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角垂直振动受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6951发布日期:2020-02-14 15:46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四角垂直振动受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四角垂直振动受感器,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适用于无放射孔的前面全显示的,通过中间显示器振动来代替受感器功能的四角垂直振动受感器



背景技术:

通常,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在移动中被用作能够进行语音通话及无线通信的个人用通信手段,在手机上增加了网络通信和信息检索等计算机功能的智能型终端,即智能手机已普及。

像智能手机这样的终端,显示模块在前面中央部配置成棒型,在下侧部位配置有麦克,在上侧部位配置有受感器,麦克将接听者的声音传递给拨打者,受感器将拨打者的声音传递给接听者。

受感器前面部的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四角形等形状构成,设置在显示器模块的上端和终端壳的上端之间的空间部,但为了确保通话质量,需要具有足够的大小,因此在缩短显示器模块的上端和终端壳的上端之间的宽度方面存在限制。

作为缩短显示器模块的上端和终端壳的上端之间的宽度的方法,可以将受感器设置在显示器模块的后面侧,但是离接听者的耳朵的距离远,会使声压减少,与位于显示器模块后面的印刷电路板的接触不容易,需要另外用于固定受感器的器具。

此外,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04-0032072号公开了一种受感器及包括其的移动通信终端,公开的受感器,形成其外观的终端壳的前面具备显示器模块,显示器模块的上侧突出的部分具备受感器,收纳受感器的收纳部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为了形成放射孔,需要在显示器模块上确保一定的空间,因此在适用于全显示方面存在困难。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04-0032072号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将电磁场的体积极大化,从而能够在快速的响应速度和宽的帯域下驱动的四角垂直振动受感器。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提高电磁场力而具有快速的响应速度以及能够在宽的帯域下驱动,从而能够适用于无放射孔的前面全显示的,通过中间显示器振动来代替受感器功能的四角垂直振动受感器。所述四角垂直振动受感器包括:支架100,其形成有弹簧固定部110,且设置有印刷电路板(pcb);

线圈200,其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上部;

弹簧300,其两侧端覆盖在所述弹簧固定部110上,线圈200向上部露出;

支撑部400,向固定于所述弹簧固定部110的一部分弹簧300的上部设置;

第一轭板1yp,向所述线圈200的内侧上部设置,设置在中心磁石(cm)下部;

第二轭板2yp,设置在位于所述弹簧固定部110之间的弹簧300;

中心磁石(cm),附着在所述第一轭板1yp上部;

侧方磁石(sm),附着在所述第二轭板2yp上部;

板500,设置在所述中心磁石和侧方磁石上部,两侧端部设置有重量部位置确定部510;

重量部600,设置在板500上,所述板500上设置有所述重量部位置确定部510;以及

壳部700,结合在所述支架100上,以使得包含所述板500的下部被覆盖。

实用新型效果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提高电磁场力而具有快速的响应速度以及能够在宽的帯域下驱动。

此外,能够适用于无放射孔的前面全显示。

此外,由此能够通过中间显示器振动来代替受感器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四角垂直振动受感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四角垂直振动受感器的腰部从底面分离示出的立体图。

图3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四角垂直振动受感器的支架上安装有弹簧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四角垂直振动受感器中,指甲上安装有弹簧的底面分解立体图,图4b为结合状态时的底面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四角垂直振动受感器的短方向纵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四角垂直振动受感器的长方向纵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支架110:弹簧固定部200:线圈300:弹簧

400:支撑部500:板510:重量位置确定部

600:重量部700:壳部1yp:第一轭板

2yp:第二轭板cm:中心磁石pcb:印刷电路板

sm:侧方磁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变形,可以具有各种实施例。以下,将特定的实施例例示于附图中,并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这些特定的实施方式,应包括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及技术范围内的所有的变形、等同物及替代物。

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更详细地向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说明。因此,为了清楚地说明并进行强调,附图中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形态会被放大,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时,如果认为相关的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会混淆本实用新型的主旨时,会省略对其的说明。

第一、第二等术语可以在说明多种构成要素时使用,构成要素不能被术语所限定。术语的使用是为了将一个构成要素区别于另一个构成要素。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的术语只是为了说明特定的实施例而使用,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单数的表达在表述上没有明确表明的情况下,包括复数的意思。

本实用新型中的“包括”或“具备”等用语视为了指定说明书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它特征或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功能性。

首先,本实用新型涉及四角垂直振动受感器,包括支架100、线圈200、弹簧300、支撑物400、第一轭板1yp、第二轭板2yp、中心磁石cm、侧方磁石、板500、重量部600级壳部700中的至少任意一种以上构成。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四角垂直振动受感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四角垂直振动受感器的腰部从底面分离示出的立体图,图3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四角垂直振动受感器的支架上安装有弹簧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四角垂直振动受感器中,指甲上安装有弹簧的底面分解立体图,图4b为结合状态时的底面立体图。

本实用新型的四角垂直振动受感器包括:支架100,其形成有弹簧固定部110,且设置有印刷电路板(pcb);线圈200,其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上部;弹簧300,其两侧端覆盖在所述弹簧固定部110上,线圈200向上部露出;支撑部400,向固定于所述弹簧固定部110的一部分弹簧300的上部设置;第一轭板1yp,向所述线圈200的内侧上部设置,设置在中心磁石(cm)下部;第二轭板2yp,设置在位于所述弹簧固定部110之间的弹簧300;中心磁石(cm),附着在所述第一轭板1yp上部;侧方磁石(sm),附着在所述第二轭板2yp上部;板500,设置在所述中心磁石和侧方磁石上部,两侧端部设置有重量部位置确定部510;重量部600,设置在板500上,所述板500上设置有所述重量部位置确定部500;以及壳部700,结合在所述支架100上,以使得包含所述板500的下部被覆盖。

所述支架100由非磁性体或弱磁性体构成外壳,使作为连接端子的印刷电路板和弹簧固定,所述弹簧固定部110在支架100的两侧端部上设置有向上部突出,并且中间的上面为平面的平坦部111。

振动体的位移可以根据从所述支架100的上部面到平坦部111的平平的上部面的突出的高度t而调节。

所述线圈200根据外部信号而产生电磁场,与作为磁石的中心磁石cm、侧方磁石sm作用而产生垂直振动,从而具有矩形形态,两侧边缘部分具备弯曲的形状。

参照图5及图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四角垂直振动受感器的短方向纵截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四角垂直振动受感器的长方向纵截面图。

所述弹簧300与支架100扩增,具有确定共振频率的第一弹簧固定支撑部310,所述第一弹簧固定支撑部具有矩形边缘形态,即在长方向两侧端的中央向内外侧扩张的形态,与在短方向两侧端的中央向内侧扩张的形态的第二弹簧固定支撑部的第二弹簧固定支撑部320构成为一体,并且,第二轭板2yp固定于所述第二弹簧固定支撑部320上。此时,所述弹簧300优选为,在长方向两侧端各自的边缘上设置,s形态可缓解冲击且设置位移扩增部330。

所述第二轭板2yp附着在磁石上,从而使磁场集中,在两侧端部分别向外侧方向延长且一体形成轭板延长部pe。

所述重量部600固定于板500上,利用重量部600的重量扩增振动,并确定共振频率,具有规定厚度的外侧具有直线形态,内侧具有凹陷形态的位置确定槽部610。

所述板500的重量位置确定部510构成为,在矩形的单方向两侧端部上分别具备重量位置确定突部511,其向内侧下部以直角形态弯曲。

对于简单的平坦状态的板的电磁场流动和电磁场力的测定值为0.22412,对于具有位置确定突部的板的电磁场力的测定值为0.25548,可知,电磁场力根据电磁场的流动而增减。

圆形马达的电磁场流动和电磁场力的测定值为-0.20473,在垂直振动受感器中,电磁场流动和电磁场力的测定值为0.25548,可知电磁场力根据电磁场的流动而增减。即,对利用安培定律原理的螺线管施加电流时,向内侧形成强磁性体,从而使电磁场集中,可以确认其结构为相对于平坦状态的板而言,使电磁场力增加的结构。此时,所述圆形马达的电磁场流动和电磁场力的测定值中,-代表方向,因此可以忽略。

以上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只是例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替换、变形及变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及附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