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变送器的表壳主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65582发布日期:2020-04-28 22:05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变送器的表壳主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变送器的表壳主体。



背景技术:

温度变送器是工业实践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传感器,其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控环境,涉及水利水电、铁路交通、智能建筑、生产自控、航空航天、军工、石化、油井、电力、船舶、机床、管道等众多行业。目前市场上的温度变送器存在内部部件排列混乱,布线混乱,外表不够美观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部部件整齐有序,布线简单明确,且外观美观大方的智能变送器的表壳主体。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变送器的表壳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桶状的表壳主体、设置在表壳主体上端中心处的安装台以及设置在表壳主体下端中心处的固定部;所述安装台横向设置,安装台的上端为矩形平面,安装台的下端呈圆弧形且与表壳主体相切并与表壳主体表面紧密贴合,在安装台的至少一端设置有天线,所述表壳主体内部设置有前后两个独立分隔的前安装空腔和后安装空腔;所述固定部包括呈竖直圆柱形的连接端以及呈水平u型的固定端,所述固定部开设置竖直的内螺纹,结构件螺纹连接在固定部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表壳主体的结构设计使得温度变送器内部部件整齐有序,布线简单明确,且外观美观大方。

附图说明

图1是nb-iot智能无线温度变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nb-iot智能无线温度变送器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nb-iot智能无线温度变送器的俯视图。

图5是表壳主体的剖视图。

图6是橡胶塞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bb剖视图。

图8是橡胶塞帽的俯视图。

图9是橡胶塞帽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中将表壳主体与表头的连接端定义为前、前端、前方等,将表壳主体与后盖的连接端定义为后、后端、后方等,将表壳主体的安装主体与出线部的连接处定义为表壳主体的上、上端、上方等,将表壳主体的安装主体与安装部的连接处定义为表壳主体的下、下端、下方等。

如图1~图5所示的nb-iot智能无线温度变送器,包括表壳主体1、表头2、后盖3、结构件4、变送板5、nb-iot模组(图上未标识)、天线7、电池模块8以及温度传感器9。其中表壳主体1用于安装变送器的其余部件;表头2安装在表壳主体1上,用于显示实时温度值;后盖3安装在表壳主体1上,用于封闭表壳主体1后端;结构件4安装在表壳主体1上,用于封装温度传感器9;温度传感器9安装在结构件4内,用于测定待测容器或管道内的温度;变送板5封装在表壳主体1内,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9电信号、将电信号放大以及将放大后的电信号传输给nb-iot模组;nb-iot模组安装在变送板5上,用于接收变送板5传输的电信号,并将数据无线传输到云服务器,nb-iot模组采用移远bc-28模组;变送板5上设置有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9数据并对数据做相应处理的数据处理模块(图上未标示),该数据处理模块与nb-iot模组串口连接;天线7安装在表壳主体1内与nb-iot模组连接,用于增强发射信号;电池模块8安装在表壳主体1内,电池模块8连接变送板5及nb-iot模组,用于提供电源,电池模块8采用3.6v,19ah锂电池。通过在变送板5中加入nb-iot模组,取代了外接网关,实现数据的传送,一方面减少了布线,减小了对变送器内部件的影响,保证数据精确度,另一方面变送器的密闭性更好。nb-iot模组相对于外接网关还具有覆盖范围广,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功耗低,电池寿命可达10年以上,成本降低90%以上。内置电池模块代替外接电源,减少布线,增大精度,密封性也更强。表头2为液晶显示表头,其内侧安装有电路板(图上未标识),该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液晶显示表头显示的单片机。变送板5插接在电路板上,并且变送板5和电路板串接。温度传感器9的毫伏级电信号通过变送板5进行ad放大后,有规律的传输给nb-iot模组,并最终发送至云服务器上。

如图1~图5所示,表壳主体1一体成型设置,包括圆柱桶状的表壳主体11,设置在表壳主体11上端中心处的安装台12,设置在表壳主体11下端中心处的固定部13。表头2安装在表壳主体11前端,后盖3安装在表壳主体11后端,结构件4安装在固定部13下端。

表壳主体11内部设置有前后两个独立分隔的前安装空腔111和后安装空腔112。变送板5安装在前安装空腔111内,变送板5与表头2电连接,所述电池模块8安装在后安装空腔112内,连接前安装空腔111和后安装空腔112的腔壁上开设有小孔,和电池模块8通过该小孔与变送板5电连接。通过设置前安装空腔111和后安装空腔112将电池模块8和变送板5分隔开,使得温度变送器内部部件整齐有序,布线简单明确,同时最大化减小了检测误差。

安装台12横向设置,安装台12的上端为矩形平面,该矩形平面可用于安装铭牌。安装台12的下端呈圆弧形且与表壳主体11相切并与表壳主体11表面紧密贴合。安装台12的一端内安装空间,该空间内设置有天线7且该空间与前安装空腔111相通,天线7通过电线与位于前安装空腔111内的变送板5电连接。在天线7的外侧罩设有橡胶塞帽6,橡胶塞帽6的一端过盈插接在安装台12一端的安装空间内。安装台12的另下端采用六角螺栓封闭。

如图6~9所示,橡胶塞帽6包括圆台形的端部61、圆柱状的防滑部62以及柱状的塞紧部63。在塞紧部63的端面中心开设有盲孔64,该盲孔64延伸至防滑部62及端部61。橡胶塞帽6通过塞紧部63过盈插接到安装台12上,天线7设置在盲孔64内。在防滑部62的外侧设置有多条凸起的防滑棱621,便于安装和拆卸橡胶塞帽6时,手可以握持。通过设置橡胶塞帽6来安放天线7,一方面能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橡胶不会屏蔽信号的特性,使得变送器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良好,避免了因安装在表壳主体内而造成的金属屏蔽。

如图1~图5所示,固定部13包括呈竖直圆柱形的连接端131以及呈水平u型的固定端132。固定部13开设有竖直的内螺纹。

如图1~图5所示,结构件4一体成型,包括与表壳主体1连接的安装部41以及下端与待测装置连接的冷却管42。

安装部41的上端设置有外螺纹,安装部41的上端螺纹连接在固定部13下端。安装部41的下端设置有上限位部43,上限位部43与固定端132的下端面相抵。冷却管42靠近下端处设置有下限位部44,下限位部44在冷却管42下端伸入待测装置后与与待测装置相抵。结构件通过安装部与表壳主体的固定部螺纹连接,通过冷却管下端与待测装置连接,固定部的固定端通过一定的紧固件将结构件牢牢固定在待测装置上,固定方便而牢固。通过设置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限定了安装的深度,安装更方便,同时也避免了因安装失误对变送器造成损伤。

安装部41中心开设有圆柱状的第一空腔411,冷却管42的中心开设有第二空腔421,所述第一空腔411和第二空腔421联通且第一空腔411的直径大于第二空腔421直径,第一空腔411和第二空腔421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空腔411和第二空腔421内充盈硅油,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空腔411内。结构件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设计,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充盈硅油,起到降温及缓冲的作用,保证温度传感器不会因接触高温而损坏,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第一腔体内,其直径与第一腔体直径保持一致,贴合第一腔体的腔壁,由于第二腔体直径小于第一腔体,从而第一腔体下端形成台阶,支撑住温度传感器,而温度传感器的上端也将被固定,充分保证了温度传感器的安全,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