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8316发布日期:2020-05-26 18:37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流量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流量计。



背景技术:

分水器是水系统中用于连接各路加热管供回水的分水装置。目前,常用的分水器包括支架和固定安装在支架上的分水主管,分水主管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流量计,分水主管中循环水通过流量计连接到各根较细小的循环管道中,流量计即能起到测量循环管道内流量大小,还能控制循环管道的启闭。目前市场上也具有这种带测量流量的流量计,如申请号:201320825202.0,所提到的带流量计分集水器,其控制水流进入的芯体设置于主体内,浮杆在芯体内,芯体与主体螺纹连接,只需要转动芯体即可打开进水口。这个产品结构过于简单,这样设计使得开关流量计操作简单使得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很容易被人为的意外开启或者关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上述存在的问题使我们当下刻不容缓要解决的事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流量计。它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流量计,包括上下两端设有外螺纹的下接头、下端设有外螺纹的上阀座、芯子、指示管及能沿径向张开或收缩的护套,所述指示管下端与芯子上端相连接,芯子内穿设有导杆,导杆上端伸入指示管内并固定有浮标,指示管内设有向上作用在浮标上的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子包括外管以及穿设在外管内的阀柱,上阀座螺纹连接于外管上端外,外管下端位于下接头上端内,外管下端侧部沿周向贯穿设置有若干进水孔,阀柱与外管螺纹连接,阀柱下端将各进水孔遮挡,阀柱上端伸出外管并与指示管下端相固定,导杆穿设在阀柱内,导杆下端伸至进水孔下方外并设有圆盘状的受力部,上阀座上端位于护套内,外管上端侧部对称设置有两凸耳,护套内壁对应设有两凸块,两凸耳与两凸块沿周向交替分布,当转动护套时凸耳侧部能与凸块侧部相抵靠,阀柱的上端设有呈六角状的配合部,护套的上端口内侧设有能卡住配合部的六个角并带动阀柱转动的卡接部,当凸耳侧部与凸块侧部相抵靠时卡接部与配合部相交错。

芯子包括外管以及穿设在外管内的阀柱,上阀座螺纹连接于外管上端外,这样设置使得转动外管能让外管和设置在外管内的阀柱能向上位移。外管下端位于下接头上端内,外管下端侧部沿周向贯穿设置有若干进水孔。进水孔的作用是与分水管进行连通,使得水流能通过进水孔进入到外管内。阀柱与外管螺纹连接,阀柱下端将各进水孔遮挡。进水孔的开启与外界连通需要具备两个状态,一个是由于进水孔被设置在外管下端外的下接头挡住,所以需要转动外管使得外管下端向上位移将进水孔裸露出来,其二是阀柱设置在外管内且下端将进水孔进行遮挡,由于两者是螺纹连接所以转动阀柱也能使得阀柱向上位移从而达到开启进水孔的目的。这样设置大大增强了使用的安全性,由于双重开启设计,使得本产品难以被意外的开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较之市面上的产品安全性得到提升。

阀柱上端伸出外管并与指示管下端相固定,导杆穿设在阀柱内,导杆上端伸入指示管内并固定有浮标,指示管内设有向上作用在浮标上的弹簧,导杆下端伸至进水孔下方外并设有圆盘状的受力部。水流通过进水孔冲击在圆盘状的受力部上使得导杆沿着阀柱向下运动带动上端的浮标克服弹簧弹力向下运动,而指示管外表面上具有刻度,浮标停留的位置就是当前水流量。上阀座上端位于护套内,外管上端侧部对称设置有两凸耳,护套内壁对应设有两凸块,两凸耳与两凸块沿周向交替分布,当转动护套时凸耳侧部能与凸块侧部相抵靠。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上阀座设置在护套内本身就能起到对上阀座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由于意外磕碰使得上阀座被破坏,大大提高安全性,同时通过护套上的凸环与外管上的凸耳相互抵靠,转动护套即可带动外管进行转动沿上阀座向上运动使得进水孔暴露在分水管内,起到一个开启的作用,方便我们使用。阀柱的上端设有呈六角状的配合部,护套的上端口内侧设有能卡住配合部的六个角并带动阀柱转动的卡接部。当使用护套转动外管将进水孔暴露在分水管内时,我们再将护套取下,将具有卡接部的护套上端口朝下与阀柱上的配合部卡接从而带动阀柱转动使得阀柱沿着外管向上运动,将进水孔打开使得水流进入到外管内。这样双重开关设置开启进水孔,能有效防止流量计被意外开启,较之市面上的只需要拧动开关即可完成开启,本产品安全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在上述的流量计中,所述护套的上端口内侧设有凸环,所述卡接部为设于凸环内周面上的若干齿槽。

卡接部为设于凸环内周面上的若干齿槽,由于配合部呈六角状,齿槽的设置能轻松的将两者进行卡接,不需要特定的角度或者位置将卡接部与配合部卡接,大大方便了我们的使用。

在上述的流量计中,所述护套的内壁还设有两挡块,两挡块分别位于两凸耳的下方。

当关闭流量计时挡块位于凸耳下方,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使得护套不会从上阀座上掉出,安全性得到增强。而当需要旋转外管时由于转动了护套所以使得挡块位置与凸耳位置错开从而达到取下护套用于拧动阀柱的作用,这样设置只有当需要开关流量计的时候才能取下护套,正常关闭状态则无法取下护套,避免了意外或者人为对流量计进行破坏,安全性较高。

在上述的流量计中,所述护套采用塑料制成,护套侧部沿周向贯穿设置有若干直槽。

护套采用塑料制成,塑料材质具有良好的弹性,当拿取护套时候,由于护套与上阀座装配比较紧密,能方便我们拿取。护套侧部沿周向贯穿设置有若干直槽,直槽的设置同样是方便护套沿着径向扩张,使我们拿取护套不吃力吗,方便我们使用。

在上述的流量计中,所述外管上端口内设有自外向内穿入的u型卡簧,阀柱外侧设有环形凸沿,当阀柱向上移动时环形凸沿上侧能与u型卡簧相抵靠。

环形凸沿上侧与u型卡簧相抵靠,这样设置使得过度转动外管不会造成位移距离过大而脱离上阀座外使得流量计损坏。u型卡簧的设置即对外管的位移进行了限位,使得转动外管充分打开进水孔之后,环形凸沿上侧即与u型卡簧相抵靠,这样设置较为安全可靠。

在上述的流量计中,所述下接头包括接头体以及出水头,出水头呈上下两端开口的筒形,出水头下端固定于接头体上端内,出水头的下端面固连有两支脚,两支脚之间连接有支板,支板上端面设有堵头,堵头位于外管的下端内且堵头外侧设有密封圈。

出水头的下端面固连有两支脚,两支脚之间连接有支板,支板上端面设有堵头,堵头位于外管的下端内且堵头外侧设有密封圈,使得外管下端形成密封,增强了外管与出水头之间密封效果。同时能起到增强结构强度的作用,本身外管具有较长的长度,外管与出水头之间通过密封垫圈来进行密封,在水流冲击下会产生一定的晃动,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所以支脚的作用能起到稳定外管的作用,同时当开启进水孔的时候,也不影响进水,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在上述的流量计中,所述两支脚外侧设有导向部,导向部外侧设有倾斜的导向面,接头体内设有环形限位面,导向部的上端面与环形限位面相抵靠,出水头外侧设有环形挡肩,环形挡肩抵靠在接头体的上端面。

两支脚外侧设有导向部,导向部外侧设有倾斜的导向面,接头体内设有环形限位面,导向部的上端面与环形限位面相抵靠。在装配出水头和接头体的时候,导向面能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出水头能更好的滑入接头体内,在滑入后导向部的上端面与环形限位面相抵靠,从而防止出水头轻易掉出,这样设置大大提高了流量计的结构强度,提高安全性。出水头外侧设有环形挡肩,环形挡肩抵靠在接头体的上端面。环形挡肩抵靠在接头体的上端面上能防止出水头过度运动,过度伸入接头体内导致密封失效,影响使用。

在上述的流量计中,所述进水孔呈倒三角形或倒梯形。

倒三角形或者倒梯形能使得进水孔开合更加灵敏而且更容易控制进水孔的开口大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开启进水孔需要转动外管使得外管下端向上位移将进水孔裸露出来,阀柱设置在外管内且下端将进水孔进行遮挡,由于两者是螺纹连接所以转动阀柱也能使得阀柱向上位移从而达到开启进水孔的目的。这样设置大大增强了使用的安全性,双重开启设计,使得本产品难以被意外的开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较之市面上的产品安全性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芯子的零件图;

图4是出水头的零件图;

图5是护套的零件图;

图6是护套的剖视图。

图中,1、下接头;11、接头体;111、环形限位面;12、出水头;121、支脚;1211、导向部;1212、导向斜面;122、支板;123、堵头;2、上阀座;3、芯子;31、外管;311、进水孔;312、凸耳;32、阀柱;321、配合部;322、环形凸沿;4、指示管;5、护套;51、凸块;52、卡接部;53、凸环;54、挡块;55、直槽;6、导杆;61、浮标;62、受力部;7、弹簧;8、u型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6所示,流量计,包括上下两端设有外螺纹的下接头1、下端设有外螺纹的上阀座2、芯子3、指示管4及能沿径向张开或收缩的护套5。本流量计主要用于分水器上,上阀座2通过外螺纹固定在分水器主管的上接口,下接头1通过上端的外螺纹固定在分水器主管的下接口,下接头1下端的外螺纹用于连接出水用的接管。

芯子3包括外管31以及穿设在外管31内的阀柱32,指示管4下端与阀柱32上端相连接。上阀座2螺纹连接于外管31上端外,这样设置使得转动外管31能让外管31和设置在外管31内的阀柱32能向上位移。外管31下端位于下接头1上端内,外管31下端侧部沿周向贯穿设置有若干进水孔311,进水孔311呈倒三角形或倒梯形能使得进水孔311开合更加灵敏而且更容易控制进水孔311的开口大小。进水孔311的作用是与分水管进行连通,使得水流能通过进水孔311进入到外管31内。阀柱32与外管31螺纹连接,阀柱32下端将各进水孔311遮挡。进水孔311与外界连通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由于进水孔311被设置在外管31下端外的下接头1挡住,所以需要转动外管31使得外管31下端向上位移将进水孔311裸露出来,其二是阀柱32设置在外管31内且下端将进水孔311进行遮挡,由于两者是螺纹连接所以转动阀柱32使得阀柱32向上位移从而达到开启进水孔311的目的。这样设置大大增强了使用的安全性,双重的启闭设计,使得本产品难以被意外的开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较之市面上的产品安全性得到提升。外管31上端口内设有自外向内穿入的u型卡簧8,阀柱32外侧设有环形凸沿322,当阀柱32向上移动时环形凸沿322上侧能与u型卡簧8相抵靠。这样设置使得过度转动外管31不会造成位移距离过大而脱离上阀座2外使得流量计损坏。u型卡簧8的设置即对外管31的位移进行了限位,使得转动外管31充分打开进水孔311之后,环形凸沿322上侧即与u型卡簧8相抵靠,这样设置较为安全可靠。阀柱32上端伸出外管31并与指示管4下端相固定,导杆6穿设在阀柱32内,导杆6下端伸至进水孔311下方外并设有圆盘状的受力部62,导杆6上端伸入指示管4内并固定有浮标61,指示管4内设有向上作用在浮标61上的弹簧7。水流通过进水孔311冲击在圆盘状的受力部62上使得导杆6沿着阀柱32向下运动带动上端的浮标61克服弹簧7弹力向下运动,而指示管4外表面上具有刻度,浮标61停留的位置就是当前水流量。

上阀座2上端位于护套5内,护套5采用塑料制成,塑料材质具有良好的弹性,当安装或者拆卸护套5时候,由于护套5与上阀座2装配比较紧密,能方便我们拿取。护套5侧部沿周向贯穿设置有若干直槽55,直槽55的设置同样是方便护套5沿着径向扩张,使我们拿取护套5不吃力,方便我们使用。外管31上端侧部对称设置有两凸耳312,护套5内壁对应设有两凸块51,两凸耳312与两凸块51沿周向交替分布,当转动护套5时凸耳312侧部能与凸块51侧部相抵靠。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上阀座2设置在护套5内本身就能起到对上阀座2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由于意外磕碰使得上阀座2被破坏,大大提高安全性,同时通过护套5上的凸环53与外管31上的凸耳312相互抵靠,转动护套5即可带动外管31进行转动沿上阀座2向上运动使得进水孔311暴露在分水管内,起到一个开启的作用,方便我们使用。护套5的内壁还设有两挡块54,两挡块54分别位于两凸耳312的下方。当关闭流量计时挡块54位于凸耳312下方,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使得护套5不会从上阀座2上掉出,安全性得到增强。而当需要旋转外管31时由于转动了护套5所以使得挡块54位置与凸耳312位置错开从而达到取下护套5用于拧动阀柱32的作用,这样设置只有当需要开关流量计的时候才能取下护套5,正常关闭状态则无法取下护套5,避免了意外或者人为对流量计进行破坏,安全性较高。

阀柱32的上端设有呈六角状的配合部321,护套5的上端口内侧设有卡接部52。当需要转动阀柱32使得阀柱32下端不在遮挡进水孔311时,我们将护套5取下,由于卡接部52包括凸环53和凸环53内周面上的若干齿槽,配合部321呈六角状,齿槽的设置能轻松的将两者进行卡接,不需要特定的角度或者位置将卡接部52与配合部321卡接,大大方便了我们的使用。将具有卡接部52的护套5上端口朝下与阀柱32上的配合部321卡接从而带动阀柱32转动使得阀柱32沿着外管31向上运动,将进水孔311打开使得水流进入到外管31内。这样双重开关设置开启进水孔311,能有效防止流量计被意外开启,较之市面上的只需要拧动开关即可完成开启,本产品安全性得到提升。护套5采用塑料制成,护套5侧部沿周向贯穿设置有若干直槽55。

下接头1包括接头体11以及出水头12,出水头12呈上下两端开口的筒形,出水头12下端固定于接头体11上端内。出水头12的下端面固连有两支脚121,两支脚121外侧设有导向部1211,导向部1211外侧设有倾斜的导向面1212,接头体11内设有环形限位面111,导向部1211的上端面与环形限位面111相抵靠,出水头12外侧设有环形挡肩,环形挡肩抵靠在接头体11的上端面。在装配出水头12和接头体11的时候,导向面1212能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出水头12能更好的滑入接头体11内,在滑入后导向部1211的上端面与环形限位面111相抵靠,从而防止出水头12轻易掉出,这样设置大大提高了流量计的结构强度,提高安全性。出水头12外侧设有环形挡肩,环形挡肩抵靠在接头体11的上端面。环形挡肩抵靠在接头体11的上端面上能防止出水头12过度运动,过度伸入接头体11内导致密封失效,影响使用。两支脚121之间连接有支板122,支板122上端面设有堵头123,能起到增强结构强度的作用,本身外管31具有较长的长度,外管31与出水头12之间通过密封垫圈来进行密封,在水流冲击下会产生一定的晃动,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所以支脚121的作用能起到稳定外管31的作用,同时当开启进水孔311的时候,也不影响进水,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堵头123位于外管31的下端内且堵头123外侧设有密封圈,使得外管31下端形成密封,增强了外管31与出水头12之间密封效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