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环氧套管的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3152发布日期:2020-05-29 12:11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用于环氧套管的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验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环氧套管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环氧套管是110kvgis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运行时充sf6气体进行绝缘,为了保证在安装现场环氧套管电气性能和气密性质量满足技术要求,运行安全、可靠,环氧套管产品质量出厂检验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用于环氧套管的试验装置是一种重要的试验装置,在现有的用于环氧套管的试验装置中,环氧套管的试验装置一般是模拟现场安装方式,包括户外终端、电缆、环氧套管和试验罐体的试验系统,一次仅能对最多两个个产品同时进行试验,耐压、局放试验和气密性试验装置单独做,环氧套管的重复的安装、拆卸、搬运不仅耗费人力还会对环氧套管造成损伤,尤其试验组装时,如果操作不当就会损伤环氧套管密封面,造成产品表面爬电、试验结果不可靠,环氧套管是环氧树脂一次浇注固化成型,一旦损伤就无法恢复,来回更换试件也会造成sf6气体极大的浪费,使在厂检验的效率低,耗费人工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环氧套管的试验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环氧套管的试验装置,因此实现了对多个被试验环氧套管的同时试验,提高了试验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具有试验罐并且用于储存sf6气体的箱体装置、设置在箱体装置中并且具有与被试验环氧套管对接的下触头的中间导电极装置、设置在被试验环氧套管上并且用于对被试验环氧套管进行封闭的下密封盖板,在试验罐的周边侧面部设置有与被试验环氧套管连接的安装窗口体。

由于设计了下密封盖板、箱体装置和中间导电极装置,通过下密封盖板和箱体装置,实现了对被试验环氧套管中的sf6气体进行密封,通过中间导电极装置,实现了被试验环氧套管与高压电源线的连接,不再环氧套管的试验装置一般是模拟现场安装方式并且一次仅能对最多两个个产品同时进行试验,因此实现了对多个被试验环氧套管的同时试验,提高了试验效率。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沿周边设置有间隔分布的试验工位的方式把下密封盖板、箱体装置和中间导电极装置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其中具有绝缘子、筒壳、复合套管和法兰盘的箱体装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其中具有连接座、上触头、导电杆和高压电极的中间导电极装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具有螺杆、压板和螺母的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试验罐和被试验环氧套管之间。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具有气体密度计的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试验罐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试验罐上分别设置有螺杆和绝缘子,压板和螺母分别设置在螺杆上并且下密封盖板设置在被试验环氧套管上,连接座设置在绝缘子中并且下触头和上触头设置在连接座上,筒壳设置在绝缘子上并且复合套管设置在筒壳上,法兰盘设置在复合套管上并且导电杆设置在法兰盘和上触头之间,高压电极设置在导电杆上并且气体密度计设置在试验罐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试验罐的罐体的周边侧面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窗口体、第二安装窗口体、第三安装窗口体和第四安装窗口体并且在罐体的上端端面部设置有透露窗口,在第一安装窗口体的周边、第二安装窗口体的周边、第三安装窗口体的周边和第四安装窗口体的周边分别设置有螺杆并且在罐体的透露窗口上设置有绝缘子,罐体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气体密度计并且罐体设置为与下触头容纳式联接,罐体设置为圆形盒状体并且第一安装窗口体、第二安装窗口体、第三安装窗口体、第四安装窗口体和罐体的透露窗口分别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第一安装窗口体、第二安装窗口体、第三安装窗口体和第四安装窗口体分别设置为与被试验环氧套管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螺杆设置为光杆螺杆并且螺杆的内端头设置为与试验罐联接,螺杆的中间部设置为与压板滑动式联接并且螺杆的外端头设置为与螺母螺纹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压板设置为矩形块状体并且在压板中设置有通孔体,压板的通孔体设置为与螺杆联接并且压板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被试验环氧套管接触式联接,压板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螺母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螺母设置为六角螺母并且螺母设置为与螺杆螺纹式联接,螺母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压板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下密封盖板设置为片状体并且在下密封盖板的周边设置有t字形孔状体,下密封盖板的t字形孔状体设置为与设置在被试验环氧套管上的沉头螺栓联接并且下密封盖板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被试验环氧套管的外端头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下触头设置为包含有内座部、弹簧部、滑动杆部、外插头部和盖板部并且在内座部的周边侧面部设置有敞口腔体,弹簧部和滑动杆部设置在敞口腔体中并且盖板部设置在敞口腔体的敞口部,在盖板部的中间部设置有滑动孔体并且盖板部的滑动孔体设置为与滑动杆部套接式联接,盖板部设置为通过螺钉与内座部联接并且弹簧部的内端头设置为与敞口腔体的底端部接触式联接,弹簧部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滑动杆部的内端头联接,滑动杆部的外端头设置为与外插头部的内端头联接并且在外插头部的内端头设置有通气通道体,内座部设置为与连接座联接并且外插头部设置为与被试验环氧套管的内端头插接式联接,内座部设置为包含有设置为与连接座联接的圆形中心轴体和设置在圆形中心轴体的下端头的十字块体,弹簧部设置为圆形柱弹簧并且滑动杆部设置为t字形棒状体,外插头部设置为圆形筒状体和盖板部设置为片状体,敞口腔体设置为圆形盲孔体并且通气通道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绝缘子设置为盆式绝缘子并且绝缘子的周边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试验罐联接,绝缘子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筒壳接触式联接并且绝缘子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试验罐接触式联接,绝缘子的中间部设置为与连接座的嵌入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连接座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连接座设置为与绝缘子嵌入式联接,连接座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触头联接并且连接座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下触头联接,在连接座中设置有贯串上端端面部和下端端面部的孔道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上触头设置为梅花触头并且上触头的下端头设置为与连接座联接,上触头的上端头设置为与导电杆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筒壳设置为包含有筒壳部和气嘴部并且筒壳部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气嘴部联接,筒壳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试验罐联接并且筒壳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绝缘子接触式联接,筒壳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复合套管联接并且筒壳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导电杆套接式联接,筒壳部设置为圆形箱状体并且气嘴部设置为气嘴头。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复合套管设置为锥形复合绝缘套管并且复合套管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法兰盘联接,复合套管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筒壳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法兰盘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复合套管联接并且法兰盘设置为与导电杆套接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导电杆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法兰盘嵌入式联接并且导电杆的上端头设置为与高压电极联接,导电杆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触头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高压电极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导电杆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气体密度计设置为sf6气体密度计并且气体密度计设置为与试验罐连通,气体密度计设置为通过螺栓与试验罐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试验罐与螺杆、压板、螺母、下密封盖板、下触头、绝缘子、连接座、上触头、筒壳、复合套管、导电杆、法兰盘和高压电极设置为按照全方位测量工位的方式分布并且试验罐的中心线、下触头的中心线、绝缘子的中心线、连接座的中心线、上触头的中心线、筒壳的中心线、复合套管的中心线、导电杆的中心线、法兰盘的中心线和高压电极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试验罐、绝缘子、筒壳、复合套管和法兰盘设置为按照呈密封腔体分布并且一个试验罐、一个绝缘子、一个筒壳、一个复合套管和一个法兰盘设置为组成一组密封腔体部件,下触头、连接座、上触头、导电杆和高压电极设置为按照通体杆的方式分布并且一个下触头、一个连接座、一个上触头、一个导电杆和一个高压电极设置为组成一组通体杆部件,一组通体杆部件设置在一组密封腔体部件中并且一个螺杆、一个压板和一个螺母设置为组成一组压紧部件,至少三组压紧部件设置为沿被试验环氧套管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在法兰盘、复合套管和筒壳组成的腔体中设置有sf6气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自上而下包括高压电极、上法兰、导电杆、复合套管、过渡装置、梅花触头、盆式绝缘子、sf6气体密度计、被试罐体、导电组件、环氧套管和下密封盖板,其特征是高压电极接高压测试端,下密封盖板接测试远端,复合套管终端和环氧套管试验罐体是两个独立sf6气室的试验系统,含有环氧套管“一托四”结构,可以同时对四组环氧套管进行耐压、局部放电和气密性试验,具有两个独立气室,可以减少复合套管终端气室对环氧套管气室的干扰,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在更换试验样品时,只对环氧套管气室进行sf6气体的回收和充气,减少sf6气体浪费,降低了成本,同时对四组环氧套管进行批量检验,极大的提高了检验效率,减少了安装过程对产品和工装的损伤,复合套管终端和环氧套管试验罐体是两个独立sf6气室的试验系统,含有环氧套管“一托四”结构,可以同时对组环氧套管进行耐压、局部放电和气密性试验,极大地提高了检验效率,也减少了重读组装对环氧套管的损伤,具有两个独立气室,可以减少复合套管终端气室对环氧套管气室的干扰,保证产品试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在更换试验样品时,只对环氧套管气室进行sf6气体的回收和充气,减少sf6气体浪费。

在本技术方案中,下密封盖板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试验罐、螺杆、压板、螺母、下触头、绝缘子、连接座、上触头、筒壳、复合套管、导电杆、法兰盘、高压电极和气体密度计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罐体、第一安装窗口体、第二安装窗口体、第三安装窗口体和第四安装窗口体、内座部、弹簧部、滑动杆部、外插头部和盖板部、敞口腔体、通气通道体、筒壳部和气嘴部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在本技术方案中,沿周边设置有间隔分布的试验工位的下密封盖板、箱体装置和中间导电极装置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环氧套管的试验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试验罐-1、螺杆-2、压板-3、螺母-4、下密封盖板-5、下触头-6、绝缘子-7、连接座-8、上触头-9、筒壳-91、复合套管-92、导电杆-、法兰盘-94、高压电极-95、气体密度计-96、被试验环氧套管-90、罐体-11、第一安装窗口体-12、第二安装窗口体-13、第三安装窗口体-14、第四安装窗口体-15、内座部-61、弹簧部-62、滑动杆部-63、外插头部-64、盖板部-66、敞口腔体-67、通气通道体-68、筒壳部-911、气嘴部-912。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试验罐1、螺杆2、压板3、螺母4、下密封盖板5、下触头6、绝缘子7、连接座8、上触头9、筒壳91、复合套管92、导电杆93、法兰盘94、高压电极95和气体密度计96并且在试验罐1上分别设置有螺杆2和绝缘子7,压板3和螺母4分别设置在螺杆2上并且下密封盖板5设置在被试验环氧套管90上,连接座8设置在绝缘子7中并且下触头6和上触头9设置在连接座8上,筒壳91设置在绝缘子7上并且复合套管92设置在筒壳91上,法兰盘94设置在复合套管92上并且导电杆93设置在法兰盘94和上触头9之间,高压电极95设置在导电杆93上并且气体密度计96设置在试验罐1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试验罐1的罐体11的周边侧面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窗口体12、第二安装窗口体13、第三安装窗口体14和第四安装窗口体15并且在罐体1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有透露窗口,在第一安装窗口体12的周边、第二安装窗口体13的周边、第三安装窗口体14的周边和第四安装窗口体15的周边分别设置有螺杆2并且在罐体11的透露窗口上设置有绝缘子7,罐体1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气体密度计96并且罐体11设置为与下触头6容纳式联接,罐体11设置为圆形盒状体并且第一安装窗口体12、第二安装窗口体13、第三安装窗口体14、第四安装窗口体15和罐体11的透露窗口分别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第一安装窗口体12、第二安装窗口体13、第三安装窗口体14和第四安装窗口体15分别设置为与被试验环氧套管90接触式联接。

通过试验罐1,形成了对螺杆2、下触头6、绝缘子7和气体密度计96的支撑连接点,由罐体11,实现了与下触头6的连接,实现了与绝缘子7的连接,实现了与气体密度计96的连接,由第一安装窗口体12、第二安装窗口体13、第三安装窗口体14和第四安装窗口体15,实现了与螺杆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被试验环氧套管90进行试验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螺杆2设置为光杆螺杆并且螺杆2的内端头设置为与试验罐1联接,螺杆2的中间部设置为与压板3滑动式联接并且螺杆2的外端头设置为与螺母4螺纹式联接。

通过螺杆2,形成了对试验罐1、压板3和螺母4的支撑连接点,由螺杆2,实现了与试验罐1的连接,实现了与压板3的连接,实现了与螺母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压板3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压板3设置为矩形块状体并且在压板3中设置有通孔体,压板3的通孔体设置为与螺杆2联接并且压板3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被试验环氧套管90接触式联接,压板3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螺母4接触式联接。

通过压板3,形成了对螺杆2和螺母4的支撑连接点,由压板3,实现了与螺杆2的连接,实现了与螺母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被试验环氧套管90进行压紧。

在本实施例中,螺母4设置为六角螺母并且螺母4设置为与螺杆2螺纹式联接,螺母4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压板3接触式联接。

通过螺母4,形成了对螺杆2和压板3的支撑连接点,由螺母4,实现了与螺杆2的连接,实现了与压板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压板3进行压紧。

在本实施例中,下密封盖板5设置为片状体并且在下密封盖板5的周边设置有t字形孔状体,下密封盖板5的t字形孔状体设置为与设置在被试验环氧套管90上的沉头螺栓联接并且下密封盖板5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被试验环氧套管90的外端头联接。

通过下密封盖板5,形成了对被试验环氧套管90的支撑连接点,由下密封盖板5,实现了与被试验环氧套管9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被试验环氧套管90进行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下触头6设置为包含有内座部61、弹簧部62、滑动杆部63、外插头部64和盖板部66并且在内座部61的周边侧面部设置有敞口腔体67,弹簧部62和滑动杆部63设置在敞口腔体67中并且盖板部66设置在敞口腔体67的敞口部,在盖板部66的中间部设置有滑动孔体并且盖板部66的滑动孔体设置为与滑动杆部63套接式联接,盖板部66设置为通过螺钉与内座部61联接并且弹簧部62的内端头设置为与敞口腔体67的底端部接触式联接,弹簧部62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滑动杆部63的内端头联接,滑动杆部63的外端头设置为与外插头部64的内端头联接并且在外插头部64的内端头设置有通气通道体68,内座部61设置为与连接座8联接并且外插头部64设置为与被试验环氧套管90的内端头插接式联接,内座部61设置为包含有设置为与连接座8联接的圆形中心轴体611和设置在圆形中心轴体611的下端头的十字块体612,弹簧部62设置为圆形柱弹簧并且滑动杆部63设置为t字形棒状体,外插头部64设置为圆形筒状体和盖板部66设置为片状体,敞口腔体67设置为圆形盲孔体并且通气通道体68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通过下触头6,形成了对连接座8的支撑连接点,由内座部61,实现了与连接座8的连接,由外插头部64,实现了与被试验环氧套管90的连接,由弹簧部62、滑动杆部63、盖板部66和敞口腔体67,实现了对外插头部64产生横向移动,由通气通道体68,实现了对被试验环氧套管90的进行sf6气体注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被试验环氧套管90进行试验。

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子7设置为盆式绝缘子7并且绝缘子7的周边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试验罐1联接,绝缘子7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筒壳91接触式联接并且绝缘子7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试验罐1接触式联接,绝缘子7的中间部设置为与连接座8的嵌入式联接。

通过绝缘子7,形成了对试验罐1、连接座8和筒壳91的支撑连接点,由绝缘子7,实现了与连接座8的连接,实现了与试验罐1的连接,实现了与筒壳9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试验罐1进行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座8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连接座8设置为与绝缘子7嵌入式联接,连接座8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触头9联接并且连接座8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下触头6联接,在连接座8中设置有贯串上端端面部和下端端面部的孔道体。

通过连接座8,形成了对下触头6、绝缘子7和上触头9的支撑连接点,由连接座8,实现了与下触头6的连接,实现了与绝缘子7的连接,实现了与上触头9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下触头6和上触头9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上触头9设置为梅花触头并且上触头9的下端头设置为与连接座8联接,上触头9的上端头设置为与导电杆93联接。

通过上触头9,形成了对连接座8和导电杆93的支撑连接点,由上触头9,实现了与连接座8的连接,实现了与导电杆9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与导电杆93连接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筒壳91设置为包含有筒壳部911和气嘴部912并且筒壳部911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气嘴部912联接,筒壳部91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试验罐1联接并且筒壳部91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绝缘子7接触式联接,筒壳部91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复合套管92联接并且筒壳部91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导电杆93套接式联接,筒壳部911设置为圆形箱状体并且气嘴部912设置为气嘴头。

通过筒壳91,形成了对绝缘子7、复合套管92和导电杆93的支撑连接点,由上触头9,实现了与绝缘子7的连接,实现了与复合套管92的连接,实现了与导电杆9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被试验环氧套管90注入sf6气体的中间储存体。

在本实施例中,复合套管92设置为锥形复合绝缘套管并且复合套管92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法兰盘94联接,复合套管92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筒壳91联接。

通过复合套管92,形成了对筒壳91和法兰盘94的支撑连接点,由复合套管92,实现了与筒壳91的连接,实现了与法兰盘9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导电杆93的进行密封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法兰盘94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复合套管92联接并且法兰盘94设置为与导电杆93套接式联接。

通过法兰盘94,形成了对复合套管92和导电杆93的支撑连接点,由法兰盘94,实现了与复合套管92的连接,实现了与导电杆9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复合套管92的进行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杆93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法兰盘94嵌入式联接并且导电杆93的上端头设置为与高压电极95联接,导电杆93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触头9联接。

通过导电杆93,形成了对上触头9、法兰盘94和高压电极95的支撑连接点,由导电杆93,实现了与上触头9的连接,实现了与法兰盘94的连接,实现了与高压电极9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把高压电极95与上触头9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高压电极95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导电杆93联接。

通过高压电极95,形成了对导电杆93的支撑连接点,由高压电极95,实现了与导电杆9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与高压电源线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密度计96设置为sf6气体密度计并且气体密度计96设置为与试验罐1连通,气体密度计96设置为通过螺栓与试验罐1联接。

通过气体密度计96,形成了对试验罐1的支撑连接点,由气体密度计96,实现了与试验罐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被试验环氧套管90中的sf6气体的密度进行测量。

在本实施例中,试验罐1与螺杆2、压板3、螺母4、下密封盖板5、下触头6、绝缘子7、连接座8、上触头9、筒壳91、复合套管92、导电杆93、法兰盘94和高压电极95设置为按照全方位测量工位的方式分布并且试验罐1的中心线、下触头6的中心线、绝缘子7的中心线、连接座8的中心线、上触头9的中心线、筒壳91的中心线、复合套管92的中心线、导电杆93的中心线、法兰盘94的中心线和高压电极95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试验罐1、绝缘子7、筒壳91、复合套管92和法兰盘94设置为按照呈密封腔体分布并且一个试验罐1、一个绝缘子7、一个筒壳91、一个复合套管92和一个法兰盘94设置为组成一组密封腔体部件,下触头6、连接座8、上触头9、导电杆93和高压电极95设置为按照通体杆的方式分布并且一个下触头6、一个连接座8、一个上触头9、一个导电杆93和一个高压电极95设置为组成一组通体杆部件,一组通体杆部件设置在一组密封腔体部件中并且一个螺杆2、一个压板3和一个螺母4设置为组成一组压紧部件,至少三组压紧部件设置为沿被试验环氧套管90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在法兰盘94、复合套管92和筒壳91组成的腔体中设置有sf6气体。

把被试验环氧套管90分别放到第一安装窗口体12、第二安装窗口体13、第三安装窗口体14和第四安装窗口体15中,使被试验环氧套管90的内端头与外插头部64连接,把压板3与被试验环氧套管90的外端头连接,使用扳手把螺母4在螺杆2上进行逆时针转动,把被试验环氧套管90向罐体11中推进,使被试验环氧套管90的外端头与第一安装窗口体12、第二安装窗口体13、第三安装窗口体14和第四安装窗口体15密封连接,把下密封盖板5与被试验环氧套管90的外端端面部连接,把sf6气体气源与气嘴部912连通,把sf6气体通过筒壳部911、连接座8的贯串通道体和通气通道体68注入到被试验环氧套管90中,把高压电极95与高压电源线连接,使导电杆93、上触头9、连接座8和下触头6与高压电源线连接,从而实现对被试验环氧套管90进行耐压、局部放电和气密性试验,当对被试验环氧套管90进行试验完毕后,使用扳手把螺母4在螺杆2上进行顺时针转动,在弹簧部62的弹性蓄能的作用下,被试验环氧套管90从罐体11中推出,把螺母4与螺杆2分离,把被试验环氧套管90从第一安装窗口体12、第二安装窗口体13、第三安装窗口体14和第四安装窗口体15中取出。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沿周边设置有间隔分布的试验工位的方式把下密封盖板5、箱体装置和中间导电极装置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具有绝缘子7、筒壳91、复合套管92和法兰盘94的箱体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具有连接座8、上触头9、导电杆93和高压电极95的中间导电极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具有螺杆2、压板3和螺母4的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试验罐1和被试验环氧套管9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具有气体密度计96的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试验罐1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下密封盖板5、箱体装置和中间导电极装置,通过下密封盖板5和箱体装置,实现了对被试验环氧套管90中的sf6气体进行密封,通过中间导电极装置,实现了被试验环氧套管90与高压电源线的连接,不再环氧套管的试验装置一般是模拟现场安装方式并且一次仅能对最多两个个产品同时进行试验,因此实现了对多个被试验环氧套管90的同时试验,提高了试验效率。

2、由于设计了试验罐1、绝缘子7、筒壳91、复合套管92和法兰盘94,实现了筒壳91、复合套管92和法兰盘94组成的充满了sf6气体的上腔体,实现了绝缘子7和试验罐1组成的可再注入sf6气体的下腔体,节约了sf6气体的注入量。

3、由于设计了下触头6、连接座8、上触头9、导电杆93和高压电极95,实现了对被试验环氧套管90的高压连接。

4、由于设计了螺杆2、压板3和螺母4,实现了对被试验环氧套管90与试验罐1的安装。

5、由于设计了气体密度计96,实现了对被试验环氧套管90中的sf6气体量的计量。

6、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沿周边设置有间隔分布的试验工位的下密封盖板5、箱体装置和中间导电极装置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内,凡是包含有具有试验罐1并且用于储存sf6气体的箱体装置、设置在箱体装置中并且具有与被试验环氧套管90对接的下触头6的中间导电极装置、设置在被试验环氧套管90上并且用于对被试验环氧套管90进行封闭的下密封盖板5,在试验罐1的周边侧面部设置有与被试验环氧套管90连接的安装窗口体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