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3047发布日期:2020-10-28 11:5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源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现在的电视遥控器、空调遥控器一般通过一次性干电池提供电源。但是一次性干电池的电量释放完毕后,就没有了使用价值,如果将电量释放完的一次性干电池直接废弃掉,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而现有技术中的解决办法是提供能够充电的充电电池,使其在电量释放完毕后可以进行充电,使其能够重复提供电量。但是在给充电电池进行充电过程中,若长时间给充电电池进行持续充电,可能会造成电池“鼓包”现象,因此需要判断充电电池的是处于充电状态还是充满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完整的实用新型名称,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检测设备,包括有:

用于提供外部电源的电源模块、用于将外部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的a/d转换模块、用于检测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状态的检测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a/d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a/d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待充电电池连接;

所述检测模块的电路连接如下:

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输出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待充电电池的正极;

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直流电源的负输出端、待充电电池的负极连接。

可选地,所述a/d转换模块的电路连接如下:

外部电源的正输入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入端vin、极性电容c1的正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vout连接;极性电容c1的负极与外部电源的输入端连接;

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vout还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稳压芯片的接地端gnd还分别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其中,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vout作为直流电源的正输出端,稳压芯片的接地端gnd作为直流电源的负输出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为pnp型三极管。

可选地,所述a/d转换模块将外部交流220v电压转换为5v直流电压。

可选地,所述稳压芯片为lm7805。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检测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提供用于提供外部电源的电源模块、用于将外部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的a/d转换模块、用于检测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状态的检测模块;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a/d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a/d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待充电电池连接;所述检测模块的电路连接如下: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输出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待充电电池的正极;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直流电源的负输出端、待充电电池的负极连接。若检测模块中发光二极管d1灯亮,说明待充电电池处于充电状态,外部电源在给待充电电池进行充电;若发光二极管d1灯灭,说明待充电电池处于充满状态。本实用新型能够判断充电电池是处于充电状态还是充满状态,能够减少电池“鼓包”现象;且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简单,成本低廉,适用更多充电场景下的判断。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源检测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检测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检测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检测装置,包括有

电源模块,用于提供外部电源;

a/d转换模块,用于将外部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状态,即检测待充电电池与外部电源的连接状态;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a/d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a/d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待充电电池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检测模块的电路连接如下:

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输出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待充电电池的正极;

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直流电源的负输出端、待充电电池的负极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a/d转换模块的电路连接如下:

外部电源的正输入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入端vin、极性电容c1的正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vout连接;极性电容c1的负极与外部电源的输入端连接;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vout还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稳压芯片的接地端gnd还分别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其中,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vout作为直流电源的正输出端,稳压芯片的接地端gnd作为直流电源的负输出端。

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稳压芯片为lm780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电源模块与外部市电220v交流电压连接,用于提供交流电源,而待充电电池不能直接与外部市电220v交流电压连接,需要通过a/d转换模块的电路将220v交流电压转换为5v直流电压。再将转换后的直流电压输入至检测模块中进行检测,判断待充电电池是处于充电状态还是充满状态;若检测模块中的发光二极管d1点亮,说明待充电电池处于充电状态;若检测模块中的发光二极管d1熄灭,说明待充电电池处于充满状态。

具体地,检测模块电路工作原理如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输出端,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待充电电池。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电压被拉低,则会使第一三极管q1导通,发光二极管d1被点亮,表示充电电池正在充电,处于充电状态。反之,当待充电电池的电压达到设定值时,使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没有足够的偏置电压,此时第一三极管q1截止,发光二极管d1熄灭,表示电池已经充到了足够的电压,待充电电池处于充满状态。同时,第一电阻r1与第一三极管q1组成一个简单的恒流源,流过第一电阻r1的电流=0.7v/r1;通过调节r1的阻值,就能调节给充电电池充电电流的大小。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电阻r1的阻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充电电流大小进行调节,第二电阻r2根据第一电阻r1的阻值进行设定。第三电阻r3阻值为1k(一千)欧姆、第四电阻r4的阻值10k欧姆;为电解电容c1的阻值为1000uf;第二电容c2的阻值为100uf。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检测设备,通过提供用于提供外部电源的电源模块、用于将外部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的a/d转换模块、用于检测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状态的检测模块;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a/d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a/d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待充电电池连接;所述检测模块的电路连接如下: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输出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待充电电池的正极;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直流电源的负输出端、待充电电池的负极连接。若检测模块中发光二极管d1灯亮,说明待充电电池处于充电状态,外部电源在给待充电电池进行充电;若发光二极管d1灯灭,说明待充电电池处于充满状态。本实用新型能够判断充电电池是处于充电状态还是充满状态,能够减少电池“鼓包”现象;且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简单,成本低廉,适用更多充电场景下的判断。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