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体金式心型脂肪酸及肌红蛋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2840发布日期:2020-05-29 13:0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体金式心型脂肪酸及肌红蛋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胶体金式心型脂肪酸及肌红蛋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ami(急性心肌梗塞)是近年来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可有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改变。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早期溶栓的应用,使得ami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ami的早期诊断识别是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关键步骤。

目前在对ami的早期诊断中,通常是利用肌红蛋白、肌钙蛋白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等传统的指标作为诊断指标;同时也会利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作为一种新的ami早期诊断标志物。临床上通常是使用胶体金法对肌红蛋白以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进行检测,目前两种指标的检测通常是使用两台设备进行的,检测前准备两管血样,检测时,将血样分别添加到分别标记有两种抗体的胶体金溶液中,反应后分别检测吸光度值即可计算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以及肌红蛋白的含量,进而实现对ami的预判。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检测方法,由于是分两台设备分别进行的,这就需要提前准备两管血样,而后再进行分别的检测,不仅增加了患者抽血的次数和抽血量,而且医护人员分两台机器检测,还存在操作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胶体金式心型脂肪酸及肌红蛋白检测装置,以解决仅能对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以及肌红蛋白进行分别检测而导致的患者抽血量在增加和检测时操作不便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胶体金式心型脂肪酸及肌红蛋白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转动连接有样品固定机构,样品固定机构包括三个固定槽,样品固定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包括多个检测槽,所述样品固定机构的上方设置有回转式的传送机构,传送机构上固接有三个吸液组件,吸液组件的吸头可拆卸设置。

本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方案中,壳体起到整体容纳的作用,同时保证设备间的稳定连接,样品固定机构用于放置待检测的样品以及待滴加的检测液(包被了抗体的胶体金溶液),其中三个固定槽分别放置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胶体金溶液、肌红蛋白胶体金溶液以及待检测的血样。检测机构用于放置混合的检测样品,同时对检测样品测量吸光度值。由于大部分检测样品为了保证样品检测的准确性需要现用现配,本技术方案中在检测前通过吸液组件实现胶体金溶液与血样的混合,不仅能够保证样品检测的准确性,而且通过放置一管检测血样就能够实现对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以及肌红蛋白两个指标的定量检测,操作方便、快捷。

进一步,样品固定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壳体底部的固定板,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顶端同轴固接有转盘,固定槽设置在转盘上。

本技术方案中,固定板和转轴用于支撑转盘,在放样时,将固定板沿壳体向外拉出,将胶体金溶液以及血样放置在固定槽内,而后反方向推动使得胶体金溶液和血样容纳在壳体内,由于转盘是转动连接在转轴上的,通过转动转盘能够对胶体金溶液以及血样的放置位置进行调节,进而使得吸液组件能够选择性的吸取样品。

进一步,转盘的侧壁固接有拨杆,壳体上转动连接有第一仓门,第一仓门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拨杆的条形孔。

本技术方案中,拨杆的设置能够方便操作人员转动转盘,进而实现胶体金溶液与血样位置的调节,在将血样和胶体金溶液放置到壳体内之后,即可关闭第一仓门,使得壳体内处于相对密封的条件,有助于血样检测前的孵育;当需要调节血样和胶体金溶液的位置时,操作人员无需打开第一仓门,通过拨动拨杆,使得拨杆沿条形孔移动即可实现转盘的转动,操作方便而且不会影响已经放置在壳体内部的样品。

进一步,检测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壳体内的检测板,检测槽开设在检测板上,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检测槽正对设置的吸光值检测器。

本技术方案中,检测板起到支撑的作用,在检测前,可将检测板沿壳体拉出并将待放置样品的样品管(或样品槽)放置在检测槽内,通过吸光值检测器对样品混合后液体的吸光值进行检测,以实现血样中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以及肌红蛋白的定量检测,为ami的前期预判提供理论基础。

进一步,传送机构包括两个转动连接在壳体内的竖向设置的驱动丝杆,驱动丝杆上均套设有与之螺纹连接的驱动座,驱动座竖向滑动连接在壳体上,且驱动座上均转动连接有传送齿轮,两个传送齿轮之间连接有传送链,所述吸液组件固接在传送链上。

本技术方案中,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吸液组件移动,使得吸液组件能够实现对胶体金溶液以及血样的吸取上样过程,具体的,传送齿轮转动带动传送链移动进而实现吸取组件的横向位移;同时驱动丝杆转动带动与之螺纹连接的驱动座沿驱动丝杆轴向移动,进而带动吸液组件的纵向移动,完成吸液过程。

进一步,吸液组件包括固接在传送链上的固定座,固定座上固接有竖向的检测杆,检测杆外套设有检测筒,检测杆的底端固接有滑动连接在检测筒内的滑动塞,吸头可拆卸连接在检测筒的底端。

本技术方案中,固定座用于连接吸液组件与传送链,在传送链带动吸液组件移动到待吸取溶液的上方时,驱动丝杆控制驱动座下移,进而使得检测杆、检测筒以及吸头下移,使得吸头插入到样品内进行吸液,将吸头设置层可拆卸的,在检测不同样品时能够方便更换和清洗吸头。

进一步,检测杆的顶端固接有吸耳,检测杆上固接有吸管,吸管的顶端与吸耳连通,吸管的底端穿过滑动塞并与检测筒连通。

本技术方案中,当吸头插入到样品内的过程中,即在吸头下移的过程中通过挤压吸耳(可设置挤压片挤压)能够改变吸管内的压强,进而在放开吸耳的时候通过负压吸附作用实现对样品的吸取,操作方便。

进一步,检测槽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架,限位架上开设有多个与检测槽正对的限位孔,所述检测筒的外壁固接有可与限位孔相抵的限位板。

本技术方案中,当吸头吸取样品后,会被传送链继续传送,带起转移至检测槽的上方时,驱动丝杆再次控制驱动座下移,进而带动传送链以及吸液组件整体下移,在检测筒上的限位板与限位架相抵时,会使得检测筒相对滑动塞滑动,使得滑动塞挤压检测筒的内部空间,将检测筒内已经吸取的液体挤出,使得样品滴落至样品管内,完成自动加样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无需操作人员手动加样。

进一步,壳体远离检测槽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操作口,且壳体内滑动连接有放置板,放置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放置吸头的放置槽。

本技术方案中,放置板及放置槽用于放置已经消毒的待使用的吸头,在前一个吸液组件下移加样时,会同步的使得后一个吸液组件下移,进而使得检测筒的底部与吸头相抵,使得吸头自动套设在检测筒上,完成自动的安装吸头的过程,当操作人员需要更换新的一批吸头或者需要调整吸头的位置时,操作口可为其操作预留空间,拉动放置板使其沿壳体滑动即可,操作方便。

进一步,两个驱动座之间固接有横向设置的支撑板,支撑板位于传送链的上方且可与传送链相抵。

本技术方案中,当吸液组件向样品管内加样时,检测筒会受到限位板的向上的推动力,使得检测筒以及固定座具有上移的趋势,进而使得传送链受到向上的作用力具有向上移动的趋势,此时支撑板起到支撑和限位的作用,能够对传送链施加向下的抵紧力,从而保证传送链的稳定,进而为检测筒提供与限位板相互抵紧的作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胶体金式心型脂肪酸及肌红蛋白检测装置吸液状态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胶体金式心型脂肪酸及肌红蛋白检测装置加液状态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胶体金式心型脂肪酸及肌红蛋白检测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1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壳体1、电机2、固定槽3、检测槽4、吸头5、固定板6、转轴7、转盘8、拨杆9、第一仓门10、条形孔11、检测板12、吸光值检测器13、第二仓门14、驱动丝杆15、驱动座16、传送齿轮17、传送链18、固定座19、检测杆20、检测筒21、滑动塞22、吸耳23、吸管24、限位架25、限位孔26、限位板27、操作口28、放置槽29、支撑板30。

实施例1

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图2所示:一种胶体金式心型脂肪酸及肌红蛋白检测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样品固定机构、检测机构和回转式的传送机构。结合图3所示,壳体1上转动连接有与固定机构正对设置的第一仓门10,和与检测机构正对设置的第二仓门14,壳体1的右侧壁上开设有操作口28。

样品固定机构用于放置检测液(包被有抗体的胶体金溶液)和待检测的样品,样品固定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壳体1底壁上的固定板6,固定板6上转动连接有竖向的转轴7,转轴7的顶端同轴固接有圆形的转盘8,转盘8上设置有三个固定槽3,用于放置和固定胶体金溶液和待检测的血样。转盘8的侧壁上固接有横向的拨杆9,第一仓门10上开设有横向设置的条形孔11,拨杆9远离转盘8的一端穿过第一仓门10并可沿条形孔11滑动。

检测机构用于检测胶体金溶液和血样的混合液的吸光度值,检测机构位于样品固定机构的左侧,检测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壳体1底壁上的检测板12,检测板12上开设有两个检测槽4,壳体1内部固接有与检测槽4正对设置的吸光值检测器13(吸光值检测器13的结构以及检测吸光值的原理及方法同现有技术,在此未做改进)。检测槽4的上方设置有固接在壳体1上的横向设置的限位架25,限位架25上开设有两个与检测槽4正对设置的限位孔26。

传送机构位于样品固定机构和检测机构的上方,传送机构包括分别转动连接在壳体1左、右两端的竖向设置的驱动丝杆15,壳体1的外壁上部的左端固接有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可带动驱动丝杆15转动。驱动丝杆15上均套设有与之螺纹连接的驱动座16,驱动座16竖向滑动连接在壳体1上,驱动座16与壳体1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为:驱动座16的后侧面上固接有滑动条,壳体1的内壁上开设有竖向设置的滑道,滑动条滑动连接在滑道内,使得驱动座16能够相对壳体1竖向滑动。两个驱动座16之间固接有横向设置的支撑板30。驱动座16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环形的传送齿轮17,两个传送齿轮17之间啮合有横向设置的传送链18,传送链18的顶端可与支撑板30的底面相抵。驱动座16顶端还固接有用于驱动传送齿轮17转动的传送电机2。

传送链18上固接有三个吸液组件,其中两个吸液组件相邻设置,另外一个吸液组件与前两个传送组件之间隔有一端距离。吸液组件包括固接在传送链18上的固定座19,固定座19上固接有竖向设置的检测杆20,结合图4所示,检测杆20外套设有检测筒21,检测筒21的外壁固接有两个横向设置的正对的限位板27,限位板27可与限位架25相抵,检测筒21可穿过限位孔26。检测杆20的底端固接有横向设置的滑动塞22,滑动塞22竖向滑动连接在检测筒21内,检测筒21的底端开设有检测头,检测头上套设有吸头5,吸头5套设在检测头上以实现检测头与吸头5的可拆卸连接(如现有技术中的注射器针头的连接方式)。检测杆20的顶端固接有吸耳23,检测杆20上固接有吸管24,吸管24的顶端与吸耳23连通,吸管24的底端穿过滑动塞22并与检测筒21连通。壳体1内位于固定槽3的上方固接有用于挤压吸耳23的两个正对设置的挤压板(图中未示出),两个挤压板之间的距离小于吸耳的直径,且两个挤压板初始位置的高度位于限位板27的上方,使得当吸耳23下移时,在其经过两个挤压板时会被挤压板挤压,而使吸耳23体积减小,内部压强增加,便于吸液。

壳体1的右端横向滑动连接有放置板,放置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放置吸头5的放置槽29,放置板可沿壳体1被抽拉,使得放置板可拉出操作口28。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当需要检测患者血样中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含量以对ami进行预判时,医护人员仅需要采一管血样备用,而后分别取包被有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抗体和肌红蛋白抗体的胶体金溶液备用。

操作人员打开第一仓门10,将固定板6沿壳体1向外拉出,而后将血样的样品管以及装有包被抗体的胶体金溶液的试剂管放置在固定槽3内,而后反向将固定板6及转盘8推入壳体1内,关上第一仓门10并使得拨杆9位于第一仓门10的条形孔11内,此时两个试剂管位于内侧,样品管位于较外侧。而后开启第二仓门14,将检测板12向外拉动,并在检测槽4内放置用于吸光值检测专用的样品槽。

初始状态下,如图1所示,其中两个吸液组件已经安装好吸头5并位于两个试剂管的正上方,开启驱动电机2,驱动丝杆15在驱动电机2的带动下转动,驱动丝杆15转动会带动与之螺纹连接的驱动座16沿驱动丝杆15向下移动,进而带动传送齿轮17、传送链18以及固定座19、检测杆20及吸头5向下移动,使得两个吸头5分别插入到分别包被有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肌红蛋白抗体的胶体金溶液中。在检测杆20下移的过程中,吸耳23会在挤压板的挤压作用下处于压缩状态。而后驱动丝杆15反向转动,上述同理可知,吸头5会相对试剂管上移,而吸耳23也会脱离挤压板的挤压,使得吸管24内产生负压,实现对胶体金溶液的吸液过程,被吸取后的胶体金溶液会暂存在检测筒21内,此时传送电机2处于停机状态。

而后传送电机2重新开启,传送齿轮17在传送电机2的带动下转动,传送齿轮17转动会带动与之啮合的传送链18移动,进而带动固定座19以及检测筒21向左移动,待检测筒21移动到两个样品槽的正上方时,驱动电机2再次控制驱动丝杆15转动,使得驱动座16及检测筒21下移,检测筒21下移会使检测筒21穿过限位孔26,待检测筒21上的限位板27与限位架25接触并相抵时,驱动座16继续下移会带动固定座19及检测杆20继续下移,进而使得检测杆20底端的滑动塞22相对检测筒21向下滑动,将检测筒21内暂存的胶体金溶液分别挤出并滴加在相应的样品槽内。在此过程中,血样在壳体1内进行孵育,备用。

结合图2所示,在前两个吸液组件移动到样品槽的正上方时,后面一个吸液组件会移动到放置槽29的正上方,进而使得在前两个吸液组件下移将胶体金溶液加样到样品槽的过程中,后一个吸液组件的检测筒21会同步的下移,并会与放置槽29上的吸头5相抵,将吸头5套设固定在检测筒21上待用。

操作人员拨动拨杆9,使得转盘8转动,并将盛装有血样的样品管调节至壳体1的内侧,而后传送链18在传送齿轮17的带动下继续移动,使得刚刚套设了吸头5的检测筒21向左移动到样品管的上方,而后传送电机2再次处于停机状态。开启驱动电机2,驱动丝杆15在驱动电机2的驱动下转动,使得检测杆20、检测筒21及吸头5下移对血样进行吸取。而后传送电机2再次启动,使得吸取了血液样品的检测筒21继续向左移动,并将血液样品分别滴加在两个样品槽内。使得两个样品槽内的胶体金溶液分别与血样反应,而后通过吸光值检测器13按照现有技术规定的检测吸光值的操作检测两个样品槽内样品的吸光值,从而在计算后实现对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以及肌红蛋白的定量分析,为ami的前期预判提供理论参考。

本技术方案实现了通过一管血样在同一台机器上实现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以及肌红蛋白两个指标的检测,操作方便且减少了患者的抽血次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中,吸液组件包括固接在传送链18上的固定座19,固定座19上固接有竖向设置的吸液针,吸液针的底端套设有吸头5,吸液针的顶端连通有吸引器,壳体1内位于固定槽3以及检测槽4的上方固定有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可控制吸引器的吸液和加液(红外线传感器、控制器以及吸引器的连接方式以及控制方式为现有技术)。

使用时,当吸液针移动到固定槽3的上方时,驱动丝杆15控制吸液针下移,当红外线传感器感受到吸液针的位置时,会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使得控制器控制吸引器,使得吸液针自动完成吸液过程。而后吸液针上移并继续向左移动,在其移动至检测槽4的上方后,驱动丝杆15再次控制吸液针下移,此时红外线传感器再次感受到吸液针的位置,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使得控制器控制吸引器,使得吸液针自动完成向样品槽内加液的过程,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更高,且位置识别更加精准。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