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箱体及建筑屋面系统全性能试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48888发布日期:2021-02-05 13:37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箱体及建筑屋面系统全性能试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申请涉及建筑屋面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力箱体及建筑屋面系统全性能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几年,国内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开始大量采用屋面围护系统,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围护系统极易发生功能丧失,严重影响建筑设施的正常运营,屋面围护系统的使用安全受到广泛关注。
[0003]
目前针对屋面围护系统的检测手段有限,仅能对屋面围护系统的单一参数或部分性能进行检测,不能全面考虑影响屋面围护系统使用安全的多种因素,无法对建筑屋面系统的全性能进行检测;同时,现有的检测装置多采用焊接形式连接,无法实现针对不同尺寸的待测试件进行检测,检测装置尺寸较大,移动及现场组装不便。
[0004]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建筑屋面检测系统单一,不能进行全面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解决对建筑屋面不能进行全面检测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压力箱体及建筑屋面系统全性能试验系统。
[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压力箱体及建筑屋面系统全性能试验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压力箱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压力箱体,包括第一连接片和四个第二连接片,所述的第二连接片的一个侧边和底边都各设置有一个与第二连接片呈直角的第一连接边,每个第二连接片的一侧边与其相邻的第二连接片的第一连接边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片位于四个第二连接片的下方并通过四个第二连接片底边的第一连接边与第一连接片活动连接并形成一端敞口的压力箱体。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连接片和四个第二连接片依次相连,形成具有一端敞口的压力箱体,此压力箱体适用于尺寸较小的待测试件,同时压力箱体为可拆卸结构,便于操作。
[0008]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压力箱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压力箱体,包括至少四个权利要求1中的第一连接片、至少四个权利要求1中的第二连接片和至少四个第三连接片,所述的第三连接片的底部设置有一个与第三连接片呈直角的第二连接边,所述的每个第二连接片和与其相邻的第三连接片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片位于第二连接片与第三连接片的下方并与第二连接片与第三连接片活动连接并形成一端敞口的压力箱体。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至少四个第一连接片、至少四个第二连接片和至少四个第三连接片拼接而成的具有一端敞口的压力箱体,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
接片的数量可以进行增加,从而使敞口的增加,适用于尺寸较大的待测试件。
[0010]
可选的,所述的每个第三连接片的一个侧边与位于同一侧面的第二连接片的侧边活动连接,每个第三连接片的另一个侧边与其呈直角设置的第二连接片的侧边的第一连接边活动连接;每个第三连接片通过与第二连接边相邻的第一连接片活动连接,每个第二连接片通过位于底边位置的第一连接边与相邻的第一连接片活动连接。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个第一连接片、每个第二连接片和至每个第三连接片相互之间为活动连接,使压力箱体为可拆卸结构,便于操作。
[0012]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压力箱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屋面系统全性能试验系统,对待测试件进行检测,包括两个压力箱体和抗风揭测试装置;所述的两个压力箱体上下设置并敞口相对设置,所述的待测试件位于两个压力箱体之间,所述的抗风揭测试装置与两个压力箱体相连接。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测试件位于两个压力箱体之间,使两个压力箱体的敞口面向待测试件,通过抗风揭测试装置对待测试件进行抗风揭性能的检测。
[0014]
可选的,沿待测试件的边缘设置密封件,密封件使两个压力箱体之间形成密闭结构。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封件在两个压力箱体之间形成密闭结构,使待测试件位于密闭结构内部,能够保证试验过程中的密封性,增加试验的精准度。
[0016]
可选的,所述的抗风揭测试装置包括风机、控制设备、两个第一温度调节器和多个第二温度调节器,所述的控制设备和风机相连接;所述的风机和控制设备位于两个压力箱体的外侧并相互连接,风机上设置有两根分别与两个压力箱体相连接的进风管,所述的两根进风管上各设置有一个出风管,两个压力箱体上各设置有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控制设备分别与每个温度传感器线连接;所述的两个第一温度调节器分别设置在两个进风管上,所述的多个第二温度调节器分别位于两个压力箱体的内部。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温度调节器改变压力箱体内的温度,使待测试件置于不同的温度环境当中,同时使用风机,检测待测试件在不同温度下的抗风揭性能。
[0018]
可选的,所述的两个压力箱体上各设置有一个波动阀。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动阀与风机配合使用,对位于待测试件上方和下方的压力箱体施加稳定、波动的风压,检测待测试件的静态、动态抗风揭性能及气密性。
[0020]
可选的,试验系统还包括喷淋装置,所述的喷淋装置位于两个压力箱体之间并位于待测试件的上方。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淋装置对待测试件进行水密性、蓄水能力的检测。
[0022]
可选的,试验系统还包括集中力加力装置和冲击力测试装置,所述的集中力加力装置设置在位于待测试件下方的压力箱体上并位于待测试件上方,所述的冲击力测试装置位于待测试件上方。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集中力加力装置和冲击力测试装置,检测待测试件承受集中力和冲击力的性能。
[0024]
可选的,所述的喷淋装置包括水泵、与水泵相连通的进水管和与进水管相连通的喷淋架,所述的喷淋架位于压力箱体内,进水管穿过压力箱体与喷淋架相连通。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喷淋的方式,调节水量大小,检测待测试件的水密性、蓄水能力。
[0026]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申请的压力箱体可以根据待测试件尺寸的大小来调节压力箱体敞口的大小,更好的适配不同尺寸的待测试件的安装测试,同时压力箱体为可拆卸结构,便于移动,也适用于各种现场组装;2、本申请的抗风揭测试装置、喷淋装置、集中力加力装置和冲击力测试装置,可以对待测试件的抗风揭性能、气密性、水密性、承受集中力和冲击力等进行全性能检测,减少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可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0028]
图2是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0029]
图3是实施例一的第二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4是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0031]
图5是实施例二的第三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6是本申请的两个压力箱体与抗风揭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7是本申请的两个压力箱体、待测试件和抗风揭测试装置中的第一温度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8是本申请的两个压力箱体、待测试件和抗风揭测试装置中的第二温度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9是本申请压力箱体与槽钢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0是本申请的两个压力箱体与喷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11是本申请的位于下方的压力箱体与集中力加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12是本申请的位于下方的压力箱体与冲击力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13是本申请的试件安装平台与升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0]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连接片,2、第二连接片,3、第一连接边,4、第三连接片,5、第二连接边,6、待测试件,7、抗风揭测试装置,71、风机,72、控制设备,73、第一温度调节器,74、进风管,75、出风管,76、温度传感器,77、第二温度调节器,78、波动阀,79、总进风开关阀,8、喷淋装置,81、水泵,82、进水管,83、喷淋架,9、压力箱体,10、集中力加力装置,101、液压缸,102、液压控制器,20、冲击力测试装置,201、沙袋,202、沙袋控制器,30、槽钢,40、应力测试元件,50、位移传感器,60、装载架,601、u形夹件,70、吊环,80、试件安装平台,90、升降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以下结合附图1-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2]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压力箱体。
[0043]
实施例一参照图1和图2,一种压力箱体,用于放置待测试件6(即建筑屋面),包括第一连接片1和四个第二连接片2,第一连接片1位于和四个第二连接片2的下方。
[0044]
参照图3,第二连接片2的一个侧边和底边各设置有一个与第二连接片2呈直角的第一连接边3,两个第一连接边3位于第二连接片2的同一侧面,在第一连接边3上开设有多个螺纹孔,第二连接片2的另一个侧边上也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每个第二连接片1的一侧边与其相邻的第二连接片1的第一连接边3相互搭接,通过四个第二连接片2底边的第一连接边3与第一连接片1搭接并形成一端敞口的压力箱体9。
[0045]
实施例一的实施原理为:使用前,对压力箱体9进行组装,将第一个第二连接片2的第一连接边3与第二个第二连接片2的一个侧边搭接并通过螺栓插入螺纹孔,使第一个第二连接片2和第二个第二连接片2相连接,然后第二个第二连接片2的第一连接边3与第三个第二连接片2的一个侧边搭接并通过螺栓插入螺纹孔,使第二个第二连接片2和第三个第二连接片2相连接,依次类推,使四个第二连接片2收尾相连,将第一连接片1放置在四个第二连接片2的底部,通过四个第二连接片2位于底边位置的第一连接边3分别与第一连接片1通过螺栓相连接,最后形成一端敞口的压力箱体9。此压力箱体9适用于尺寸较小的待测试件6,压力箱体9为可拆卸结构,便于操作。
[0046]
实施例二参照图4,一种压力箱体,包括四个第一连接片1、四个第二连接片2和四个第三连接片4,第三连接片4的底部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边5,第二连接边5与第三连接片4垂直设置,在第二连接边5上开设有螺纹孔,第二连接片2和与其相邻的第三连接片4相互搭接,第一连接片1位于第二连接片2与第三连接片4的下方并与第二连接片2与第三连接片4搭接,四个第一连接片1、四个第二连接片2和四个第三连接片4相连接后形成一端敞口的压力箱体9。
[0047]
参照图4和图5,每个第三连接片4的一个侧边与位于同一侧面的第二连接片2的侧边搭接,每个第三连接片4的另一个侧边与另一个第二连接片2侧边的第一连接边3搭接;第二连接片2底边位置的第一连接边3与相邻的第一连接片1搭接,使第二连接片2与第三连接片4相连接。
[0048]
实施例二的实施原理为:使用前,对压力箱体9进行组装,将一个第二连接片2和一个第三连接片4组成一个侧面,共组成四个侧面,将第三连接片4中的一个侧边与第二连接片2的一个侧边搭接并通过螺栓穿过螺纹孔相连,第二连接片2的第一连接边3与另一个侧面中的第三连接片4的一个侧边搭接并通过螺栓穿过螺纹孔相连,依次类推,将四个第二连接片2与四个第三连接片4首尾搭接,然后将四个第一连接片1分别为四个第二连接片2的第一连接边3、四个第三连接片4的第二连接边5通过螺栓相连,形成一端为敞口的压力箱体9。
[0049]
此压力箱体9适用于尺寸较大的待测试件6,第一连接片1、第二连接片2和第三连接片4的数量可以增加,以便适用于更大尺寸的待测试件6。
[0050]
参照图6,一种建筑屋面系统全性能试验系统,对待测试件6进行检测,包括两个压力箱体9和抗风揭测试装置7;两个压力箱体9上下设置并两个压力箱体9的两个敞口相对,待测试件6位于两个压力箱体9之间,沿待测试件6的四周边缘设置密封件,密封件使两个压力箱体9与待测试件6之间分别形成密闭结构,抗风揭测试装置7分别与两个压力箱体9相连。
[0051]
密封件包括橡胶条和f型夹具,橡胶条设置在与待测试件6边缘接触的下方压力箱体9的顶部边沿,待测试件6放置在橡胶条上,然后通过f型夹具将待测试件6与压力箱体9机械密封,形成密闭结构。
[0052]
参照图7和图8,抗风揭测试装置7包括风机71、控制设备72、两个第一温度调节器73和多个第二温度调节器77,控制设备72和风机71线连接;风机71和控制设备72位于两个压力箱体9的外侧并相互连接,风机71上设置有两根分别与两个压力箱体9相连接的进风管74,两根进风管74上各设置有一个出风管75和一个总进风开关阀79,每个压力箱体9上的两个相对的侧边各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76,控制设备72分别与四个温度传感器76线连接;两个第一温度调节器72分别设置在两个进风管74上,第一温度调节器72上设置有两个短进风管,通过两个短进风管与进风管74相连通,每个短进风管上都设置有一个进风开关阀,多个第二温度调节器77均布在两个压力箱体的内部的底壁上。
[0053]
在待测试件6的上表面设置应力测试元件40和位移传感器50,应力测试元件40和位移传感器50分别与控制设备72线连接,在试验过程中,应力测试元件40测试待测试件6的应力,位移传感器50测试待测试件6的位移。
[0054]
当需要对待测试件6进行抗风揭性能检测时,首先将待测试件6放置在两个压力箱体9之间,通过控制设备72打开风机71和总进风开关阀79,通过风机71对两个压力箱体9施加稳定或者波动的风压,从而检测待测试件6的抗风揭性能,同时通过应力测试元件40和位移传感器50可以实时读取检测参数,能够检测待测试件6的状态;当需要对待测试件6进行在不同温度下的抗风揭性能检测时,打开两个第一温度调节器72和/或多个第二温度调节器77,第一温度调节器72通过加热进风管74内的气体,第二温度调节器77直接对压力箱体9内的气体进行加热,可以调节两个压力箱体9内的气体温度的大小,待测试件6置于设定的温度下,通过对其施加风压,能够检测出设定温度下待测试件6的抗风揭性能。
[0055]
第一温度调节器72与第二温度调节器77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可以调整压力箱体9内部环境温度的大小。
[0056]
位于待测试件6上方的压力箱体9的上表面设置有一个波动阀78,位于位于待测试件6下方的压力箱体9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波动阀78,风机71对位于两个压力箱体9施加稳定、波动的风压,可以检测待测试件6静态、动态抗风揭性能。
[0057]
当需要对待测试件6进行气密性检测时,首先对待测试件6进行预加压,预加压结束后对待测试件6施加设定的压力值,待压力稳定后,采集稳定状态下待测试件6的空气渗透量,即可对待测试件6的气密性进行检测。
[0058]
参照图9,试验系统还包括喷淋装置8,喷淋装置8位于两个压力箱体9之间并位于待测试件6的上方。
[0059]
喷淋装置8包括水泵81、与水泵81相连通的进水管82和网格状的喷淋架83,喷淋架83位于密封件内并位于待测试件6上方,进水管82的一端与水泵81相连通,其另一端与喷淋架83相连通,喷淋架83的底部设置多个喷水嘴,喷水嘴朝向待测试件6。
[0060]
当需对待测试件6水密性进行测试时,首先将位于待测试件6上方的压力箱体9取下,将喷淋架83放置在待测试件6上,水泵81位于压力箱体9外部,压力箱体9上开有通孔,进
水管82穿过压力箱体9的通孔并连通喷淋架83,放置完成后,对待测试件6进行预加压,预加压结束后,打开水泵81,对待测试件6进行加载并保压,同时开启喷淋装置8,水通过进水管82进入,通过喷淋架83流向待测试件6表面,加载结束后,观察待测试件6表面的积水情况,检测待测试件6的水密性。
[0061]
在待测试件6的四个侧边各设置一个挡边,挡边防止水流向待测试件6的外部,打开水泵81,使待测试件6的表面积水,检测待测试件6的蓄水能力,以此观察待测试件6能够承担积水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观察待测试件6的防水性能。
[0062]
在检测待测试件6的蓄水能力时,也可以对待测试件6施加风压,从而检测待测试件6在风压下的蓄水性能。
[0063]
参照图10,试验系统还包括集中力加力装置10,集中力加力装置10设置在位于待测试件6下方的压力箱体9上并位于待测试件6上方。
[0064]
位于待测试件6下方的压力箱体9上设置有u形的装载架60,压力箱体9的端口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边上各设置一个檐边,装载架60的两个侧臂的内侧各设置有一个u形夹件601,两个u形夹件601分别夹设在檐边上,使装载架60安装在压力箱体9上,装载架60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吊环70。
[0065]
集中力加力装置10包括液压缸101和液压控制器102,液压缸101的一端穿过装载架60并与吊环70相连,其另一端朝向待测试件6,液压控制器102设置在压力箱体的外部,其与液压缸101通过两根油管相连接。
[0066]
需要对待测试件6进行集中力检测时,首先安装集中力加力装置10,将位于待测试件6上方的压力箱体9取下,将装载架60通过两个u形夹件601分别夹设在檐边上,将其安装在位于待测试件6下方的压力箱体9上,即可完成安装;开始检测,通过液压控制器102打开液压缸101,使液压缸101的活塞杆逐渐靠近待测试件6,活塞杆接触到待测试件6后,继续向待测试件6施压,检查待测试件6在集中力加力装置10作用下的状态,完成集中力检测试验。
[0067]
参照图11,试验系统还包括位于装载架60下方的冲击力测试装置20,冲击力测试装置20设置在位于待测试件6下方的压力箱体9上并位于待测试件6上方。
[0068]
冲击力测试装置20包括沙袋201和沙袋控制器202,沙袋201与沙袋控制器202线连接,沙袋201的一端穿过装载架60,沙袋201与待测试件6之间形成间距,沙袋控制器202设置在压力箱体的外部。
[0069]
需要对待测试件6进行冲击力检测时,首先安装冲击力测试装置20,将位于待测试件6上方的压力箱体9取下,将装载架60通过两个u形夹件601分别夹设在檐边上,将其安装在位于待测试件6下方的压力箱体9上,即可完成安装;开始检测,开启沙袋控制器202,使沙袋201从吊环70上脱落,直接落向待测试件6,检查待测试件6在沙袋201作用下的状态,完成沙袋冲击检测试验。
[0070]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建筑屋面系统全性能试验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检测待测试件6的抗风揭性能时,将抗风揭测试装置7放置在两个压力箱体9之间,即可进行检测;当需要检测不同温度下的待测试件6的抗风揭性能时,将风机71和两个第一温度调节器72和/或多个第二温度调节器77打开,即可进行检测;当需要检测待测试件6的气密性时,施加设定的压力值,采集稳定状态下待测试件6的空气渗透量;当需要检测待测试件6的水密性、蓄水能力时,将喷淋装置8放置在两个压力箱体9之间并放置在位于待测试件6上表面,即可进
行检测;当需要检测待测试件6承受集中力的性能时,将集中力加力装置10安装在位于待测试件6上方的压力箱体9上,即可进行检测;当需要检测待测试件6承受冲击力的性能时,将冲击力测试装置20安装在位于待测试件6上方的压力箱体9上,即可进行检测。
[0071]
参照图12,试验系统的压力箱体9内设置有两个槽口相对设置的槽钢30,两个槽钢30分别位于压力箱体9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边上,其分别与两个侧边相接触,槽钢30的两个侧壁上各开有多个连接孔。
[0072]
当需要将压力箱体9敞口变小时,将两个槽钢30沿压力箱体9向内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将压力箱体9的另外两个没有设置槽钢30的第二连接片2和第三连接片4分别放置在两个槽钢30内,并通过销钉或者螺栓插入螺纹孔和连接孔使第二连接片2、第三连接片4与两个槽钢30相连接,使压力箱体9的敞口变小;当需要将压力箱体9敞口变大时,两个槽钢30沿压力箱体9向外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依照上述操作步骤进行安装,即可将压力箱体9敞口变大,通过槽钢30位置的变化,改变压力箱体9敞口的大小,从而使压力箱体9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待测试件6。
[0073]
参照图13,在压力箱体9内设置有网格状的试件安装平台80,待测试件6位于试件安装平台80上,试件安装平台80的底部相对设置的两侧各设置有两个升降系统90,升降系统90调节试件安装平台80的高度,使待测试件6与压力箱体9贴合的更加紧密。
[0074]
升降系统90包括两根水平丝杆和两根竖直丝杆,水平丝杆的两端各设置有两个相互啮合齿轮,一个齿轮与水平丝杆啮合,另一个齿轮与一个竖直丝杆相连接,电机启动,带动两根水平丝杠转动,水平丝杆带动与其啮合的齿轮转动,该齿轮带动另一个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竖直丝杆上下移动,通过操作四个升降系统90,完成对试件安装平台80的升降。
[0075]
试件安装平台80可以为分体结构,包括多个单网格,相邻的单网格之间设置有连接装置,并通过连接装置使试件安装平台80为可拆卸结构,便于操作。
[0076]
压力箱体9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脚,使压力箱体9与地面之间形成间距,当需要调节待测试件6的测试坡度时,在压力箱体9的底部放置千斤顶,或者在压力箱体9的底部安装丝杆结构,使压力箱体9倾斜,从而达到调节待测试件6角度的目的。
[0077]
压力箱体9上开设有可视窗,便于通过可视窗观察压力箱体9内的情况。
[0078]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