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温电缆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88755发布日期:2020-06-05 20:51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感温电缆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感温电缆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感温电缆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感温电缆,又名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感温电缆具有沿全线长连续监测保护对象温度的能力。它可用于隧道、夹层、传送带等场所,感温电缆探测器稳定可靠,适用于恶劣环境的火灾检测。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发电站、变电站、油库、电缆沟道、电缆夹层、皮带传送装置等场所。但是感温电缆设置之前,需要对感温电缆进行测试,目前感温电缆的检测一般是将打火机在感温电缆端部进行加热或者用热水瓶装热水在感温电缆端部进行测试,该手段检测效率低,且准确性低,费时费力。另外,不能准确地获取感温电缆的报警温度值。因此,现如今缺少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准确性高的感温电缆检测装置,实现感温电缆的报警温度值的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感温电缆检测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实现感温电缆的报警温度值的检测,能简便、快速地完成感温电缆的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感温电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台、安装在检测台上的加热机构、安装在检测台上且供感温电缆安装的安装平台和安装在检测台上的检测模块,所述安装平台包括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底部中心位置的液压杆和设置在安装板四周的导向杆,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导热箱体和设置在导热箱体内的电加热管,所述导热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围设成容纳感温电缆的安装槽,所述导热箱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安装板上设置倾角传感器;

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控制箱、设置在控制箱上的显示屏和指示灯,以及设置在控制箱内的电子线路板,所述电子线路板上集成有微控制器、感温电缆检测电路和与微控制器相接的通信模块,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有用于控制电加热管通断电的继电器模块,所述倾角传感器通过通信模块与微控制器相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相接。

上述的一种感温电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台上设置有供导热箱体安装的l形连接件,所述l形连接件包括安装在检测台上的竖直板和与竖直板呈垂直布设的水平板,所述水平板的底部与检测台的顶面相平行,所述水平板的底部与导热箱体的顶面固定连接。

上述的一种感温电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上设置有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且所述第一锁紧件的底侧面和安装板的顶面相贴合,所述安装板的底侧面与第二锁紧件的顶侧面相贴合。

上述的一种感温电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上设置用于接入市电220v的插头,所述电子线路板上集成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变压器t1、芯片lm7812和芯片lm7805,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一端与通过插头接入市电220v的一端相接,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通过插头接入市电220v的另一端相接,整流桥d1的两个交流输入端分别与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两端相接,所述芯片lm7812的vin引脚分两路,一路与整流桥d1的正直流输出端相接,另一路经电容c3接地;所述整流桥d1的负直流输出端和所述芯片lm7812的gnd引脚接地,所述芯片lm7812的vout引脚分两路,一路经电容c2接地,另一路为12v电源输出端;所述芯片lm7805的vin引脚分两路,一路与12v电源输出端相接,另一路经电容c4接地,所述芯片lm7805的vout引脚分两路,一路经电容c5接地,另一路为5v电源输出端,所述芯片lm7805的gnd引脚接地。

上述的一种感温电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模块包括继电器k1和三极管q1,所述继电器k1的线圈的一端分两路,一路与二极管d2的阳极相接,另一路接地;所述继电器k1的线圈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与二极管d2的阴极,另一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5v电源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经电阻r4与微控制器相接,所述继电器k1的公共触点与电加热管的火线端相接,所述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与接入市电220v的火线端相接,所述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悬空,所述电加热管的零线端与接入市电220v的零线端相接。

上述的一种感温电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为ds18b20温度传感器,所述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接地端接地,所述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电源端接5v电源输出端,所述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第2引脚与微控制器相接。

上述的一种感温电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为max232通信模块。

上述的一种感温电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上设置用连接感温电缆的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所述感温电缆包括第一线缆、第二线缆和套设在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外的保护套,所述第一线缆的两端分别接在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上,所述第二线缆的两端分别接在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上;

所述感温电缆检测电路包括型号为lm324的运放u5a和型号为lm324的运放u5b,指示灯为发光二极管d3,所述第一线缆的一端与电阻r13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二线缆的一端与电阻r13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第二线缆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放u5a的正相输入端分两路,一路接第一线缆的另一端,另一路经电阻r9接5v电源输出端;所述运放u5a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8接地,所述运放u5a的输出端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6与运放u5a的反相输入端相接,另一路与运放u5b的反相输入端相接;所述运放u5b的正相输入端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16接地,另一路经电阻r11接5v电源输出端,所述运放u5b的输出端与电阻r20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10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接,另一路与稳压管dz的阴极相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d4的阴极相接,所述光二极管d3的阳极经电阻r7接5v电源输出端,所述稳压管dz的阳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所采用的检测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操作简便。

2、所采用的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平台和加热机构,检测人员只需要将感温电缆夹装在安装平台上,通过加热机构的加热,从而实现感温电缆的报警温度值的测试,提高了检测效率。

3、所采用的安装平台包括安装板、液压杆和导向杆,第一,安装板的顶部设置的第二凹槽和导热箱体的底部的第一凹槽围设成容纳感温电缆的安装槽,避免安装板和导热箱体平面直接夹持感温电缆,造成感温电缆的挤压损害;第二,设置液压杆,是为了通过液压杆的升降,调节安装板的顶部和导热箱体的底部之间的间距,以实现第二凹槽和第一凹槽之间的间距,从而可容纳不同直径的感温电缆,提高了适应范围;第三,设置导向杆,是为了液压杆的升降的过程中带动安装板沿导向杆垂直上下移动,通过对安装板四角的导向,以避免安装板倾斜造成感温电缆的挤压损害。

4、所采用的加热机构包括导热箱体和电加热管,在电加热管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传感器对导热箱体内的温度进行检测,以获取感温电缆短路时导热箱体内的温度值,从而获取感温电缆的报警温度值,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

5、所采用的感温电缆检测电路,是为了当感温电缆正常时,指示灯不亮,感温电缆短路时,指示灯亮,便于准确检测感温电缆在环境温度变化时,感温电缆发生短路时的报警温度值,便于给感温电缆的使用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实现感温电缆的报警温度值的检测,能简便、快速地完成感温电缆的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且适应范围广。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感温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继电器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温度传感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显示屏的电路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倾角传感器和通信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感温电缆检测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检测台;2—液压杆;3—竖直板;

4—电加热管;5—水平板;6—温度传感器;

7—导热箱体;8—第一凹槽;9-1—第一锁紧件;

9-2—第二锁紧件;10—安装板;11—导向杆;

12—第二凹槽;13—控制箱;14—显示屏;

15—倾角传感器;17—插头;18—电源模块;

19—通信模块;20—微控制器;21—继电器模块;

22—第一接头;23—第二接头;24—第三接头;

25—第四接头;26—指示灯;29—感温电缆检测电路;

30—感温电缆;30-1—保护套;30-2—第一线缆;

30-3—第二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感温电缆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1、安装在检测台1上的加热机构、安装在检测台1上且供感温电缆30安装的安装平台和安装在检测台1上的检测模块,所述安装平台包括安装板10、设置在安装板10底部中心位置的液压杆2和设置在安装板10四周的导向杆11,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导热箱体7和设置在导热箱体7内的电加热管4,所述导热箱体7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8,所述安装板1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8和第二凹槽12围设成容纳感温电缆30的安装槽,所述导热箱体7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6,所述安装板10上设置倾角传感器15;

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控制箱13、设置在控制箱13上的显示屏14和指示灯26,以及设置在控制箱13内的电子线路板,所述电子线路板上集成有微控制器20、感温电缆检测电路29和与微控制器20相接的通信模块19,所述微控制器20的输出端接有用于控制电加热管4通断电的继电器模块21,所述倾角传感器15通过通信模块19与微控制器20相接,所述温度传感器6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20的输入端相接。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台1上设置有供导热箱体7安装的l形连接件,所述l形连接件包括安装在检测台1上的竖直板3和与竖直板3呈垂直布设的水平板5,所述水平板5的底部与检测台1的顶面相平行,所述水平板5的底部与导热箱体7的顶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杆11上设置有第一锁紧件9-1和第二锁紧件9-2,且所述第一锁紧件9-1的底侧面和安装板10的顶面相贴合,所述安装板10的底侧面与第二锁紧件9-2的顶侧面相贴合。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箱13上设置用于接入市电220v的插头17,所述电子线路板上集成电源模块18,所述电源模块18包括变压器t1、芯片lm7812和芯片lm7805,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一端与通过插头17接入市电220v的一端相接,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通过插头17接入市电220v的另一端相接,整流桥d1的两个交流输入端分别与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两端相接,所述芯片lm7812的vin引脚分两路,一路与整流桥d1的正直流输出端相接,另一路经电容c3接地;所述整流桥d1的负直流输出端和所述芯片lm7812的gnd引脚接地,所述芯片lm7812的vout引脚分两路,一路经电容c2接地,另一路为12v电源输出端;所述芯片lm7805的vin引脚分两路,一路与12v电源输出端相接,另一路经电容c4接地,所述芯片lm7805的vout引脚分两路,一路经电容c5接地,另一路为5v电源输出端,所述芯片lm7805的gnd引脚接地。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继电器模块21包括继电器k1和三极管q1,所述继电器k1的线圈的一端分两路,一路与二极管d2的阳极相接,另一路接地;所述继电器k1的线圈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与二极管d2的阴极,另一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5v电源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经电阻r4与微控制器20的p1.1引脚相接,所述继电器k1的公共触点与电加热管4的火线端相接,所述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与接入市电220v的火线端相接,所述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悬空,所述电加热管4的零线端与接入市电220v的零线端相接。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6为ds18b20温度传感器,所述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接地端接地,所述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电源端接5v电源输出端,所述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第2引脚(即data引脚)与微控制器20的p1.0引脚相接。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1为zx12232c显示屏,所述zx12232c显示屏的vdd引脚接5v电源输出端,所述zx12232c显示屏的vss引脚接地,所述zx12232c显示屏的vo引脚与滑动电阻r5的滑动端相接,所述zx12232c显示屏的rst引脚、e1引脚、e2引脚、r/w引脚、rs引脚分别与微控制器20的p2.3引脚、p2.4引脚、p2.5引脚、p2.6引脚和p2.7引脚,所述zx12232c显示屏的d0-d7引脚分别与微控制器20的p0.0-p0.7引脚相接,所述滑动电阻r5的一个固定端接5v电源输出端,所述滑动电阻r5的另一个固定端接地。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模块19为max232通信模块。

如图8所示,具体实施时,所述通信模块19包括芯片max232,所述芯片max232的第1引脚经电容c8与芯片max232的第3引脚相接,所述芯片max232的第4引脚经电容c10与所述芯片max232的第5引脚相接,所述芯片max232的第11引脚与微控制器20的p3.1引脚相接,所述芯片max232的第9引脚与微控制器20的p3.0引脚相接,所述芯片max232的第16引脚与电容c9的一端相接,所述芯片max232的第2引脚与电容c9的另一端的连接端接5v电源输出端;所述倾角传感器15的txd引脚与所述芯片max232的第8引脚相接,所述倾角传感器15的rxd引脚与芯片max232a的第14引脚相接。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所述控制箱13上设置用连接感温电缆30的第一接头22、第二接头23、第三接头24和第四接头25,所述感温电缆30包括第一线缆30-2、第二线缆30-3和套设在第一线缆30-2与第二线缆30-3外的保护套30-1,所述第一线缆30-2的两端分别接在第一接头22和第二接头23上,所述第二线缆30-3的两端分别接在第三接头24和第四接头25上;

所述感温电缆检测电路29包括型号为lm324的运放u5a和型号为lm324的运放u5b,指示灯26为发光二极管d3,所述第一线缆30-2的一端与电阻r13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二线缆30-3的一端与电阻r13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第二线缆30-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放u5a的正相输入端分两路,一路接第一线缆30-2的另一端,另一路经电阻r9接5v电源输出端;所述运放u5a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8接地,所述运放u5a的输出端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6与运放u5a的反相输入端相接,另一路与运放u5b的反相输入端相接;所述运放u5b的正相输入端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16接地,另一路经电阻r11接5v电源输出端,所述运放u5b的输出端与电阻r20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10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接,另一路与稳压管dz的阴极相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d4的阴极相接,所述光二极管d3的阳极经电阻r7接5v电源输出端,所述稳压管dz的阳极接地。

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第一线缆30-2和第二线缆30-3均包括弹性钢丝导体,且每根弹性钢丝导体外都包有一层感温绝缘材料,当加热温度上升到报警温度的时候,感温绝缘材料将破裂,两根弹性钢丝导体产生短路。

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所述微控制器20为stc12c5a48s2单片机。

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所述倾角传感器15可选用lca326t-10倾角传感器。

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所述电加热管4为220v供电电压的翅片干烧加热管,其热惯性小、升温快、性能稳定、结构合理。

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变压器t1为220转18v的电源变压器,可参考唯芯的220转18v电源变压器。

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设置电源模块18,是为了将通过插头17接入的市电220v电源先经变压器t1转换为18v交流电,且18v交流电经整流桥d1转换为18v直流电,18v直流电经lm7812转换为12v直流电输出,然后12v直流电经lm7805转换为5v直流电输出。

本实施例中,安装板10的顶部设置的第二凹槽12和导热箱体7的底部的第一凹槽8围设成容纳感温电缆的安装槽,避免安装板10和导热箱体7平面直接夹持感温电缆,造成感温电缆的挤压损害。

本实施例中,设置液压杆2,是为了通过液压杆2的升降,调节安装板10的顶部和导热箱体7的底部之间的间距,以调节第二凹槽12和第一凹槽8之间的间距,从而可容纳不同直径的感温电缆,提高了适应范围。

本实施例中,设置导向杆11,是为了液压杆2的升降的过程中带动安装板10沿导向杆11垂直上下移动,通过对安装板10四角的导向,以避免安装板10倾斜造成感温电缆的挤压损害。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槽8沿导热箱体7底部长度方向布设,且位于导热箱体7的底部沿宽度方向的中心;第二凹槽12沿安装板10顶部长度方向布设,且位于安装板10的顶部沿宽度方向的中心。

本实施例中,设置倾角传感器15,是为了对安装板10的倾斜角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倾斜角度发送至微控制器20,微控制器20控制显示屏14显示倾斜角度,根据显示的倾斜角度,直至安装板10呈水平布设。

本实施例中,第一锁紧件9-1和第二锁紧件9-2可采用分离固定环、抱箍等,当需要调节安装板10位置时,拆除第一锁紧件9-1和第二锁紧件9-2,当安装板10呈水平布设调节到位后,安装第一锁紧件9-1和第二锁紧件9-2对安装板10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锁紧件9-1和第二锁紧件9-2进一步地可参考scsavscs的分离固定环。

本实施例中,液压杆2可参考exploit/开拓的油压千斤顶或者其他同等作用的液压杆。

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头22、第二接头23、第三接头24和第四接头25均可参考jx5-6003接线端子。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电路各个参数可参考图上的参数。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首先将插头18与接入市电220v电源连接,当需要加热时,微控制器20输出低电平信号经电阻r4至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导通,继电器k1的线圈k1得电,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闭合,从而将电加热管4的火线端和接入市电220v的火线端接通,将接入市电220v供给电加热管4,电加热管4获电开始加热。

在电加热管4加热的过程中,当感温电缆30正常时,感温电缆检测电路29中运放u5a的正相输入端接入电阻r13,运放u5b的反相输入端电压大于运放u5b的正向输入端电压,稳压管dz截止,运放u5b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0v,三极管q2截止,发光二极管d3不亮;当感温电缆30短路时,感温电缆检测电路29中运放u5a的正相输入端电阻r13短路,运放u5b的反相输入端电压小于运放u5b的正向输入端电压,稳压管dz工作在稳压状态,运放u5b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电压5v,三极管q2导通,发光二极管d3亮;且在电加热管4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传感器6对导热箱体7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温度发送至微控制器20,微控制器20将接收到的温度通过显示屏14显示,从而在感温电缆30短路时,获取感温电缆30发生短路时的报警温度值,便于给感温电缆的使用提供依据,从而实现感温电缆的报警温度值的检测,能简便、快速地完成感温电缆的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