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针单转动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2126发布日期:2020-05-15 15:50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滚针单转动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滚针单转动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滚针是轴承的重要精密零部件,滚针的标准质量直接影响了轴承的使用寿命。滚针本身细长质轻,在生产过程中难免存在尺寸误差或者擦痕、磨伤等瑕疵,因此滚针的质量检测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对其外观进行检测。

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的滚针外观检测装置的双转动棍组件,两个倾斜设置的转动棍并列形成输送轨道,在两个转动棍的适当位置设置凹槽,同向转动的双转动棍带动检测对象滚针001转动并由于滚针001自重作用向下输送,当到达凹槽位置时,输送的前后两根滚针001下倒角出现的空隙触发传感器以便在该位置对滚针001外观进行检测。

目前通过此方式检测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滚针本身细长质轻,在双转动棍上设置供给触发用的凹槽会导致滚针输送过程倾斜或跳动,对触发影响极大且严重影响检测效果;2、采用圆皮带直接驱动双转动棍的并列同向转动,由于需要双棍彼此配合转动带动滚针转动,滚针转动的稳定性很差,经常出现滚针停止转动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检测对象滚针检测不稳定的滚针单转动棍检测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滚针单转动棍检测装置,包括:驱动组件、单转动棍、限位组件,其中,单转动棍的两端安装在支架上,限位组件的两端安装在支架顶端,限位组件位于单转动棍的上方,限位组件与单转动棍配合形成检测输送通道。

具有这种构造,通过使用限位组件与单转动棍配合形成检测输送通道,单转动棍表面流畅,检测对象滚针在输送通道内持续稳定转动且避免倾斜或跳动的现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限位组件靠近单转动棍的一面设置具有凸出开槽,开槽在单转动棍的转动表面配合形成检测输送通道。

利用这种构造,将细长质轻的检测对象滚针限定在一个有限开槽空间内的通道进行输送,有效避免滚针上下的跳动以及左右方向的位移限制,使滚针在输送过程中始终沿着一个方向移动且自身能够由单转动棍带动进行转动,避免检测外观时影响拍照相机采集图像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单转动棍的中心与支架对称中心偏移,使得限位组件的开槽与单转动棍的斜上表面配合形成检测通道。

利用这种构造,单转动棍对检测对象滚针的支撑力处于斜向上的方向,避免了检测对象滚针与单转动棍彼此滑动影响检测对象滚针转动稳定性,且能够将检测对象滚针所需的触发间隙让出来供触发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滚针单转动棍检测装置,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同步皮带,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其第二齿轮与单转动棍的一端固定连接。

利用这种结构,将同步皮带引导转换成与单转动棍固定连接的齿轮传动驱动,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能够避免单转动棍不转的现象,保证检测对象滚针在检测时能持续稳定转动,以便于能够对滚针的外表面进行全方位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单转动棍与限位组件配合形成的输送通道输送检测对象滚针进行检测,有效避免滚针输送过程转动不稳定以及跳动等因素影响检测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采用双转动棍组件的构造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滚针单转动棍检测装置整体构造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单转动棍组件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单转动棍组件前端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文中,对各图中相同或者等同的部分采用同一符号,并适当地简化或者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滚针单转动棍检测装置整体构造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单转动棍组件侧视图。如图1-2所示,该滚针单转动棍检测装置,包括:驱动组件1、单转动棍2、限位组件3,其中,该单转动棍2通过两端安装在支架中部穿孔上,限位组件3通过两端扣合安装在支架顶部,限位组件3位于单转动棍2的上方,通过限位组件3的下表面与单转动棍2配合形成检测输送通道,以便于对检测对象滚针001进行检测输送。

参见图3,限位组件3靠近单转动棍2的一面设置具有凸出开槽31,该开槽31与单转动棍2的转动表面配合形成检测输送通道。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开槽31配合组成的输送通道截面有多种选择:可以斜面、方槽或圆弧槽等。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单转动棍2的模式,利用单转动棍2与限位组件3的配合,使检测对象滚针001只能有自身的转动及靠自重沿着输送通道向下输送,利用单转动棍2与检测对象滚针001的接触位置进行触发拍照即可,单转动棍2上与检测对象滚针001接触面光滑无凹槽,有效的解决了检测对象滚针001需要凹槽进行触发时,滚针001在触发段的倾斜或跳动,避免了影响触发及检测效果的问题。

通过限位组件3的开槽31与单转动棍2配合形成的狭长输送通道将检测对象滚针001上下的跳动以及左右方向的位移限制在有限空间内,使检测对象滚针001在输送过程中始终沿着一个方向移动且自身能够由单转动棍2带动进行转动,在滚针001通过触发位置进行拍照检测时整个过程的跳动会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对相机采集图像造成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单转动棍2在支架的安装位置具有较佳选择,该单转动棍2的中心与支架对称中心偏移,使得限位组件3的开槽31与单转动棍2的斜上表面配合形成检测输送通道。优选的,单转动棍2的中心与支架对称中心偏移2mm。采用这种结构设置,单转动棍2对检测对象滚针001的支撑力处于斜向上的方向,避免了检测对象滚针001与单转动棍2之间的滑动,且能够将检测对象滚针001所需的触发间隙让出来供触发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1包括驱动电机11、同步皮带12,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通过同步皮带将电机的驱动力传送给第一齿轮13,第一齿轮13与第二齿轮14啮合,第二齿轮14与单转动棍2的一端固定连接,最终通过齿轮传动组合使得电机驱动单转动棍2持续稳定转动。

通过采用这种传动方式,将采用圆皮带传送容易打滑的问题有效避免,利用与齿轮与单转动棍的一端固定连接,并采用齿轮组合进行传动驱动,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能够避免单转动棍不转的现象,保证检测对象滚针在检测时能持续稳定转动,以便于能够对滚针的外表面进行全方位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驱动电机由同步皮带驱动齿轮及编码器转动,进行动力的传输及脉冲的记录,由齿轮组合将动力传至单转动棍,使单转动棍处于持续稳定的转动状态,检测对象滚针从入料口进入检测工装到单转动棍上会在输送通道有限空间内稳定地进行持续稳定地转动和向下输送,待检测对象滚针001到达触发装置位置时会触发一个信号给相机在对应脉冲位置进行拍照,这样就采集了检测对象滚针外观滚动面一周的图像,之后将滚针从出料口输出,进行下一道工序。关于本检测装置的编码器脉冲记录及传感器的触发信号采集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知晓,本处不再赘述。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以及附图,只有较佳实施例以及附图被举例说明,凡以相同或等同的技术手段,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