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上料的地毯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2558发布日期:2020-04-28 19:49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上料的地毯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毯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方便上料的地毯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地毯按编织方法可分为簇绒地毯、针扎地毯、机织地毯及印刷地毯等,在地毯生产结束后都需要对毛毯进行质量检测。

现有的在进行地毯检测工作时,需要先将加工好的地毯卷设固定在一根转轴上,随后将转轴通过人工抬升到一支撑座上,再将地毯拉伸至检测台上进行检测。当地毯重量较重时,需要较多的人力对转轴进行抬升,浪费了人力,且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上料,提高检测效率的一种方便上料的地毯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方便上料的地毯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的一侧设有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安装架、分别设置在安装架两侧的上料支架以及与上料支架相铰接的液压缸,所述上料支架包括连接板以及与连接板一体成型的支撑板,所述连接板与支撑板相连接处与液压缸的伸缩部分相铰接,所述连接板远离液压缸的一端固接有上料板,上料板远离连接板的一端与安装架相铰接,且所述上料板靠近连接板的一端开设有卡接槽,所述连接板通过卡接槽与收卷有地毯的转轴相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液压缸使上料支架下降,随后将收卷有地毯的转轴搬运至卡接槽上,随后使液压缸驱动上料支架上升,使地毯远离地面,随后将地毯抽出至检测台上进行检测;通过液压缸驱动上料支架升降,无需人工进行搬运,节约了精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和支撑板远离液压缸的一端通过一加强杆相连接,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和支撑板固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加强上料杆与支撑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槽远离支撑板的一端的倾斜度大于卡接槽靠近支撑板的一端的倾斜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工作人员将转轴安装至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的两端均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环的相对一侧均设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紧贴于连接板相对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轴在转动过程中发生偏移时,限位片能够对转轴进行限位,避免转轴在使用过程中从连接板上脱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的两端凸设有插接头,所述轴承的内环内壁配合插接头设有插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轴承时,将凸块沿插槽插入轴承的内环,实现轴承与转轴的安装,提高了拆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台包括正检台以及背检台,所述背检台与正检台一体设置;所述正检台上水平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正检辊和第二正检辊,第二正检辊高于第一正检辊;所述第一正检辊的下方设有第一转向辊,背检台内设有第二转向辊,第二转向辊平行于第一转向辊且第二转向辊高于第一转向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毯依次绕经第一正检辊和第二正检辊并紧绷,随后经第一转向辊和第二转向辊转向进入背检台,并使地毯的正面朝上;由于第二正检辊高于第一正检辊,从而使地毯在正检台上呈倾斜状,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地毯正面进行检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背检台上自上而下依次水平设置有第一背检辊以及第二背检辊,第二背检辊高于第二转向辊,第二背检辊的斜上方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三转向辊和第四转向辊,第三转向辊位于第二背检辊远离正检台的一侧,第四转向辊位于第三转向辊远离正检台的一侧,且第四转向辊高于第三转向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毯经第二转向辊转向后,依次经第一背检辊和第二背检辊紧绷,随后经第三转向辊和第四转向辊转向;由于第二背检辊高于第二转向辊,因而地毯在背检台呈倾斜状,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地毯背面进行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正检台和背检台上均设有照明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照明灯能够对地毯进行照明,从而使工作人员能够清楚的观察到地毯的质量状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背检台底部设有脚踏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踩踏在脚踏板上,能够改变工作人员的站立高度,从而使方便工作人员对不同位置和高度的地毯进行检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上料装置,能够方便上料,提高检测效率;

2.通过设置带有限位片的轴承,能够避免转轴在转动过程中从连接板上脱落;

3.通过设置插接头和插接槽,方便对轴承和转轴进行安装,提高拆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检测台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检测台;10、照明灯;11、正检台;111、第一正检辊;112、第二正检辊;113、输送辊;12、背检台;121、第一背检辊;122、第二背检辊;123、脚踏板;13、第一转向辊;14、第二转向辊;15、第三转向辊;16、第四转向辊;17、紧绷辊;2、上料装置;21、安装架;211、卡接槽;22、上料支架;221、连接板;222、支撑板;223、加强杆;23、液压缸;3、转轴;31、插接头;4、轴承;41、限位片;42、插接槽;5、地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方便上料的地毯检测装置,包括用于对地毯5进行检测的检测台1以及设置在检测台1一侧的上料装置2,检测台1包括用于检测地毯5正面的正检台11以及用于检测地毯5背面的背检台12,正检台11与背检台12一体设置,上料装置2位于正检台11远离背检台12的一侧。

参照图2,正检台11上依次设有第一正检辊111和第二正检辊112,第一正检辊111位于第二正检辊112远离背检台12的一侧,且第一正检辊111低于第二正检辊112;正检台11内设有第一转向辊13和输送辊113,第一转向辊13位于第二正检辊112的正下方,输送辊113位于第一正检辊111的正下方,卷设有地毯5的转轴3置放于输送辊113远离背检台12的一侧。

参照图2,背检台12上由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背检辊121和第二背检辊122,背检台12内设有第二转向辊14,第二转向辊14高于第一转向辊13并位于第二背检辊122远离正检台11的一侧,且第二转向辊14低于第二背检辊122;第一背检辊121的上方依次设有第三转向辊15和第四转向辊16,第三转向辊15位于第一背检辊121远离正检台11的一侧,第四转向辊16位于第三转向辊15远离正检台11的一侧。

地毯5卷设在转轴3上后,拉伸地毯5使转轴3转动,并使地毯5依次绕经输送辊113、第一正检辊111和第二正检辊112并紧绷,此时地毯5的正面朝上;随后经第一转向辊13和第二转向辊14转向进入背检台12,依次绕经第一背检辊121和第二背检辊122并紧绷,此时地毯5背面朝上;随后经第三转向辊15和第四转向辊16转向并保持紧绷;由于第二正检辊112高于第一正检辊111,从而使地毯5在正检台11上呈倾斜状,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地毯5的正面进行检查;由于第二背检辊122高于第二转向辊14,因而地毯5在背检台12呈倾斜状,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地毯5背面进行检查。其中,为方便工作人员对地毯5进行检测,正检台11和背检台12上均固设有照明灯10,背检台12的底部设有脚踏板123。

参照图1及图3,上料装置2包括设置在正检台11远离背检台12一侧的安装架21、分别设置在安装架21两侧的上料支架22以及设置在上料支架22远离检测台1一侧并与上料支架22相铰接的液压缸23,液压缸23远离上料支架22的一端与安装架21相铰接。

参照图1及图3,上料支架22包括连接板221以及与连接板221一体成型的支撑板222,支撑板222远离连接板221的一端与安装架21相铰接,连接板221远离支撑板222的一端为自由端,连接板221和支撑板222的连接处铰接有液压缸23的伸缩部分;连接板221和支撑板222远离液压缸23的一端通过一加强杆223相连接,从而使上料支架22配合加强杆223构成三角形,加强杆22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221和支撑板222固接;连接板221的自由端固接有上料板210,上料板210远离连接板221的一端与安装架21铰接,上料板210靠近靠近连接板221的一端开设有卡接槽211,卡接槽211呈开口向上的u形,且卡接槽211远离支撑板222的一端的倾斜度大于卡接槽211靠近支撑板222的一端的倾斜度,连接板221通过卡接槽211与收卷有地毯5的转轴3相卡接。

上料时,先启动液压缸23,使液压缸23驱动上料支架22下降,并使液压缸23与支撑板222之间的夹角始终大于90°,随后将收卷有地毯5的转轴3搬运至卡接槽211上,再使液压缸23驱动上料支架22上升,使地毯5远离地面,随后将地毯5抽出至检测台1上进行检测;通过液压缸23驱动上料支架22升降,无需人工进行搬运,节约了精力。

进一步的,为避免转轴3因在卡接槽211内发生偏转而从安装架21上脱离,参照图3及图4,转轴3两端均插接有轴承4,转轴3的两端凸设有插接头31,轴承4的内环开设有与插接头31相插接的插接槽42;轴承4的外环的相对一侧设有限位片41,限位片41紧贴于连接板221的内壁;当转轴3在转动过程中发生偏移时,限位片41能够对转轴3进行限位,避免转轴3在使用过程中从连接板221上脱落。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料装置2,能够方便上料,提高检测效率;通过设置带有限位片41的轴承4,能够避免转轴3在转动过程中从连接板221上脱落;通过设置插接头31和插接槽42,方便对轴承4和转轴3进行安装,提高拆装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