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的热压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9836发布日期:2020-01-15 00:08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的热压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谱实验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的热压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是基于对干涉后的红外光进行傅里叶变换的原理而开发的红外光谱仪,可以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常见的测试方法为溴化钾压片法、溶剂法、热压法、透视扫描法,溴化钾压片法一般适用于粉末状物质的检测;透视扫描法适合物质形状规则,具有光滑平面的物质检测;溶剂法适用于易溶于挥发性有机溶剂(如氯仿)的物质测试;热压法则适用于明确或可估量出物质熔点的材料测试,具体地,我们需要根据材料特性设置用于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的热压辅助装置的温度和压力,然后将待测样放在两片铝箔纸中间进行热压,热压后将样品撕下,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上进行测试。

在进行高分子材料的检测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材料性质本身为不透明且难溶于红外光谱仪常见溶剂的非粉末状物质,因而在检测过程中,我们较多的采用热压法进行测试,这样在使用传统热压方法时存在以下缺点:一是用于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的热压辅助装置位置不固定,易造成材料外泄,污染用于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的热压辅助装置及材料本身的现象,这样所测量的材料本身的测试结果可能存在不准确的现象,另外用于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的热压辅助装置因为污染后不易清理干净,可能对后续测试产生不利的影响;二是因为材料与铝箔纸粘连在一起,将样品撕下的过程中,很难保证热压膜的完整性,当膜的尺寸小于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佩戴的夹料装置圆孔时,则无法固定,需要重新进行热压,浪费了较大的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的热压辅助装置、移取镊以及夹持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保证热压膜的完整性,并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的热压辅助装置,包括上压盖和下盒体,所述上压盖和所述下盒体均为圆形,所述上压盖能够盖合在所述下盒体上,所述上压盖和所述下盒体之间用于压制样品,所述下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旋转凹槽,所述上压盖在所述旋转凹槽处与所述下盒体铰接,所述下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密封口,所述密封口位于所述旋转凹槽的对立面,所述下盒体在所述密封口处铰接有密封门。

优选的,所述上压盖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的长度等于所述旋转凹槽的长度,所述连接耳的轴向上开设有旋转通孔,所述旋转通孔中穿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旋转凹槽处的所述下盒体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上压盖和所述下盒体的材质均采用不锈耐酸钢、铝或铂金。

优选的,所述上压盖的外直径与所述下盒体的内直径相等。

优选的,所述下盒体的深度为0.7±0.05mm。

优选的,还包括移取镊,所述移取镊用于夹取所述样品,包括一体成型的两片弯头镊子,所述弯头镊子包括镊柄和弯头,所述镊柄和所述弯头位于同一个平面内,所述弯头包括一体成型的圆弧连接段和夹取段,所述圆弧连接段固定在所述镊柄的端部,所述夹取段的末端呈扁平状并用于夹取所述样品。

优选的,所述镊柄和所述弯头的材质均采用不锈耐酸钢。

优选的,所述弯头的长度为1.0~1.5cm。

优选的,还包括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用于夹持所述移取镊夹取的所述样品,所述夹持装置包含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所述第二夹持片位于所述第一夹持片的下方,所述第一夹持片和所述第二夹持片均为圆形且直径相等,利用若干个卡扣将所述第一夹持片和所述第二夹持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片和所述第二夹持片的中心位置分别设置若干个同心圆,所述第一夹持片上的同心圆和所述第二夹持片的同心圆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片和所述第二夹持片的材质均为不锈耐酸钢、铝、铂金或滤纸。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上压盖和下盒体铰接在一起,相对位置固定,不仅不易丢失,还能避免因上压盖和下盒体位置变化引起的样品泄露,从而使用于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的热压辅助装置和样品保持清洁,有助于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使用时,先从密封门处将上压盖打开,将样品放置在下盒体中,盖上上压盖,将密封门密封,进行样品的压制,压制完成后,将密封门打开,密封门处的样品边缘能够翘起,并从密封口的这一缺口处便于施加作用力将样品翘起,从而从翘起处夹取样品能够十分方便的将样品与下盒体分离,并能保证热压膜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用于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的热压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移取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上压盖,12-下盒体,13-密封门,14-旋转凹槽,15-连接耳,21-镊柄,22-弯头,221-圆弧连接段,222-夹取段,31-第一夹持片,32-同心圆,33-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的热压辅助装置,包括上压盖11和下盒体12,上压盖11和下盒体12均为圆形,上压盖11的外直径与下盒体12的内直径相等,尺寸可以选择为1.8~2.5cm,上压盖11的厚度和下盒体12底部的厚度均为0.5±0.05mm,下盒体12的深度为0.7±0.05mm,上压盖11和下盒体12的材质均采用不锈耐酸钢、铝或铂金,不锈耐酸钢指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和酸、碱、盐等化学浸蚀性介质腐蚀的钢;上压盖11能够盖合在下盒体12上,上压盖11和下盒体12之间用于压制样品,下盒体12的侧壁上开设有旋转凹槽14,上压盖11在旋转凹槽14处与下盒体12铰接,具体的,上压盖11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连接耳15,连接耳15的长度等于或略小于旋转凹槽14的长度,连接耳15的形状为圆柱体,连接耳15的轴向中心处开设有旋转通孔,旋转通孔中穿设有旋转轴,旋转轴的两端固定在旋转凹槽14处的下盒体12侧壁上,从而实现上压盖11和下盒体12的铰接,是上压盖11能够自由的转动,不仅能避免零部件的丢失,还能避免因上压盖11和下盒体12位置变化引起的样品泄露,从而使用于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的热压辅助装置和样品保持清洁,有助于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下盒体12的侧壁上开设有密封口,密封口位于旋转凹槽14的对立面,下盒体12在密封口处铰接有密封门13,具体可以采用常用的销轴铰接方法,即在密封门13上设有铰接孔,铰接孔中穿设铰接轴,并将铰接轴与下盒体12固定。同时,还可以在密封门13的上端设有卡接凸,卡接凸能够扣在上压盖11上,使上压盖11和下盒体12保持闭合不变。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可包括移取镊,移取镊用于夹取上述用于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的热压辅助装置压制成的样品,包括一体成型的两片弯头22镊子,弯头22镊子包括镊柄21和弯头22,镊柄21和弯头22的材质均采用不锈耐酸钢,镊柄21和弯头22位于同一个平面内,在镊柄21的长度方向上,弯头22的长度为1.0~1.5cm,具体长度的方向如图2中所示的l,l从镊柄21和弯头22的连接处为起点,在镊柄21的长度方向上弯头22的最前端为终点,镊柄21的长度方向即图2中虚线方向。具体的,弯头22包括一体成型的圆弧连接段221和夹取段222,圆弧连接段221固定在镊柄21的端部,夹取段222的末端呈扁平状并用于夹取样品,具体的,夹取段222的末端如生活中常用的锅铲,扁平状的夹取段222末端将样品从翘起侧撬开,使样品与下盒体12成功分离,操作简单易行,还能保持样品的完整性,使用过的移取镊经过清洗后备下次使用。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可包括夹持装置,夹持装置用于夹持上述用于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的热压辅助装置压制成的样品,夹持装置包含第一夹持片31和第二夹持片,第一夹持片31和第二夹持片重叠放置,第一夹持片31和第二夹持片的材质均为不锈耐酸钢、铝、铂金或滤纸,或者采用任何不透光的无机物材料,第一夹持片31和第二夹持片均为圆形且直径相等,利用若干个卡扣33将第一夹持片31和第二夹持片固定连接,本实施采用四个,四个卡扣33均布在第一夹持片31或第二夹持片的圆周方向上,卡扣33可以采用任何一种能够使第一夹持片31和第二夹持片卡在一起的结构,例如类似办公用品中的曲别针或燕尾夹的结构。第一夹持片31和第二夹持片的中心位置分别设置若干个同心圆32,第一夹持片31上的同心圆32和第二夹持片的同心圆32一一对应。本实施例中同心圆32设置为三个,直径分别设置为2mm、4mm、6mm,当热压制成的样品不完整时,可以根据样品的完整度进行选择不同同心圆32的样品进行检测,不需要重新进行样品的热压压制,可以显著提高效率,并可以节省人力物力。

在压制、移取、夹持样品的整个过程中,具体过程如下:从密封门13处打开上压盖11,将带压制样品放置于下盒体12中,盖上上压盖11、关闭密封门13,进行热压处理;完成热压后,先打开密封门13,使样品边缘能够翘起,且从密封口这一缺口处,便于移取镊施加作用力,并利用扁平状的夹取段222末端将样品从翘起侧便能轻易的撬开,使样品与下盒体12成功分离;最后将夹取的样品放置在第一夹持片31和第二夹持片之间,并根据样品的完整度选择不同同心圆32处的样品进行试验检测。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