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手机控制的体温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4591发布日期:2020-06-26 23:10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手机控制的体温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体温检测装置,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基于手机控制的体温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体温检测装置大都分为三种,一种是普通的水银体温计,优点是测试比较准确,但缺点也明显,测温时间较长、不易读数、玻璃材质易碎;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就研发出了电子测温仪器,现有的电子测温仪器大致分为三种,分别是:电子体温计、耳温枪、额温枪;额温的影响因素太多,室温、皮肤的干燥程度都会影响结果,刚洗过脸或摘下冰宝贴就直接测得的“体温”,也并不能反映人体的真实温度。没有任何一个正规的医疗机构会用额温枪来作为判断发热与否的工具。但额温枪胜在方便、快捷,经常用在幼儿园、游乐场、机场、火车站这种人流量大,需要快速筛查发热患者的地方。耳温枪测量的是鼓膜的温度,最能反映人体的真实体温,也是大多数医疗场所替换水银体温计之后用来判断体温的依据。耳温枪有不同的种类,有的需要戴一次性的“帽子“,有的不需要。如果搞错了,或者“帽子”有破损,测出来的温度就是不准确的。而且,因为人的耳道并不是直的,3岁以内的婴幼儿测量耳温时,需要把耳廓向后外下方提,3岁以上要向后外上方提,才能将耳温枪放在正确的位置。6个月以下小宝宝的耳道直径较小,不适宜用耳温枪。另外,如果短时间内多次反复测量,耳温枪本身会影响耳道的温度,也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电子体温计应该是这三种电子测温仪器里面发挥最稳定的一个,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与经典水银体温计差不多,都是放在舌下、腋下或直肠,最符合大众的使用习惯,测得的温度准确性也是很高的。但它的缺点是,与前两种装置相比,测量体温需要的时间略长,不同品牌所需时间从30秒到3分钟以上不等。现有的测温装置的功能较单一,只具备测温的功能,而在火车站、医院、汽车站、机场、学校这类人流密集的场所,医务工作者通常采用额温枪进行体温检测后,利用表格对发热或者疑似发热人员进行文字表格登记,这种方法的采集效率较低,文字采集工作量大、同时人员登记信息易填错;同时在人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单一使用额温枪进行检测,检测的误差较大,往往在筛查时第二次要采用电子体温计或水银温度计对被测人员进行腋下温度检测,这需要工作人员同时携带额温枪和体温计。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额温枪和电子体温计的特点设计的一款一体式体温检测装置。一种基于手机控制的体温检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内设有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存储模块、读卡模块、充电模块、无线通讯模块、报警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测温模块、读卡模块、充电模块、报警模块的运行,控制模块还用于存储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与外部手机的数据交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测温模块;测温模块包括红外测温模块和电子测温模块以及模式切换开关;红外测温模块包括固定在装置主体上的可调节机构和设置于可调节机构头部的红外测温头;可调节机构可以是硅胶鹅颈管或折叠杆,电子测温模块设置在红外测温头的背部,模式切换开关用于测温模式的切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读卡模块采用mifare感应式读卡器,读卡模块用于读取被测人员的身份证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与测温模块、电源模块、存储模块、读卡模块、充电模块、无线通讯模块、报警模块分别电性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子测温模块采用高灵敏热敏电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无线通讯模块为wifi、zigbee、蓝牙的一种或多种,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可以将测温数据与被测人员的身份证信息上传至手机,同时可利用手机通过无线通讯模块控制测温模块、存储模块和读卡模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报警模块可以是振动传感器和蜂鸣器的一种或多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模块上设有usb数据口,usb数据口连接手机后用于给手机充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红外测温头采用mlx96014型非接触红外温度传感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结合现有市面上额温枪和电子体温计的优点,设计了一款集合红外测温和接触式测温为一体的体温检测装置,通过红外测温快速筛选发热人员,利用模式切换开关切换成接触式测温准确测量发热人员的温度,相比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两种产品才能实现上述功能的特点,本技术方案成本更低,应用范围更广。2、通过手机终端控制体温检测装置进行测温,相比体温枪设置的传统按键检测,本申请方案的测温方式更加智能。3、通过读卡模块读取被测人员身份证信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测温数据和人员身份信息上传至手机上,摈弃了传统的文字采集信息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采集效率。4、本测温装置设有可调节机构,可调节测温的角度,能适应复杂的测温环境。5、本测温装置设有报警模块,可通过手机设置温度报警阈值,在测温头检测到温度高于报警阈值时,报警模块报警,用于提醒测温的工作人员,避免测温时因疏忽导致漏检。6、本测温装置自带电源,具备给手机充电的功能,能临时充当手机充电宝。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一种基于手机控制的体温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框图;附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一种基于手机控制的体温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一种基于手机控制的体温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的流程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中心……)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手机控制的体温检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固定于所述装置本体1上的硅胶鹅颈管2、以及设置于所述硅胶鹅颈管2前端的红外测温头3,以及设置于所述红外测温头3背部的高灵敏热敏电阻4,还包括嵌入红外测温头3内的模式切换开关;其中红外测温头3采用mlx96014非接触红外温度传感器。优选地,如图2所示,装置本体1内还设有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存储模块、读卡模块、充电模块、无线通讯模块、报警模块;进一步优选地,无线通讯模块为wifi、zigbee、蓝牙的一种或多种,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可以将测温数据与被测人员的身份证信息上传至手机,同时可利用手机通过无线通讯模块控制测温模块、存储模块和读卡模块。进一步优选地,控制模块优选为stm32f411veh8型高性能mcu微控制器;存储模块优选为k9f5608u0c型flash非易失性存储器。进一步优选地,报警模块可以是振动传感器和蜂鸣器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可通过手机或者其他遥控装置控制模式切换开关进行模式切换,具体地,利用手机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本体温检测装置建立连接,通过手机app获取控制模块的控制权限,利用控制模块控制模式切换开关进行测温模式切换,进一步具体地,模式切换开关可单向切断红外测温头3或高灵敏热敏电阻4与控制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在红外测温头3进行工作时,高灵敏热敏电阻4不工作;反之,高灵敏热敏电阻4工作时,红外测温头3不工作;这就能保证单次测温数据的有效性;由于硅胶鹅颈管2的材料特性,本体温检测装置可根据需要进行手动弯折,满足不同环境的测温需要。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手机端通过wifi或蓝牙或zigbee与本装置建立通讯连接后,在手机端app上设置报警模块的报警阈值(例如37.3度),并选择红外测温模式,并将硅胶鹅颈管2弯折到合适位置后,对准被测人员的额头,通过手机控制红外温头对被测人员进行第一次体温检测,第一次体温检测的数据将直接通过控制模块处理后利用无线通讯模块传输在手机app上显示,第一次体温检测的数据不会自动备份至存储模块上,当检测体温高于报警阈值时,报警模块报警(振动传感器振动或蜂鸣器蜂鸣);工作人员根据第一次体温检测的结果按照需要进行第二次体温测量,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控制模式切换开关切换成高灵敏热敏电阻4工作模式,具体地,将红外测温头3一端夹持在被测人员的腋下对被测人员进行第二次体温精确检测,手机app上自动显示第二次体温检测数据,在第二次体温检测的数据稳定在某一数值时,这一数值会自动上传至存储模块上(自动备份近14天的数据,包括第二次测温数据和人员身份数据,通过控制模块进行数据处理后,同时将测温数据和人员身份数据添加至如下表格中);姓名身份证号身份证地址体温张三422xxxxxx北京市xxx37.8℃....................需要说明的是,在每次对被测人员进行第二次体温检测后,必须要通过读卡模块对被测人员的身份证信息进行读取,人员身份信息和体温数据才能同时添加至上述表格中,否则第二次体温数据不会单独自动保存至存储模块中;读卡模块优选为tx522bt型mifare读卡模块,有效读卡距离为50~100mm,工作人员采集人员身份信息时,被测人员拿二代身份证靠近读卡模块后进行信息读取(即图1中的读卡区6),通过控制模块将身份信息自动存储至存储模块上。通过手机app端可以实时调取上述表格的数据,并可将上述表格数据自动下载到手机上,摈弃了传统的文字采集信息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采集效率。进一步优选地,充电模块上设有usb数据口5,usb数据口5连接手机后通过电源模块给手机临时充电,上述usb数据口5同时可以通过连接手机后,通过手机对本装置进行在线系统升级。实施例2:如图3~图4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包括装置本体1、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上的固定座6,活动安装在固定座之间的折叠杆2,折叠杆2可以在固定座6之间进行转动折叠,此种折叠结构大大减小了整体装置的体积,红外测温头3设置在折叠杆2的头部,高灵敏热敏电阻4设置在红外测温头3的背部,usb数据口5设置在装置本体1的底部;其设备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