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辅助上料计量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90592发布日期:2020-08-11 20:17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纤维辅助上料计量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量秤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纤维辅助上料计量秤。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计量秤能够应用于各种领域,在混凝土加工工序中,需要在原料中加入纤维,纤维的添加量比较少且需求配比精度比较高,所以需要计量秤对纤维进行称重下料,保证下料量准确。

现有技术可参考申请公开号为cn104406672a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组合计量秤,包括中央料斗和分料斗,所述的分料斗设置在中央料斗的正下方,所述的分料斗下方设置有9~14个秤斗,所述的秤斗呈水平辐射状排列,所述的秤斗底部设置支撑外壳,所述的支撑外壳的内部设置一秤内计算机,所述的秤内计算机与控制机构连接,所述的支撑外壳的表面设置一显示板,所述的分料斗的上方还设置一质量选择输入装置。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电子秤对纤维进行称重的时候,纤维在下料斗内容易黏连在内侧壁上,使得计量秤每次下料量不够准确,下料不干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纤维辅助上料计量秤,能够保证下料斗下料干净,计量秤称重准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纤维辅助上料计量秤,包括下料斗和料仓架,下料斗固定连接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固定连接于料仓架上,下料斗底部固定连接有电磁阀,下料斗的横截面呈四边形,下料斗的每个侧面均开设有滑槽,滑槽沿下料斗侧面的倾斜方向设置;

下料斗的顶部对应每个面上均固定连接有气缸的缸体,每个气缸的活塞杆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每个连接杆靠近滑槽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槽内,滑块沿滑槽的长度方向滑移;

下料斗内对应每个侧面位置处均滑动连接有能够抵接下料板内侧面的刮板组件,每个滑块均伸入下料斗内并且每个滑块伸入下料斗内一端均连接于刮板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下料斗下料时,工作人员可以控制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推动刮板组件在下料斗内部滑移,使刮板组件将下料斗内侧壁上的纤维推到下料斗底部,以保证下料斗内部下料干净,使得计量秤在进行下一次下料时称量准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刮板组件均包括滑动连接于每个下料斗内侧面上的中心刮板,每个中心刮板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侧刮板,每个侧刮板均沿中心刮板的长度方向滑移,每个侧刮板远离中心刮板一侧均开设有侧斜面,侧斜面沿卸下料斗内侧面方向倾斜,中心刮板和侧刮板均能够抵接于下料斗内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下料斗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不断减小,刮板组件在下料斗顶部时需要完全伸展开,以保证能够清理整个下料斗的内侧壁,在刮板组件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两侧的侧刮板不断向中心刮板靠拢,以保证刮板组件能够在下料斗内顺利滑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侧刮板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槽体,滑动槽体沿中心刮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中心刮板滑动连接于滑动槽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中心刮板通过滑动槽体与侧挂板滑动连接,使得中心刮板和侧挂板的滑移比较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中心刮板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凸块,滑动槽体对应凸块位置处开设有凹槽,凹槽沿滑动槽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凸块滑动连接于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凸块和凹槽配合能够使中心刮板和侧挂板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保证侧挂板能够同中心刮板一起同步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滑动槽体靠近中心刮板一端固设有挡板,中心刮板顶部开设有中心空槽,中心空槽沿中心刮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挡板滑动连接于中心空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挡板能够阻止侧挂板与中心刮板意外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中心刮板和侧刮板底部均开设有由靠近下料斗侧壁一面向下料斗顶部倾斜的底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底斜面增强了中心刮板和侧刮板对下料斗内侧壁的清理能力,能够将下料斗内侧壁上附着的纤维刮得更加干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侧刮板均滑动连接有导柱,导柱沿侧斜面的倾斜方向设置,导柱固定连接于下料斗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导柱能够引导侧挂板移动,以保证侧挂板在向上移动时能够回到原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滑块均固定连接有软质的挡帘,挡帘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下料斗对应滑槽远离滑块一端位置处,挡帘能够覆盖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挡帘能够阻挡下料斗内部的纤维通过滑槽落到下料斗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每个刮板组件均包括滑动连接于每个下料斗内侧面上的中心刮板,每个中心刮板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侧刮板,每个侧刮板均沿中心刮板的长度方向滑移,每个侧刮板远离中心刮板一侧均开设有侧斜面,侧斜面沿卸下料斗内侧面方向倾斜,中心刮板和侧刮板均能够抵接于下料斗内侧壁;

2.凸块和凹槽配合能够使中心刮板和侧挂板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保证侧挂板能够同中心刮板一起同步移动;

3.每个滑块均固定连接有软质的挡帘,挡帘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下料斗对应滑槽远离滑块一端位置处,挡帘能够覆盖滑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突出下料斗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中突出气缸、连接杆、滑块和刮板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突出刮板组件的爆炸图;

图5是实施例中突出凹槽和凸块的剖视图;

图6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下料斗;11、电磁阀;12、滑槽;13、气缸;131、连接杆;132、滑块;1321、挡帘;14、刮板组件;141、中心刮板;1411、凸块;1412、中心空槽;142、侧刮板;1421、滑动槽体;1422、凹槽;1423、底斜面;1424、侧斜面;1424、导柱;2、料仓架;21、称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纤维辅助上料计量秤,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下料斗1和料仓架2,下料斗1的横截面呈四边形,下料斗1固定连接称重传感器21,称重传感器21固定连接于料仓架2上。下料斗1底部固定连接有电磁阀11。工作人员向下料斗1内倒料或由上一级的料仓向下料斗1倒料,称重传感器21检测下料斗1的重量,在下料斗1的重量达到阈值后打开电磁阀11,让下料斗1内的纤维落到下一步设备内。

如图1和图2所示,下料斗1的每个侧面均开设有滑槽12,滑槽12沿下料斗1侧面的倾斜方向设置。下料斗1的顶部对应每个面上均固定连接有气缸13的缸体,每个气缸13的活塞杆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31。每个连接杆131靠近滑槽12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32,滑块132滑动连接于滑槽12内,滑块132沿滑槽12的长度方向滑移。

如图2和图3所示,下料斗1内对应每个侧面位置处均滑动连接有刮板组件14,每个刮板组件14均包括滑动连接于每个下料斗1内侧面上的中心刮板141,滑块132固定连接于中心刮板141上。每个中心刮板141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侧刮板142,每个侧刮板142均沿中心刮板141的长度方向滑移。每个侧刮板142远离中心刮板141一侧均开设有侧斜面1424,侧斜面1424沿卸下料斗1内侧面方向倾斜,中心刮板141和侧刮板142均能够抵接于下料斗1内侧壁。在下料斗1下料时,工作人员可以控制气缸13的活塞杆伸出,推动刮板组件14在下料斗1内部滑移,使刮板组件14将下料斗1内侧壁上的纤维推到下料斗1底部,以保证下料斗1内部下料干净。由于下料斗1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不断减小,刮板组件14在下料斗1顶部时需要完全伸展开,以保证能够清理整个下料斗1的内侧壁。在刮板组件14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两侧的侧刮板142不断向中心刮板141靠拢,以保证刮板组件14能够在下料斗1内顺利滑移。

如图2所示,每个侧刮板142均滑动连接有导柱1425,导柱1425沿侧斜面1424的倾斜方向设置,导柱1425固定连接于下料斗1内。导柱1425能够引导侧挂板移动,以保证侧挂板在向上移动时能够回到原位。

如图4和图5所示,每个侧刮板142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槽体1421,滑动槽体1421沿中心刮板141的长度方向设置,中心刮板141滑动连接于滑动槽体1421内。每个中心刮板141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凸块1411,滑动槽体1421对应凸块1411位置处开设有凹槽1422,凹槽1422沿滑动槽体1421的长度方向设置,凸块1411滑动连接于凹槽1422内。中心刮板141通过滑动槽体1421与侧挂板滑动连接,使得中心刮板141和侧挂板的滑移比较稳定。凸块1411和凹槽1422配合能够使中心刮板141和侧挂板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保证侧挂板能够同中心刮板141一起同步移动。

如图4和图5所示,每个滑动槽体1421靠近中心刮板141一端固设有挡板,中心刮板141顶部开设有中心空槽1412,中心空槽1412沿中心刮板141的长度方向设置。挡板滑动连接于中心空槽1412内。挡板能够阻止侧挂板与中心刮板141意外分离。

如图4所示,中心刮板141和侧刮板142底部均开设有由靠近下料斗1侧壁一面向下料斗1顶部倾斜的底斜面1423。底斜面1423增强了中心刮板141和侧刮板142对下料斗1内侧壁的清理能力,能够将下料斗1内侧壁上附着的纤维刮得更加干净。

如图6所示,每个滑块132均固定连接有软质的挡帘1321,挡帘132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下料斗1对应滑槽12远离滑块132一端位置处,挡帘1321能够覆盖滑槽12。挡帘1321能够阻挡下料斗1内部的纤维通过滑槽12落到下料斗1外。

使用方式:在下料斗1下料时,工作人员可以控制气缸13的活塞杆伸出,推动刮板组件14在下料斗1内部滑移,使刮板组件14将下料斗1内侧壁上的纤维推到下料斗1底部,以保证下料斗1内部下料干净,使得计量秤在进行下一次下料时称量准确。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