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频谱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0441发布日期:2020-05-08 12:54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型频谱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卡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微型频谱分析仪。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卡是内嵌有微芯片的塑料卡的通称,一些智能卡包含一个微电子芯片,智能卡需要通过读写器进行数据交互。

现有的智能卡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元器件的参数存在误差,最终生产出来的智能卡的频率值会出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导致智能卡无法与读写设备适配,常用的方式是通过频谱分析仪对智能卡的频谱进行显示,从而确定智能卡是否符合要求,现有的频谱分析仪一般有高频和低频两种型号,用于检测不同频率参数的智能卡。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智能卡为低频时,需要通过低频的频谱分析仪对智能卡进行检测;当智能卡为高频时,需要通过高频的频谱分析仪对智能卡进行检测。若同时要对两种类型的智能卡进行检测时,工人需要通过两台设备对智能卡进行检测,还需要根据智能卡的类型在两台设备之间进行切换,而且两台设备的区别只在于检测的频率不同,外形高度相似,从而容易出现智能卡放置错误或参数读错的情况,导致检测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微型频谱分析仪,具有提高检测效率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型频谱分析仪,包括频谱分析主机,所述频谱分析主机上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有检测天线板,所述检测天线板的两侧分别安装有高频天线和低频天线,所述频谱分析主机上设置有与频谱分析主机内部电路电连接的接收触点,所述检测天线板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接收触点接触的高频触片和低频触片,所述高频触片固定连接在高频天线的两端,所述低频触片固定连接在低频天线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智能卡为高频时,检测人员转动检测天线板,使得高频触片与接收触点接触,此时高频天线与频谱分析主机内部电路连通,此时频谱分析主机接收到高频天线传输的信号并进行频谱的显示;当智能卡为低频时,检测人员转动检测天线板,使得低频触片与接收触点接触,此时低频天线与频谱分析主机内部电路连通,此时频谱分析主机接收到低频天线传输的信号并进行频谱的显示,检测人员在进行切换时,只需要对检测天线板进行转动,且检测天线板的转动角度很容易区分,检测人员能够较为直观的知晓现在是对高频还是低频的智能卡进行检测,在观察频谱时也只需要对同一个频谱分析主机进行观察,从而不易出现操作错误,提高了检测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连接在频谱分析主机上的固定套、螺纹连接在固定套上的连接套,所述检测天线板转动连接在连接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套可将检测天线板固定连接在频谱分析主机上,同时也方便更换,检测天线板与连接套转动连接,从而使得检测天线板的角度可以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套的周侧上开设有若干接触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触平面的设置,使得连接套与检测人员手指之间的接触面增大,检测人员能够较为方便的对连接套进行转动,从而较为快速的将检测天线板从频谱分析主机上取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天线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覆盖板,所述覆盖板盖合高频天线和低频天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覆盖板覆盖高频天线和低频天线,使得高频天线和低频天线不直接与智能卡接触,在方便智能卡放置的同时也对高频天线和低频天线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覆盖板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之间形成对智能卡进行定位的定位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凸起的设置,能够对放置在覆盖板上的智能卡进行一个限位,使得智能卡卡接在定位间隙之间,不易发生随意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覆盖板的边沿处开设有防护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检测人员在转动检测天线板时,防护倒角能够防止覆盖板刮伤检测人员手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收触点通过接触组件设置在频谱分析主机上,所述接触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频谱分析主机上的定位套管、滑动连接在定位套管内的移动柱、两端分别与移动柱和频谱分析主机内部电路固定连接的弹性件,所述接收触点固定连接在移动柱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高频触片或者低频触片与接收触点接触时,接收触点带动移动柱移动,从而使得弹性件被压缩,弹性件压缩后对移动柱施加力的作用,使得接收触点抵紧在高频触片或低频触片上,从而使得接收触点与高频触片或低频触片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导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高频触片和低频触片上均开设有用于与接收触点抵触的接触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接收触点移动至接触凹槽处时,在弹性件的推动下,接收触点进入到接触凹槽内,接触凹槽增大了接收触点与高频触片和低频触片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不易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检测天线板、高频天线、低频天线、接收触点、高频触片和低频触片,通过转动检测天线板即可使接收触点与高频触片或低频触片发生接触,使得高频天线或低频天线与频谱分析主机连接,从而较为快速的在高频和低频之间进行切换且不易发生错误操作,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频谱分析主机与接触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体现定位套管与移动柱的连接结构;

图4为体现固定套与连接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体现板主体与连接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体现板主体与高频天线的连接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5的b处放大图,体现接收触点与接触凹槽的连接结构。

附图标记:1、频谱分析主机;2、接触组件;21、定位套管;22、移动柱;23、弹性件;24、接收触点;3、连接件;31、固定套;32、连接套;321、接触平面;4、检测天线板;41、板主体;42、连接部;43、高频天线;44、低频天线;45、接触凹槽;46、覆盖板;461、防护倒角;47、限位凸起;48、高频触片;49、低频触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微型频谱分析仪,包括频谱分析主机1,频谱分析主机1上通过接触组件2设置有接收触点24。参照图2和图3,接触组件2包括定位套管21、移动柱22和弹性件23,两个定位套管21固定连接在频谱分析主机1上,移动柱22穿设在定位套管21内且沿定位套管21的长度方向滑动,弹性件23的一端与频谱分析主机1的内部电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移动柱22固定连接,弹性件23为采用铜制成的弹簧,呈半球状的接收触点24固定连接在移动柱22远离弹性件23的一端。

参照图4和图5,频谱分析主机1上通过连接件3转动连接有检测天线板4,连接件3包括固定套31和连接套32,固定套31固定连接在频谱分析主机1上。检测天线板4包括板主体41和固定连接在板主体41上的连接部42,连接部42呈圆柱形,连接套32与连接部42转动连接且两者之间具有摩擦力,连接套32与固定套31螺纹连接,连接套32的螺纹位于连接套32的内侧,固定套31的螺纹位于固定套31的外侧,连接套32的周侧上开设有若干个接触平面321。

参照图6和图7,板主体41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高频天线43和低频天线44,连接部4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高频触片48和两个低频触片49,高频触片48和低频触片49均呈弧形,高频触片48固定连接在高频天线43的两端,低频触片49固定连接在低频天线44的两端。相邻的低频触片49和高频触片48之间存在间距,低频触片49的中部和高频触片48的中部均开设有接触凹槽45,接收触点24位于接触凹槽45内。参照图4和图7,板主体4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覆盖板46,覆盖板46盖合高频天线43和低频天线44,覆盖板46的边沿上开设有防护倒角461。覆盖板46上固定连接有四个限位凸起47,相邻两个限位凸起47之间形成定位间隙。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智能卡为高频时,检测人员转动检测天线板4,检测天线板4转动带动高频触片48移动,当高频触片48与接收触点24抵触时,接收触点24带动移动柱22移动,此时移动柱22对弹性件23进行压缩,弹性件23形变产生推力,当高频触片48上的接触凹槽45与接收触点24对应时,在弹性件23的作用下,接收触点24使得高频触片48与接收触点24接触,并发出响声,此时高频触片48与接收触点24之间形成一个较好的接触,高频天线43与频谱分析主机1内部电路连通,此时频谱分析主机1接收到高频天线43传输的信号并进行频谱的显示;当智能卡为低频时,检测人员转动检测天线板4,检测天线板4转动带动低频触片49移动,当低频触片49与接收触点24抵触时,接收触点24带动移动柱22移动,此时移动柱22对弹性件23进行压缩,弹性件23形变产生推力,当低频触片49上的接触凹槽45与接收触点24对应时,在弹性件23的作用下,接收触点24使得低频触片49与接收触点24接触,并发出响声,此时低频触片49与接收触点24之间形成一个较好的接触,低频天线44与频谱分析主机1内部电路连通,此时频谱分析主机1接收到低频天线44传输的信号并进行频谱的显示。检测人员通过检测天线板4的转动角度即可确定此时是对高频智能卡检测还是对低频智能卡检测,通过对频谱分析主机1即可确定频谱。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