橡胶加热带,以及与所述硅橡胶加热带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硅橡胶加热带加热到预设温度的温湿度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支撑柱沿轴向间隔设置供所述硅橡胶加热带安装固定的吊钩和/或吊环。

优选地,所述顶环与所述底环表面相对应设置供所述支撑柱定位安装的定位装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屏蔽件裹成圆筒状且从外至内依次设置有由聚酯薄膜制成的防雨层、由紫磷铜网滤布制成的抗干扰层和由聚酯薄膜制成的绝缘层,防雨层能有效隔绝外部雨水及潮气,使得可以在下雨天气进行高压介损试验,避免天气影响检修进度。

抗干扰层可以减少外界电磁场对试验的干扰,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采用加热装置可以调节电容式套管试验屏蔽装置内部温度与湿度,避免避免恶劣环境对试验造成影响。进一步的,该电容式套管试验屏蔽装置轻巧,高空(变压器顶)使用方便安全,可灵活组装,满足不同现场作业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容式套管试验屏蔽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顶环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底环1沿a-a剖切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底环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底环2沿b-b剖切线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柱3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容式套管试验屏蔽装置100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式套管试验屏蔽装置100,包括支撑架以及包覆在支撑架外周的屏蔽件4;支撑架包括顶环1、与顶环1相对设置的底环2;以及,连接顶环1与底环2的多根支撑柱3。

在本实施例中,顶环1、底环2及支撑柱3上均预留了许多通孔,可通过绑扎绳将其固定在附近的吊耳或脚手架上,增加装置的稳定性。如图2-3所示,顶环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顶环通孔102,如图4-5所示,底环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底环通孔202,如图3所示,支撑柱3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柱通孔301,其中,通孔的孔径与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这里并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2-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顶环1为由不锈钢制成的圆环结构,如图4-5所示,底环2为由聚氯乙烯制成的圆环结构,如图6所示,支撑柱3为环氧树脂空心管。

进一步的,由不锈钢制成的顶环1外径550mm,内径480mm,厚度2mm;由聚氯乙烯制成的底环2外径550mm,内径480mm,厚度20mm;环氧树脂空心管为三根,且管外径20mm、内径16mm、长1500mm。

屏蔽件4裹成圆筒状,直径551~552mm,高度1500mm。

可以理解的,上述顶环1、底环2以及支撑柱3的具体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屏蔽件4很薄,因此,裹成圆筒状结构的直径可以跟支撑架的直径接近。并且,屏蔽件4具有一定硬度,能支撑其本身的重量,用绑扎绳将其顶部与底部绑扎在支撑架上,增加稳定性,同时方便将该屏蔽件4与支撑架分离。

当然也可以通过胶水等粘结剂进行固定,或者通过设置在屏蔽件4上的魔术贴进行贴合,可以理解的,可以有多种固定方式将屏蔽件4安装到支撑架上。

进一步的,屏蔽件4裹成圆筒状且从外至内依次设置有防雨层、抗干扰层和绝缘层;且绝缘层贴合支撑架外周。

进一步的,屏蔽件4裹成圆筒状且从外至内依次设置有由聚酯薄膜制成的防雨层、由紫磷铜网滤布制成的抗干扰层和由聚酯薄膜制成的绝缘层;且绝缘层贴合支撑架外周。

在本实施例中,屏蔽件4裹成圆筒状且从外至内依次设置有由0.3mm厚聚酯薄膜制成的防雨层、由150目0.1mm厚紫磷铜网滤布制成的抗干扰层和由0.3mm厚聚酯薄膜制成的绝缘层;且绝缘层贴合支撑架外周。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遮盖在顶环1上、对整个电容式套管试验屏蔽装置100进行密封处理的盖板5,该盖板5由pvc塑料软水晶制作而成,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材料进行制备。

防雨层能有效隔绝外部雨水及潮气,使得可以在下雨天气进行高压介损试验,避免天气影响检修进度。

而抗干扰层可以减少外界电磁场对试验的干扰,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电容式套管试验屏蔽装置100还包括可放置于由屏蔽件4围成的内部空间中用于调节装置内部温湿度的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包括缠绕在支撑柱3上的硅橡胶加热带,以及与硅橡胶加热带连接、用于控制硅橡胶加热带加热到预设温度的温湿度控制器。

进一步的,加热装置包括220v硅橡胶加热带(1kw)和wk-z1n数显式温湿度控制器,总重量约0.5kg。可通过设置温度和湿度的定值控制加热带启停,实现调节电容式套管试验屏蔽装置100内部温湿度的作用。

进一步的,支撑柱3沿轴向间隔设置供硅橡胶加热带安装固定的吊钩和/或吊环。

在本实施例中,顶环1与底环2表面相对应设置供支撑柱3定位安装的定位装置。

该定位装置是供支撑柱3定位安装的定位杆和/或定位槽。如图2-3所示,顶环1上间隔设置有供支撑柱3定位安装的定位槽101,如图4-5所示,底环2上间隔设置有供支撑柱3定位安装的定位杆201,前述已知支撑柱3为环氧树脂空心管,因此其一端可以插设到该定位杆201上,另一端插设到定位槽101中,实现定位安装,且方便拆卸。当然,也可以是底环2上设置定位槽,顶环1设置定位杆,或者二者均设置为定位槽或定位杆,可以理解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定位装置,这里并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该支撑柱3还可以采用其它定位安装方式安装到顶环1和底环2上。

如图7所示,电容式套管试验屏蔽装置100安装到中性点套管上,其中,中性点套管包括设置在油箱400上的中性点套管升高座300,中性点套管升高座300向上设置有中性点套管本体200,以及设置在中性点套管本体200顶部的导电杆500,将电容式套管试验屏蔽装置100套设中性点套管本体200以及导电杆500,且底环2抵接中性点套管升高座300的台面,即可进行试验。

下述是对该电容式套管试验屏蔽装置100的功能进行试验验证。

其中,试验1,在正常工作环境中,温度:26℃;空气湿度:51%。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

(1)电容式套管试验屏蔽装置100本身对试验结果基本无影响。

(2)屏蔽件4起到的干扰作用不明显,分析原因如下:介损仪本身自带抗干扰能力;试验室内无其他带电设备产生的电磁场。

试验2,模拟内部受潮环境,温度:26℃;空气湿度:51%。

向套管所处底面以及电容式套管试验屏蔽装置100内壁喷洒一定的水,使得内部空气湿度增加到75%,设置温湿度控制器将启动湿度设置为45%,硅橡胶加热带开始加热。

对比分析:

(a)湿度对套管介损试验结果会造成明显误差,使得测量结果偏大。

(b)温湿度控制器能有效控制硅橡胶加热带加热,能有效降低电容式套管试验屏蔽装置100内部湿度。

(c)电容式套管试验屏蔽装置100能通过加热装置有效降低套管介损试验误差。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屏蔽件裹成圆筒状且从外至内依次设置有由聚酯薄膜制成的防雨层、由紫磷铜网滤布制成的抗干扰层和由聚酯薄膜制成的绝缘层,防雨层能有效隔绝外部雨水及潮气,使得可以在下雨天气进行高压介损试验,避免天气影响检修进度。

抗干扰层可以减少外界电磁场对试验的干扰,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采用加热装置可以调节电容式套管试验屏蔽装置内部温度与湿度,避免避免恶劣环境对试验造成影响。进一步的,该电容式套管试验屏蔽装置轻巧,高空(变压器顶)使用方便安全,可灵活组装,满足不同现场作业环境。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