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59434发布日期:2021-03-05 14:32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传感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车辆传感器。


背景技术:

[0002]
车辆可在自主模式、半自主模式或非自主模式下操作。在自主模式下,车辆的推进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中的每一者都由车辆的计算机控制。在半自主模式下,计算机控制推进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中的一者或两者。在非自主模式下,人类操作员控制推进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计算机可基于来自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的数据来控制推进系统、制动系统和/或转向系统。
[0003]
传感器检测外部世界并生成例如能够经由通信总线等传输到计算机的数据。传感器可为例如雷达传感器、扫描激光测距仪、光检测和测距(激光雷达)装置以及图像处理传感器(诸如相机)。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一种总成包括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基座。所述总成包括由所述基座在所述入口后方支撑的导流器。所述总成包括由所述基座支撑并且与所述出口流体连通的传感器。所述基座限定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延伸的通道,所述入口在所述第一端部处并且所述导流器在所述第二端部处。所述出口在所述导流器前方并且在所述通道外部。
[0005]
所述导流器可能够从所述基座移除。
[0006]
所述基座可包括在所述通道的所述第二端部处的排气口。
[0007]
所述总成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所述基座支撑并且具有与所述出口流体连通的通风口。
[0008]
所述传感器可位于所述出口与所述通风口之间。
[0009]
所述壳体可包括外壳和在所述外壳内部的支撑环,所述传感器由所述支撑环支撑。
[0010]
所述通风口可面向所述传感器。
[0011]
所述总成可包括由所述基座支撑并且与所述出口流体连通的传感器。
[0012]
所述总成可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围绕所述基座的周边延伸。
[0013]
所述基座可包括支腿,所述通道由所述支腿限定。
[0014]
所述总成可包括由所述基座支撑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延伸超过所述基座的顶部的底部。
[0015]
所述壳体的所述底部可限定与所述基座间隔开的排放孔。
[0016]
所述基座可限定具有后开口的腔室,所述出口在所述腔室中。
[0017]
一种车辆包括车身板件。所述车辆包括具有入口和出口的由所述车身板件支撑的基座,所述入口面向车辆前向方向。所述车辆包括由所述基座在所述入口后方支撑的导流器。所述车辆包括由所述基座支撑并且与所述出口流体连通的传感器。所述基座和所述车
身板件限定从所述入口延伸到所述导流器的通道。所述出口在所述导流器前方并且在所述通道外部。
[0018]
所述车辆可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邻接所述车身板件并且限定所述通道。
[0019]
所述基座可包括在所述基座后部处的排气口。
[0020]
所述排气口可由所述车身板件和所述基座限定。
[0021]
所述车辆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所述基座支撑并且具有与所述出口流体连通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背离所述车辆前向方向。
[0022]
所述入口可与所述车身板件间隔开。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具有传感器总成的车辆的透视图。
[0024]
图2是传感器总成的透视图。
[0025]
图3是传感器总成的另一透视图。
[0026]
图4是传感器总成的另一透视图。
[0027]
图5是沿着图2中所示的线5-5截取的传感器总成的剖面。
[0028]
图6是传感器总成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参考附图,其中贯穿若干视图,相似标记指示相似部分,用于车辆22的总成20包括具有入口26和出口28(在图3至图6中示出)的基座24。总成20包括由基座24在入口26后方支撑的导流器(deflector)30。总成20包括由基座24支撑并且与出口28流体连通的至少一个传感器32。基座24限定在第一端部36与第二端部38之间延伸的通道34,入口26在第一端部36处并且导流器30在第二端部38处。出口28在导流器30前方并且在通道34外部。
[0030]
总成20支撑传感器32并且将液体l从进入入口26的液体l和空气a混合物分离出。例如,当车辆22沿前向方向d行进时,空气a和液体l混合物可进入入口26。空气a和液体l混合物可流过通道34并进入导流器30中。混合物与导流器30的碰撞可将液体l与空气a分离。空气a的一部分可流过出口28并且向传感器32提供冷却气流。空气a的一部分可从排气口80流出。重力和从排气口80流出的空气a可推动分离的液体l沿导流器30向下流动并从排气口80流出。
[0031]
车辆22可为任何类型的乘用车或商用车,诸如汽车、卡车、运动型多用途车、跨界车、厢式货车、小型货车、出租车、公共汽车等。车辆22可包括乘客舱以容纳车辆22的乘员(如果有的话)。车辆2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车身板件40。车身板件40围绕乘客厢和车辆22的其他部件。车身板件40提供车辆22的外表面并且可具有a级表面,即,专门制造以具有高质量、无瑕疵的精美美学外观的表面。一个或多个车身板件40可位于车辆22的车顶42处,例如,在乘客舱上方。
[0032]
车辆22限定例如在车辆22的前部和后部之间延伸的纵向轴线a1。车辆22限定例如在车辆22的右侧和左侧之间延伸的车辆横向轴线a2。车辆22限定例如在车辆22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延伸的竖直轴线a3。纵向轴线a1、车辆横向轴线a2和竖直轴线a3彼此垂直。
[0033]
车辆22可在自主模式、半自主模式或非自主模式下操作。出于本公开的目的,自主
模式被定义为其中车辆22的推进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中的每一者都由车辆22的计算机控制的模式。在半自主模式下,计算机控制推进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中的一者或两者。在非自主模式下,人类操作员控制推进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计算机可基于来自一个或多个传感器32的数据来控制推进系统、制动系统和/或转向系统。
[0034]
基座24支撑总成20的其他部件,例如,传感器32、鼓风机44等。基座24可包括在例如图5和图6中示出的内托盘46。基座24可包括在内托盘46上方的外托盘48。外托盘48可例如经由紧固件、粘合剂、摩擦焊接等固定到内托盘46。例如,内托盘46和外托盘48可例如经由焊接、摩擦焊接、粘合剂等在基座24的周边50处熔合在一起。
[0035]
周边50可位于基座24的底部处。基座24包括顶部58。基座24的外表面60可例如相对于竖直轴线a3从顶部58向下延伸到周边50。基座24的外表面60可例如相对于基座24的中心、纵向轴线a1和车辆横向轴线a2从顶部58向外延伸到周边50。外表面60可由外托盘48限定。
[0036]
基座2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支腿54。总成20可由车辆22经由支腿54支撑,如下面进一步描述的。支腿54可远离顶部58延伸。例如,支腿54可从内托盘46的上部部分52处的第一端部62向下延伸到与上部部分52间隔开的第二端部64。上部部分52在基座24的其他部件(例如,周边50、支腿54、中心部分56等)上方。支腿54可大体上沿着纵向轴线a1伸长,例如,在车辆22的前部和后部之间伸长。支腿54可例如用紧固件等固定到车顶42、车身板件40中的一个等。
[0037]
基座2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支腿66(图5和图6中示出)。第二支腿66可在支腿54中。第二支腿66可从外表面60向下延伸到远侧端部68。第二支腿66的远侧端部68可邻接支腿54的第二端部64。
[0038]
基座24的中心部分56(图3至图6中示出)远离顶部58延伸。中心部分56可从内托盘46的上部部分52向下延伸。中心部分56可包括底部70。底部70可为马蹄形状。
[0039]
中心部分56限定腔室72。腔室72可由中心部分56沿着腔室72的前部和侧部包封。腔室72可由车身板件40沿着腔室72的底部包封。腔室72可由上部部分52沿着顶部包封。
[0040]
中心部分56可在腔室72的后部处限定开口74(图3和图4中示出)。开口74提供导流器30与腔室72之间的流体连通。开口74可位于中心部分56的马蹄形状的端部76之间。
[0041]
图3至图6中所示的通道34导引流体。例如,通道34可将空气a和液体l从入口26导引到导流器30。液体l夹带在空气a中,并且可为例如空中降水、道路飞溅、凝结等。基座24限定通道34,例如,在支腿54、上部部分52和中心部分56之间。例如,支腿54和中心部分56可沿着通道34的侧部延伸,并且基座24的上部部分52可沿着通道34的顶部延伸。车身板件40还可限定通道34,例如沿着通道34的底部延伸。
[0042]
通道34在第一端部36与第二端部38之间延伸。第一端部36可位于基座24的前部处,即,相较于后部更靠近前部。第二端部38可位于基座24的后部处。通道34可在第一端部36和第二端部38处开放,例如,从而允许流体进入和离开通道34。入口26可位于第一端部36处,并且导流器30可位于第二端部38处。换句话说,通道34可从入口26延伸到导流器30。
[0043]
总成2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密封件78,用于防止基座24与车身板件40之间的流体流动。例如,一个或多个密封件78可围绕基座24的周边50(例如,邻接周边50和车身板件40)延伸。作为另一示例,一个或多个密封件78可围绕中心部分56(例如,邻接中心部分56和车身
板件40)延伸。密封件78可为橡胶、闭孔泡沫或任何合适的材料。密封件78还可限定通道34和腔室72。
[0044]
入口26使得流体能够从总成20外部流到通道34。入口26可包括位于外托盘48的前部处的开口。入口26相对于纵向轴线a1面向车辆前向方向d,例如,使得在车辆22沿车辆前向方向d行进时空气被推动到入口26中。入口26与车身板件40间隔开。例如,基座24的周边50和密封件78可在入口26下方延伸,例如,在车身板件40与入口26之间延伸。将入口26与车身板件40间隔开例如通过防止液体沿着车身板件40流动并进入入口26中来限制液体进入入口26。
[0045]
出口28使得空气能够从腔室72流到传感器32。出口28可包括由内托盘46限定的开口。出口28可位于导流器30前方。例如,中心部分56的后部处的开口74可位于导流器30与出口28之间。出口28可位于通道34外部。例如,出口28可位于由中心部分56限定的腔室72中。
[0046]
基座24可包括排气口80(图3和图5中示出)。排气口80允许空气和液体离开总成20。排气口80可位于通道34的第二端部38处。排气口80可例如相对于纵向轴线a1位于总成20的后部处。例如,周边50的一部分82可相对于邻近这种部分82的周边50升高。当总成20由车辆22支撑时,升高部分82可与车身板件40间隔开,即在它们之间限定开口。
[0047]
导流器30将空气a例如从通道34的第二端部38重新导引到出口28。导流器30可将液体l与空气a分离。例如,来自液体l和空气a混合物的液体l可在混合物a、l碰撞导流器30时与空气a分离。在撞击导流器30之后,空气a可流到排气口80和出口28,并且液体l可例如沿导流器30流到车身板件40,从排气口80流出。导流器30可为形状为矩形的大体平面板件。导流器30可为塑料、金属或任何合适的固体材料。例如,导流器30和基座24可为相同材料。
[0048]
导流器30可由基座24在入口26后方(例如,在通道34的第二端部38处)支撑。导流器30可从基座24的顶部58向下和向后延伸。导流器30可能够从基座24移除。例如,内托盘46和外托盘48可限定彼此对准并且在基座24后部处的开口84。导流器30可例如经由螺纹紧固件等可释放地固定到基座24,从而覆盖开口84。移除导流器30可提供例如通向由中心部分56、通道34的第二端部38等限定的腔室72的通路。导流器30可在移除之后进行重新附接。换句话说,能够从基座24移除意指在不损坏基座24或导流器30的情况下可移除和重新安装导流器30。替代地,导流器30可例如经由焊接等不可移除地固定到基座。如本文所用,不可移除地固定意指固定成使得导流器30在不变形或以其他方式损坏基座24和/或导流器30的情况下无法从基座24脱离。例如,基座24和导流器30可为整体式的,即,没有将基座24和导流器30固定到彼此的任何紧固件、接头、焊接、粘合剂的单件式单元。
[0049]
总成20可包括容纳并支撑一个或多个传感器32的壳体86。壳体86可由基座24支撑。例如,壳体86可例如经由紧固件、摩擦配合等固定到基座24的顶部58。
[0050]
壳体86可包括外壳88。外壳88可包封腔室90。例如,壳体86的外壳88可包括限定腔室90的底部92和侧壁94。
[0051]
壳体86的底部92可例如沿着纵向轴线a1和/或车辆横向轴线a3延伸超过基座24的顶部58。例如,壳体86的底部92可比基座24的顶部58宽。
[0052]
壳体86的底部92可限定排放孔96(图4和图5中示出)。排放孔96允许液体从壳体86的腔室90出去,例如,通过重力推动。排放孔96例如沿着车辆横向轴线a3和/或纵向轴线a1与基座24间隔开。例如,排放孔96可位于基座24的顶部58外侧。离开排放孔96的液体可落在
基座24的外表面60上,并且通过重力推动以沿着外表面60流动并离开总成20,例如,流到车身板件40上。
[0053]
壳体86可包括支撑环98。支撑环98支撑一个或多个传感器32。支撑环98位于外壳88内部,即,在由外壳88限定的腔室90中。支撑环98可由外壳88支撑。例如,支撑环98可经由紧固件、粘合剂等固定到外壳88。作为另一示例,外壳88和支撑环98可为整体式的。
[0054]
壳体86可具有与出口28流体连通的一个或多个通风口100,例如,使得来自出口28的空气可流到通风口100。例如,来自由中心部分56限定的腔室83的空气可穿过出口28流到由壳体86的外壳88限定的腔室90,然后从通风口100流出。
[0055]
通风口100面向传感器32,即,使得来自通风口100的空气流动穿过相应传感器32的视野。来自通气口100的空气可例如通过限制接触相应传感器32前方的透镜的碎屑的量和/或通过从此类透镜移除碎屑来维持传感器32的清晰视野。通风口100背离车辆前向方向d。例如,通风口100可面向车辆22的右侧、左侧和/或后方。通风口100的面向方向是通风口100导引空气a的方向。
[0056]
传感器32检测外部世界并生成例如能够经由通信总线等传输到车辆22的计算机的数据。传感器32可为例如雷达传感器32、扫描激光测距仪、光检测和测距(激光雷达)装置以及图像处理传感器(诸如相机)。每个传感器32的视野是相对于这个传感器32并可由其检测到的体积。所述体积可由方位角和高度角范围以及深度或检测距离限定。
[0057]
传感器32可由基座24支撑并且与出口28流体连通,即,使得来自出口28的空气可流到传感器32。通向传感器32的气流可例如通过降低传感器32的温度来维持传感器32的温度。例如,传感器32可位于出口28与通风口100之间,使得空气从通风口28穿过传感器32并从通风口100流出。传感器32由支撑环98支撑,例如,固定到支撑环98。
[0058]
总成20可包括鼓风机44。鼓风机44例如通过相对于鼓风机44的排气口处的较高气压在鼓风机44的进气口处生成较低气压来泵送空气。鼓风机44可包括可操作地耦接到风扇的马达。鼓风机44可由基座24支撑。例如,鼓风机44可固定到总成20的内托盘46。鼓风机44可与出口28流体连通,即,使得来自出口28的空气a可流到鼓风机44。例如,鼓风机44的进气口能够可操作地耦接到出口28,以使空气a从由中心部分56限定的腔室72抽吸穿过出口28。鼓风机44可与壳体86流体连通,即,使得空气a可从鼓风机44流到壳体86。例如,鼓风机44的排气口80可将空气a输出到由壳体86的外壳88限定的腔室90中。
[0059]
在车辆22的正常操作期间,空气a和夹带在空气a混合物中的液体l可例如经由来自向前行进的车辆22的冲压空气效应在入口26中流动。空气a和液体l混合物可从入口26流到通道34的第一端部36,并且通过通道34流到通道34的第二端部38。空气a和液体l混合物可从第二端部38流入导流器30中。导流器30可将液体l与空气a分离。液体l可从总成20的排气口80流出。空气a可流入由中心部分56限定的腔室72中并且从总成20的排气口80流出。鼓风机44可使空气a从由中心部分56限定的腔室72抽吸穿过出口28并且进入由壳体86的外壳88限定的腔室90中。壳体86中的空气a可流动穿过传感器32,从通风口100流出,并且流动穿过传感器32的视野。
[0060]
已经以说明性方式描述了本公开,并且应理解,已经使用的术语意图具有描述性词语而非限制性词语的性质。鉴于以上教导,本公开的许多修改和变化是可能的,并且本公开可以不同于具体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践。
[0061]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总成,其具有:基座,所述基座具有入口和出口;导流器,所述导流器由所述基座在所述入口后方支撑;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由所述基座支撑并且与所述出口流体连通;所述基座限定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延伸的通道,所述入口在所述第一端部处并且所述导流器在所述第二端部处;并且所述出口在所述导流器前方并且在所述通道外部。
[0062]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导流器能够从所述基座移除。
[0063]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基座包括在所述通道的所述第二端部处的排气口。
[0064]
根据一个实施例,上述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在于壳体,所述由所述基座支撑并且具有与所述出口流体连通的通风口。
[0065]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传感器在所述出口与所述通风口之间。
[0066]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在所述外壳内部的支撑环,所述传感器由所述支撑环支撑。
[0067]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通风口面向所述传感器。
[0068]
根据一个实施例,上述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在于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由所述基座支撑并且与所述出口流体连通。
[0069]
根据一个实施例,上述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在于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围绕所述基座的周边延伸。
[0070]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基座包括支腿,所述通道由所述支腿限定。
[0071]
根据一个实施例,上述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在于由所述基座支撑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延伸超过所述基座的顶部的底部。
[0072]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的所述底部限定与所述基座间隔开的排放孔。
[0073]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基座限定具有后开口的腔室,所述出口在所述腔室中。
[0074]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其具有:车身板件;基座,所述基座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面向车辆前向方向;导流器,所述导流器由所述基座在所述入口的后方支撑;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由所述基座支撑并且与所述出口流体连通;所述基座和所述车身板件限定从所述入口延伸到所述导流器的通道;并且所述出口在所述导流器前方并且在所述通道外部。
[0075]
根据一个实施例,上述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在于密封件,所述密封件邻接所述车身板件并且限定所述通道。
[0076]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基座包括在所述基座后部处的排气口。
[0077]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排气口由所述车身板件和所述基座限定。
[0078]
根据一个实施例,上述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在于壳体,所述壳体由所述基座支撑并且具有与所述出口流体连通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背离所述车辆前向方向。
[0079]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入口与所述车身板件间隔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