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测试风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1524发布日期:2020-05-22 22:21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测试风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测试风洞,尤其涉及一种检测风速仪等仪器的多功能测试风洞。



背景技术:

请参阅于2018年1月19日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第201710711910.4号,揭露了一种风速传感器启动风速测量系统,包括箱体及位于箱体内的直线导轨,在直线导轨上设置滑台,待测量的风速传感器通过滑台安置于直线导轨上,并通过滑台在导轨上移动来测量风速传感器的测量状态。为使滑台发生移动并形成风速,以使传感器进行工作,所以该技术需要具备较长的滑台,由此增加了风速测量系统的长度,增加使用面积,且该种通过在导轨移动的测量方式,不易控制风速的稳定性,容易发生误差。

另,参阅于2015年3月4日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第201410673900.2号,揭示了一种基于激光多普勒微风速校准装置及其校准方法,基于激光多普勒微风速校准装置,所述校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气流入口稳定段、气流过滤阻尼段、示踪粒子发生段、收缩段、高低速工作段、标准流量工作段、动力和风机段、高效过滤段。由于动力段位于后端,以采用吸气的方式引入气流进行检测校准,但该吸气方式的结构同样增加了设备的长度,占用较大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小型化且具有风速稳定的多功能测试风洞。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测试风洞,包括进气段、动力段、稳定段及收缩段,该各部段内设有流道,所述动力段包括均布于动力段流道内的多个风机,所述稳定段内设有蜂窝器、阻尼网,所述收缩段具有与稳定段连接的收缩段进口及位于末端的收缩段出口,该收缩段出口截面积小于收缩段进口截面积,所述动力段将气流自进气段的入口吸入流道内,流经稳定段及收缩段,最后从收缩段出口喷射出去形成一个风速稳定的试验区。

改进方案有:所述多功能测试风洞还包括位于动力段和稳定段之间的防分离段,所述防分离段内设有防分离隔板,该防分离隔板沿气流方向设置于流道内以导正气流。

改进方案有:所述防分离隔板将防分离段的流道分成数个通道,且截面均等。

改进方案有:所述防分离隔板的通道对应动力段风机设置。

改进方案有:所述防分离隔板的设置将防分离段流道截面等分成与动力段的风机相同数量。

改进方案有:所述风机为4、9或16台设置,且横向纵向分布的风机数量相同。

改进方案有:所述多功能测试风洞包括固持风机的金属板,所述金属板具有与风机相对应的通孔,所述风机通过金属板固定于风洞流道内。

改进方案有:所述多功能测试风洞的防分离段的流道截面为正方形。

改进方案有:所述防分离段内设有位于通道后段的空腔,该空腔位于蜂窝器的上游。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测试风洞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上述风机设置于流道内,且临近入口设置,以将气流自入口吹入流道内,采用该吹气方式设置的风洞,相对现有技术,有利于减少多功能测试风洞的尺寸,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该风机呈多台设置,且以横向纵向矩阵方式均匀排布,可改善风洞周边气流不均导致的风速不稳定的现象,以提供稳定的气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测试风洞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剖切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动力段与防分离隔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多功能测试风洞100,包括进气段10、动力段20、稳定段30及收缩段40,该各段内设有气流流道。

所述进气段10具有入口101,且该入口101朝外扩张,并形成有壶口102,以便上述动力段20容易将自然风引入并自入口101吹入风洞的流道内,以流经稳定段30及收缩段40后,供测试实验所需。

所述动力段20包括均布于动力段20流道内的多个风机201及固持风机201的一对钢板202,该动力段20将气流自入口101吸入流道内,流经稳定段30及收缩段40,最后从收缩段出口喷射出去形成一个风速稳定的试验区,便于产品测试所需。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一对金属板202具有前后对应的多个通孔203,每一通孔内安置有风机201,每一风机201包括电机204及被电机驱动的叶片205,且数个风机201以横向纵向矩阵方式排布,通过将金属板前后夹持定位风机,可增加风机的稳定性,并防止风机在转动时,发生震动,也方便电机的维修。

再者,上述风机201设置于流道内,且临近入口101设置,以将气流自入口101吹入流道内,采用该吹气方式设置的风洞100,相对现有技术,有利于减少多功能测试风洞100的尺寸,降低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201为4台设置,且于横向和纵向间隔均分布2台风机201,以驱动气流产生稳定的流速风;由于风洞在初始就将气流均匀的分割开,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测试风洞100相比于现有的单台电机引出风的风洞系统,可改善风洞周边气流不均导致的风速不稳定的现象;同时,即使在一电机204失灵不工作的情况,其它电机也能工作,保证多功能测试风洞继续工作。当然,上述风机也可安置9或16台,且该多个风机以横向纵向矩阵方式排布,均可实现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所述稳定段30内设有蜂窝器301、阻尼网302,以调整气流的流动,提供稳定的气流流动环境;该阻尼网302设置于蜂窝器301的下游,且阻尼网302的通气孔比较密集,从而能够提供较大的流道阻力,进一步改善气流风速的稳定性。

所述收缩段40具有与稳定段30连接的收缩段进口及位于末端的收缩段出口401,该收缩段出口截面积小于收缩段进口截面积,以便在收缩段出口401形成喷口。

所述多功能测试风洞100还包括位于动力段20和稳定段30之间的防分离段50,所述防分离段50内设有对应动力段20的风机设置的防分离隔板501及位于后段的空腔502,该防分离隔板501将流道分成数个通道503,即通道503对应风机设置,且风机将气流吹入通道内,从而该防分离隔板501沿气流方向设置于流道内以导正气流;且该空腔502位于蜂窝器30的上游,以便风流经通道503后于空腔502内重新混合,再次均匀流入蜂窝器301内,具有改善气流稳定的效果。即所述防分离隔板501的设置将防分离段流道截面等分成与动力段20的风机201相同数量,或者理解为所述防分离隔板501的设置将防分离段501的流道分成数个通道503,且截面均等,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防分离段的流道截面为正方形。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述风机201设置于流道内,且临近入口101设置,以将气流自入口吹入流道内,采用该吹气方式设置的风洞,相对现有技术,有利于减少多功能测试风洞的尺寸,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该风机201呈多台设置,且以横向纵向矩阵方式均匀排布,可改善风洞周边气流不均导致的风速不稳定的现象,以提供稳定的气流。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测试风洞,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段、动力段、稳定段及收缩段,该各部段内设有流道,所述动力段包括均布于动力段流道内的多个风机,所述稳定段内设有蜂窝器、阻尼网,所述收缩段具有与稳定段连接的收缩段进口及位于末端的收缩段出口,该收缩段出口截面积小于收缩段进口截面积,所述动力段将气流自进气段的入口吸入流道内,流经稳定段及收缩段,最后从收缩段出口喷射出去形成一个风速稳定的试验区。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测试风洞,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测试风洞还包括位于动力段和稳定段之间的防分离段,所述防分离段内设有防分离隔板,该防分离隔板沿气流方向设置于流道内以导正气流。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测试风洞,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分离隔板将防分离段的流道分成数个通道,且截面均等。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测试风洞,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分离隔板的通道对应动力段风机设置。

5.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测试风洞,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分离隔板的设置将防分离段流道截面等分成与动力段的风机相同数量。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测试风洞,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4、9或16台设置,且横向纵向分布的风机数量相同。

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测试风洞,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测试风洞包括固持风机的金属板,所述金属板具有与风机相对应的通孔,所述风机通过金属板固定于风洞流道内。

8.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测试风洞,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测试风洞的防分离段的流道截面为正方形。

9.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测试风洞,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分离段内设有位于通道后段的空腔,该空腔位于蜂窝器的上游。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多功能测试风洞,包括进气段、动力段、稳定段及收缩段,该各部段内设有流道,所述动力段包括均布于动力段流道内的多个风机,所述稳定段内设有蜂窝器、阻尼网,所述收缩段具有与稳定段连接的收缩段进口及位于末端的收缩段出口。采用该吹气方式设置的风道,相对现有技术,有利于减少多功能风洞的尺寸,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该风机以横向纵向矩阵方式均匀排布,可改善风洞周边气流不均导致的风速不稳定的现象,提供稳定的气流。

技术研发人员:姚伟健;陆华;沈明;王杰;洪立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市三维换热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7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