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梯载荷试验的加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7270发布日期:2019-11-05 22:35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梯载荷试验的加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梯载荷试验的加载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电梯行业也快速发展。为保证每台电梯都能准确、稳定的运行,需要对新安转的电梯需要进行试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载荷试验。电梯载荷试验包括:(1)平衡系数试验:在轿厢与对重运行到同一位置时,轿厢载重为0%,25%,40%,50%,75%,100%,110%,用钳型表测量电流,得到平衡系数需符合电梯的标准要求。(2)静载荷试验:轿厢内装载150%时,静止10min,曳引绳无打滑现象。

目前,市场上的电梯载荷试验主要为配重铁,当电梯进行载荷试验时,需用叉车搬运。在运输过程中,因电梯门宽度的原因,配重铁运入轿厢中受到限制,效率低且极易对搬运的工人造成伤害。而且,配重块为标准件,不能实现载荷的连续加载,不利于精准配重。

因此,如何设置一种装置,使得电梯载荷试验既能快速、准确;安全的进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梯载荷试验使用配重铁不精确、效率低且容易对工人造成伤害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电梯载荷试验的加载系统,能够实现连续加载,且加载快速准确,提高了电梯载荷试验的效率和准确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用于电梯载荷试验的加载系统,包括支撑架、水箱、称重装置和供回水装置,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弹性支撑件,所述水箱置于所述弹性支撑件上;所述称重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架与水箱之间;该弹性支撑件所提供的弹力与水箱的重力一致,且在弹性支撑件的作用下,水箱与称重装置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水箱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与供回水装置相连;当水箱进水后,水箱能够压在所述称重装置上,并通过该称重装置对水箱称重。

通过设置水箱,用装水后水箱的重量来替代配重铁,通过称重装置对水箱进行称重,从而实现对水箱重量的精确控制和连续加载,避免了配重铁为标准件,在加载时重量难以调控的麻烦。先将加载装置放入电梯轿厢内,再对水箱进行充水,不仅方便通过狭窄的电梯轿厢门,而且避免搬运重量大的物品,极大的减轻了电梯载荷试验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试验的工作效率,也避免了在搬运过程中对工人的伤害。

进一步,所述水箱包括上方开放的限位框和位于所述限位框内的伸缩水袋;所述限位框置于所述支撑架的弹性支撑件上。由于电梯的轿厢门一般为800-900mm,若将水箱设置为硬质水箱,在进出轿厢时非常不方便。因此将水箱设为伸缩水袋,在使用前将其收缩,使用时再拉伸。采用限位框对伸缩水袋进行限位,使其能够保持形状,确保电梯载荷试验顺利进行。

进一步,所述限位框包括底板、四个直角固定件和四块卡板;所述直角固定件固定于底板的四角处,其两侧分别具有一个卡槽,所述卡板卡接于相邻两直角固定件的相邻一侧的卡槽内。这样,在电梯轿厢内能够较快的拼接完成限位框,避免限位框太大无法搬进轿厢。限位框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水袋正压于称重装置上。

进一步,所述伸缩水袋的一侧面上设有刻度线。通过该刻度线大致估算水的重量,使对伸缩水袋充水和放水受到更好的控制。

进一步,所述进水口位于水箱的顶部,所述出水口位于水箱的底部;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进水口相连,另一端与供回水装置相连;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出水口相连,另一端与供回水装置相连。这样,用于电梯载荷试验的水能够实现回收和重复利用,成本更低。

进一步,在进水管与供回水装置相连接的一端设有单向阀和水泵;在出水管与水箱相连的一端也设有单向阀和水泵,水泵能够加快充水或放水的速度,单向阀能够分别控制进水或出水,设计合理。

进一步,在进水管的单向阀与水泵之间还设有流量表。在试验时,电梯与供回水装置往往有一段距离,根据流量表对充水的流量进行计算,从而对装水后水箱的重量有大致了解,避免过多充水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进一步,所述称重装置为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在水箱的底部设有一称重承载板、所述称重承载板与称重传感器正对,且称重承载板与称重传感器之间具有间隙。随着水箱内装水的增多,水箱下压称重传感器,从而得出水箱的重量。通过称重传感器来称量水的重量,方便得出加载的重量。

进一步,还包括语音播放器,所述语音播放器与所述称重传感器固定,用于播报称重传感器称得的重量。通过语音播放器方便了解称出的重量,也就是水的重量,再加上加载装置的自重,即为加载重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设置水箱,用装水后水箱的重量来替代配重铁,通过称重装置对水箱进行称重,从而实现对水箱重量的精确控制和连续加载,避免了配重铁为标准件,在加载时重量难以调控的麻烦。先将加载装置放入电梯轿厢内,再对水箱进行充水,不仅方便通过狭窄的电梯轿厢门,而且避免搬运重量大的物品,极大的减轻了电梯载荷试验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试验的工作效率,也避免了在搬运过程中对工人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梯载荷试验的加载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梯载荷试验的加载系统中的限位框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中:支撑架1、弹性支撑件11、限位框21、直角固定件211、卡板212、伸缩水袋22、称重装置3、供回水装置4、称重承载板5、语音播放器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一种用于电梯载荷试验的加载系统,包括支撑架1、水箱、称重装置3和供回水装置4。所述支撑架1上设有弹性支撑件11,所述水箱置于所述弹性支撑件11上。具体实施时,所述支撑架1的下方设有带锁止结构的滑轮,便于移动支撑架1。

所述水箱包括上方开放的限位框21和位于所述限位框21内的伸缩水袋22。所述限位框21置于所述支撑架1的弹性支撑件11上。参见图2和图3,具体实施时,所述限位框21包括底板、四个直角固定件211和四块卡板212。所述直角固定件211固定于底板的四角处,其两侧分别具有一个卡槽,所述卡板212卡接于相邻两直角固定件211的相邻一侧的卡槽内。所述卡槽贯穿所述直角固定件211,使得卡板212的下端能够从上至下卡入卡槽内,实现限位框21的快速安装。这样,限位框21能够保证水袋正压于称重装置3上。在电梯轿厢内能够较快的拼接完成限位框21,避免限位框21太大无法搬进轿厢。采用限位框21对伸缩水袋22进行限位,使其能够保持形状,确保电梯载荷试验顺利进行。由于电梯的轿厢门一般为800-900mm,若将水箱设置为硬质水箱,在进出轿厢时非常不方便。将水箱设为伸缩水袋22,在使用前将其收缩,使用时再拉伸。所述伸缩水袋22的一侧面上设有刻度线。通过该刻度线大致估算水的重量,使对伸缩水袋22充水和放水受到更好的控制。

参见图1和图4,所述称重装置3位于所述支撑架1与水箱之间,所述弹性支撑件11所提供的弹力与水箱的重力一致,且在弹性支撑件11的作用下,水箱与称重装置3之间具有间隙。具体实施时,所述称重装置3为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上。在水箱的底部设有一称重承载板5、所述称重承载板5与称重传感器正对,且称重承载板5与称重传感器之间具有间隙。这样,当水箱未装水时,在弹性支撑件11的作用下,水箱与称重装置3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称重装置3不工作。当水箱进水后,水箱能够压在所述称重装置3上,并通过该称重装置3对水箱称重。通过称重传感器来称量水的重量,方便得出加载的重量。具体的,所述电梯载荷试验的加载系统还包括语音播放器6,所述语音播放器6与所述称重传感器固定,用于播报称重传感器称得的重量。通过语音播放器6方便了解称出的重量,也就是水的重量,再加上加载装置的自重,即为加载重量。

所述水箱的顶部设有进水口、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与供回水装置4相连。具体实施时,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进水口相连,另一端与供回水装置4相连;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出水口相连,另一端与供回水装置4相连。这样,用于电梯载荷试验的水能够实现回收和重复利用,成本更低。具体的,在进水管与供回水装置4相连接的一端设有单向阀和水泵;在出水管与水箱相连的一端也设有单向阀和水泵,水泵能够加快充水或放水的速度,单向阀能够分别控制进水或出水,设计合理。在进水管的单向阀与水泵之间还设有流量表。在试验时,供回水装置放置在电梯轿厢外面。电梯轿厢与供回水装置4往往有一段距离,根据流量表对充水的流量进行计算,从而对装水后水箱的重量有大致了解,避免过多充水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所述供回水装置4具体可以是带储水装置的转运小车,这样,能够非常方便的为加载系统提供试验需要的水,并且利于回收的重复利用。

通过设置水箱,用装水后水箱的重量来替代配重铁,通过称重装置3对水箱进行称重,从而实现对水箱重量的精确控制和连续加载,避免了配重铁为标准件,在加载时重量难以调控的麻烦。先将加载装置放入电梯轿厢内,再对水箱进行充水,不仅方便通过狭窄的电梯轿厢门,而且避免搬运重量大的物品,极大的减轻了电梯载荷试验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试验的工作效率,也避免了在搬运过程中对工人的伤害。

使用所述用于电梯载荷试验的加载系统的电梯载荷试验的加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加载装置放入待测电梯的轿厢中。首先将支撑架1放入轿厢,然后拼接限位框21并将限位框21放到支撑架1上,最后将拉伸后的伸缩水袋22放到限位框21内。

S2、通过进水管对水箱充水,水箱充水后下压称重装置3,使称重装置3对水箱称重。

S3、当水箱的重量为需要的重量时,关闭进水管的单向阀,取走进水管,静止一定时间,观察曳引绳是否存在打滑现象,完成对电梯载荷加载试验。

通过设置水箱,用装水后水箱的重量来替代配重铁,通过称重装置对水箱进行称重,从而实现对水箱重量的精确控制和连续加载,避免了配重铁为标准件,在加载时重量难以调控的麻烦。先将加载装置放入电梯轿厢内,再对水箱进行充水,不仅方便通过狭窄的电梯轿厢门,而且避免搬运重量大的物品,极大的减轻了电梯载荷试验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试验的工作效率,也避免了在搬运过程中对工人的伤害。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