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快速切换模式的建筑幕墙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66428发布日期:2019-10-28 23:13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快速切换模式的建筑幕墙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建材检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快速切换模式的建筑幕墙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中,幕墙是高建筑外围必不可少的建筑装饰材料,幕墙是利用各种强劲、轻盈、美观的建筑材料取代传统的砖石或窗墙结合的外墙工法,是包围在主结构的外围而使整栋建筑达到美观,使用功能健全而又安全的外墙工法。幕墙不仅具有装饰功能,还具有雨篷等功效。因此幕墙在生产过程中其气密性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目前气密性检测设备操作繁琐,有的幕墙也过于简单,工作人员不能快速检测、精准判断气密性情况以及操作。申请号为CN201820358956.2的一篇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门窗幕墙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其中,“包括固定块,固定块底部固定有吸气罩,且吸气罩内部固定有吸气扇,固定块一侧表壁上固定有电控盒,电控盒内部固定有蓄电池,固定块顶部固定有第一吸盘,且第一吸盘一侧表壁中心处固定有第一按压柄”。该实用新型对窗幕墙密封性能检测的判断,仅通过在门窗幕墙的一侧表壁固定纸条是否飘动为依据,虽然安全环保,不会产生环境污染,但该装置存在明显不足,存在如固定纸条的飘动是否为幕墙另一侧吸气扇吹出的风,或者固定纸条飘动幅度较小不易观察等问题,其检测精准度差,且不易被观察、判断。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够快速切换模式的建筑幕墙气密性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能够快速切换模式的建筑幕墙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幕墙本体和安装在幕墙本体左、右侧的检测组件、负压组件以及固定安装在检测组件上的固定组件;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幕墙本体左侧的检测罩、嵌设固定于所述检测罩外侧的橡胶圈以及贴附在所述检测罩外侧的薄膜;所述检测罩中部贯通设有圆孔;

所述负压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幕墙本体右侧的负压罩、固定连接在所述负压罩外侧的负压泵以及连通所述负压罩与负压泵的导气管;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吸附在幕墙本体上的吸盘、固定在所述吸盘右端的螺杆、滑动套接在所述螺杆上的滑动套以及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左侧的螺母。

优选的,所述检测罩与所述滑动套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负压罩外侧中部固定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为“b”形。

优选的,所述负压罩左侧边缘固定连接设有橡胶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负压罩右侧固定设有安全框,所述负压泵固定设于所述安全框内。

优选的,所述导气管上连通设有泄气管,所述泄气管上设有泄气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如检测组件、负压组件等的配合使用,提高了幕墙检测装置的灵活性,且可精准直接的观察出检测处幕墙的气密性情况;通过固定组件、负压罩等的设置,即可快捷的完成对本装置的安装和使用,通过负压泵和薄膜的配合使用,避免了传统幕墙气密性检测的复杂操作;

(2)本装置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使用,且操作简单,自由性强,避免了通过大型检测仪器对幕墙气密性的检测,仅观察薄膜即可得出检测结果,降低了检测难度,提高了检测精度,节约了检测时间,有效的增强了幕墙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检测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幕墙本体,2、检测组件,201、检测罩,202、橡胶圈,203、薄膜,204、圆孔,3、负压组件,301、负压罩,302、负压泵,303、负压罩,4、固定组件,401、吸盘,402、螺杆,403、滑动套,404、螺母,5、连接杆,6、把手,7、橡胶密封圈,8、安全框,9、泄气管,10、泄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参照1-4各图,一种能够快速切换模式的建筑幕墙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幕墙本体1和安装在幕墙本体1左、右侧的检测组件2、负压组件3以及固定安装在检测组件2上的固定组件4;

检测组件2包括设置在幕墙本体1左侧的检测罩201、嵌设固定于检测罩201外侧的橡胶圈202以及贴附在检测罩201外侧的薄膜203;检测罩201中部贯通设有圆孔204;

其中,如图3所示,将薄膜203贴在检测罩201外侧,薄膜203与嵌设在检测罩201外侧的橡胶圈202相互粘贴在一起;当检测罩201内为负压时,薄膜203左侧(大气压)大于右侧的气压时,大气压会挤压薄膜203,使得薄膜203通过圆孔204,被挤压凹入;当安装本装置后,薄膜203出现凹入检测罩201时,则表示幕墙本体1待检测处的气密性差,反之为好。

负压组件3包括设置在幕墙本体1右侧的负压罩301、固定连接在负压罩301外侧的负压泵302以及连通负压罩301与负压泵302的导气管303;本实施例中负压罩301外侧中部固定设有把手6,且把手6为“b”形,通过把手6可直接将负压罩301放置在幕墙本体1的待检测处;负压罩301左侧边缘固定连接设有橡胶密封圈7,橡胶密封圈7可增加与幕墙本体1间的密封性,保证负压泵302工作后,负压罩301内达到负压时,负压罩301与幕墙本体1间不漏气;负压罩301右侧固定设有安全框8,负压泵302固定设于安全框8内,负压泵302固定在安全框8内可减小负压泵302自身产生的噪音,本实施例中负压泵302与安全框8之间垫有减震橡胶,可进一步降低负压泵302自身产生的振动。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负压泵302为静音型,采用型号为GED2472405,其供电方式为电源外接,电源图中未画出(电源供电采用现有技术,再次不作赘述)。

其中,如图1或2所示,在导气管303上连通设有泄气管9,泄气管9上设有泄气阀10,当检测过程负压罩301是负压状态,撤除本装置时,打开泄气管9,使得负压罩301与大气压连通,即可方便将负压罩301从幕墙本体1上拆下。

固定组件4包括吸附在幕墙本体1上的吸盘401、固定在吸盘401右端的螺杆402、滑动套接在螺杆402上的滑动套403以及螺纹连接在螺杆402左侧的螺母404;

其中,如图4所示,吸盘401吸住幕墙本体1后,通过旋转螺杆402上的螺母404,使得螺母404向右移动挤压滑动套403,而检测罩201与滑动套403间通过连接杆5固定连接,使得如图3所示的检测罩201紧贴在幕墙本体1的待检测的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先将检测罩201放置在幕墙待检测处,将吸盘401牢牢的吸住在幕墙本体1上,通过旋转螺母404,使得螺母404移动并挤压滑动套403,也使得与滑动套403通过连接杆5固定连接的检测罩201紧紧贴在幕墙本体1一侧,再将薄膜203贴附在橡胶圈202上,保证薄膜203与橡胶圈202接贴合且密实,避免检测罩201漏气,再手持把手6,将负压罩301贴在对检测罩201对应的幕墙本体1的另外一侧,通过开启负压泵302,将负压罩301内的空气排出形成负压;当幕墙本体1带检测处气密性差(如存在缝隙),则负压罩301和检测罩201通过缝隙处连通,检测罩201内也形成负压,薄膜203左侧、右侧气压差将薄膜203挤压凹入圆孔204内;幕墙本体1带检测处气密性差好,则薄膜203正常,不会出现挤压凹入圆孔204内的情况。检测结束关闭负压泵302,通过打开泄气阀10,将负压罩301内通过泄气管9与大气连通,便于拆除负压罩301。

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