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参数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55311发布日期:2020-09-01 17:16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参数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参数采集装置,属于气电气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力参数包括输电线路的电流、电压以及频率等参数,这些参数需要定期或实时检测。现有的专用检测设备多数比较笨重,只适合固定的检测站点的应用。对于需要移动检测的场景,就需要人工搬动检测设备,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力参数采集装置,其体积小巧可以手持,能自动监测环境温度进而对装置进行自动校准,测量精度高,且能对多种电流形式和电压进行不同电力参数的采集。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电力参数采集装置,其包括装置本体、接电头结构,所述接电头结构按照在装置本体上,其包括公头、接头导线、接电头,所述装置本体为凸字形,包括外壳、gps装置、a/d模数转换器、网络接收传输器、型号采集器、温湿度感应器、信号调理器、stm32f103微型处理器、石墨烯导热片。

所述外壳呈凸字型的磨砂结构,由硬质塑料制成,其正面设有光感器、正常工作指示灯、报警灯、触摸液晶控制显示屏、使用说明标签、logo标签,下底面设有吊绳扣、usbtypec接口,背面设有散热片孔,上底面设有探头、母头,其内为中空结构,内部安装有gps装置、a/d模数转换器、网络接收传输器、信号采集器、温湿度感应器、信号调理器、stm32f103微型处理器、石墨烯导热片、电源结构,所述光感器、正常工作指示灯、报警灯从右至左依次水平安装,且位于触摸液晶控制显示屏上方,所述logo标签位于触摸液晶控制显示屏下方,使用说明标签上方,所述使用说明标签上写有设备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

所述散热片孔为长方形内凹槽,内设有十片散热片,所述散热片横穿外壳背面且部分置于外壳内部,其固定在外壳背面上。

所述探头位于母头右侧,其横穿外壳且部分置于外壳内部,其固定在外壳上。

所述母头横穿外壳且部分置于外壳内部,其固定在外壳上。

所述usbtypec接口横穿外壳且部分置于外壳内部,其固定在外壳上。

所述电源结构位于外壳内部下端,内设有蓄电池,其通过导线分别与usbtypec接口、stm32f103微型处理器连接,所述stm32f103微型处理器通过导线分别与usbtypec接口、触摸液晶控制显示屏、光感器、报警灯、正常工作指示灯、gps装置、a/d模数转换器、网络接收传输器、温湿度感应器,所述温湿度感应器位于stm32f103微型处理器正上方,其与探头连接,所述a/d模数转换器位于stm32f103微型处理器左侧,gps装置上方,其通过导线与信号调理器连接,所述信号调理器位于a/d模数转换器上方,信号采集器右侧,其通过导线与信号采集器连接,所述信号采集器通过导线与母头连接,所述网络接收传输器位于a/d模数转换器左侧,信号采集器下方。

所述石墨烯导热片为槽形结构,固定在外壳内部,其槽形结构的开口正对外壳正面,gps装置、a/d模数转换器、网络接收传输器、信号采集器、温湿度感应器、信号调理器、stm32f103微型处理器位于石墨烯导热片的凹槽内,其与十块散热片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参数采集装置,其体积小巧可以手持,能自动监测环境温度进而对装置进行自动校准,测量精度高,且能对多种电流形式和电压进行不同电力参数的采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参数采集装置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参数采集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参数采集装置的后视图。

图中:1为装置本体,2为接电头结构,3为公头,4为接头导线,5为接电头,6为外壳,7为触摸液晶控制显示屏,8为探头,9为光感器,10为报警灯,11为正常工作指示灯,12为使用说明标签,13为logo标签,14为吊绳扣,15为散热片孔,16为散热片,17为下壳螺母,18为gps装置,19为a/d模数转换器,20为网络接收传输器,21为信号采集器,22为母头,23为温湿度感应器,24为型号调理器,25为stm32f103微型处理器,26为石墨烯导热片,27为usbtypec接口,28为导线,29为电源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2、图3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局限所述内容。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且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实用新型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一种电力参数采集装置,其包括装置本体1、接电头结构2,接电头结构2按照在装置本体1上,其包括公头3、接头导线4、接电头5,装置本体1为凸字形,包括外壳6、gps装置18、a/d模数转换器19、网络接收传输器20、型号采集器21、温湿度感应器23、信号调理器24、stm32f103微型处理器25、石墨烯导热片26。

外壳6呈凸字型的磨砂结构,由硬质塑料制成,其正面设有光感器9、正常工作指示灯11、报警灯10、触摸液晶控制显示屏7、使用说明标签12、logo标签13,下底面设有吊绳扣14、usbtypec接口27,背面设有散热片孔15,上底面设有探头8、母头22,其内为中空结构,内部安装有gps装置18、a/d模数转换器19、网络接收传输器20、信号采集器21、温湿度感应器23、信号调理器24、stm32f103微型处理器25、石墨烯导热片26、电源结构29,光感器9、正常工作指示灯11、报警灯10从右至左依次水平安装,且位于触摸液晶控制显示屏7上方,logo标签13位于触摸液晶控制显示屏7下方,使用说明标签12上方,使用说明标签12上写有设备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

散热片孔15为长方形内凹槽,内设有十片散热片16,散热片16横穿外壳6背面且部分置于外壳6内部,其固定在外壳6背面上。

探头8位于母头22右侧,其横穿外壳6且部分置于外壳6内部,其固定在外壳6上。

母头22横穿外壳6且部分置于外壳6内部,其固定在外壳6上。

usbtypec接口27横穿外壳6且部分置于外壳6内部,其固定在外壳6上。

电源结构29位于外壳6内部下端,内设有蓄电池,其通过导线28分别与usbtypec接口27、stm32f103微型处理器25连接,stm32f103微型处理器25通过导线28分别与usbtypec接口27、触摸液晶控制显示屏7、光感器9、报警灯10、正常工作指示灯11、gps装置18、a/d模数转换器19、网络接收传输器20、温湿度感应器23,温湿度感应器23位于stm32f103微型处理器25正上方,其与探头8连接,a/d模数转换器19位于stm32f103微型处理器25左侧,gps装置18上方,其通过导线28与信号调理器24连接,信号调理器24位于a/d模数转换器19上方,信号采集器21右侧,其通过导线28与信号采集器21连接,信号采集器21通过导线28与母头22连接,网络接收传输器20位于a/d模数转换器19左侧,信号采集器21下方。

所述石墨烯导热片26为槽形结构,固定在外壳6内部,其槽形结构的开口正对外壳6正面,gps装置18、a/d模数转换器19、网络接收传输器20、信号采集器21、温湿度感应器23、信号调理器24、stm32f103微型处理器25位于石墨烯导热片26的凹槽内,其与十块散热片16连接。

实例1:接通电源,正常工作指示灯11亮起后,通过触摸液晶控制显示屏7设置相应参数,并将接电头5接入需检测的电路,启动设备开始检测,温湿度感应器23开始工作,获取检测环境的温湿度信息并将信息传输给stm32f103微型处理器25存储和处理,处理后的信息通过a/d模数转换器19、信号调理器24发送到信号采集器21,信号采集器21依据温湿度信息进行自动校准,校准后开始对接入的电路进行电路参数的采集,采集后的数据通过信号调理器24、a/d模数转换器19传输给stm32f103微型处理器25存储和处理,并且在触摸液晶控制显示屏7显示。

实例2:光感器9能感知外界光线强度,并将数据stm32f103微型处理器25处理后,stm32f103微型处理器25发出指令信息,调节触摸液晶控制显示屏7亮度,在保证正常阅读亮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液触摸液晶控制显示屏7的能耗。

实例3:网络接收传输器20能将stm32f103微型处理器25存储的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到装置外的设备上。

实例4:使用时,可将细绳系在吊绳扣14上,然后将细绳另一端系于手腕上,可较好的防止设备因掉落而损坏。

实例5:石墨烯导热片26能吸收检测器内部元件产生的热量,并将其通过散热片16散发到检测器外。

gps装置18、a/d模数转换器19、网络接收传输器20、信号采集器21、温湿度感应器23、信号调理器24、stm32f103微型处理器25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为现有的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尽管已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