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稳定性的缸温传感器密封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25298发布日期:2020-07-04 00:4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高稳定性的缸温传感器密封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发动机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高稳定性的缸温传感器密封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缸温传感器,指的是在汽车、摩托车发动机缸头位置进行温度探测的传感器,用于将发动机温度反馈给行车电脑。现有的缸温传感器结构一般包括外壳体、热敏电阻、导线以及灌封胶,其中灌封胶在外壳体开口处粘接固定导线,以整合全部的传感器零件,但是该灌封胶式密封保护结构因为导线与胶水材质不同,无法长时间结合,一段时间后胶水固化,导线与之分离,产生缝隙,最终导线与热敏电阻之间的焊接位置一是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二是产生机械拉扯,因此热敏电阻与行车电脑之间分离,缸温传感失效,此时ecu只能关停发动机,给后续维修排查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市场上急需一种新型的缸温传感器密封保护结构,来保证外壳体、导线以及热敏电阻三者之间能够长时间结合牢固,将热敏电阻稳稳地固定在外壳体内,以进行长期有效的温度探测动作。

专利公告号为cn202372275u,公告日为2012.08.0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全塑料缸温传感器,由热敏电阻、本体和插片构成,本体设有与热敏电阻大小相适应的件槽,热敏电阻设置在本体的件槽中,本体的上部设有开孔,左、右插片平行设置在本体的开孔中,且左、右插片分别与热敏电阻的二个引脚连接。

但是该实用新型专利中的缸温传感器存在两个插片容易脱落,最终热敏电阻容易失去导线连接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高稳定性的缸温传感器密封保护结构,其能通过在传感器外壳体内设置热敏电阻、导线、套体单元以及帽体单元的方式,达到缸温传感器结构稳定性高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缸温传感器密封保护结构稳定性高,传感器外壳体、热敏电阻和导线三者不易分离,橡胶材质的套体单元减震保护效果好,以及缸温传感器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高稳定性的缸温传感器密封保护结构,包括传感器外壳体,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体内的热敏电阻,以及设置在所述热敏电阻上并向外伸出以用于连接行车电脑的两根导线,还包括套接设置在两根所述导线上并贴合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体内环面上的套体单元,以及卡合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体外侧面上并用于从外侧限位固定所述套体单元的帽体单元。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套体单元包括套体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套体主体上的套体线孔;所述帽体单元包括套接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体外侧面上且用于对所述套体主体进行外侧限位固定的帽体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帽体主体上并用于所述导线穿过的帽体开孔。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传感器外壳体外侧面上设有凸起条,所述帽体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帽体主体内侧面上并用于所述凸起条插入固定的卡合槽。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凸起条的竖向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相对较长的下边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体外侧面上。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套体单元还包括凸出设置在所述套体主体上表面上并插接设置在所述帽体开孔上的套体凸出块,所述套体线孔穿过所述套体凸出块。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套体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套体主体下端并用于在所述传感器外壳体倾斜内环面上进行卡合限位的环形斜面。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套体主体以过盈配合方式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体内,所述套体线孔以过盈配合方式由所述导线插入安装。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导线之间通过位于所述传感器外壳体最内侧的锡焊块进行导电连接并固定。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传感器外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套体单元和所述锡焊块之间设有用于粘接固定所述导线和所述套体单元的灌封胶块。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套体主体的外侧面凸出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体外侧并由所述帽体主体进行压紧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感器外壳体内设置热敏电阻、导线、套体单元以及帽体单元的方式,达到缸温传感器结构稳定性高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缸温传感器密封保护结构稳定性高,传感器外壳体、热敏电阻和导线三者不易分离,橡胶材质的套体单元减震保护效果好,以及缸温传感器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凸起条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如附图1以及附图2所示,一种新型高稳定性的缸温传感器密封保护结构,包括传感器外壳体11,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体11内的热敏电阻12,以及设置在所述热敏电阻12上并向外伸出以用于连接行车电脑的两根导线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接设置在两根所述导线13上并贴合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体11内环面上的套体单元1,以及卡合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体11外侧面上并用于从外侧限位固定所述套体单元1的帽体单元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套体单元1加所述帽体单元2的方式,改进现有只有灌封胶的密封固定方式,最终使得所述传感器外壳体11、热敏电阻12以及导线13三部分结合强度大,抗拉扯能力强,密封效果好以及所述热敏电阻12在长期使用后也不易与所述导线13分离的优点,保证发动机缸温探测长期使用的效果。

所述套体单元1包括套体主体101,以及设置在所述套体主体101上的套体线孔102;所述帽体单元2包括套接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体11外侧面上且用于对所述套体主体101进行外侧限位固定的帽体主体201,以及设置在所述帽体主体201上并用于所述导线13穿过的帽体开孔202。所述传感器外壳体11外侧面上设有凸起条3,所述帽体单元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帽体主体201内侧面上并用于所述凸起条3插入固定的卡合槽203。

在本实施例中,橡胶材质的所述套体主体101在所述传感器外壳体11和所述导线13之间起到弹性卡合固定作用,并对所述传感器外壳体11进行封口保护,最后再由所述帽体主体201从外侧进行限位,保证所述套体主体101不松动、不脱落,其中所述凸起条3和所述卡合槽203相互卡合,保证所述帽体主体201安装稳固,这是整个密封保护结构的关键和起点。

所述凸起条3的竖向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相对较长的下边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体11外侧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外壳体11和所述帽体主体201可以是相对应的圆形,此时所述凸起条3是截面为直角梯形的环形条带,而当所述传感器外壳体11和所述帽体主体201为相对应的多边形例如正六边形时,六条所述凸起条3分别与六个所述卡合槽203相互卡合固定,也可以保证所述帽体主体201的安装稳固性。

所述套体单元1还包括凸出设置在所述套体主体101上表面上并插接设置在所述帽体开孔202上的套体凸出块103,所述套体线孔102穿过所述套体凸出块10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套体凸出块103的侧面紧紧贴合在所述帽体开孔202内环面上,在原先轴向卡合限位的基础上,还具有环向夹紧作用,进一步保证所述套体主体101的安装稳定性,所述套体主体101稳定不动,所述导线13才能与所述热敏电阻12长期稳定连接防脱落分离。

所述套体单元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套体主体101下端并用于在所述传感器外壳体11倾斜内环面上进行卡合限位的环形斜面10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斜面104处是所述套体主体101的内侧支撑部分,配合所述帽体主体201对所述套体主体101的外侧挤压卡合固定动作,最终保证所述套体主体101在所述传感器外壳体11内的安装稳定性,避免松动掉落。

所述套体主体101以过盈配合方式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体11内,所述套体线孔102以过盈配合方式由所述导线13插入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套体主体101未受挤压时,外径或外部尺寸大于所述传感器外壳体11内径或内部尺寸2-5mm,所述套体线孔102的内径则要比所述导线13外径小1-3mm,通过上述过盈配合方式保证套体主体101以及导线13最终在所述传感器外壳体11上的安装稳固性。

所述热敏电阻12与所述导线13之间通过位于所述传感器外壳体11最内侧的锡焊块4进行导电连接并固定。所述传感器外壳体11内且位于所述套体单元1和所述锡焊块4之间设有用于粘接固定所述导线13和所述套体单元1的灌封胶块5。所述套体主体101的外侧面凸出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体11外侧并由所述帽体主体201进行压紧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锡焊块4用于在所述传感器外壳体11内导电连接所述热敏电阻12和所述导线13,按现有方式进行,所述灌封胶块5用于基础地固定所述导线13,密封保护所述热敏电阻12,最终所述套体主体101再凸出1-3mm,并由所述帽体主体201压紧压实,保证整个缸温传感器结构具有密封性好,以及零件之间结合强度大,不易分散的优点。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