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7538发布日期:2020-07-24 15:12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测量距离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



背景技术:

目前激光测距技术应用于民用双筒望远镜,这种双筒望远镜的光轴平行性是靠调节转像棱镜实现的,转像棱镜的调焦机构对设置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及lcd显示屏的限制很大,目前出现的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的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及lcd显示屏都是采用在转像棱镜上加入引入镜棱、反光镜和投射物镜来实现的,这些器件的装配调焦易造成转像棱镜变动、光轴走动,导致光轴平行性差。

现有的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一般都为共轴式激光测距望远镜,这种望远镜的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以及lcd显示屏采用在转像棱镜上加入引入镜棱、反光镜、投射物镜来实现的,这些器件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装配调焦困难,在装配调焦时易造成转像棱镜变动,光轴走动而导致光轴平行性差,且这种望远镜的两个镜筒容易出现平行误差,会导致激光发射器与激光接收器之间出现平行误差,使得测距能力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包括第一镜筒、第二镜筒、测距仪和激光接收镜组屏蔽罩,所述第一镜筒与所述第二镜筒之间通过所述测距仪连接;

所述测距仪包括主壳体、副壳体、中轴调焦手轮、望远镜铰接轴、调节螺杆、激光测距接收器和激光测距接收镜组,所述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主壳体的两侧,所述主壳体上靠近所述第一镜筒的一侧设有所述副壳体,所述主壳体的一端设有所述中轴调焦手轮,所述主壳体的内部设有所述望远镜铰接轴,所述主壳体通过所述望远镜铰接轴分别与所述第一镜筒和所述第二镜筒连接,所述望远镜铰接轴上设有通孔,所述调节螺杆插设在所述通孔内,且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与所述中轴调焦手轮连接,所述主壳体的另一端设有所述激光接收镜组屏蔽罩,所述调节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激光接收镜组屏蔽罩连接,所述激光接收镜组屏蔽罩上远离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设有所述激光测距接收器,所述主壳体的另一端还设有所述激光测距接收镜组,所述激光测距接收镜组位于所述激光测距接收器远离所述激光接收镜组屏蔽罩的一侧,所述激光测距接收镜组与所述激光测距接收器相正对,且所述激光测距接收镜组的中心轴与所述望远镜铰接轴的中心轴同轴。

作为优选,所述激光接收镜组屏蔽罩的一端的中部开设有一螺钉孔,所述调节螺杆的另一端插设至在所述螺钉孔内。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激光接收镜组屏蔽罩的另一端开设有激光测距接收器安装槽,所述激光测距接收器安装在所述激光测距接收器安装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激光接收镜组屏蔽罩的一端还设有两中轴螺母孔,两所述中轴螺母孔位于所述螺钉孔的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测距仪还包括激光测距发射器、激光测距发射镜组和pcb副板,所述激光测距发射器、所述激光测距发射镜组和所述pcb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副壳体内,其中,所述激光测距发射器位于所述副壳体靠近所述中轴调焦手轮的一端,所述激光测距发射镜组位于所述副壳体远离所述中轴调焦手轮的一端,所述pcb副板位于所述激光测距发射器的一侧,所述激光测距发射器和所述激光测距接收器分别与所述pcb副板电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测距仪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中轴调焦手轮内,且所述电池与所述pcb副板电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测距仪还包括两中轴螺母,所述望远镜铰接轴远离所述中轴调焦手轮的一端的两侧各设有一所述中轴螺母,且每一所述中轴螺母分别与一所述中轴螺母孔相正对。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一镜筒内包括第一目镜组、第一转像棱镜组、第一遮挡罩、第一物镜调焦镜和第一物镜组,所述第一目镜组和所述第一物镜组设置在所述第一镜筒的两端,所述第一转像棱镜组设置在所述第一目镜组和所述第一物镜组之间,所述第一遮挡罩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像棱镜组远离所述第一目镜组的一端,所述第一物镜调焦镜设置在所述第一物镜组靠近所述第一目镜组的一端。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还包括lcd显示器和lcd显示器连接座,所述lcd显示器和lcd显示器连接座均设置在所述第一镜筒内,且所述lcd显示器和lcd显示器连接座位于所述第一目镜组与所述第一转像棱镜组之间,其中,所述lcd显示器通过所述lcd显示器连接座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目镜组的焦面上。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还包括pcb主板,所述pcb主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镜筒内,且所述pcb主板位于所述第一转像棱镜组远离所述主壳体的一侧,所述pcb主板分别与所述lcd显示器和所述pcb副板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将激光测距接收镜组、激光测距发射镜组和lcd显示器均设置在同一望远镜上,且激光测距接收镜组的中心轴与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的中心轴同轴,使得激光测距接收镜组中心轴与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的中心轴最小,消除了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在使用中目间距变化造成光轴平行性变化对测距的不良影响,同时,本发明的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易于生产、更易装配调焦、返修性好、合格率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b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c-c向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激光接收镜组屏蔽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镜筒;101、第一目镜组;102、第一转像棱镜组;103、第一遮挡罩;104、第一物镜调焦镜;105、第一物镜组;106、侧盖板;2、第二镜筒;201、第二目镜组;202、第二转像棱镜组;203、第二遮挡罩;204、第二物镜调焦镜;205、第二物镜组;3、测距仪;301、主壳体;302、副壳体;303、中轴调焦手轮;304、望远镜铰接轴;305、调节螺杆;306、电池;307、激光测距接收器;308、激光测距接收镜组;309、激光测距发射器;310、激光测距发射镜组;311、pcb副板;312、中轴螺母;4、lcd显示器;5、lcd显示器连接座;6、pcb主板;7、激光接收镜组屏蔽罩;701、螺钉孔;702、激光测距接收器安装槽;703、中轴螺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的立体图,图3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b-b向的剖视图,图5是图3中c-c向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激光接收镜组屏蔽罩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至图6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包括:第一镜筒1、第二镜筒2、测距仪3和激光接收镜组屏蔽罩7,第一镜筒1与第二镜筒2之间通过测距仪3连接。

测距仪3包括主壳体301、副壳体302、中轴调焦手轮303、望远镜铰接轴304、调节螺杆305、激光测距接收器307和激光测距接收镜组308。第一镜筒1和第二镜筒2对称地设置在主壳体301的两侧,主壳体301上靠近第一镜筒1的一侧设有副壳体302,主壳体301的一端设有中轴调焦手轮303。主壳体301的内部设有望远镜铰接轴304,主壳体301通过望远镜铰接轴304分别与第一镜筒1和第二镜筒2连接,望远镜铰接轴304上设有通孔,调节螺杆305插设在通孔内,且调节螺杆305的一端与中轴调焦手轮303连接。主壳体301的另一端设有激光接收镜组屏蔽罩7,调节螺杆305的另一端与激光接收镜组屏蔽罩7连接,激光接收镜组屏蔽罩7上远离调节螺杆305的一端设有激光测距接收器307,主壳体301的另一端还设有激光测距接收镜组308,激光测距接收镜组308位于激光测距接收器307远离激光接收镜组屏蔽罩7的一侧,激光测距接收镜组308与激光测距接收器307相正对,且激光测距接收镜组308的中心轴与望远镜铰接轴304的中心轴同轴。本实施例中,望远镜铰接轴304作为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的中心轴,本实施例中的测距仪3设置在第一镜筒1和第二镜筒2上,且激光测距接收镜组308的中心轴与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的中心轴同轴,lcd显示器4设置在第一目镜组101的前焦面上,实现了双筒望远镜的非同轴激光测距,相对于同轴激光测距望远镜,本实施例中的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具有成本低、装配方便、调焦时不易导致光轴走动,能够提高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的测距精度。本实施例中,激光测距接收器307的中心轴和激光测距接收镜组308的中心轴分别与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的中心轴(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的实际光轴)同轴,使得激光测距接收镜组308中心轴与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的中心轴偏差最小,消除了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在使用中目间距变化造成光轴平行性变化对测距的不良影响。本实施例中,激光接收镜组屏蔽罩7用于屏蔽激光接收镜组308散发的杂散光,防止杂散光被激光测距接收器307接收,导致测距不精确。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激光接收镜组屏蔽罩7的一端的中部开设有一螺钉孔701,调节螺杆305的另一端插设至在螺钉孔701内。当旋转调节螺杆305时,调节螺杆305带动激光接收镜组屏蔽罩7,激光接收镜组屏蔽罩7带动激光测距接收器307移动。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激光接收镜组屏蔽罩7的另一端开设有激光测距接收器安装槽702,激光测距接收器307安装在激光测距接收器安装槽702内。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激光接收镜组屏蔽罩7的一端还设有两中轴螺母孔703,两中轴螺母孔703位于螺钉孔701的两侧。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测距仪3还包括激光测距发射器309、激光测距发射镜组310和pcb副板311,激光测距发射器309、激光测距发射镜组310和pcb副板311分别设置在副壳体302内。其中,激光测距发射器309位于副壳体302靠近中轴调焦手轮303的一端,激光测距发射镜组310位于副壳体302远离中轴调焦手轮303的一端,pcb副板311位于激光测距发射器309的一侧,激光测距发射器309和激光测距接收器307分别与pcb副板311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激光测距发射器309的中心轴与激光测距发射镜组310的中心轴同轴。如图2所示,pcb副板311位于激光测距发射器309的左侧。本实施例中,对激光测距接收器307进行z轴方向的焦距调整时,可直接转动激光测距接收镜组308,实现对激光测距接收器307的z轴方向焦距的调整,使得激光测距接收器307在z轴方向与激光测距发射镜组310的焦点重合,本实施例中的激光测距接收镜组308通过螺纹结构与主壳体301连接。当需要对激光测距接收器307进行x轴和y轴上的焦距调整时,可将中轴调焦手轮303拆下,并通过专用的微动平台连接调节螺杆305的一端,并通过微动平台将激光测距接收器307调到与激光测距接收镜组308齐焦,使得激光测距接收镜组308的光轴与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的光轴平行即可。在使用时,激光测距发射器309发射激光(这里命名为激光a),激光a通过激光测距发射镜组310形成一平行光束照射在物体上后形成反射激光(这里命名为激光b),激光b通过激光测距接收镜组308后再被激光测距接收器307接收,然后根据激光a的发射时间以及激光b接收的时间,再结合光速的传播速度可处理获得被测的物体的距离值,然后激光测距接收器307将计算得到的距离值发送到lcd显示器4上显示。本实施例中的微动平台包括x-y微调平台、连接座、外螺纹收管、内螺纹收管和紧定螺钉,其中,连接座设置在x-y微调平台的上端,外螺纹收管的一端插入在连接座内并通过紧定螺钉与连接座固定,外螺纹收管的另一端的外缘设有内螺纹收管,调节螺杆305的一端与外螺纹收管的另一端连接,在使用时,通过x-y微调平台调节外螺纹收管和内螺纹收管,实现对调节螺杆305的x轴和y轴方向上的调整。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测距仪3还包括电池306,电池306设置在中轴调焦手轮303内,且电池306与pcb副板311电连接。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测距仪3还包括两中轴螺母312,望远镜铰接轴304远离中轴调焦手轮303的一端的两侧各设有一中轴螺母312,且每一中轴螺母312分别与一中轴螺母孔703相正对。中轴螺母312插入中轴螺母孔703内,用于固定激光接收镜组屏蔽罩7。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一镜筒1内包括第一目镜组101、第一转像棱镜组102、第一遮挡罩103、第一物镜调焦镜104和第一物镜组105,第一目镜组101和第一物镜组105设置在第一镜筒1的两端,第一转像棱镜组102设置在第一目镜组101和第一物镜组105之间,第一遮挡罩103设置在第一转像棱镜组102远离第一目镜组101的一端,第一物镜调焦镜104设置在第一物镜组105靠近第一目镜组101的一端。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还包括lcd显示器4和lcd显示器连接座5,lcd显示器4和lcd显示器连接座5均设置在第一镜筒1内,且lcd显示器4和lcd显示器连接座5位于第一目镜组101与第一转像棱镜组102之间。其中,lcd显示器4通过lcd显示器连接座5转动地安装在第一目镜组101的焦面上。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lcd显示器4设置在第一目镜组101的前焦面上,并且距离焦度小于一个视度。本实施例中,当lcd显示器连接座5与第一目镜组101的焦面之间还设有弹性垫圈,可以使得lcd显示器4微量移动。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还包括pcb主板6,pcb主板6设置在第一镜筒1内,且pcb主板6位于第一转像棱镜组102远离主壳体301的一侧,pcb主板6分别与lcd显示器4和pcb副板311电连接。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还包括侧盖板103,第一镜筒1上远离第二镜筒2的一侧设有开口,开口与pcb主板6相正对,侧盖板103密封开口。设置开口方便安装或拆卸pcb主板6。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二镜筒2内包括第二目镜组201、第二转像棱镜组202、第二遮挡罩203、第二物镜调焦镜204和第二物镜组205,第二目镜组201和第二物镜组205分别设置在第二镜筒2的两端,第二转像棱镜组202设置在第二目镜组201和第二物镜组205之间。第二遮挡罩203位于第二转像棱镜组202远离第二目镜组201的一端,第二物镜调焦镜204位于第二物镜组205靠近第二目镜组201的一端。如图3所示,中轴调焦手轮303、第一目镜组101和第二目镜组201均位于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的同一端。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测距仪3还包括第一调焦杆(图中为示出)、第一连接杆(图中为示出)、第二调焦杆(图中为示出)和第二连接杆(图中为示出),第一调焦杆与中轴调焦手轮303连接,第一调焦杆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杆与第一物镜调焦镜104连接,第二调焦杆的一端与中轴调焦手轮303连接,第二调焦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调焦杆与第二物镜调焦镜204连接。当转动中轴调焦手轮303时,中轴调焦手轮303会带动第一调焦杆对第一物镜调焦镜104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实现第一物镜组105的焦距的调整,同时中轴调焦手轮303带动第二调焦杆对第二物镜调焦镜204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对第二物镜组205的焦距的调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