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孔距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4372发布日期:2019-11-08 23:15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孔距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精密五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孔距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模具配件的孔距的测量方法是操作人员依据设计图采用游标卡尺对各孔位进行检测,由于配件孔位形状的特性,人工测量的检测方式耗时长,准确性较低,容易导致不良产品的产生,使配件的报废率过大,从而浪费过多的生产材料,同时在大批量进行测量时,其测量的效率不能与生产的进度相适应,会使生产线的生产进程滞后,延迟产品的出厂,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实有必要改进常用配件孔距的检测方法,提高对配件孔距的检测精度与检测效率,确保生产线的生产进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孔距检测装置,能够实现对配件孔距的智能检测,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智能孔距检测装置,其中,包括底板和检测块,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检测块,所述检测块的形状及尺寸与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配件的孔位的形状及大小相同,所述底板与所述配件的接触面上设有发光部,所述底板上方设有用于接收经由所述检测块及配件的孔位之间的间隙投射出的发光部所发出的光线的影像检测器。

如上所述的智能孔距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发光部为设置于所述底板上表面的背光板,所述背光板为LED灯。

如上所述的智能孔距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发光部为设置于所述检测块的底部周缘的发光条,所述发光条为LED发光带。

如上所述的智能孔距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发光部为光反射带,所述影像检测器周缘设有发光装置。

如上所述的智能孔距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影像检测器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正上方的接收屏及设置于所述接收屏上方的图像采集摄像头,所述图形采集摄像头采集所述接收屏上的光影。

如上所述的智能孔距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块的上表面的周缘设有倒角,所述倒角的角度范围为25度至35度。

如上所述的智能孔距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底板上设有固定孔,所述检测块经由所述固定孔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如上所述的智能孔距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位置及大小与所述配件的下表面周缘的轮廓结构配合设置。

由以上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确实可达到如下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孔距检测装置,通过将待测配件放置于底板1上,并使配件的孔位与底板上的检测块嵌合,开启底板上的发光部,使操作人员能够通过底板上方的影像检测器所接收到的发光部透过配件孔位与检测块之间的间隙的光线图像的大小判断配件孔距是否符合标准,从而实现对配件孔距的智能检测,解决了人工检测效率低,检测结果误差大的问题,简化了检测工序,更便于操作人员操作,既能够提高检测效率,保证生产线的生产进程,又能够进一步的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影像检测器进行检测,相对于人工目测能够使检测数据更加精准,信息化的数据处理也更有利于实现对生产线各装置的信息集成控制,促进生产线的自动化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孔距检测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孔距检测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孔距检测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配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

1:底板 2:检测块 3:影像检测器

4:倒角 5: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智能孔距检测装置,其较佳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孔距检测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底板1和检测块2,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检测块2,所述检测块2的形状及尺寸与放置在所述底板1上的配件5(如图3所示)的孔位的形状及大小相同,所述底板1与所述配件5的接触面上设有发光部,所述底板1上方设有用于接收经由所述检测块2及配件5的孔位之间的间隙投射出的发光部所发出的光线的影像检测器3。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孔距检测装置通过将待测配件5放置于底板1上,并使配件5的孔位与底板1上的检测块2嵌合,开启底板1上的发光部,使操作人员能够通过底板1上方的影像检测器3所接收到的发光部透过配件5孔位与检测块2之间的间隙的光线图像的大小判断配件5孔距是否符合标准,从而实现对配件5孔距的智能检测,解决了人工检测效率低,检测结果误差大的问题,简化了检测工序,更便于操作人员操作,既能够提高检测效率,保证生产线的生产进程,又能够进一步的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影像检测器3进行检测,相对于人工目测能够使检测数据更加精准,信息化的数据处理也更有利于实现对生产线各装置的信息集成控制,促进生产线的自动化发展。

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孔距检测装置,其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光部为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背光板,所述背光板为LED灯。LED灯具有高亮度低热量的特点,既能够使影像检测器3所接收到的光影更加清晰,利于检测,而且,其较低的工作热量不会发生配件5因过热而融化,导致配件5变形受损的情况,同时,相对于传统光源,LED灯节能环保,使用寿命更长,更能够满足生产线的各项要求。

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孔距检测装置,其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光部为设置于所述检测块2的底部周缘的发光条,所述发光条为LED发光带。在检测块2的底部周缘设置发光条,能够节省LED灯的用料,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可以实现对发光部的单独控制,通过开启或关闭任意的检测块2底部周缘的LED发光带,对配件5上的任意孔位进行单独检测,进而提高装置的灵活性。

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孔距检测装置,其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光部为光反射带,所述影像检测器3周缘设有发光装置。所述光反射带能够反射发光装置所发出的光线,产生极佳的反光效果,且无论在任何环境下均有良好的逆反射光学性能,因此,即使发光装置的亮度很低,光反射带也能够发出极强的反射光线供影像检测器3采集,更能够节省生产线的电力消耗,提高电能的利用率,从而确保生产线的经济效益。

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孔距检测装置,其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影像检测器3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1正上方的接收屏及设置于所述接收屏上方的图像采集摄像头,所述图形采集摄像头采集所述接收屏上的光影。所述接收屏用于接收所述发光部穿过所述配件5及检测块2之间的配合间隙的投影,接收屏上方的图像采集摄像头采集接收屏上的光影并将采集到的光影图像传到主机控制系统中,主机控制系统自动分析所传图像的大小是否在规定的数值区间内并得出相应的检测数据,使操作人员能够根据检测数据对配件5的孔距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处理。

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孔距检测装置,其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块2的上表面的周缘设有倒角4,所述倒角4的角度范围为25度至35度。如图2所示,由于检测块2的形状及尺寸与所要检测的配件5的孔位的形状及大小相同,因此,在放置配件5时,常常需要将配件5的孔位多次对准检测块2的上表面,直到找到最佳的角度才能够使孔位与检测块2嵌合,费时费力,且孔位的周缘会与检测块2之间产生摩擦,易出现二者表面磨损甚至造成配件5报废的情况,因而需要在检测块2的上表面的周缘开设倒角4,所述倒角4作为配件5的孔位的引导斜面,便于配件5孔位与检测块2的配合,并能够通过自身的斜度使配件5下滑逐渐与倒角4下方的检测块体嵌合,使操作人员能够无需多次校准以任何角度均可将配件5快速的放置于底板1上,减少装配要求,提高了装置的检测效率,并能够保护配件5与检测块2的完整性,更符合生产线的需要。进一步的,经多次试验得出,所述倒角4的角度范围在25度至35度之间,能够使配件5孔位与检测块2之间的配合效果达到最佳,从而保证检测效果。

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孔距检测装置,其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上设有固定孔,所述检测块2经由所述固定孔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通过固定孔和固定机构将检测块2固定在底板1上,能够提高底板1对检测块2固定的稳定性,有效防止检测块2滑动错位影像检测效果的情况发生。此外,操作人员还能够根据所要检测的配件5孔位的位置及形状大小的不同,在底板1上固定设置不同的检测块2,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配件,扩大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孔距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同时在生产制造时只需生产不同形状大小的检测块2即可,更能够节省制造的材料,降低生产的成本。

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孔距检测装置,其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多个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位置及大小与所述配件5的下表面周缘的轮廓结构配合设置。在固定配件5时,通过定位销卡住配件5下表面的轮廓结构,能够限制配件的位移,加强装置对配件5的固定性,防止配件5在检测时出现滑动的现象,使所检测的孔距的数据更加准确。

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孔距检测装置,以其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为例,则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待测配件5放置于底板1上,并使配件5的孔位与底板1上的检测块2嵌合,开启底板1上的发光部,使操作人员能够通过底板1上方的影像检测器3所接收到的发光部透过配件5孔位与检测块2之间的间隙的光线图像的大小判断配件5孔距是否符合标准,从而实现对配件5孔距的智能检测,解决了人工检测效率低,检测结果误差大的问题,简化了检测工序,更便于操作人员操作,既能够提高检测效率,保证生产线的生产进程,又能够进一步的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影像检测器3进行检测,相对于人工目测能够使检测数据更加精准,信息化的数据处理也更有利于实现对生产线各装置的信息集成控制,促进生产线的自动化发展。进一步的,所述发光部为设置于底板1上表面的LED背光灯板、为设置于检测块2底部周缘的LED灯发光带或为光反射带,且所述影像检测器3周缘设有发光装置,既能够使影像检测器3所接收到的光影更加清晰,检测数据更加准确,又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确保生产线的经济效益。更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块2的上表面的周缘设有倒角4,所述倒角4的角度范围为25度至35度。所述倒角4作为配件5的孔位的引导斜面,便于配件5孔位与检测块2的配合,并能够通过自身的斜度使配件5下滑逐渐与倒角4下方的检测块体嵌合,使操作人员能够无需多次校准以任何角度均可将配件5快速的放置于底板1上,减少装配要求,提高了装置的检测效率,并能够保护配件5与检测块2的完整性,更符合生产线的需要。同时,经多次试验得出,所述倒角4的角度范围在25度至35度之间,能够使配件5孔位与检测块2之间的配合效果达到最佳,从而保证检测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