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地网跨步电位差和接触电位差辅助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15675发布日期:2020-07-29 01:57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地网跨步电位差和接触电位差辅助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量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地网跨步电位差和接触电位差辅助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接地装置是保证电厂或变电站电气设备在正常和事故情况下可靠和安全运行的主要保护措施之一。dl/t475-2017《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试导则》中规定,跨步电位差和接触电位差一般5~6年测试一次;对于土壤腐蚀性较强的区域,应缩短测试周期。当接地短路故障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地面上水平距离为1m的两点间的电位差即为跨步电位差;在地面上距设备水平距离1m处与沿设备外壳、架构或墙壁离地面的垂直距离2m处两点间电位差为接触电位差;测量示意图如图4所示。然而,现阶段大部分电厂或变电站场区均为水泥路面,普通电极无法进行测量。规程中要求此时对上述参数进行测量需采用包裹湿抹布的直径20cm的金属圆盘进行。对于大型电厂升压站或变电站,地网面积较大,进行上述参数测量时,需要人数较多,且测试时间较长,大大降低了地网参数测试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接地网跨步电位差和接触电位差辅助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接地网跨步电位差和接触电位差辅助测量装置,包括小车;所述小车上设置有辅助测量电极;所述小车包括底板、侧板和支撑板;所述底板下部设置有滚轮;所述底板两端均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电极通孔;所述电极通孔设置于前述支撑板的中轴线上;所述电极通孔包括第一电极通孔和第二电极通孔;所述第一电极通孔与第二电极通孔之间的距离为1m;所述电极通孔内均设置有竖固定杆;所属竖固定杆的下端设置有圆盘电极;所述竖固定杆的上端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底板上与圆盘电极对应处设置有测量通孔;靠近前述第一电极通孔一侧的所述侧板上设置有支撑侧板;所述支撑侧板上设置一侧板通孔;所述侧板通孔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2m;所述侧板通孔内设置有横固定杆;所述横固定杆的一端与前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横固定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圆盘电极;所述第一电极通孔与所述横固定杆的另一端上的圆盘电极之间的距离为1m;所述圆盘电极上均设置有接线柱。在进行电位差测量时,通过滚轮将测量装置移动至测量处,将测量仪器与接线柱相电连接;通过高度调节装置调节竖固定杆使竖固定杆下端的圆盘电极与测量地面相接处,通过两个竖固定杆下端连接的圆盘电极实现跨步电位差的测量;通过将与横固定杆相连接的圆盘电极与设备外壳接触,通过第一通孔内设置的竖固定杆与横固定杆上所连接的圆盘电极实现接触电位差的测量。

本实用新型所述接地网跨步电位差和接触电位差辅助测量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一u型杆和调节通孔;所述u型杆的一端与竖固定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调节通孔设置于前述电极通孔的一侧;所述调节通孔与前述电极通孔均位于支撑板的中轴线上;所述u型杆的另一端置于前速调节通孔内;所述电极通孔的孔径大于竖固定杆的外径;所述调节通孔的孔径大于u型杆的外径。在辅助测量装置的移动过程中,将u型杆连同竖固定杆一起向上提起,使得u型杆的置于调节通孔内的一端脱离调节通孔,然后旋转u型杆,将此端置于支撑板的上,实现竖固定杆高度的调节;在进行测量,需要圆盘电极接触地面时,旋转u型杆,使得u型杆的另一端置于调节通孔内,竖固定杆及其下端的圆盘电极在重力作用下下降,从而实现圆盘电极的下降,使其接触地面进行电位差测量。

本实用新型所述接地网跨步电位差和接触电位差辅助测量装置,所述接线柱垂直于圆盘电极的盘面设置;所述圆盘电极上均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为u型盖状;所述压板的中心设置一中心孔;所述竖固定杆和横固定杆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竖固定杆和横固定杆上套设一紧固螺母;所述压板设置于紧固螺母与圆盘电极之间。在进行测量时圆盘电极上需要裹上湿布,待湿布裹到圆盘电极上后,将压板向圆盘电极方向沿着固定杆推动,使得压板的边缘压紧湿布,再旋转套设在竖固定杆和横固定杆上的紧固螺母,使得紧固螺母在压板的中心孔上对压板进行固定,起到固定湿布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接地网跨步电位差和接触电位差辅助测量装置,所述支撑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放置测量仪器的仪器槽。在进行具体测量时,将测量仪器放置于仪器槽内,便于提高仪器的稳定性,便于提高测量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接地网跨步电位差和接触电位差辅助测量装置,所述支撑板上的仪器槽两侧设置有引线孔。通过引线孔将仪器与接线柱相电连接,提高整个辅助测量装置的整洁度,避免仪器与接线柱间连线的拉扯导致影响测量结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接地网跨步电位差和接触电位差辅助测量装置,所述横固定杆呈l型。

本实用新型所述接地网跨步电位差和接触电位差辅助测量装置,所述滚轮为万向轮。通过采用万向轮便于整个辅助测量装置的便捷移动,以此提高测量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接地网跨步电位差和接触电位差辅助测量装置,通过将测量电极设置在移动小车上,并对进行测量的电极结构进行改进,通过在圆盘电极上是设置高度调节装置的方式,进行圆盘电极与测量接触面的连接与脱离,从而实现在测量区域内便捷移动,减少测量过程参与人员数量,提高测量效率,且本实用新型所述接地网跨步电位差和接触电位差辅助测量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接地网跨步电位差和接触电位差辅助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圆盘电极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板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所述测试原理示意图;

其中1-滚轮;2-小车;3-圆盘电极;4-接线柱;5-压板;6-横固定杆;7-竖固定杆、8-紧固螺母;9-仪器槽;11-引线孔、12-底板、13-侧板、14支撑板、15-u型杆、16-第一电极通孔、17-第二电极通孔、18-调节通孔、19-支撑侧板、20-侧板通孔、21-测量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接地网跨步电位差和接触电位差辅助测量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接地网跨步电位差和接触电位差辅助测量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小车2;所述小车2上设置有辅助测量电极;采用小车2将测试电极、仪器等相关附件集成在一个小车2上,避免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1-2人即可轻松完成试验,节省了大量人力的同时提高了测试效率,所述小车2包括底板12、侧板13和支撑板14;所述底板12下部设置有滚轮1;所述底板12两端均垂直设置有侧板13;所述侧板13上水平设置有支撑板14;所述支撑板14上设置有电极通孔;所述电极通孔设置于前述支撑板14的中轴线上;所述电极通孔包括第一电极通孔16和第二电极通孔17;所述第一电极通孔16与第二电极通孔17之间的距离为1m;所述电极通孔内均设置有竖固定杆7;所属竖固定杆7的下端设置有圆盘电极3;所述竖固定杆7的上端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底板12上与圆盘电极3对应处设置有测量通孔21;靠近前述第一电极通孔16一侧的所述侧板13上设置有支撑侧板19;所述支撑侧板19上设置一侧板通孔20;所述侧板通孔20的中轴线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2m;所述侧板通孔20内设置有横固定杆6;所述横固定杆6呈l型;所述横固定杆6的一端与前述支撑板14固定连接;所述横固定杆6的另一端设置有圆盘电极3;所述第一电极通孔16与所述横固定杆6的另一端上的圆盘电极3之间的距离为1m;所述圆盘电极3上均设置有接线柱4。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一u型杆15和调节通孔18;所述u型杆15的一端与竖固定杆7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调节通孔18设置于前述电极通孔的一侧;如图3所示,所述调节通孔18与前述电极通孔均位于支撑板14的中轴线上;所述u型杆15的另一端置于前速调节通孔18内;所述电极通孔的孔径大于竖固定杆7的外径;所述调节通孔18的孔径大于u型杆15的外径。所述接线柱4垂直于圆盘电极3的盘面设置;所述圆盘电极3上均设置有压板5;所述压板5为u型盖状;如图2所示所述压板5的中心设置一中心孔;所述竖固定杆7和横固定杆6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竖固定杆7和横固定杆6上套设一紧固螺母8;所述压板5设置于紧固螺母8与圆盘电极3之间。所述支撑板14上还设置有用于放置测量仪器的仪器槽9。所述支撑板14上的仪器槽9两侧设置有引线孔11。通过引线孔11将仪器与接线柱4相电连接,提高整个辅助测量装置的整洁度,避免仪器与接线柱4间连线的拉扯导致影响测量结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滚轮1为万向轮。通过采用万向轮便于整个辅助测量装置的便捷移动,以此提高测量效率。

在进行电位差测量时,将测量仪器放置于仪器槽9内,通过引线孔11将仪器与接线柱4相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仪器为hzj1601选频电压表。通过万向轮将小车2推至试验区域;测量装置在移动时,将u型杆15连同竖固定杆7一起向上提起,使得u型杆15置于调节通孔18内的一端脱离调节通孔18,然后旋转u型杆15,将此端置于支撑板14上,实现竖固定杆7高度的调节;在进行测量时,如图2所示,需要圆盘电极3接触地面,旋转u型杆15,使得u型杆15的另一端置于调节通孔18内,竖固定杆7及其下端的圆盘电极3在重力作用下下降,从而实现圆盘电极3的下降,通过高度调节装置调节竖固定杆7使其下端的圆盘电极3与测量地面相接处,通过两个竖固定杆7下端连接的圆盘电极3实现跨步电位差的测量。

进行接触电位差测量时,将与横固定杆6相连接的圆盘电极3与设备外壳接触,通过第一通孔内设置的竖固定杆7与横固定杆6上所连接的两个圆盘电极3实现接触电位差的测量。

本实用新型所述接地网跨步电位差和接触电位差辅助测量装置,规程中要求对于水泥路面的接地网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需采用包裹湿抹布的直径20cm的圆盘电极3进行。压板5中间中心孔内径略大于竖固定杆7的外径,使其可以在固定杆上下移动。当圆盘电极3包裹好湿布后,用压板5的两端将湿布压紧在圆盘电极3上,再旋转套设在竖固定杆7和横固定杆6上的紧固螺母8,使得紧固螺母8在压板5的中心孔上对压板5进行固定,起到固定湿布的作用。

一次测量完成后,抬起u型杆15,将其旋转至初始位置,将小车2推至下一个试验位置重复上述操作步骤,进行跨步电位差与接触电位差的测量,直至测量结束。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除高度调节装置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螺母;所述竖固定杆7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调节螺母套设在竖固定杆7上并位于支撑板14上方;当需要提升圆盘电极3的高度时,通过提拉竖固定杆7的顶端将其向上提起,然后将调节螺母沿竖固定杆7向下旋动至调节螺母的下表面与支撑板14紧贴,通过调节螺母固定竖固定杆7实现高度的调节;当需要降低圆盘电极3的高度时,将调节螺母向上旋动,竖固定杆7及圆盘电极3在重力作用下下落,从而实现对其高度的调节;在本实施例中除高度调节过程与实施例一不同外,其余测量跨步电位差与接触电位差的步骤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