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背回复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8121发布日期:2020-02-07 22:49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靠背回复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检测装置,尤其是涉及靠背回复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靠背回复力检测方式为:把座垫总成固定在工装上、从料架上取出靠背预装及定位、手动拧紧座靠连接螺栓、手动解锁和用拉力计测量靠背回复力,检测方式比较复杂,且安全性低,主要缺点有:①操作复杂,需要2人配合操作,②单件测试时间长(10min),③需要相对专业的质检人员测量,④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检测过程需要2名员工一起配合操作(1名员工手握拉力计检测,1名员工手动解锁靠背),靠背解锁后,检测人员向前、向后推拉靠背上端点进行测量靠背回复力。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测量数据精度低,此外,在测量过程中存在拉力计钩从靠背端点滑掉的风险,靠背会向前弹出,会对人员造成伤害,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当项目开发周期较长时,又要保证产品特性处于可控状态,传统的测量方式不能快速检测靠背回复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的靠背回复力检测装置,能实现快速检测靠背回复力。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靠背回复力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和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上设有靠背位置调节装置、第一解锁机构、第一定位机构、第二解锁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定位固定靠背主驾侧下调角器连接板,所述第一解锁机构解锁靠背主驾侧下调角器;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定位固定靠背副驾侧下调角器连接板,所述第二解锁机构解锁靠背副驾侧下调角器;靠背上端靠在力传感器上,所述力传感器与操作手柄通过拉绳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采用相同结构,对称设置在靠背位置调节装置两侧,均包括肘夹和定位销,所述肘夹带动定位销水平运动,所述定位销插入到下调角器连接板对应的定位孔中,或从下调角器连接板对应的定位孔中推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解锁机构和第二解锁机构采用相同结构,对称设置在靠背位置调节装置两侧,均包括旋转手柄和仿形块,所述仿形块上设有仿形槽,下调角器解锁端插入到仿形槽内,所述旋转手柄带动仿形块转动,下调角器解锁。

更进一步的,所述靠背位置调节装置包括滑板、导板、导杆、弧形导轨和力传感器,所述滑板设置在支撑平台的滑轨上,所述导杆一端与滑板连接,另一端穿过支撑平台上的导板设有限位块;所述支撑平台上设有与限位块配合的限位销,所述限位销通过肘夹驱动;所述操作手柄通过拉绳带动力传感器沿弧形导轨运动。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快速对下调角器连接板定位固定,通过第一解锁机构和第二解锁机构对下调角器进行解锁,拉动操作手柄,即可快速检测出靠背回复力,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检测结构准确,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一解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一解锁机构与靠背下调角器连接板连接示意图;

图5为靠背的检测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框架;2、支撑平台;3、第一定位机构;31、肘夹;32、定位销;33、定位滑块;4、第二定位机构;5、第一解锁机构;51、旋转手柄;52、仿形块;53、仿形槽;6、第二解锁机构;7、靠背位置调节装置;71、操作手柄;72、弧形导轨;73、力传感器;74、滑板;75、导杆;76、导板;77、限位块;78、限位销;79、弹簧;8、显示屏;9、靠背;10、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靠背回复力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和设置在支撑框架1上的支撑平台2,支撑平台2上设有靠背位置调节装置7、第一解锁机构5、第一定位机构3、第二解锁机构6和第二定位机构2,第一定位机构3定位固定靠背9主驾侧下调角器连接板,第一解锁机构5解锁靠背9主驾侧下调角器;第二定位机构4定位固定靠背9副驾侧下调角器连接板,第二解锁机构6解锁靠背9副驾侧下调角器。

靠背9的下端(靠调角器的一端)两侧放置在支撑平台2上的支撑板10上,通过第一定位机构3和第二定位机构4将靠背9主驾侧和副驾侧的下调角器连接板定位固定,通过第一解锁机构5和第二解锁机构6将靠背9主驾侧和副驾侧的下调角器解锁,下调角器解锁后,靠背9能够旋转。靠背9上端靠在力传感器63上,力传感器63与操作手柄61通过拉绳连接,操作手柄61通过拉绳带动力传感器63运动,力传感器63带动靠背9旋转,从而检测出靠背的回复力。力传感器63通过信号线与显示屏8连接,力传感器63检测出的回复力及时显示在显示屏8上。

结合图2-3所示,第一定位机构3和第二定位机构5采用相同结构,对称设置在靠背位置调节装置7两侧,均包括肘夹31和定位销32,定位销32固定在定位滑块33上,支撑板10上设有供定位销32穿过的通孔;肘夹31转动,带动定位滑块33沿滑轨运动,定位滑块33上的定位销32穿过支撑板10上的通孔,将下调角器连接板定位固定;肘夹31向另一个方向转动,带动定位滑块33沿滑轨运动,定位滑块33上的定位销32从支撑板10上的通孔中退出。

第一解锁机构5和第二解锁机构6采用相同结构,对称设置在靠背位置调节装置7两侧,均包括旋转手柄51和仿形块52,仿形块52上设有仿形槽53,第一定位机构3或第二定位机构5的肘夹31转动,带动定位滑块33沿滑轨运动,带动第一解锁机构5或第二解锁机构6同步运动,当定位销32穿过支撑板10上的通孔,将下调角器连接板定位固定时,下调角器解锁端恰好插入到仿形槽53内,转动旋转手柄51带动仿形块52转动,靠背9下端两侧的下调角器完成解锁。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靠背位置调节装置7包括滑板74、导板76、导杆75、弧形导轨72和力传感器73,滑板74设置在支撑平台2的滑轨上,导杆75一端与滑板74连接,另一端穿过支撑平台2上的导板76设有限位块77;支撑平台2上设有与限位块77配合的限位销78,限位销78通过肘夹驱动,肘夹带动限位销78向一个方向水平运动,限位销78挡柱限位块77,限位块77与导板76之间的弹簧79(弹簧套设在导杆上)被压缩;肘夹带动限位销78向另一个方向水平运动,限位销78与限位块77分开,在回复力的作用下,弹簧79带动限位块77向外侧运动,使的所有靠背9检测完成后,都能在同一设计位置。操作手柄71通过拉绳带动力传感器73沿弧形导轨72运动,完成靠背9的回复力检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结构特征。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