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分光测油仪用暗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66223发布日期:2020-07-14 16:51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红外分光测油仪用暗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量检测领域,具体涉及红外分光测油仪用暗盒。



背景技术:

红外分光测油仪,用于检测液体中的含油量,主要运用于环境监测、工业废品监测、海运监测船只、石油处理、机油沉积、汽车监测和纺织品、金属品的检测等领域,是一种被限定了波长范围的红外光谱仪。

红外分光测油仪在进行检测时需要多次检测,常规的红外分光测油仪每次检测时均需要打开其暗盒,将比色皿放入和取出。在大量检测的时候打开和放置比色皿将耗费较多时间,降低工作效率。

专利号cn204008455u公开了一种用于红外测油仪的暗盒装置,采用一次性在暗盒中放置多个比色皿的方案解决每次检测均需要放置比色皿的麻烦。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依旧需要多次开启暗盒,而且放置的时候需要十分小心保证放置位置的精度,同时其结构相对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红外分光测油仪用暗盒,可以不打开暗盒的情况下更换比色皿,提高检测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红外分光测油仪用暗盒,包括,

壳体,中部设有容置空间,壳体上部设有与容置空间连通的供比色皿穿过的通孔,壳体上部通孔的相对两侧上设有挡凸;

传送带,设置在壳体的容置空间内,传送带的带面中部上均匀设有若干放置比色皿的台阶孔;壳体上的通孔位于传送带正上方;

传动机构,安装在壳体上,带动传动带运动;

挡板,设置在壳体上的挡凸之间,遮挡滑动遮挡壳体上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设置有对比色皿进行定位的定位台,定位台上表面支撑位于台阶孔内的比色皿。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台上表面设有平滑的放置面,放置面上设置有沿台阶孔运动方向的限位槽;

所述传送带的台阶孔内还设有基座,所述基座与限位槽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两侧的内表面上均设有沿限位槽长度方向贯通的凹槽,所述基座与限位槽的两侧对应的表面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凹槽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带的上下水平带面上的台阶孔垂直对应;

所述红外分光测油仪用暗盒还包括升起机构,所述升起机构包括,

杠杆,可转动的固定在容置空间内,上表面设有沿其经向方向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底部的横截面为圆弧形;

顶杆,可垂直移动的设置在容置空间内;顶杆底部为球形且位于条形槽内,另一端外伸出壳体;

压杆,可垂直移动的设置在容置空间内;顶杆底部为球形且位于条形槽内,另一端可穿过传送带面上的垂直对应的两个台阶孔;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手轮,所述手轮的圆环外表面上设有沿手轮直径方向的凸条,所述壳体表面上设有与凸条对应的凸条定位单元,

所述凸条定位单元包括两个弹簧凸,两个弹簧凸并列设置可将凸条限位;

所述手轮转动一周,传送带运动距离为两个台阶孔之间的距离。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暗盒通过传送带将比色皿输送到检测区域,只需要在壳体通孔中放置比色皿和取出比色皿即可,不需要打开暗盒盖,同时间隔检测只需要控制传动机构即可实现跟换检测的比色皿,效率更高。同时为了使得检测效果更佳,设置挡板可以阻挡外界绝大多数的光线进入暗盒内。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实施例中红外分光测油仪用暗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剖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e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红外分光测油仪用暗盒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f-f剖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g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通孔;12.挡凸;13.工作窗口;14.导向管;2.传送带;21.台阶孔;23.转轴;31.手轮;32.凸条;331.弹簧凸;4.挡板;5.定位台;51.放置面;52.限位槽;521.凹槽;6.基座;61.凸起;71.杠杆;711.条形槽;72.顶杆;73.压杆;8.比色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至图9所示,红外分光测油仪用暗盒,包括,

壳体1,中部设有容置空间,壳体1上部设有与容置空间连通的供比色皿8穿过的通孔11,壳体1上部通孔11的相对两侧上设有挡凸12;

传送带2,设置在壳体1的容置空间内,传送带2的带面中部上均匀设有若干放置比色皿8的台阶孔21;壳体1上的通孔11位于传送带正上方;

传动机构,安装在壳体1上,带动传动带运动;

挡板4,设置在壳体1上的挡凸12之间,遮挡滑动遮挡壳体1上的通孔11。

暗盒通过传送带2将比色皿8输送到检测区域,只需要在壳体1通孔11中放置比色皿8和取出比色皿8即可,不需要打开暗盒盖,同时间隔检测只需要控制传动机构即可实现跟换检测的比色皿8,效率更高。同时为了使得检测效果更佳,设置挡板4可以阻挡外界绝大多数的光线进入暗盒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容置空间内设置有对比色皿8进行定位的定位台5,定位台5上表面支撑位于台阶孔21内的比色皿8。

由于传送带2传送可能出现带面下凹等情况,定位台5可以保证所以的比色皿8在检测时所处水平位置均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台5上表面设有平滑的放置面51,放置面51上设置有沿台阶孔21运动方向的限位槽52;

所述传送带2的台阶孔21内还设有基座6,所述基座6与限位槽52匹配。

定位台5上的限位槽52,一定程度上限定比色皿8在定位台5上,降低本实施例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52两侧的内表面上均设有沿限位槽52长度方向贯通的凹槽521,所述基座6与限位槽52的两侧对应的表面设有凸起61,所述凸起61与凹槽521配合。

通过凹槽521和凸起61进一步的限定比色皿8所处的水平高度,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同时本实施例为了设置在传送带2上的基座6可以实现工作,对传送带2内的转轴23进行变径处理,使得基座6与转轴23不冲突。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带2的上下水平带面上的台阶孔21垂直对应;

所述红外分光测油仪用暗盒还包括升起机构,所述升起机构包括,

杠杆71,可转动的固定在容置空间内,上表面设有沿其经向方向的条形槽711,所述条形槽711底部的横截面为圆弧形;

顶杆72,可垂直移动的设置在容置空间内;顶杆72底部为球形且位于条形槽711内,另一端外伸出壳体1;

压杆73,可垂直移动的设置在容置空间内;顶杆72底部为球形且位于条形槽711内,另一端可穿过传送带2面上的垂直对应的两个台阶孔21;

在检测完成后,为了方便将检测后的比色皿8取出,通过杠杆71的方式将比色皿8顶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手轮31,所述手轮31的圆环外表面上设有沿手轮31直径方向的凸条32,所述壳体1表面上设有与凸条32对应的凸条定位单元,

所述凸条定位单元包括两个弹簧凸331,两个弹簧凸331并列设置可将凸条32限位;

所述手轮31转动一周,传送带2运动距离为两个台阶孔21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采用手动转动进料的方式对比色皿8进行检测,转动手轮31移动比色皿8的位置,并且通过两个弹簧凸331对移动距离进行定量。当然也可以采用伺服电机的方式定量移动。

本实施例中的红外分光测油仪用暗盒是这样使用的,将暗盒安装到红外分光测油仪中,保证壳体1的工作窗口13与红外分光测油仪完全密封。

将挡板4向左拉动,使得壳体1上的通孔11露出,将需要测量的比色皿8放入基座6内,转动手轮31,将比色皿8移动到工作窗口13处,再将挡板4向右拉动,遮蔽通孔11。启动仪器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继续转动手轮31,使得比色皿8来到另一个通孔11的正下发,此时下压压杆73,压杆73撬动杠杆71转动,杠杆71将顶杆72上顶,顶杆72将比色皿8从基座6中顶出,进入壳体1内部在通孔11下方的导向管14,最后人手动取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