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洪墙现场承载能力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26229发布日期:2020-07-04 00:5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洪墙现场承载能力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防洪墙工程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洪墙现场承载能力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防洪墙立柱焊接强度的实验室的测试实验中,一般采用向立柱竖直加压的形式,底部为固定端。而在现场测试过程中,立柱的底部通过预埋件与混凝土基础浇筑契合,防洪墙立柱侧面需承受水体的静水压力或波浪杂物等冲击荷载较多,为检验立柱锚固强度,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水平加压的测试装置以满足立柱承载能力的测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洪墙现场承载能力测试装置,以满足在现场测试需对立柱的侧面水平加压的测试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洪墙现场承载能力测试装置包括铰接接头、支撑梁和拉力施加装置,所述铰接接头一侧为与防洪墙立柱的后侧贴合的受力端,另一侧为拉动端;所述拉力施加装置相对于支撑梁向所述拉动端施加水平拉力并传递给所述受力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拉力施加装置施加水平拉力传递给受力端,通过所述受力端拉动防洪墙立柱,以模拟真实的立柱受力情况,弥补防洪墙立柱现场测试实验的空缺。

上述的后侧是指与水体接触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铰接接头和拉力施加装置的数量均为多个,沿所述支撑梁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布。

提取多个不同高度的测验点,且每个测验点施加的拉力不同,提供不同的实验方案,以更好研究移动防洪墙底部、混凝土基础破坏情况。

优选的,所述拉力施加装置为可伸缩结构。伸缩的结构可不占用过多的布置空间,且伸缩可实现拉力微量调节。

优选的,所述支撑梁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混凝土地面连接的地面螺栓和设有与混凝土基础墙面连接的墙面螺栓。

优选的,所述支撑梁为箱形梁结构,在该箱形梁结构内设有多个加强板,多个所述加强板分别临近多个拉力施加装置设置,且所述加强板与施加的拉力平行。

加强板的设置增加了支撑梁承重拉力的侧面的强度,可有效防止该侧面在实验时被撕裂。

优选的,所述铰接接头包括前夹板、后夹板及连接于所述前夹板和后夹板之间的多个拉杆,所述前夹板为所述拉动端,所述后夹板为所述受力端,所述前夹板与所述拉力施加装置铰接。

上述结构的铰接接头可对不同型号规格的立柱进行加压测验。

优选的,还包括安装在支撑梁顶部的激光测距仪,所述激光测距仪的发射头指向所述受力端。

所述激光测距仪用于测量实验时的立柱变形量。

优选的,所述拉力施加装置上设有记录拉力施加装置施加拉力值的力传感器。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胶接接头、拉力施加装置和支撑梁之间的连接结构及拉力施加装置从防洪墙立柱后侧施加拉力给立柱的方式,较好的模拟了立柱在受到水体的静水压力或波浪杂物等的冲击荷载情况,其可控制多个拉力施加装置施加不同大小的拉力,提供不同的实验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洪墙现场承载能力测试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侧示意图。

附图中,1-铰接接头、2-支撑梁、3-拉力施加装置、4-激光测距仪、5-力传感器、11-前夹板、12-后夹板、13-拉杆、21-底板、22-地面螺栓、23-墙面螺栓、24-加强板、100-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洪墙现场承载能力测试装置包括铰接接头1、支撑梁2、拉力施加装置3、激光测距仪4和力传感器5。

所述铰接接头1包括间隔设置前夹板11、后夹板12及连接于所述前夹板11和后夹板12之间的多个拉杆13。所述前夹板11和后夹板12均为大小相同的矩形结构,拉杆13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为四个,沿前夹板11和后夹板12的矩形的周边设置。所述铰接接头1通过在周边设置的拉杆使其中部形成了一个套装空间,该套装空间套设在防洪墙立柱的外侧。

所述前夹板11为所述拉动端,所述后夹板12为所述受力端,所述前夹板11与所述拉力施加装置3铰接。所述拉力施加装置3相对于支撑梁2向所述拉动端施加水平拉力并传递给所述受力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力施加装置3为可伸缩的液压千斤顶。

所述支撑梁2的底部设有底板21,所述底板21上设有与混凝土地面连接的地面螺栓22和设有与混凝土基础墙面连接的墙面螺栓23。地面螺栓22和墙面螺栓23将测试装置的支撑梁2分别与混凝土地面和混凝土基础墙面固定。所述地面螺栓22对混凝土地面支撑和一定的固定作用。所述墙面螺栓23对混凝土基础墙面起主要固定作用,是平衡拉力施加装置3工作时的反作用力的关键结构。

所述铰接接头1和拉力施加装置3的数量均为多个,沿所述支撑梁2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布。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梁2的高度上预留4个测验孔,高度分别为0.5米、1.0米、1.5米和2.0米。四个铰接接头1依次套装在防洪墙立柱上,受力端的后夹板12与防洪墙立柱100的后侧贴合。支撑梁2位于拉动端侧通过拉力施加装置3将铰接接头1拉为水平状态。4个测验孔为四台千斤顶提供了安装空间,使千斤顶可在不同高度工作,研究移动防洪墙底部、混凝土基础破坏情况。且可对不同型号规格的防洪墙立柱进行加压测验。

所述受力端将拉力施加装置3施加的拉力从防洪墙立柱100的后侧施加给防洪墙立柱100,以最大程度的模拟立柱在受到水体的静水压力或波浪杂物等冲击荷载情况。

所述力传感器5安装在拉力施加装置3和铰接接头1之间,可记录实验时千斤顶施加的拉力。拉动端的前夹板11通过铰接接头1与拉力施加装置3相连,作为传导拉力的主要部件。

所述支撑梁2为箱形梁结构,在该箱形梁结构内设有多个加强板24,多个所述加强板24分别临近4个拉力施加装置设置,且所述加强板4与施加的拉力平行。

所述激光测距仪4安装在支撑梁2的顶部,所述激光测距仪4的发射头指向所述受力端。所述激光测距仪4用于测量实验时防洪墙立柱的变形量。

实验时,通过拉力施加装置3给拉动端施加相应的拉力,采用位移控制,以0.5mm/min的速度施加荷载,直至结构失效,读出压力示数。测试给立柱底部锚固强度,并记录混凝土基础变形和破坏情况,最终并给出移动式防洪墙立柱挡水能力评价报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洪墙现场承载能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铰接接头(1)、支撑梁(2)和拉力施加装置(3),所述铰接接头(1)一侧为与防洪墙立柱的后侧贴合的受力端,另一侧为拉动端;所述拉力施加装置相对于支撑梁(2)向所述拉动端施加水平拉力并传递给所述受力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洪墙现场承载能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接头(1)和拉力施加装置(3)的数量均为多个,沿所述支撑梁(2)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洪墙现场承载能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施加装置(3)为可伸缩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洪墙现场承载能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2)的底部设有底板(21),所述底板(21)上设有与混凝土地面连接的地面螺栓(22)和设有与混凝土基础墙面连接的墙面螺栓(2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洪墙现场承载能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2)为箱形梁结构,在该箱形梁结构内设有多个加强板(24),多个所述加强板(24)分别临近多个拉力施加装置(3)设置,且所述加强板(24)与施加的拉力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洪墙现场承载能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接头(1)包括前夹板(11)、后夹板(12)及连接于所述前夹板(11)和后夹板(12)之间的多个拉杆(13),所述前夹板(11)为所述拉动端,所述后夹板(12)为所述受力端,所述前夹板(11)与所述拉力施加装置(3)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洪墙现场承载能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支撑梁(2)顶部的激光测距仪(4),所述激光测距仪(4)的发射头指向所述受力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洪墙现场承载能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施加装置(3)上设有记录拉力施加装置施加拉力值的力传感器(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洪墙现场承载能力测试装置。所述防洪墙现场承载能力测试装置包括铰接接头、支撑梁和拉力施加装置,所述铰接接头一侧为与防洪墙立柱的后侧贴合的受力端,另一侧为拉动端;所述拉力施加装置相对于支撑梁向所述拉动端施加水平拉力并传递给所述受力端。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洪墙现场承载能力测试装置从防洪墙立柱后侧施加给立柱的方式,较好的模拟了立柱在受到水体的静水压力或波浪杂物等的冲击荷载情况,其可控制多个拉力施加装置施加不同大小的拉力,提供不同的实验方案。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习;雷冬;朱纯;周锴旸;范力阳;杨冰清;刘美龙;梁均;付建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2
技术公布日:2020.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