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线路板外观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56073发布日期:2020-08-14 18:38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高效线路板外观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高效线路板外观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线路板上制备出所需的线路板,需要对线路板上的阻抗、线路通断及外观进行检测,以确定制备出来的线路是否符合要求。传统的线路板电性能检测及外观检测通常都采用各自专用的设备,检测一项后再转移至另一设备进行检测,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且工作效率低。

此外,目前的阻抗及通断、电压等电性能检测通常采用万用表测量,该种检测方法费时费力,且工作效率低。也有部分采用自动检测装置,然而,传统的自动检测装置结构复杂、操作不便。而外观检测则采用人工或专门的外观检测设备,且传统的外观检测设备只能从一个角度去检测pcb电路板,容易造成误判,引发一系列后续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线路板外观检测装置,以解决传统线路板检测繁琐、费时费力的问题。

一种高效线路板外观检测装置,其包括底座、顶板、移动装置、旋转平台、外观检测装置及标识装置;所述底座与顶板呈上下相对设置,所述移动装置装设于底座上;所述旋转平台装设于移动装置上,所述外观检测装置及电性检测装置均装设于顶板底面上,旋转平台装设于移动装置上并与外观检测装置上下相对设置;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移动装置装设于第一导轨上并可沿第一导轨前后移动,移动装置顶面上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旋转平台包括底板、若干调节柱及面板,所述底板装设于第二导轨上并可沿第二导轨左右移动,若干调节柱底端装设于底板顶面上,顶端安装于面板底面上;所述调节柱包括管体、中心柱及旋转头,所述管体底端装设于底板上,中心柱装设于管体内并可沿管体上升或下降;所述面板底面上设置有若干承载窝,所述旋转头装设于该承载窝内,并可在该承载窝内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上设置有进气阀和出气阀,所述进气阀和出气阀对管体内空腔气压大小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窝的外端面上设置有导入部,所述导入部的孔径自内向外逐渐变大。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内还设置有一吸附装置,面板顶面上设置有多个吸附孔,所述吸附装置通过吸附孔将pcb吸附于旋转平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观检测装置上设置有ccd摄像头及控制装置,所述ccd摄像头摄取pcb的图片并将图片上传至控制装置上进行比对。

进一步地,所述标识装置上设置有印刷装置及镭射装置,所述印刷装置及镭射装置分别对外观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可修复pcb及不可修复pcb进行标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柱,从而可将旋转台面调节至左右倾斜、前后倾斜或对角倾斜,可实现pcb多面、多角度检测;通过设置标识装置,对检测到的不良品进行明确标识,从而有利于pcb的返修及报废处理的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线路板外观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1中旋转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线路板外观检测装置,用于检测pcb。所述高效线路板外观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0、顶板20、移动装置、旋转平台40、外观检测装置50、标识装置60及机械手(图未示);所述底座10与顶板20呈上下相对设置,所述移动装置30装设于底座10上,所述旋转平台40装设于移动装置30上,所述外观检测装置50及标识装置60均装设于顶板20底面上并可沿顶板20移动,所述旋转平台40与外观检测装置50呈上下相对设置。

所述底座10顶部居中设置有第一导轨11,所述移动装置装设于该第一导轨11上并可沿第一导轨11前后移动。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座31及设置于移动座31顶面上的第二导轨32,所述移动座31底面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装设于第一导轨11内。所述旋转平台40装设于第二导轨32上,并可沿第二导轨32左右移动。

所述旋转平台40包括底板41、若干调节柱42及面板43,所述底板41装设于第二导轨32上,若干调节柱42底端装设于底板41顶面上,顶端安装于面板43底面上。所述调节柱42包括管体421、中心柱422及旋转头423,所述管体421底端装设于底板41上,所述中心柱422装设于管体421内并可沿管体421上升或下降。所述管体421上设置有进气阀424和出气阀425,所述进气阀424和出气阀425用于调节管体421内空腔气压大小。当打开进进气阀424关闭出气阀425时,管体421内空腔与高压气管连通,气压升高,中心柱向上升起,所述面板43也随之上升。当关闭进气阀424打开出气阀425时,管体421内空腔与外界连通,气压减小,中心柱422下降,所述面板43也随之下降。

所述面板43底面上设置有若干承载窝431,所述承载窝431的内表面呈球体状设置,且其出口端的孔径要等于或稍小于其最大直径。所述旋转头423装设于该承载窝431内,并可在该承载窝431内旋转。所述承载窝的外端面上设置有导入部432,所述导入部432的孔径自内向外逐渐变大,从而便于旋转部423的安装。

所述外观检测装置50上设置有ccd摄像头及控制装置,所述ccd摄像头摄取pcb的图片并将图片上传至控制装置上进行比对是否符合标准。所述标识装置60上设置有印刷装置及镭射装置,所述外观检测装置50对pcb进行检测,当其检测到有可修复不良时,将信息传输至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驱动外观检测装置50移开,所述标识装置对不良位置处进行印刷标识,在此处的印刷标识为可清除的标识,在修复后,直接清除掉即可。当外观检测装置50检测到不要修复异常时,则所述镭射装置直接在pcb上刻上不良标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柱,从而可将旋转台面调节至左右倾斜、前后倾斜或对角倾斜,可实现pcb多面、多角度检测;通过设置标识装置,对检测到的不良品进行明确标识,从而有利于pcb的返修及报废处理的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线路板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顶板、移动装置、旋转平台、外观检测装置及标识装置;所述底座与顶板呈上下相对设置,所述移动装置装设于底座上;所述旋转平台装设于移动装置上,所述外观检测装置及电性检测装置均装设于顶板底面上,旋转平台装设于移动装置上并与外观检测装置上下相对设置;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移动装置装设于第一导轨上并可沿第一导轨前后移动,移动装置顶面上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旋转平台包括底板、若干调节柱及面板,所述底板装设于第二导轨上并可沿第二导轨左右移动,若干调节柱底端装设于底板顶面上,顶端安装于面板底面上;所述调节柱包括管体、中心柱及旋转头,所述管体底端装设于底板上,中心柱装设于管体内并可沿管体上升或下降;所述面板底面上设置有若干承载窝,所述旋转头装设于该承载窝内,并可在该承载窝内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线路板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上设置有进气阀和出气阀,所述进气阀和出气阀对管体内空腔气压大小进行调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线路板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窝的外端面上设置有导入部,所述导入部的孔径自内向外逐渐变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线路板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内还设置有一吸附装置,面板顶面上设置有多个吸附孔,所述吸附装置通过吸附孔将pcb吸附于旋转平台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线路板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检测装置上设置有ccd摄像头及控制装置,所述ccd摄像头摄取pcb的图片并将图片上传至控制装置上进行比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线路板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装置上设置有印刷装置及镭射装置,所述印刷装置及镭射装置分别对外观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可修复pcb及不可修复pcb进行标识。


技术总结
一种高效线路板外观检测装置,其包括底座、顶板、移动装置、旋转平台、外观检测装置及标识装置;所述移动装置装设于底座上;旋转平台装设于移动装置上,外观检测装置及电性检测装置均装设于顶板底面上,旋转平台装设于移动装置上;底座顶部设置有第一导轨,移动装置装设于第一导轨,移动装置顶面上设置有第二导轨;旋转平台包括底板、若干调节柱及面板,底板装设于第二导轨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柱,从而可将旋转台面调节至左右倾斜、前后倾斜或对角倾斜,可实现PCB多面、多角度检测;通过设置标识装置,对检测到的不良品进行明确标识,从而有利于PCB的返修及报废处理的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技术研发人员:郭达文;庞煜;聂鹏;刘辉;刘占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红板(江西)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0
技术公布日:2020.08.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