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抗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65757发布日期:2020-07-14 16:50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抗渗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透气性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抗渗仪。



背景技术:

混凝土抗渗仪混凝土、在建筑中被广泛使用的人工石材,对于某些建筑,如水工建筑、水下、水中、地下和其他建筑工程,要求建筑物具有特殊的性能-抗渗性能所谓抗渗性能是指构筑物所使用的材料能抵抗水和或其他液体(轻油、重油)介质在压力作用下渗透的性能。

授权公告号为cn20524649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抗渗仪,所述的机体上设置有检测台,所述的检测台上方设置有若干个试模座,所述的试模座上固定有用于安装式样的试模,所述试模固定于试模座上构成压力室,其特征是:所述的试模座上设有排水结构,所述的排水结构处设有当试模固定于试模座上将排水口关闭的启闭装置,当测试完毕之后,可对试模座上残留的水进行排放。

但其不足之处在于,试模与试模座之间通过多个螺栓和螺母固定至一起,螺栓和螺母数量较多,大大降低了测试人员的安装和拆卸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测试人员安装和拆卸效率的混凝土抗渗仪。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抗渗仪,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多个座体,每个所述座体上均设置有筒体,所述筒体靠近座体的边缘朝向远离筒体轴线的方向延伸设置有凸缘,所述座体上沿座体的周向位置均匀设置有多个杆体,所述杆体垂直于所述座体设置,每个所述杆体远离座体的端部均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垂直于杆体设置,所述连接板朝向凸缘的面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连接板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凸缘抵接的抵接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筒体安装时,将筒体带动凸缘抵接至座体上,通过抵抗弹簧的弹力带动抵接板抵接至凸缘上,使得凸缘被抵紧至座体上,当需要将筒体带动凸缘于座体上取下时,通过抵抗弹簧的弹力带动抵接板远离凸缘即可,通过抵抗弹簧的弹力带动抵接板移动即可完成筒体和凸缘的安装和拆卸,提高了测试人员的安装和拆卸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板与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连接至抵接板上,另一端贯穿且滑动连接于连接板上,所述弹簧套设于导向杆上,所述导向杆远离抵接板的端部设置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可对弹簧的拉伸和压缩起到导向的效果,防止弹簧在拉伸和压缩时倾斜,从而防止弹簧带动抵接板倾斜,提高了抵接板抵抗弹簧与凸缘的地接效果,从而提高了凸缘与座体之间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杆上设置有抵接块,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用于供抵接块穿过的开口,当所述抵接块抵接至连接板背离凸缘的面上时、抵接板被固定至脱离凸缘的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带动导向杆上的抵接块穿过开口,使得抵接块抵抗弹簧的弹力抵接至连接板背离凸缘的面上,此时抵接块可将抵接板固定至脱离凸缘的状态,从而方便将筒体带动凸缘置于座体上,并且方便将筒体带动凸缘于座体上取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背离凸缘的面上开设有用于供抵接块卡接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位于相邻于开口所在的位置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带动抵接块穿过开口,使得抵接块卡接至卡接槽内,防止抵接块朝向开口的位置移动,提高了将抵接板固定至脱离凸缘状态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板朝向凸缘的面上设置有插块,所述凸缘上开设有用于供插块插接的槽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板抵抗弹簧的弹力带动插块插接至凸缘上的槽体内,防止抵接板在抵接至凸缘上时,带动凸缘于抵接板上移动,提高了抵接板抵抗弹力与凸缘之间的抵接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凸缘和座体之间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缘朝向座体的面上沿凸缘的周向位置设置有插条,所述座体上开设有用于供插条插接的插槽,所述插槽沿座体的周向位置环向开设在座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缘抵抗抵接板的压力带动插条插接至插槽内,提高了凸缘与座体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混凝土沿凸缘与座体之间的间隙流出,并且插条和插槽的设置对筒体的位置起到导向的效果,可防止筒体带动凸缘于座体上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凸缘与座体之间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包括两个相互拼接而成的第一拼接筒和第二拼接筒,所述第一拼接筒和第二拼接筒均呈半圆形设置,所述凸缘包括连接至第一拼接筒上的第一凸缘和连接至第二拼接筒上的第二凸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筒体包括第一拼接筒和第二拼接筒,当实验完毕后,方便将筒体内的混凝土取出;并且通过带动两个第一拼接筒和第二拼接筒相互配合,使得第一拼接筒和第二拼接筒将筒体内的混凝土试件挤压紧密,提高了混凝土试件与筒体内壁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水沿混凝土时间与筒体内壁之间的缝隙跑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拼接筒的两侧边缘且位于第一拼接筒朝向第二拼接筒的面上设置有第一密封条,所述第一凸缘朝向第二凸缘的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相互连接且呈一体设置,所述第二拼接筒的两侧边缘开设有用于供第一密封条插接的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二凸缘上开设有用于供第二密封条插接的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密封槽远离凸缘的端部贯穿第二拼接筒设置,所述第二密封槽远离第二拼接筒的端部贯穿第二凸缘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拼接筒和第一凸缘上的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插接至第二拼接筒和第二凸缘上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内,提高了两个第一拼接筒和第二拼接筒在相互拼接后的密封性,从而防止水沿着第一拼接筒和第二拼接筒之间的缝隙流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当需要将筒体带动凸缘于座体上取下时,通过抵抗弹簧的弹力拉动导向杆,使得导向杆带动抵接板脱离与凸缘的抵接关系,使得抵接板带动插块于槽体内移出,将筒体带动凸缘于座体上取下,当需要将筒体带动凸缘固定至座体上时,抵接板抵抗弹簧的弹力挤压凸缘,使得凸缘抵抗弹簧的弹力带动插条抵接至插槽内,通过抵抗弹簧的弹力拉动导向杆即可完成对筒体的固定和拆卸,提高了测试人员的安装和拆卸效率;

2.将筒体包括第一拼接筒和第二拼接筒,将第一拼接筒和第二拼接筒挤压混凝土,提高了混凝土与筒体之间的密封效果,并且方便取出筒体内的混凝土试件,通过带动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插接至第二拼接筒和第二凸缘上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内,提高了第一拼接筒和第二拼接筒拼接后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座体和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座体和筒体的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11、座体;111、杆体;112、连接板;113、弹簧;114、抵接板;115、导向杆;116、把手;117、开口;118、卡接槽;119、抵接块;12、筒体;121、凸缘;122、插条;123、插槽;13、插块;131、槽体;14、第一拼接筒;141、第二拼接筒;142、第一凸缘;143、第二凸缘;144、第一密封条;145、第二密封条;146、第一密封槽;147、第二密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混凝土抗渗仪,包括机体1,机体1上设置有多个座体11,每个座体11上均设置有筒体12,筒体12靠近座体11的边缘朝向远离筒体12轴线的方向延伸设置有凸缘。

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混凝土试件于筒体12内的密封效果,将筒体12包括两个相互拼接而成的第一拼接筒14和第二拼接筒141,第一拼接筒14和第二拼接筒141均呈半圆形设置,凸缘包括连接至第一拼接筒14上的第一凸缘142和连接至第二拼接筒141上的第二凸缘143;在混凝土时间实际安装时,需要在混凝土试件外壁上裹装聚乙烯薄膜,通过将第一拼接筒14和第二拼接筒141拼装至一起,使得第一拼接筒14和第二拼接筒141挤压混凝土试件,提高了混凝土试件与筒体12内壁之间的密封效果。

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第一拼接筒14和第二拼接筒141在拼接后的密封效果,在第一拼接筒14的两侧边缘且位于第一拼接筒14朝向第二拼接筒141的面上设置有第一密封条144,第一凸缘142朝向第二凸缘143的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条145,第一密封条144和第二密封条145相互连接且呈一体设置,第二拼接筒141的两侧边缘开设有用于供第一密封条144插接的第一密封槽146,第二凸缘143上开设有用于供第二密封条145插接的第二密封槽147,第一密封槽146和第二密封槽147连通设置,第一密封槽146远离凸缘的端部贯穿第二拼接筒141设置,第二密封槽147远离第二拼接筒141的端部贯穿第二凸缘143设置。

结合图2和图3,为了方便将凸缘抵紧至座体11上,从而使得筒体12被固定至座体11上,在座体11上沿座体11的周向位置均匀设置有多个杆体111,杆体111垂直于座体11设置,每个杆体111远离座体11的端部均设置有连接板112,连接板112垂直于杆体111设置,连接板112朝向凸缘的面上设置有弹簧113,弹簧113远离连接板112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凸缘抵接的抵接板114;抵接板114可抵抗弹簧113的弹力抵接至凸缘上,从而使得凸缘抵抗抵接板114的压力抵紧至座体11上,使得凸缘被固定至座体11上,通过抵抗弹簧113的弹力带动抵接板114移动即可完成对筒体12带动凸缘的固定,提高了测试人员的安装和拆卸效率。

如图3所示,为了防止弹簧113在拉伸好和压缩时倾斜,从而防止弹簧113带动抵接板114倾斜,在抵接板114与连接板112之间设置有导向杆115,导向杆115的一端连接至抵接板114上,另一端贯穿且滑动连接于连接板112上,弹簧113套设于导向杆115上。

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测试人员带动抵接板114移动,在导向杆115远离抵接板114的端部设置有把手116。

如图3所示,为了将抵接板114固定至脱离凸缘的状态,从而进一步方便测试人员对筒体12进行安装和拆卸,在导向杆115上设置有抵接块119,连接板112上开设有用于供抵接块119穿过的开口117;通过抵抗弹簧113的弹力带动导向杆115于连接板112上移动,使得导向杆115带动抵接块119穿过连接板112上的开口117,此时抵抗弹簧113的弹力带动导向杆115转动,使得导向杆115带动抵接块119抵接至连接板112背离凸缘的面上,从而使得抵接板114被固定至脱离凸缘的状态,方便测试人员对筒体12进行安装和拆卸。

如图3所示,为了提高抵接块119抵接至连接板112背离凸缘的面上的抵接效果,在连接板112背离凸缘的面上开设有用于供抵接块119卡接的卡接槽118,卡接槽118位于相邻于开口117所在的位置设置;通过抵抗弹簧113的弹力带动抵接块119卡接至卡接槽118内,防止抵接块119于连接板112背离凸缘的面上朝向开所在的位置移动,提高了将抵接板114固定至脱离凸缘状态的固定效果。

结合图3和图4,为了防止抵接板114在抵接至凸缘上后带动凸缘于抵接板114上移动,在抵接板114朝向凸缘的面上设置有插块13,凸缘上开设有用于供插块13插接的槽体131;抵接板114抵抗弹簧113的弹力带动插块13插接至槽体131内,防止凸缘于抵接板114上移动,从而提高了抵接板114对凸缘和座体11的固定效果。

如图4所示,为了提高凸缘与座体11之间的密封性,在凸缘朝向座体11的面上沿凸缘的周向位置设置有插条122,座体11上开设有用于供插条122插接的插槽123,插槽123沿座体11的周向位置环向开设在座体11上。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将筒体12带动凸缘固定至座体11上时,将第一密封条144和第二密封条145插接至第二拼接筒141和第二凸缘143上第一密封槽146和第二密封槽147内,使得第一拼接筒14和第二拼接筒141拼接至一起,此时将筒体12带动凸缘移动至座体11上,使得凸缘带动插条122插接至座体11上的插槽123内,抵接板114可抵抗弹簧113的弹力带动插块13插接至凸缘上的槽体131内,使得凸缘依靠抵接板114的压力固定至座体11上;当需要将筒体12带动凸缘于座体11上取下时,通过抵抗弹簧113的弹力带动导向杆115移动,使得导向杆115带动抵接块119穿过开口117,此时转动抵抗弹簧113的弹力转动导向杆115,使得导向杆115带动抵接块119卡接至卡接槽118内,从而使得抵接板114被固定至脱离凸缘的状态,将筒体12带动凸缘于座体11上取下即可,通过抵抗弹簧113的弹力带动抵接板114移动即可完成对筒体12带动凸缘的安装和拆卸,提高了测试人员的安装和拆卸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