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晶发热板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45470发布日期:2020-12-18 16:45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晶发热板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碳晶发热板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碳晶发热板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碳晶发热板是以碳素晶体发热板为核心部件而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的供热产品。碳晶发热板的制热原理:碳晶发热板内部具有碳晶加热片,就是以碳素晶体发热板为核心部件,在电场作用下,碳原子之间产生剧烈的摩擦与撞击,产生的热量以远红外辐射和对流的形式对外传递,其电能与热能的转换率高达98%以上。碳晶发热板充分利用了碳晶板优异的平面制热特性,采暖时整个平面同步升温,连续供暖,热平衡效果好。克服了传统采暖产品制热不连续、热平衡效果差的弊端。碳晶发热板具有电能与热能的转换率高的特点,使用成本仅为普通电采暖的一半左右。适用于家庭采暖、办公楼采暖、学校宿舍办公楼、店面采暖、集中供暖辅助采暖、棋牌室、医院、宾馆、酒店、洗浴中心、花房大棚保温、仓库保温等。

在碳晶发热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碳晶发热板和其内部的碳晶加热片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外形尺寸、碳晶加热片上的镂空孔的检测、碳晶发热板的工作温度和升温时间的检测等;现有的碳晶发热板检测装置往往功能单一,难以适应多工位、多功能的检测工作,检测效率低。另外,现有的碳晶发热板一般为平板状,因此针对现有碳晶发热板设计的现有的碳晶发热板检测装置只能检测平板状的碳晶发热板,平板状的碳晶发热板难以适应内墙角等需要发热板弯曲的工况;对于曲面的碳晶发热板,现有的碳晶发热板检测装置难以满足其检测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碳晶发热板检测装置,能够实现外形尺寸、碳晶加热片上的镂空孔的检测、碳晶发热板的工作温度和升温时间的检测等多工位、多功能的检测,检测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碳晶发热板检测装置,包括:

检测台,所述检测台上设置有第一检测区、第二检测区和第三检测区;

所述第一检测区内设置有测量组件,能够测量所述碳晶发热板的外形尺寸;

所述第二检测区内设置有透明面板和灯,所述检测台在所述第二检测区内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灯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透明面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上侧;

所述第三检测区内设置有温度检测组件和计时器。

可选地,所述测量组件包括:

第一量尺,设置于所述检测台上;

滑块,与所述第一量尺滑动配合;

第二量尺,设置于所述检测台上,与所述第一量尺垂直;

所述第二量尺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量尺的一端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测量组件还包括:

第三量尺,垂直于所述检测台,下端与所述检测台相连接;

导向杆,与所述第三量尺平行,下端与所述检测台相连接;

横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量尺和所述导向杆滑动配合;

转动杆,与所述横杆铰接,所述转动杆能够在与所述检测台平行的平面内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三量尺和所述导向杆的截面为圆形,所述横杆的两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三量尺和所述导向杆相套合的滑动孔,所述滑动孔的壁上设置有紧定螺钉。

可选地,所述安装槽贯穿所述检测台,所述安装槽的下侧设置有底板,所述透明面板为玻璃板。

可选地,灯为led日光灯。

可选地,温度检测组件包括:

检测板,设置在所述检测台上;

多个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检测板的上表面上;

温度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检测台上,与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第一插座,设置在所述检测台上,设置在所述检测板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检测台下侧设置有支脚,所述支脚下端设置有带锁脚轮,所述支脚的一侧设置有把手,所述支脚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插座,所述第二插座用于与市电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插座与所述第二插座电性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传送带机构,所述传送带机构设置于所述检测台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检测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检测台上,所述检测板由软质材料制成。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晶发热板检测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

1、该装置具有三个检测区,能够分别检测碳晶发热板和碳晶发热板内的碳晶加热片的外形尺寸、碳晶加热片上的镂空孔质量、碳晶发热板的工作温度和升温时间等,实现多工位、多功能检测;

2、该装置的测量组件包括第一量尺、第二量尺和第三量尺,既能够通过第一量尺和第二量尺测量平板状碳晶发热板和碳晶加热片的外形尺寸,又能够通过设置第三量尺测量曲面状碳晶发热板的竖直方向上的尺寸,适用范围广;

3、该装置的温度检测组件通过在柔性的检测板上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使得该装置能够对平板状和曲面状碳晶发热板的工作温度和升温时间的检测。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碳晶发热板检测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碳晶发热板检测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碳晶发热板检测装置的滑块与第一量尺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检测台;2、第一检测区;3、第二检测区;4、第三检测区;5、透明面板;6、灯;7、安装槽;8、计时器;9、第一量尺;10、滑块;11、第二量尺;12、第三量尺;13、导向杆;14、横杆;15、转动杆;16、紧定螺钉;17、底板;18、检测板;19、温度传感器;20、温度显示屏;21、第一插座;22、支脚;23、带锁脚轮;24、把手;25、第二插座;26、传送带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晶发热板检测装置,包括:

检测台,检测台上设置有第一检测区、第二检测区和第三检测区;

第一检测区内设置有测量组件,能够测量碳晶发热板的外形尺寸;

第二检测区内设置有透明面板和灯,检测台在第二检测区内开设有安装槽,灯设置在安装槽内,透明面板设置在安装槽的上侧;

第三检测区内设置有温度检测组件和计时器。

具体的,第一检测台能够通过测量组件对碳晶发热板的长、宽、高和碳晶加热片的长、宽尺寸进行检测,不仅可以检测平面碳晶发热板,还能检测曲面状的碳晶发热板;第二检测台通过灯光透过透明面板,进而透过碳晶加热片上的镂空位置,对碳晶加热片上的镂空孔和碳晶加热板的缺陷进行检测;第三检测台通过温度检测组件与碳晶发热板接触,检测碳晶发热板的发热温度,计时器能够记录通电加热时间,通过二者的配合能够检测出碳晶发热板的工作温度和升温时间,工作温度和升温时间以行业标准为依据,判定碳晶发热板的质量是否合格。

可选地,测量组件包括:

第一量尺,设置于检测台上;

滑块,与第一量尺滑动配合;

第二量尺,设置于检测台上,与第一量尺垂直;

第二量尺的一端与第一量尺的一端相连接。

具体的,第一量尺与第二量尺分别用于检测碳晶发热板的长和宽,碳晶发热板的长边与短边分别与第一量尺和第二量尺对齐,第二量尺的零刻度值与第一量尺的边对齐,滑动滑块可以将碳晶发热板更好的固定在第一量尺和第二量尺的一侧,并且方便通过第一量尺上的刻度读取长度值,通过第二量尺直接读数测量宽度值。

可选地,测量组件还包括:

第三量尺,垂直于检测台,下端与检测台相连接;

导向杆,与第三量尺平行,下端与检测台相连接;

横杆,两端分别与第三量尺和导向杆滑动配合;

转动杆,与横杆铰接,转动杆能够在与检测台平行的平面内转动。

具体的,第三量尺能够测量碳晶发热板的厚度值,另外,在测量曲面状的碳晶发热板时,通过沿第三量尺和导向杆滑动横杆,带动转动杆上移,打开转动杆,使得转动杆与曲面的最高点相接触,可以通过第三量尺上对应的读数测量出曲面状碳晶发热板的曲面高度;紧定螺钉能够对横杆进行定位,方便读数。

可选地,第三量尺和导向杆的截面为圆形,横杆的两端开设有与第三量尺和导向杆相套合的滑动孔,滑动孔的壁上设置有紧定螺钉。

可选地,安装槽贯穿检测台,安装槽的下侧设置有底板,透明面板为玻璃板。

在其它示例中,透明面板还可以使用有透明亚克力板或透明pc板。

可选地,灯为led日光灯。

具体的,led日光灯的灯光能够透过透明面板穿过碳晶加热片上的镂空位置,被操作者观察到,通过碳晶加热片的透光情况能够检测碳晶加热片的镂空孔的打孔质量和碳晶加热片是否有缺陷;碳晶加热片上每个镂空孔位置均透光良好,并且除了镂空孔处的碳晶加热片没有漏光,即为合格。

可选地,温度检测组件包括:

检测板,设置在检测台上;

多个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检测板的上表面上;

温度显示屏,设置在检测台上,与多个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第一插座,设置在检测台上,设置在检测板的一侧。

具体的,温度显示屏上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能够接受每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并将每个温度值在显示屏上显示;检测板上均布多个温度传感器,检测板与被检测的碳晶加热片或碳晶发热板接触,检测碳晶加热片或碳晶发热板上不同位置上的发热情况,判断碳晶加热片或碳晶发热板的发热是否均匀;计时器能够记录通电发热的时长,通过计算可以获得碳晶加热板的升温时间。

可选地,检测台下侧设置有支脚,支脚下端设置有带锁脚轮,支脚的一侧设置有把手,支脚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插座,第二插座用于与市电电性连接,第一插座与第二插座电性连接。

具体的,支脚设置在检测台的四角处,带锁脚轮的设置方便该装置移动和位置锁定;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用于该装置的供电。

可选地,还包括传送带机构,传送带机构设置于检测台的一侧。

具体的,通过传送带机构能够便于待检测的碳晶发热板或碳晶加热片的输送,提高检测效率;同时,传送带机构还能够在检测完成后将过检的产品输送至下一工位,提高生产效率。

可选地,检测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检测台上,检测板由软质材料制成。

具体的,软质、可移动的检测板便于对曲面状的碳晶发热板的工作温度和升温时间的检测,将软质的检测板拿起来,放在曲面状的碳晶发热板的表面上,可以对曲面状的碳晶发热板的不同位置的发热温度进行检测。

进一步的,检测板的材料为氟橡胶和硅橡胶。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碳晶发热板检测装置,包括:

检测台1,检测台1上设置有第一检测区2、第二检测区3和第三检测区4;

第一检测区2内设置有测量组件,能够测量碳晶发热板的外形尺寸;

第二检测区3内设置有透明面板5和灯6,检测台1在第二检测区2内开设有安装槽7,灯6设置在安装槽7内,透明面板5设置在安装槽7的上侧;

第三检测区4内设置有温度检测组件和计时器8。

在本实施例中,测量组件包括:

第一量尺9,设置于检测台1上;

滑块10,与第一量尺9滑动配合;

第二量尺11,设置于检测台1上,与第一量尺9垂直;

第二量尺11的一端与第一量尺9的一端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测量组件还包括:

第三量尺12,垂直于检测台1,下端与检测台1相连接;

导向杆13,与第三量尺12平行,下端与检测台1相连接;

横杆14,两端分别与第三量尺12和导向杆13滑动配合;

转动杆15,与横杆14铰接,转动杆15能够在与检测台1平行的平面内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量尺12和导向杆13的截面为圆形,横杆14的两端开设有与第三量尺12和导向杆13相套合的滑动孔,滑动孔的壁上设置有紧定螺钉16。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7贯穿检测台1,安装槽7的下侧设置有底板17,透明面板5为玻璃板。

在本实施例中,灯6为led日光灯。

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检测组件包括:

检测板18,设置在检测台1上;

多个温度传感器19,设置在检测板18的上表面上;

温度显示屏20,设置在检测台1上,与多个温度传感器19电性连接;

第一插座21,设置在检测台1上,设置在检测板18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台1下侧设置有支脚22,支脚22下端设置有带锁脚轮23,支脚22的一侧设置有把手24,支脚2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插座25,第二插座25用于与市电电性连接,第一插座21与第二插座25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传送带机构26,传送带机构26设置于检测台1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板18可移动地设置在检测台1上,检测板18由软质材料制成。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碳晶发热板检测装置使用时,可以通过把手24和带锁脚轮23将该装置移动至传送带机构26一侧,锁定带锁脚轮23,将该装置固定,通过第二插座25与市电连接。先对碳晶加热片进行检测,碳晶加热片通过传送带机构26输送至第一检测区2,操作者将碳晶加热片放置在检测台1上,通过测量组件检测碳晶加热片的长宽尺寸;将碳晶加热片的一条边与第一量尺9对齐,与其相邻的一条边与第二量尺11对齐,滑动滑块10,使得滑块10与碳晶加热片的边缘接触,对碳晶加热片进行定位;此时,对第一量尺9和第二量尺11读数;按照兴业标准规定,尺寸偏差不应超过标称尺寸的1%。然后,将碳晶加热片移动至第二检测区3,平铺在透明面板5上;打开led日光灯,光线从碳晶加热片上的镂空位置射出,以此来检测碳晶加热片上镂空孔的开孔情况和碳晶加热片是否有缺陷。

在对平板状的碳晶发热板进行检测时,同样使用第一检测区1对碳晶发热板进行外形尺寸的检测,尺寸偏差不应超过标称尺寸的1%。然后将碳晶发热板移动至第三检测区4,碳晶加热板与检测板18的上表面接触;将碳晶发热板的插头插入第一插座21,对碳晶发热板供电使得碳晶发热板发热,在发热过程中,开启计时器8,通过检测板18上不同的温度传感器19检测到的温度值和计时器8上显示的时间,检测出该碳晶发热板的工作温度和升温时间。

在对曲面状的碳晶发热板进行检测时,在第一检测区2内通过第一量尺9和第二量尺11检测曲面状的碳晶发热板的长宽方向上的尺寸,然后沿第三量尺12和导向杆13滑动横杆14,带动转动杆15向上移动,转动转动杆15,使其与碳晶发热板的曲面的最高点相接触,再通过第三量尺12进行读数,测量出碳晶加热板的曲面高度尺寸。将曲面状的碳晶发热板移动至第三检测区4,将检测板18与碳晶发热板的整个曲面贴合,使得多个温度传感器19能够检测曲面上不同位置的温度,进而配合计时器8检测出该碳晶发热板的工作温度和升温时间。

该装置能够实现外形尺寸、碳晶加热片上的镂空孔的检测、碳晶发热板的工作温度和升温时间的检测等多工位、多功能的检测,操作方便,检测效率高。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