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业用地质勘探取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5293发布日期:2020-02-28 07:49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业用地质勘探取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业用地质勘探取土装置。



背景技术:

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质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地质工程领域服务范围广泛,技术手段多样化,从空中、地面、地下、陆地到海洋,各种方法技术相互配合,交叉渗透,已形成科学合理的、立体交叉的现代化综合技术和方法。

常用的地质勘探用取土装置存在有一些弊端,现有的取土装置在取土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取土才能实现多层次取样,这样会导致取土过程较为繁琐,降低工作效率,一般取土时都是在钻杆上进行取土点设置,现有的取土装置都是在钻杆上开有进土孔,钻杆为中空状,这样的取土结构在取土完成后提升过程中容易导致取土点的土壤流失,且取土装置往往存在在取土过程中不牢稳的问题,在取土过程中装置晃动容易损坏钻头,并且也降低了取土装置的安全性能。

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提供一种在取土过程中避免土壤流失,且工作过程牢稳、安全的矿业用地质勘探取土装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取土过程中避免土壤流失,且工作过程牢稳、安全的矿业用地质勘探取土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矿业用地质勘探取土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移动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之间通过对称设置的两根连接柱固定连接,两根连接柱之间设有螺杆,所述螺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转动限位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并由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移动支撑板与所述螺杆转动连接,且两根连接柱分别贯穿所述移动支撑板,所述螺杆两侧的移动支撑板上分别设有钻杆,所述钻杆通过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移动支撑板底部钻杆外围固定设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另一端螺纹连接取土套筒,所述取土套筒套设在所述钻杆外围,所述钻杆末端设有钻头,所述取土套筒可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板且上下移动;

所述第二支撑板底部四角处设有万向轮,所述第二支撑板底面螺纹连接固定杆,且固定杆至少为四根,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二支撑板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钻杆及钻头上均设有螺旋叶片。

进一步的,所述钻头为锥形结构,且所述钻头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取土套筒直径,所述取土套筒可通过调节与所述连接筒的连接深度实现另一端与钻头最大截面的接触或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为可伸缩式连接杆,且固定杆的末端为锥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还固定设有一对抓手,所述抓手表面套设有耐摩擦橡胶垫。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表面,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移动支撑板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板侧壁上设有固定杆存储洞,所述固定杆存储洞的数量和尺寸与固定杆匹配,且固定杆存储洞的洞口螺纹连接盖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电机转动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及连接柱构成丝杠螺杆结构,从而带动移动支撑板上下移动,进而带动钻杆移动,第二电机转动带动钻杆转动,从而使得钻头在向下移动过程中钻入土中,通过调节取土套筒末端与钻头最大截面的分离或接触来实现取土或取土过程中的避免土壤流失,且可同时取两份土壤样本,提高了取土效率;

2、本实用新型钻杆及钻头上均设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可使得在取土时钻头更容易钻入土中,钻杆上的螺旋叶片可使得在取土过程中取得的土壤在取土套筒中方便上移;

3、本实用新型固定杆为可伸缩结构,且第二支撑板侧壁上设有固定杆存储洞,故可方便固定杆的拆卸与安装,且固定杆存储洞的洞口螺纹连接盖板,可防止固定杆由固定杆存储洞内掉出。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矿业用地质勘探取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矿业用地质勘探取土装置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矿业用地质勘探取土装置的第二支撑板部分剖面的底视图。

图中:

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移动支撑板

4、连接柱5、螺杆6、第一电机

7、钻杆8、第二电机9、连接筒

10、取土套筒11、钻头12、万向轮

13、固定杆14、螺旋叶片15、抓手

16、固定杆存储洞17、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就结合图1至图4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矿业用地质勘探取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矿业用地质勘探取土装置的左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矿业用地质勘探取土装置的第二支撑板部分剖面的底视图。如图1-4所示,一种矿业用地质勘探取土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移动支撑板3,所述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之间通过对称设置的两根连接柱4固定连接,两根连接柱4之间设有螺杆5,所述螺杆5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转动限位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1并由第一电机6驱动,所述移动支撑板3与所述螺杆5转动连接,且两根连接柱4分别贯穿所述移动支撑板3,当第一电机6转动时,带动螺杆5转动,螺杆5及连接柱4构成丝杠螺杆结构,从而带动移动支撑板3上下移动,所述螺杆5两侧的移动支撑板3上分别设有钻杆7,所述钻杆7通过第二电机8驱动,所述移动支撑板3底部钻杆7外围固定设有连接筒9,所述连接筒9另一端螺纹连接取土套筒10,所述取土套筒10套设在所述钻杆7外围,所述钻杆7末端设有钻头11,所述取土套筒10可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板2且上下移动;

所述第二支撑板2底部四角处设有万向轮12,所述第二支撑板2底面螺纹连接固定杆13,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支撑板2底面设有与固定杆13连接的螺纹孔,且固定杆13至少为四根,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二支撑板2底面。

所述钻杆7及钻头11上均设有螺旋叶片14,螺旋叶片14可使得在取土时钻头更容易钻入土中,钻杆7上的螺旋叶片可使得在取土过程中取得的土壤在取土套筒10中方便上移。

所述钻头11为锥形结构,且所述钻头11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取土套筒10直径,所述取土套筒10可通过调节与所述连接筒9的连接深度实现另一端与钻头11最大截面的接触或分离,当在取土时,可使得取土套筒10末端与钻头11最大截面有一定距离,使得通过钻头11钻出的土壤进入取土套筒10,当取土完成后,旋转取土套筒10,使得取土套筒10末端与钻头11最大截面的接触,这样取土套筒10在上移过程中能够避免土壤流失。

所述固定杆13为可伸缩式连接杆,且固定杆13的末端为锥形结构,锥形结构能够使得固定杆13在地上固定时更容易插入土中,固定杆13的伸缩结构可采用市面上常见的伸缩结构,只要能实现固定杆13的伸缩即可,不必拘泥于具体的产品型号。

所述第一支撑板1顶部还固定设有一对抓手15,所述抓手15表面套设有耐摩擦橡胶垫,抓手15可方便使用者将该装置通过固定杆13固定在地上,耐摩擦橡胶垫可提高摩擦力,便于使用者抓握。

所述第一电机6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表面,所述第二电机8固定设置在所述移动支撑板3表面。

所述第二支撑板2侧壁上设有固定杆存储洞16,所述固定杆存储洞16的数量和尺寸与固定杆13匹配,且固定杆存储洞16的洞口螺纹连接盖板17,由于固定杆13为可伸缩结构且与第二支撑板2螺纹连接,故可方便的拆卸下来,固定杆存储洞16的洞口螺纹连接盖板17,可防止固定杆13由固定杆存储洞16内掉出。

作为举例,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取土时,将固定杆13由固定杆存储洞16内取出,将其伸长到合适长度,并将其与第二支撑板2螺纹连接,通过外力将固定杆13插入土壤中,使得该取土装置固定,开启第一电机6,带动螺杆5转动,从而带动移动支撑板3下移,与此同时,开启第二电机8,使得钻杆7转动,钻头11进入土壤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取土前,可使得取土套筒10末端与钻头11最大截面有一定距离,使得通过钻头11钻出的土壤进入取土套筒10,当取土完成后,旋转取土套筒10,使得取土套筒10末端与钻头11最大截面的接触,这样取土套筒10在上移过程中能够避免土壤流失,取土完成后,启动第一电机6反转,使得移动支撑板3上移,带动取土套筒及钻杆上升,最后,通过扭动取土套筒使其末端与钻头11最大截面有一定距离,使得取得的土壤流出,从而对取得的土壤进行检测。

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