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测量码头靠泊撞击力的压力传感器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72897发布日期:2020-03-10 09:1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测量码头靠泊撞击力的压力传感器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一种压力传感器安装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全方位测量码头靠船力的压力传感器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码头的设计寿命较长,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构件老化等问题,码头的受力性能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针对码头结构的全寿命健康监测已被提出并越来越多地开始实施,码头全寿命健康监测是通过在码头各结构构件中埋设相应数量的压力传感器,并对测得的压力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码头整体及各部件的受力性能,为结构的维修、养护与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船舶靠泊撞击力对码头结构的安全性影响较大。随着水运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船舶大型化趋势愈发显著,大型船舶进出港的频率日益提高。船舶的大型化造成的靠泊撞击力增大增加了码头撞损的机率,伴随船舶进出港频率的提高,码头的疲劳损伤逐渐积累,降低了结构的安全性,缩短了码头的使用寿命。船舶靠泊时由于速度控制不当以及人为操作的失误,均会造成船舶撞击力过大,致使码头结构单个或多个构件破损,降低结构的安全性,靠泊船舶撞击力已成为影响码头结构安全性的突出问题。

因此,船舶的靠泊撞击力监测是健康监测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为了较精确地测量靠泊撞击力,需要在码头橡胶护舷与靠船构件之间布设力压力传感器,直接测量撞击力。但在码头与橡胶护舷之间加设压力传感器会导致靠船力竖向分力产生的力矩变大,会导致护舷及连接螺杆破坏等问题,且码头靠船构件面积较大,船舶撞击的方向与位置多变,很难保证测量的精确性,另外,健康监测历时较长,压力传感器的耐久性与维修保养问题也十分突出。因此,目前尚缺乏成熟的测量靠泊撞击力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测量码头靠泊撞击力的压力传感器安装装置,既能精确测量码头靠船力,又能保证码头相关构件受力性能,且能保证压力传感器耐久性,可确保监测连续性,对于监测码头靠船力具有重大意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测量码头靠泊撞击力的压力传感器安装装置,包括:防护板,其固定连接在橡胶护舷上;

定位板,其预埋在码头靠船构件中;

以及多个压力传感器,其通过可拆卸组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定位板和所述防护板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的压力传感器安装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板上预留有多个第一连接螺栓,所述防护板和所述护舷上设有与所述护舷连接螺栓匹配连接的螺栓孔,所述防护板和所述护舷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螺栓压紧。

进一步地,上述的压力传感器安装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螺栓的一端预埋在码头靠船构件中。

进一步地,上述的压力传感器安装装置,其中,所述可拆卸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第二连接螺栓以及第三连接螺栓;

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相向设置,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之间,所述第一定位槽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所述第二定位槽设置在所述防护板上;

所述第二连接螺栓穿过所述定位板以及所述第一定位槽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螺栓部分预埋在码头靠船构件中,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螺栓将所述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槽以及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定位槽设置并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压力传感器安装装置,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两侧安装还分别设有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通过可拆卸组件可拆卸将所述定位板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法兰盘连接,将所述防护板与所述第二法兰盘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压力传感器安装装置,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采用不锈钢外壳。

进一步地,上述的压力传感器安装装置,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表面涂刷防腐材料层。

进一步地,上述的压力传感器安装装置,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受撞击及摩擦处采用黄油包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用于连接压力传感器的第二连接螺栓和第三连接螺栓均能抵抗部分靠船力产生的剪切力,且与靠船构件连接的部分预埋在靠船构件中,能抵抗剪切力产生的弯矩确保了整个装置的受力性能;

本申请设置多个压力传感器,能全方位的监测各个部位的力值,通过每个压力传感器测得力的大小及变化,不仅可以测量力的大小,且能分析力的方向,因而,本申请能达到精确测量的码头靠船力的效果;

并且,本申请设置的多个压力传感器,即使个别压力传感器损坏,也能保证测量的连续性,本申请能方便压力传感器的维修或更换,如需更换压力传感器,只要在护舷不受船舶撞击时,松开可拆卸组件,取出损坏的压力传感器,更换新的压力传感器即可。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本申请用于测量码头靠泊撞击力的压力传感器安装装置的结构图;

图2:如图1所示结构沿a-a的剖视图;

图3:本申请中压力传感器及可拆卸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申请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用于测量码头靠泊撞击力的压力传感器6安装装置,包括:防护板5、定位板7以及多个压力传感器6,其中,所述防护板5固定连接在橡胶护舷2上;所述定位板7预埋在码头靠船构件1中;所述压力传感器6通过可拆卸组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定位板7和所述防护板5之间。本实施例设置的多个压力传感器6,能全方位的监测各个部位的力值,通过每个压力传感器6测得力的大小及变化,不仅可以测量力的大小,且能分析力的方向,因而,本实施例能达到精确测量的码头靠船力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定位板7上预留有多个第一连接螺栓3,所述防护板5和所述护舷2上设有与所述护舷2连接螺栓匹配连接的螺栓孔,所述防护板5和所述护舷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螺栓3压紧,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螺栓3可防止所述护舷2脱落的作用,其本身并不受正应力,当所述护舷2受压时,所述第一连接螺栓3为松动状态。

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6连接的位置处,所述定位板7上还设有下文所述的第二定位槽42。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螺栓3可沿如图2所示的周向均匀布设在所述定位板7上,上述周向均匀布设受力均匀且稳定,当然,在具体实施例过程中,多个所述第一连接螺栓3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按照不同的排列方式进行布设,上述公开的第一连接螺栓3的具体设置数量和布设方式并不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造成限定。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螺栓3的一端(背离所述防护板5设置的一端)预埋在码头靠船构件1中,见图1,所述第一连接螺栓3朝向所述防护板5设置的一端则和所述螺栓孔配合,使得所述防护板5和所述护舷2压紧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板5的结构形式与所述定位板7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6连接位置处设置了下文所述的第二定位槽42。所述防护板5能有效防止护舷2发生剪切破坏,改善护舷2整体的受力性能,且能保证靠船力完全作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6上。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可拆卸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槽41、第二定位槽42、第二连接螺栓8以及第三连接螺栓9;所述第一定位槽41和所述第二定位槽42相向设置,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6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定位槽41和所述第二定位槽42之间,所述第一定位槽41设置在所述定位板7上,所述第二定位槽42设置在所述防护板5上;所述第二连接螺栓8穿过所述定位板7以及所述第一定位槽41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螺栓8部分预埋在码头靠船构件1中,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螺栓8将所述定位板7、所述第一定位槽41以及所述压力传感器6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螺栓9穿过所述第二定位槽42设置并与所述压力传感器6连接。

上述用于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6的所述第二连接螺栓8和所述第三连接螺栓9均能抵抗部分靠船力产生的剪切力,且所述第二连接螺栓8与靠船构件1连接的部分预埋在靠船构件1中,能够抵抗剪切力产生的弯矩,确保了整个装置的受力性能。

本实施例设置有多个压力传感器6,即使个别压力传感器6损坏,也能保证测量的连续性,通过可拆卸组件可以方便地对压力传感器6进行维修或更换,如需更换压力传感器6,只要在护舷2不受船舶撞击时,松开固定压力传感器6的第二连接螺栓8和第三连接螺栓9,取出损坏的压力传感器6,更换新的压力传感器6即可。

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6的两侧安装还分别设有第一法兰盘61和第二法兰盘62,通过可拆卸组件可拆卸将所述定位板7与其中第一法兰盘61连接,将所述防护板5与所述第二法兰盘62连接。上述第一法兰盘61方便与第二连接螺栓8连接,所述第二法兰盘62可方便地与第三连接螺栓9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全寿命检测时间较长,需要保证压力传感器6的耐久性,因此,所述压力传感器6优选采用不锈钢外壳。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传感器6的表面涂刷防腐材料层,以增加防腐耐久性。

另外,所述压力传感器6的受撞击及摩擦处采用黄油包裹,以延长使用寿命。

本申请用于连接压力传感器的第二连接螺栓和第三连接螺栓均能抵抗部分靠船力产生的剪切力,且与靠船构件连接的部分预埋在靠船构件中,能抵抗剪切力产生的弯矩确保了整个装置的受力性能;本申请设置多个压力传感器,能全方位的监测各个部位的力值,通过每个压力传感器测得力的大小及变化,不仅可以测量力的大小,且能分析力的方向,因而,本申请能达到精确测量的码头靠船力的效果;并且,本申请设置的多个压力传感器,即使个别压力传感器损坏,也能保证测量的连续性,本申请能方便压力传感器的维修或更换,如需更换压力传感器,只要在护舷不受船舶撞击时,松开可拆卸组件,取出损坏的压力传感器,更换新的压力传感器即可。综上,本申请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某些部件,但这些部件不应仅仅被限于定于这些术语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各部件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某某部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某某部件,类似地,第二某某部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某某部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