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线外缠丝断丝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8079发布日期:2020-05-22 22:06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帘线外缠丝断丝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帘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帘线外缠丝断丝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带外缠丝的钢帘线过程中,由于外缠丝断丝或跑空后,未能及时发现而产生不合格品,不仅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还降低帘线生产效率,同时增加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不足,有必要提出一种帘线外缠丝断丝检测装置。

帘线外缠丝断丝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板、第一转动轴、接触板、接近开关、连接杆、第二转动轴、检测轮,所述固定板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板一侧端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转动轴设置于第一通孔中,所述接触板一端开设有轴孔,所述接触板一端通过轴孔设置于第一转动轴上,所述接触板另一端倾斜延伸至固定板一侧端部,所述接近开关设置于第二通孔中,所述接近开关与接触板另一端相邻设置,所述连接杆一端倾斜设置于接触板靠近第一转动轴一端的端部,所述第二转动轴设置于连接杆另一端,所述检测轮设置于第二转动轴上,所述检测轮轮面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一侧与帘线外缠丝相接触,所述第一凹槽另一侧与第二凹槽一侧相连通,所述第二凹槽另一侧向检测轮轴心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凹槽宽度小于第一凹槽宽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第二凹槽横截面为长方形。

优选的,所述接触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10-15°,所述接触板与连接杆之间的夹角为30-70°。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轴靠近接触板一端的端部还设置有轴套。

本方案设置有检测轮,且在检测轮轮面中心外置开设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对帘线外缠丝具有牵引作用,能够减少帘线外缠丝在生产过程中的导轮或牵引轮数量,所述第一凹槽对帘线外缠丝还具有防偏移、防跑空作用,能够约束帘线外缠丝在生产过程中的移动路径,防止帘线外缠丝跳线;所述第二凹槽直径等于帘线外缠丝直径,当帘线外缠丝发生断丝时,帘线外缠丝直径变小,帘线外缠丝嵌入第二凹槽中,检测轮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向接近开关方向旋转,进而带动与其相连接的连接杆、接触板一同向接近开关方向旋转,接触板进入接近开关的感应区域。本实用新型实现帘线外缠丝断丝状态的实施检测,大幅降低不良品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员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帘线外缠丝断丝检测装置的正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不含固定板的轴侧示意图。

图3为图2另一方向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固定板10、第一转动轴20、轴套21、接触板30、接近开关40、连接杆50、第二转动轴60、检测轮70、第一凹槽71、第二凹槽72;帘线外缠丝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帘线外缠丝断丝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板10、第一转动轴20、接触板30、接近开关40、连接杆50、第二转动轴60、检测轮70,所述固定板10为刚性长方形板体,所述固定板10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为圆形通孔,所述固定板10一侧端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两端为半圆孔,其两端之间为长方形孔,所述第一转动轴20设置于第一通孔中,所述接触板30一端开设有轴孔,所述接触板30一端通过轴孔设置于第一转动轴20上,以使接触板30沿第一转动轴20轴心自由旋转,所述接触板30另一端倾斜延伸至固定板10一侧端部,所述接触板30为刚性长方形薄板,所述接近开关40设置于第二通孔中,所述接近开关40与接触板30另一端相邻设置,用于感应接触板30另一端在其感应区域的进入状态,所述连接杆50一端倾斜设置于接触板30靠近第一转动轴20一端的端部,所述连接杆50为刚性长方形板体,其宽度与接触板30宽度相一致,所述第二转动轴60设置于连接杆50另一端,所述检测轮70设置于第二转动轴60上,以使检测轮70受外力后沿第二转动轴60轴心自由旋转,所述检测轮70轮面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凹槽71、第二凹槽72,所述第一凹槽71一侧与帘线外缠丝100相接触,所述第一凹槽71另一侧与第二凹槽72一侧相连通,所述第二凹槽72另一侧向检测轮70轴心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凹槽72宽度小于第一凹槽71宽度。

具体的,所述第二通孔相对于第一通孔具有较长的孔径,以使接近开关40设置于第二通孔后,可沿第二通孔长度方向移动,直至将接近开关40设置于合适的位置。

本方案设置有检测轮70,且在检测轮70轮面中心外置开设第一凹槽71、第二凹槽72,所述第一凹槽71直径大于帘线外缠丝100直径,以使帘线外缠丝100在第一凹槽71中牵引移动,所述第一凹槽71对帘线外缠丝100具有牵引作用,能够减少帘线外缠丝100在生产过程中的导轮或牵引轮数量,所述第一凹槽71对帘线外缠丝100还具有防偏移、防跑空作用,能够约束帘线外缠丝100在生产过程中的移动路径,防止帘线外缠丝100跳线;所述第二凹槽72直径等于帘线外缠丝100直径,帘线外缠丝100在正常运转时不会嵌入第二凹槽72中,且会对第二凹槽72产生推力,阻止检测轮70向接近开关40方向移动,而当帘线外缠丝100发生断丝时,造成帘线外缠丝100直径变小,此时帘线外缠丝100会嵌入第二凹槽72中,由于第二凹槽72沿检测轮70轴心方向具有较长深度,帘线外缠丝100不会与第二凹槽72另一侧相接触,致使断丝后的帘线外缠丝100不再对检测轮70产生作用力,检测轮70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向接近开关40方向旋转,进而带动与其相连接的连接杆50、接触板30一同向接近开关40方向旋转,接触板30进入接近开关40的感应区域,接近开关40向plc控制器发送报警信号,plc控制器对帘线外缠丝100生产设备进行停车。

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71横截面为半圆形,以使帘线外缠丝100设置在第一凹槽71中,其直径大于帘线外缠丝100直径,以对帘线外缠丝100在生产过程中的移动路径进行约束,防止帘线外缠丝100跳线、跑空、偏移,所述第二凹槽72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第二凹槽72沿检测轮70轴心方向具有较长深度,以使帘线外缠丝100断丝后嵌入第二凹槽72中后不与第二凹槽72另一侧相接触,帘线外缠丝100不再对检测轮70产生作用力,提高第二凹槽72对断丝帘线外缠丝100的灵敏度。

进一步,所述接触板30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α为10-15°,以使接触板30另一端与接近开关40之间的距离较小,当接触板30向接近开关40方向倾斜较小角度时,接触板30另一端即可进入接近开关40的感应区域,确保接近开关40第一时间检测出帘线外缠丝100的断丝状态,所述接触板30与连接杆50之间的夹角β为30-70°,以使与连接杆50相连接的检测轮70重心向接近开关40方向偏移,当帘线外缠丝100断丝时,检测轮70不再承受外力,在自身作用力下向接近开关40方向偏移,进而带动接触板30另一端进入接近开关40感应区域。

进一步,所述第一转动轴20靠近接触板30一端的端部还设置有轴套21,用于保护第一转动轴20端部,并防止第一转动论在转动过程中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