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荧光检测装置及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4439发布日期:2020-05-22 16:4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荧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

至少两个光路组件(2),固定设于所述底座(1),所述至少两个光路组件(2)中的每个光路组件(2)包括激发光路模块(21)和收集光路模块(22);

第一支架(3),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底座(1);

第一光纤(4),第一端穿设且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3),第二端用于贴近芯片且向所述芯片传输光线;以及

第二光纤(5),第一端穿设且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3),第二端用于贴近所述芯片且回收所述芯片中的光线;

其中,所述第一光纤(4)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光纤(5)的第一端被配置为随所述第一支架(3)移动,且可选择地与所述至少两个光路组件(2)中的一个光路组件(2)中的激发光路模块(21)和收集光路模块(22)分别对应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荧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架(6),所述第二支架(6)固定设于所述底座(1),所述至少两个光路组件(2)设于所述第二支架(6);所述第二支架(6)设有至少两组接口,每一个光路组件(2)对应一组接口;每组接口包括:

第一接口(61),第一端连接所述激发光路模块(21),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光纤(4)的第一端连接;以及

第二接口(62),第一端连接所述收集光路模块(22),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二光纤(5)的第一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荧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光路模块(21)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架(6)的光源(211)、第一透镜(212)和第一滤光片(213),所述第一滤光片(213)设于所述第一接口(61)与所述第一透镜(212)之间,所述第一透镜(212)设于所述第一滤光片(213)与所述光源(211)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荧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211)、所述第一透镜(212)、所述第一滤光片(213)和所述第一接口(61)位于同一直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荧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光路模块(22)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架(6)的光电转换元件(221)、第二透镜(222)和第二滤光片(223);所述第二透镜(222)设于所述第二接口(62)与所述第二滤光片(223)之间,所述第二滤光片(223)设于所述第二透镜(222)与所述光电转换元件(221)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荧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元件(221)、所述第二滤光片(223)、所述第二透镜(222)和所述第二接口(62)位于同一直线。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荧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光路组件(2)中的各个光路组件(2)并排设于所述第二支架(6),每个光路组件(2)中的激发光路模块(21)和收集光路模块(22)上下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荧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光路传输方向,所述第二支架(6)包括至少两层架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荧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杆(7),所述导向杆(7)固定设于所述底座(1),所述导向杆(7)的延伸方向与各个光路组件(2)在所述第二支架(6)上的排布方向一致,所述导向杆(7)穿过所述第一支架(3),所述第一支架(3)沿所述导向杆(7)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底座(1)。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荧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3)包括第一部件(31)、第二部件(32)和第三部件(33),所述至少两个光路组件(2)设于所述第一部件(31)与所述第二部件(32)之间,所述第三部件(33)连接所述第一部件(31)和所述第二部件(32),且位于所述至少两个光路组件(2)的上方;所述第一部件(31)与所述底座(1)可移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光纤(4)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光纤(5)的第一端均穿设且固定于所述第二部件(32)。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荧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8),所述电路板(8)固定设于所述底座(1),且位于所述第一部件(31)与所述第二部件(32)之间;所述至少两个光路组件(2)与所述电路板(8)电连接。

12.一种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荧光检测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荧光检测装置及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其中,荧光检测装置包括:底座;至少两个光路组件,固定设于底座,至少两个光路组件中的每个光路组件包括激发光路模块和收集光路模块;第一支架,可移动地设于底座;第一光纤,第一端穿设且固定于第一支架,第二端用于贴近芯片且向芯片传输光线;以及第二光纤,第一端穿设且固定于第一支架,第二端用于贴近芯片且回收芯片中的光线;其中,第一光纤的第一端和第二光纤的第一端被配置为随第一支架移动,且可选择地与至少两个光路组件中的一个光路组件中的激发光路模块和收集光路模块分别对应连接。本发明能够在生化反应过程中自主控制多个所需光线的切换。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旭;戴皓正;黄绍磊;张剑滨;张雅;王进;翁祖星;宋浏伟;张师音;葛胜祥;张军;夏宁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大学;厦门万泰凯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21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