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地下水位探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4655发布日期:2020-01-10 14:35阅读:86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式地下水位探测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位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捷式地下水位探测仪。



背景技术:

地下水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井水和泉水是人类日常使用最多的地下水,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不过,地下水也会造成一些危害,如地下水过多,会引起铁路、公路塌陷,淹没矿区巷道,形成沼泽地等。伴随着人类在地球上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逐步扩大及加深,浅部和深部地下水资源均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更甚者可能导致地下水系紊乱和退减,乃至整层地下水消失,这对区域的生活、工业用水来源提出较大挑战,如若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人员、财产的巨大损失。

目前,地下水水位监测方法可以分为测线测量和感应测量两种类型,其中测线测量方法包括测钟法、电流法、浮筒法和压力传感法四种类型,而测线测量方式,精度较高,是传统的水位测量方式,但是传统方式需要操作人员拽绳,并且金属探头容易脱落和损坏,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捷式地下水位探测仪。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便捷式地下水位探测仪,包括箱体、输线轮、测线、测量探头、万用表和解除条;所述箱体外设有所述万用表,所述箱体内设有水平布置的支架,所述箱体底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支架上设有所述输线轮;所述箱体侧边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输线轮设有摇动手柄,所述摇动手柄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测线一端缠绕在所述输线轮,与所述万用表连接,所述测线另一端与所述测量探头连接;所述测线包括绝缘层、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绝缘层包裹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测量探头包括壳体、第一金属探头和第二金属探头;所述壳体为具有开口;所述第一导线一端穿过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金属探头连接,所述第二导线一端穿过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金属探头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探头一端和所述第二金属探头一端均设有卡合机构和凹槽;所述壳体内设有导轨;所述解除条设有凸起;所述解除条插入所述导轨,通过所述导轨与所述卡合机构卡合,所述第一金属探头和所述第二金属探头的一端外露在所述壳体的开口处。

优选地,所述输线轮前方的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测线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后再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与所述测量探头连接。

优选地,所述测线具有刻度。

优选地,所述箱体还设有把手和防护罩。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捷式的地下水位探测仪,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采用组合式的设计,将测线收纳在输线轮上,利用摇动手柄将测线下放至监测井,整体设计巧妙,一体化的设计使得测线收纳更加方便,减少了操作人员测线与测量仪在空间上的占用,方便操作人员外出携带,并且在具体使用时无须人为拽线放入井内,省时省力;

2、本实用新型利用解除条、金属探头与壳体的卡合机构之间的卡合结构,从而在金属探头需要更换时,方便金属探头的拆卸;金属探头与壳体的卡合机构之间的卡合状态,达到防止金属探头在使用时脱落丢失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独特,不仅方便操作人员外出携带,使用省时省力,且还赋予了测量仪可方便更换金属探头的功能,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便捷、实用的便捷式的地下水位探测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捷式的地下水位探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捷式的地下水位探测仪的测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捷式的地下水位探测仪的测线与具有卡合结构的测量探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捷式的地下水位探测仪的测量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捷式的地下水位探测仪的第一金属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捷式的地下水位探测仪的箱体具有把手和防护罩的右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捷式的地下水位探测仪的箱体具有把手和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箱体,2为输线轮,3为测线,4为测量探头,11为万用表,12为支架,13为第一通孔,14为第二通孔,21为摇动手柄,22为第三通孔,31为绝缘层,32为第一导线,33为第二导线,41为壳体,42为第一金属探头,43为第二金属探头,5为解除条,6为卡合机构,7为凹槽,411为导轨,51为凸起,61为支撑片,62为突起片,15为把手,16为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便捷式地下水位探测仪,包括箱体1、输线轮2、测线3、测量探头4、万用表11和解除条5;

箱体1外设有万用表11,箱体1内设有水平布置的支架12,箱体底部设有第一通孔13;其中万用表11为市场上公开销售的产品,型号为vc890c,其特征是具有测量电流参数的功能;

支架12上设有输线轮2;

箱体1侧边设有第二通孔14,输线轮2设有摇动手柄21,摇动手柄21穿过第二通孔14外露于箱体1;

如图2所示,测线3包括绝缘层31、第一导线32和第二导线33;绝缘层31包裹第一导线32和第二导线33;测线3一端缠绕在输线轮2上,其中,缠绕后第一导线32的一端和第二导线33的一端分别与万用表11测试连接孔相连;

如图3-5所示,测量探头4包括壳体41、第一金属探头42和第二金属探头43;壳体41具有开口;第一导线32另一端通过第一通孔13再穿过壳体41与第一金属探头42连接,第二导线33另一端通过第一通孔13再穿过壳体41与第二金属探头43连接;

第一金属探头42一端和第二金属探头43一端均设有卡合机构6和凹槽7;壳体41内设有导轨411;解除条5设有凸起51;解除条5插入导轨411,通过导轨411与卡合机构6卡合,第一金属探头42和第二金属探头43的一端外露在壳体41的开口处。当测量探头4在工作状态下,卡合机构6向导轨411方向挤压,从而使得第一金属探头42一端和第二金属探头43与壳体41处于卡合状态,此结构使得金属探头不易脱落,更加牢固;当金属探头出现损坏时,无须将整个测量探头4进行更换,操作人员只需将解除条5插入导轨411,沿着导轨411将卡合机构6向金属探头的方向挤压,凸起51与凹槽7卡合,即可解除金属探头与壳体41的卡合状态,将第一金属探头42一端和第二金属探头43顺着导轨411拉出,即可更换金属探头。

在具体测量时,操作人员可通过摇动手柄21,带动输线轮2进而将测线3输送出箱体1,向监测井内下放,当遇到水时,水作为导电介质,使得第一金属探头42和第二金属探头43通过第一导线32和第二导线33与万用表11形成闭合电路,万用表11的表针即可跳动,显示在刻度盘上,此时停止摇动摇动手柄21,测量测线3的长度即可得到水位埋深数据。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测线3具有刻度,操作人员可直观看到测线3上的刻度数据得到水位埋深数据,避免了手动测量测线长度导致数据误差。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4和图5所示,卡合机构6设有支撑片61和突起片62。突起片62向导轨411方向挤压,支撑片61卡进导轨411前方,使得金属探头与导轨之间卡合得更牢固,当解除条5插入导轨411,沿着导轨411将突起片62向金属探头的方向挤压,凸起51与凹槽7卡合,即可解除金属探头与壳体41的卡合状态,将第一金属探头42一端和第二金属探头43顺着导轨411拉出。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测线3具有刻度。

实施例5

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输线轮2前方的支架12上设有第三通孔22;测线3另一端通过第三通孔22后再穿过第一通孔13后与测量探头4连接。通过第一通孔13和第三通孔22的限位,让测线3输送进监测井的过程更加稳固,防止测线3在箱体1内出现卡线的问题。

实施例6

实施例6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测线3具有刻度。

实施例7

实施例7与实施例1、实施例3、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如图6、7所示,箱体1还设有把手15和防护罩16。防护罩16的作用是保护凸出于箱体外部的输线轮,把手15的作用是方便操作人员提拿本装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独特,不仅方便操作人员外出携带,使用省时省力,且还赋予了测量仪可方便更换金属探头的功能,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便捷、实用的便捷式的地下水位探测仪。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