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体外诊断设备的加样针清洗液排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14384发布日期:2020-06-09 19:11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用于体外诊断设备的加样针清洗液排液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外诊断设备的废液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样针清洗液排液系统。



背景技术:

免疫类体外诊断设备(如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生化分析仪等)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先对样品处理,在样品处理过程中需要按照检测项目向样本内依次添加不同的反应试剂,样品处理完成后才能进入检测模块进行检测。在样本处理过程中需要先对待检测样本进行稀释,稀释后再依次添加相应的试剂。因而,在样本处理过程中加样针每添加一种试剂后均需要用清洗液进行清洗,避免试剂交叉污染,同时保证样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清洗废液排液系统是免疫类体外诊断设备必不可少的部分。

传统的清洗废液排液系统是利用废液的自重实现废液的排放,因而其对管路布局要求很高,要求排液管路中的连接管具有较大内径,且管路整体走势必须保持一定的坡度才能避免废液溢流现象,需要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但是,由于体外诊断设备越来越小型化,结构也越来越紧凑,传统的排液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体外诊断设备的需求。

为满足体外诊断设备的小型化需求,通常在清洗池与废液回收容器之间串联动力泵,利用动力泵将清洗池中的废液抽走。该排液系统虽然能够将废液排出至回收容器内,但是其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由于废液流动速度较快,容易出现废液撞击情况,导致废液飞溅至清洗池外周;其次,清洗完成后,清洗针外壁存在液体挂壁现象,在加样针移动过程中附着在外壁上的液滴容易洒落在清洗池以外区域,清理难度大,影响客户体验;第三,随着免疫类体外诊断设备的高速化发展,加样针的数量及与其配套的动力泵对应增加,动力泵利用率低,并使得设备液路系统更加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体外诊断设备的加样针清洗液排液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体外诊断设备的加样针清洗液排液系统,包括真空泵、负压容器、废液罐和用于清洗加样针的清洗池,所述清洗池的排液口通过排液管路与所述负压容器连通,负压容器底部的排液口通过排放管路与所述废液罐连通,所述真空泵的抽气口通过抽气管路与负压容器顶部连通,真空泵的排气口通过排气管路与所述清洗池连通,所述排气管路上串联有第一两位三通阀,所述第一两位三通阀的另一接口上串联有放空管;所述排液管路、排放管路和抽气管路上均串联有常闭两通阀。

所述清洗池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其清洗腔连通的注液通道,位于所述注液通道上方的清洗池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清洗腔连通的吹气通道,所述吹气通道的进气口与所述排气管路的出气口连通;清洗腔的下部外扩形成用于连接所述排液管路的排液接口。

所述注液通道为多个,多个注液通道沿所述清洗池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每个注液通道自清洗池侧壁的外表面倾斜向下延伸。

所述吹气通道为多个,多个吹气通道沿所述清洗池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每个吹气通道自清洗池侧壁外表面倾斜向下延伸。

所述负压容器包括两个并联在所述抽气管路上的真空罐;所述排液管路上串联有第二两位三通阀,所述第二两位三通阀的两出口分别与所述真空罐连通。

每个所述真空罐上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靠近所述真空泵处的所述抽气管路上串联有气泡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真空泵不仅可以保证真空罐的真空度,使清洗池内的废液排放至真空罐内,还能对清洗后的加样针进行吹气处理,将加样针针壁吹干,完全避免加样针针壁的液体挂壁现象;两个真空罐可相互切换,使用时无需整机待机,保证了仪器的连续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清洗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体外诊断设备的加样针清洗液排液系统,包括真空泵1、负压容器、废液罐2和用于清洗加样针的清洗池3,所述清洗池3的排液口通过排液管路4与所述负压容器连通,负压容器底部的排液口通过排放管路5与所述废液罐2连通,所述真空泵1的抽气口通过抽气管路6与负压容器顶部连通,真空泵1的排气口通过排气管路7与所述清洗池3连通,所述排气管路7上串联有第一两位三通阀8,所述第一两位三通阀8的另一接口上串联有放空管9;

如图1所示,为避免仪器长时间待机,负压容器包括连个并联在抽气管路6上的真空罐10,排放管路5包括两个分别与真空罐10连通的废液管,每个废液管上均串联有常闭两通阀11.1;抽气管路6上串联有三通接头12(当然根据实际需求也可以是两位三通电磁阀),三通接头12的另两个接头分别与真空罐10顶部连通,位于三通接头12与真空罐10之间的抽气管路6的两抽气支管上均串联有常闭两通阀11.2;所述排液管路4上串联有第二两位三通阀13,所述第二两位三通阀13的两出口分别与所述真空罐10连通,第二两位三通阀13用于切换不同的真空罐10,满足排液需求;位于第二两位三通阀13与清洗池3之间的排液管路4上串联有常闭两通阀11.3。每个所述真空罐10上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4和压力传感器15,分别用于监控真空罐10的液位和真空度;为保证仪器正常运行,靠近所述真空泵1处的所述抽气管路6上串联有气泡传感器16,用于检测真空罐10内的废液是否存在倒吸入真空泵1,保证仪器正常工作。

如图2所示,清洗池3的侧壁3.1上沿其周向均匀间隔开设有与其清洗腔3.2连通的注液通道3.3,每个注液通道3.3自侧壁3.1的外表面倾斜向下延伸,使清洗液自上而下倾斜流入清洗腔3.2;位于注液通道3.3上方的侧壁3.1上开设有与清洗腔3.2连通的吹气通道3.4,吹气通道3.4的进气口与所述排气管路的出气口连通,每个吹气通道3.4自侧壁3.1外表面倾斜向下延伸,使气体自上而下倾斜吹入清洗腔3.2上部,加样针匀速上升过程中气流将加样针外壁上的液滴吹落、吹干,避免挂壁现象;清洗腔3.2的下部外扩形成用于连接所述排液管路4的排液接口3.5,便于安装。

为实现自动化控制,第一两位三通阀8和第二两位三通阀13均为两位三通电磁阀、常闭两通阀为电磁阀;如图3所示,液位传感器14的信号输出端和压力传感器15的信号输出端与体外诊断设备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体外诊断设备控制系统的控制输出端与真空泵1的控制输入端、第一两位三通阀8的控制输入端、第二两位三通阀13的控制输入端电连接和常闭两通阀的控制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描述如下:

首先,建立真空:关闭排放管路5的常闭两通阀11.1和排液管路4上的常闭两通阀11.3,打开抽气管路6上的常闭两通阀11.2,启动真空泵1对两个真空罐10同时抽取负压(当然根据实际需求,也可以单独对任意一个真空罐10抽取负压),当压力传感器15检测到的压力大小达到预设值时,关闭真空泵1和常闭两通阀11.2;若真空罐10的真空度工作过程中降低,则随时开启真空泵1抽取真空,保证真空罐10的负压满足排液需求;

其次,清洗加样针:调节第二两位三通阀13使真空罐10与清洗腔3.2连通,控制第一两位三通阀8与放空管9连通,关于常闭两通阀11.3,体外诊断设备的清洗液输送系统由注液通道3.3持续进入清洗腔3.2,用清洗液浸泡加样针,清洗完成后打开常闭两通阀11.3,清洗废液由排液管路4快速进入真空罐10内(根据实际清洗需求,可反复多次浸泡清洗);当加样针清洗完毕后,调节第一两位三通阀8使真空泵1的排气管路7与清洗池3的吹气通道3.4连通,真空泵1工作将抽出的气体由排气管路7持续吹入清洗腔3.2,加样针均匀上升过程中气体将加样针外壁上吹干,完成加样针的清洗操作;当真空罐10内的液位达到预设高度时,调节第二两位三通阀13使清洗池3与另一真空罐10连通,将盛装有废液的真空罐10内的废液排放至废液罐2内,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避免长时间待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