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医疗废水治理的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11439发布日期:2020-06-09 18:54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医疗废水治理的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样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医疗废水治理的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污水主要是从医院的诊疗室、化验室、病房、洗衣房、x片照相室和手术室等排放的污水,其污水来源及成分十分复杂。医院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细菌、病毒和化学药剂,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特征。

现有的医疗废水取样装置,一般是人工取样,需要手动按压压头,将样品收入取样筒内,此方法劳动强度大,操作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医疗废水治理的取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医疗废水治理的取样装置,包括取样筒,所述取样筒的外顶部设有提拉组件,在取样筒内沿取样筒中轴线方向且通过轴承与轴座配合活动连接有转动轴,在取样筒上端近端部其中相对的两侧设有进液口,在转动轴的上端近端部设有与取样筒内腔相适应的第一活动塞,在第一活动塞上设有与各进液口相适应的第一连通口;在取样筒的下端近端部其中相对的两侧设有收集口,在转动轴的下端近端部设有与取样筒内腔相适应的第二活动塞,在第二活动塞上设有与各收集口相适应的第二连通口;

在取样筒内底部设有与转动轴联动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外部控制单元连接,在取样筒的内顶部设有与转动轴连接的定位组件;初始时,各进液口与各第一连通口一一对应,各收集口与各第二连通口一一对应;取样时,通过驱动组件与定位组件的配合,带动转动轴转动四分之一周,将取样筒放入废水池内指定位置后,通过驱动组件与定位组件的配合,带动转动轴回转四分之一周,各进液口通过对应的第一连通口与取样筒内腔相通,各收集口通过对应的第二连通口与取样筒内腔相通,废水通过进液口和收集口进入取样筒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提拉组件由设置在取样筒外顶部的把手以及设置在把手上的缆绳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活动塞上侧的转动轴上设有第一固定环,在第一固定环下端面沿周向间隔设有第一螺纹杆,各第一螺纹杆沿竖直方向穿过第一活动塞,在各第一螺纹杆的下端设有第一螺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活动塞下侧的转动轴上设有第二固定环,在第二固定环上端面沿周向间隔设有第二螺纹杆,各第二螺纹杆沿竖直方向穿过第二活动塞,在各第二螺纹杆的上端设有第二螺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组件由设置在取样筒内底部的伺服电机、设置在伺服电机动力输出端的第一链轮、设置在转动轴上且通过链条与第一链轮联动连接的第二链轮以及设置在第二链轮上侧的取样筒内的密封隔板组成;所述转动轴通过防水轴承与密封隔板活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与外部控制单元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组件由设置在转动轴上端近端部其中相对的两侧上的连接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各连接杆自由端的定位杆以及设置在取样筒内顶部且与各定位杆相适应的弧形定位槽组成;当转动轴转动到四分之一周时,各定位杆滑动到对应的弧形定位槽的一端限位处,当转动轴回转四分之一周时,各定位杆滑动到对应弧形定位槽的另一端限位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设置的第一活动塞、第二活动塞、转动轴、驱动组件和定位组件的相互配合,初始时,各进液口与各第一连通口一一对应,各收集口与各第二连通口一一对应;取样时,通过驱动组件与定位组件的配合,带动转动轴转动四分之一周,将取样筒放入废水池内指定位置后,通过驱动组件与定位组件的配合,带动转动轴回转四分之一周,各进液口通过对应的第一连通口与取样筒内腔相通,各收集口通过对应的第二连通口与取样筒内腔相通,废水通过进液口和收集口进入取样筒内,可自动收集废水样品,无需手动按压,劳动强度低,操作方便,且可适用于不同深度的废水采集。通过设置的固定环和螺纹杆,可对活动塞与转动轴之间进一步进行固定,增加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操作简单,可方便采集医疗废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医疗废水治理的取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取样筒;2、提拉组件;201、把手;202、缆绳;3、转动轴;4、进液口;401、第一活动塞;402、第一连通口;403、第一固定环;404、第一螺纹杆;405、第一螺帽;5、收集口;501、第二活动塞;502、第二连通口;503、第二固定环;504、第二螺纹杆;505、第二螺帽;6、驱动组件;601、伺服电机;602、第一链轮;603、第二链轮;604、密封隔板;7、定位组件;701、连接杆;702、定位杆;703、弧形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用于医疗废水治理的取样装置,包括取样筒1,所述取样筒1的外顶部设有提拉组件2,其中,所述提拉组件2由设置在取样筒1外顶部的把手201以及设置在把手201上的缆绳202组成,可方便提拉取样筒1,同时可方便将取样筒1放入任何深度的医疗废水池内。在取样筒1内沿取样筒1中轴线方向且通过轴承与轴座配合活动连接有转动轴3,在取样筒1上端近端部其中相对的两侧设有进液口4,在转动轴3的上端近端部设有与取样筒1内腔相适应的第一活动塞401,在第一活动塞401上设有与各进液口4相适应的第一连通口402;在取样筒1的下端近端部其中相对的两侧设有收集口5,在转动轴3的下端近端部设有与取样筒1内腔相适应的第二活动塞501,在第二活动塞501上设有与各收集口5相适应的第二连通口502;在取样筒1内底部设有与转动轴3联动连接的驱动组件6,所述驱动组件6与外部控制单元连接,在取样筒1的内顶部设有与转动轴3连接的定位组件7;初始时,各进液口4与各第一连通口402一一对应,各收集口5与各第二连通口502一一对应;取样时,通过驱动组件6与定位组件7的配合,带动转动轴3转动四分之一周,将取样筒1放入废水池内指定位置后,通过驱动组件6与定位组件7的配合,带动转动轴3回转四分之一周,各进液口4通过对应的第一连通口402与取样筒1内腔相通,各收集口5通过对应的第二连通口502与取样筒1内腔相通,废水通过进液口4和收集口5进入取样筒1内,操作简单,节省劳动强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塞401上侧的转动轴3上设有第一固定环403,在第一固定环403下端面沿周向间隔设有第一螺纹杆404,各第一螺纹杆404沿竖直方向穿过第一活动塞401,在各第一螺纹杆404的下端设有第一螺帽405,可进一步加强第一活动塞401与转动轴3的连接,保证第一活动塞401使用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二活动塞501下侧的转动轴3上设有第二固定环503,在第二固定环503上端面沿周向间隔设有第二螺纹杆504,各第二螺纹杆504沿竖直方向穿过第二活动塞501,在各第二螺纹杆504的上端设有第二螺帽505,可进一步加强第二活动塞501与转动轴3的连接,保证第二活动塞501使用时的稳定性。

另外,所述驱动组件6由设置在取样筒1内底部的伺服电机601、设置在伺服电机601动力输出端的第一链轮602、设置在转动轴3上且通过链条与第一链轮602联动连接的第二链轮603以及设置在第二链轮603上侧的取样筒1内的密封隔板604组成;所述转动轴3通过防水轴承与密封隔板604活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601与外部控制单元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同时,所述定位组件7由设置在转动轴3上端近端部其中相对的两侧上的连接杆701、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各连接杆701自由端的定位杆702以及设置在取样筒1内顶部且与各定位杆702相适应的弧形定位槽703组成;当转动轴3转动到四分之一周时,各定位杆702滑动到对应的弧形定位槽703的一端限位处,当转动轴3回转四分之一周时,各定位杆702滑动到对应弧形定位槽703的另一端限位处,用于限制转动轴3转动的位置,从而方便对各进液口4和各收集口5的打开和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初始时,各进液口4与各第一连通口402一一对应,各收集口5与各第二连通口502一一对应;取样时,通过驱动组件6与定位组件7的配合,带动转动轴3转动四分之一周,将取样筒1放入废水池内指定位置后,通过驱动组件6与定位组件7的配合,带动转动轴3回转四分之一周,各进液口4通过对应的第一连通口402与取样筒1内腔相通,各收集口5通过对应的第二连通口502与取样筒1内腔相通,废水通过进液口4和收集口5进入取样筒1内;完成取样后,再通过驱动组件6和定位组件7的配合,带动转动轴3转动四分之一周,通过第一活动塞401和第二活动塞501对进液口4和收集口5进行密封。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