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体微血管分离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3450发布日期:2020-02-18 13:41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离体微血管分离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础医学实验技术和实验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专用于离体肠系膜微血管分离的胶盘。



背景技术:

近年来,微循环功能研究已成为循环研究中的热点,由于对血压和组织供血的调节作用,微血管尤其是微动脉的功能和病理研究逐渐受到了重视。其中,肠系膜微动脉血管为微血管研究中的最重要工具血管。在检测微动脉张力、微动脉内皮功能等指标时,需要进行显微操作的肠系膜微动脉血管分离。现在微血管分离多在普通平底组织蜡盘或硅胶盘中进行,镊子尖向下操作空间很小,显微手术器械碰触皿底也可能造成器械损坏,影响实验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分离效果好的离体微血管分离盘。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盘体,其特征在于:盘体表面设置有闭合性状的外挡凸起,外挡凸起上设置有连通外挡凸起内外的液体交换管和供氧管;外挡凸起内设置有分离梁;所述分离梁的高度小于外挡凸起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挡凸起内设置有隔离带,隔离带高度小于外挡凸起的高度;所述液体交换管和供氧管设置于隔离带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挡凸起内中心设置有卡槽,所述分离梁设置为l型,分离梁的一端设置于卡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梁设置为多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优选方案,所述外挡凸起、卡槽和隔离带均由硅胶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优选方案,所述盘体由玻璃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优选方案,所述盘体底部设置有硅胶防滑颗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优选方案,所述液体交换管设置两个分别位于供氧管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优选方案,所述分离梁表面设置有中心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肠系膜血管在生理溶液中保持活性,在液体较深处,不易分离,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分离梁,分离梁能有效降低生理溶液的深度,在分离梁上分离肠系膜血管操作方便,分离效果好。

2、通过设置多个分离梁,并且分离梁的一端设置于卡槽内,可将分离梁呈扇形排开,在分离多根肠系膜血管时,互不干扰。

3、本实用新型分离梁的中心线在血管分离中提醒术者血管牵拉程度,防止过度牵拉造成的血管损伤。

4、硅胶和玻璃材质,可以进行高温消毒、反复使用,外挡凸起设置为硅胶材质,可以暂时将不用的组织针插在上面,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附图中1为分离梁、2为盘体、3为外挡凸起、4为隔离带、5为卡槽、6为液体交换管、7为供氧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盘体2,其特征在于:盘体2表面设置有闭合性状的外挡凸起3,外挡凸起3上设置有连通外挡凸起3内外的液体交换管6和供氧管7;外挡凸起3内设置有分离梁1;所述分离梁1的高度小于外挡凸起3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挡凸起3内设置有隔离带4,隔离带4高度小于外挡凸起3的高度;所述液体交换管6和供氧管7设置于隔离带4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挡凸起3内中心设置有卡槽5,所述分离梁1设置为l型,分离梁1的一端设置于卡槽5内。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梁1设置为多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优选方案,所述外挡凸起3、卡槽5和隔离带4均由硅胶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优选方案,所述盘体2由玻璃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优选方案,所述盘体2底部设置有硅胶防滑颗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优选方案,所述液体交换管6设置两个分别位于供氧管7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优选方案,所述分离梁1表面设置有中心线。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盘中充入生理溶液,液体交换管6和供氧管7与蠕动泵和气瓶连接为肠系膜血管提供一个稳定的富氧环境;将急性分离的肠系膜中心用探针固定在盘体2中部,轻轻展开肠系膜,择系列肠系膜血管固定于分离梁1上,并在镜下微调以使血管在中心线位置。小心分离血管,如取下肠系膜含有较多血管,超出分离梁1数量部分,可放入隔离带4另一侧区域内。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