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芯完整性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79650发布日期:2020-04-14 19:1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芯完整性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滤芯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滤芯完整性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空气除菌用滤芯用于过滤压缩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和微生物。通常,空气除菌过滤采用非金属材料:玻璃纤维、无纺布、活性炭、人造微孔板、疏水性聚氟乙烯或聚丙烯折叠式微孔滤膜材料;或金属材料:钛粉烧结或多层金属网拉丝等;组成初级过滤,中间过滤和高级过滤的多级过滤组,再由多个过滤组构成过滤系统。

由于过滤气体在不同环境下可能存在粉尘高,湿度大,酸碱腐蚀、油水污染以及微生物菌体滋生等现象,过滤材料微孔会因截获的粉尘粒子增多及微生物滋生而形成滤饼,最后将过滤材料完全阻塞。因此过滤材料的拦截负荷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需进行更换。对滤芯的完整性检测显得就尤为重要。

目前现有的滤芯完整性检测系统,包括供水装置、若干通过主要管道连通的过滤器一,过滤器一内设有滤芯,过滤器一上连通有空气增压泵,过滤器下方连通有排污管道。同时,滤芯完整性检测的方式是:首先经供水系统供水后将滤芯润湿,然后起到滤芯完整性检测仪,在预定压力梯度下,测量从已湿润的滤膜一端透过到另一端的气体体积。再将其与标准数值对比,即可得出检测的结果。

上述检测方式,前期在增压的过程中主要管道内的压力大于正常大气压,此时位于主要管道内的液体或者空气会通过排污管道排出到体系外;而当解除上述的压力时需要持续一段的时间,此时原先被排入到排污管道内的气体或者液体会反向涌入到主要管道内,而对主要管道产生较大的污染,增加了生物风险,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芯完整性检测系统,通过增加无菌储罐,消减背压,避免反流污染主管道,有利于控制生物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滤芯完整性检测系统,包括供水装置、若干通过主要管道连通的过滤器一,所述过滤器一内设有滤芯,所述过滤器一上连通有空气增压泵,所述主要管道上通过下排管道连通有无菌储罐,所述无菌储罐上设有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主要管道以及下排管道上均设有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系统内增加无菌储罐,一方面无菌储罐能够暂存水分,另一方面还能减少位于排污管道或者下排管道内的液体或者气体大量反流到主要管道内,从而引发主要管道被污染的现象,有利于控制生物风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无菌储罐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玻璃内胆,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料管口和出料管口,进料管口和出料管口上设有阀门,所述玻璃内胆包括盘管和若干扩口缓冲段,所述玻璃内胆与壳体之间的空腔内设有至少一个紫外杀菌灯,所述紫外杀菌灯通过支架安装在壳体的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紫外杀菌灯的波长主要控制在265~266nm,上述波长为265~266nm的紫外线的杀菌能力最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盘管从进料管口到出料管口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盘管,使其位于盘管内的液体能够在其自身重量作用下朝着出料管口方向移动,方便了后期排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扩口缓冲段的直径大于两倍盘管的最大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扩口缓冲段的设置,能够起到良好的防反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玻璃内胆与壳体之间的空腔内设有若干x射线发射器,所述x射线发射器的外壳包覆在扩口缓冲段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x射线发射器能够发出x射线,x射线是常见的电离辐射杀灭微生物的方式之一,且其能够隔着玻璃对位于玻璃容器内的介质(液体或者空气)具有灭菌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抵抗生物风险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无菌储罐上还设有排水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管道的设置,能够将用于润湿滤芯的无菌水通过排水管道进行排放,而非直接通过排污管道排放,此时分类对水体进行排放,在源头上降低处理污水的成本,十分有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无菌储罐上方还设有水箱专用呼吸器,水箱专用呼吸器连通于玻璃内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箱专用呼吸器即排气装置,上述排气装置可以起到将无菌储罐内多余的气体排出的作用,有助于快速平衡无菌储罐内外的压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水装置上连接有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另一端分别连通在过滤器一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且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上均安装有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打开位于第一支管上的阀门,关闭位于第二支管上的阀门,此时供水装置内的水体从滤芯的正侧冲刷滤芯,使得粘附在滤芯反面的细菌可以冲刷下来并沿着水流经主要管道排放到排污管道内。接着关闭位于第一支管上的阀门,打开位于第二支管上的阀门,此时供水装置捏的水体从滤芯的反侧冲刷滤芯,使得粘附在滤芯正面的细菌可以冲刷下来并沿着水流经主要管道排放到排污管道内。经过上述正反两侧冲洗后清洗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无菌储罐上设有过滤器二,所述过滤器二上设有循环支管一和循环支管二,循环支管一和循环支管二上设有阀门,循环支管一和循环支管二的另一端均通过支管三连接于供水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菌储罐需要定时清洗,首先将位于无菌储罐的液体排空,然后通过供水装置将水从支管三经循环支管一通入到过滤器二中正向冲洗过滤器二上的滤芯,反之将水从支管三经循环支管二通入到滤器二中反向冲洗过滤器二上的滤芯,二次冲洗后的水均能流入到无菌储罐内,并无菌储罐内进行冲洗,提高了对无菌储罐的清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器一上连通有用于测量从已湿润的滤芯一端透过到另一端的气体体积的完整性检测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完整性检测仪可以用于测量从已湿润的滤芯一端透过到另一端的气体体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无菌储罐,消减背压,避免反流污染主管道,有利于控制生物风险;

2、优化的,紫外细菌灯以及盘管的设置,提高了紫外杀菌灯与玻璃内胆中水份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其具有更好的杀菌效果;

3、优化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以及循环支管一和循环支管的设置,可以从正反两侧分别冲洗滤芯,清洗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滤芯完整性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供水装置;2、主要管道;3、过滤器一;4、滤芯;5、空气增压泵;6、下排管道;7、无菌储罐;8、排污管道;9、壳体;10、玻璃内胆;11、进料管口;12、出料管口;13、盘管;14、扩口缓冲段;15、紫外杀菌灯;16、支架;17、x射线发射器;18、排水管道;19、水箱专用呼吸器;20、第一支管;21、第二支管;22、进液口;23、出液口;24、过滤器二;25、循环支管一;26、循环支管二;27、支管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滤芯4完整性检测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供水装置1,以及两个通过主要管道2连通的过滤器一3。其中,供水装置1可以为无菌储水箱,在供水装置1上通过抽水泵将无菌储水箱内的无菌水供给过滤器一3中,对位于过滤器一3中的滤芯4进行正反冲洗或者润湿处理。同时,在每个过滤器一3内均安装有一个滤芯4,上述滤芯4的滤孔孔径的大小可以控制在1-2μm。另外,在过滤器一3上连通有空气增压泵5,上述空气增压泵5连接在过滤器的一侧管道上,可以用于给主要管道2加压,方便完整性检测的有效进行。此外,上述主要管道2的一端通过三通阀连接有一根下排管道6,上述下排管道6的另一端连通有一个无菌储罐7,上述无菌储罐7的下方安装有一个排污管道8,同时排污管道8、主要管道2以及下排管道6上均安装有一个阀门,且上述阀门可以采用球阀。

为了提高对上述无菌储罐7内介质的杀菌作用,如图1所示,上述无菌储罐7包括矩状的壳体9和位于矩状壳体9内的玻璃内胆10,壳体9从上往下一侧设有进料管口11和出料管口12,并且在进料管口11和出料管口12上设有阀门,上述阀门可以是球阀。同时,上述玻璃内胆10由两段盘管13和三段扩口缓冲段14组成的,且在玻璃内胆10与壳体9之间的空腔内设有两个圆管状的紫外杀菌灯15,紫外杀菌灯15最优状态下是安装在盘管13卷绕形成的空间内,并且每个紫外杀菌灯15分别采用支架16安装在壳体9的内壁上。由此通过紫外杀菌灯15的照射,在265~266nm的波长下能够较好的杀灭微生物,提高了无菌储罐7的生物安全性能。

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排污,将盘管13从进料管口11到出料管口12方向倾斜向下设置,与此同时上述扩口缓冲段14使其位于盘管13内的液体能够在其自身重量作用下可朝着出料管口12方向移动,大大方便了后期排污的快速进行。为了提高系统的防反流性能,使得扩口缓冲段14的直径大于两倍盘管13的最大宽度。

如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个系统的抵抗生物风险的能力,上述玻璃内胆10与壳体9之间的空腔内设有两台x射线发射器17,每台x射线发射器17的外壳均包覆在扩口缓冲段14外,由此x射线产生的射线能够隔着玻璃对位于玻璃容器内的介质(无菌水或者空气)具有灭菌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抵抗生物风险的能力。

为了在源头上降低处理污水的成本,如图1所示,在无菌储罐7上还设有排水管道18,上述排水管道18上还安装有排水阀门,因此能够将用于润湿滤芯4的无菌水通过排水管道18进行排放,而非直接通过排污管道8排放,此时分类对水体进行排放可有效在源头上降低处理污水的成本,十分有效。

为了快速平衡无菌储罐7内外的压差,如图1所示,在无菌储罐7上方还设有一个水箱专用呼吸器19,水箱专用呼吸器19的一端连通于玻璃内胆10,此时上述水箱专用呼吸器19可以起到将无菌储罐7内多余的气体排出的作用,有助于快速调平衡无菌储罐7内外的压差。

在进行滤芯4完整性检测工作之前需要对系统内的待检测滤芯4检测冲洗,为了提高冲洗的清洁度和冲洗的效率,如图1所示,在供水装置1上连接有第一支管20和第二支管21,上述第一支管20和第二支管21的另一端分别连通在过滤器一3的进液口22和出液口23,且第一支管20和第二支管21上均安装有阀门,上述阀门可以是蝶阀,也可以是球阀。由此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冲洗滤芯4:首先打开位于第一支管20上的阀门,关闭位于第二支管21上的阀门,此时供水装置1内的水体从滤芯4的正侧冲刷滤芯4,使得粘附在滤芯4反面的细菌可以冲刷下来并沿着水流经主要管道2排放到排污管道8内。接着关闭位于第一支管20上的阀门,打开位于第二支管21上的阀门,此时供水装置1捏的水体从滤芯4的反侧冲刷滤芯4,使得粘附在滤芯4正面的细菌可以冲刷下来并沿着水流经主要管道2排放到排污管道8内。经过上述正反两侧各冲洗10分钟后,相对应的滤芯4的清洗效果更好。

如图1所示,无菌储罐7需要定时清洗,因此在无菌储罐7上安装有一个过滤器二24,同时过滤器二24上设有循环支管一25和循环支管二26,循环支管一25和循环支管二26上设有阀门,上述阀门可以是蝶阀,也可以是球阀。循环支管一25和循环支管二26的另一端均通过支管三27连接于供水装置1。其具体的清洗步骤为:首先将位于无菌储罐7的液体排空,然后通过供水装置1将水从支管三27经循环支管一25通入到过滤器二24中正向冲洗过滤器二24上的滤芯4,反之将水从支管三27经循环支管二26通入到滤器二中反向冲洗过滤器二24上的滤芯4,二次冲洗后的水均能流入到无菌储罐7内,并无菌储罐7内进行冲洗,方便了对无菌储罐7的清洗。

为了完成对滤芯4的完整性检测,在过滤器一3上连通一个完整性检测仪,此时通过完整性检测仪(图中未示出),可以测量从已湿润的滤芯4一端透过到另一端的气体体积,并与标准检测数据比较,此时可以有效得到滤芯4完整性的检测结果,十分的方便。

其检测方法可参考公布号为cn107362692a的中国发明,即一种除菌过滤滤芯4完整性检测方法,其中其包括如下步骤:

s101、用润湿溶液润湿除菌滤芯4或膜片;

s102、将气源、点源于完整性检测仪连接;

s103、将完整性检测仪与可进行完整性检测的虑壳或夹持器连接;

s104、启动完整性检测仪,输入实验步骤数据;

s105、将润湿的除菌滤芯4或膜片装入虑壳和夹持器中;

s106、完整性检测仪自动进行检测并判定结果。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