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摄像头调节机构及测距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98353发布日期:2021-03-17 00:49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精度摄像头调节机构及测距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测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精度摄像头调节机构及测距仪。



背景技术:

目前,高精度测距在测量领域应用很广,测量随着距离的不同,假如以激光发射器发出的光路为基准的话,激光发射器发出的光路与穿过影像光学中心的水平线之间的距离为一个定值常数时才具有测量的意义,也就是说测距设备拍取被测点的场景才变为可能,如果光路不平行,激光发射器发出的光路就会随着测量距离的增加而偏移影像中心外甚至不在影像范围内,因此,保证影像光学中心的光路尽可能的与激光发射器发出的光路平行,变得十分重要。此外,如果既能够看到物体,又能够将物体的距离坐标记录,并能够拍摄目标点的场景,对于使用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摄像头调节机构,该高精度摄像头调节机构能实现摄像头模组光轴中心线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调整。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精度摄像头调节机构,包括摄像头模组和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容纳摄像头模组的空腔,所述摄像头模组安装到空腔内,所述摄像头模组与空腔之间设置有调节弹片,所述调节弹片包括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连接成l形状,所述第一弹片的后方设置有朝向摄像头模组倾斜的第一延伸片,所述第二弹片的后方设置有朝向摄像头模组倾斜的第二延伸片,所述第一延伸片与摄像头模组的顶面中部往后的区域抵接,所述第二延伸片与摄像头模组的侧面中部往后的区域抵接,所述壳体底面和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机米螺丝和第二机米螺丝,所述第一机米螺丝和第二机米螺丝贯穿壳体的底面和侧面,所述第一机米螺丝与摄像头模组底面抵接,所述第二机米螺丝与摄像头模组远离第二弹片的侧面抵接,所述空腔顶面和远离第一机米螺丝的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摄像头模组顶部前侧,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摄像头模组远离第一机米螺丝的侧面前侧。

作为优选,所述空腔内部底面和靠近第一机米螺丝的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所述第三凸起位于摄像头模组底部后侧,所述第四凸起位于摄像头模组靠近第一机米螺丝的侧面后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片与第一凸起相贴设置,所述第二弹片与第二凸起相贴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机米螺丝位于摄像头模组的底面中心下方,所述第二机米螺丝位于摄像头模组的侧面中心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片的宽度与第二弹片的宽度均小于摄像头模组的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片远离第二弹片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弧形件,所述第二弹片远离第一弹片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弧形件,所述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之间设置有第三弧形件,所述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通过第三弧形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空腔内部设置有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所述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分别用于容纳第一弧形件、第二弧形件和第三弧形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的前方分别设置有用于阻挡摄像头模组从空腔前方掉落的第一阻挡块和第二阻挡块。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阻挡块和第二阻挡块均向外侧倾斜设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测距仪。

一种测距仪,包括激光发射器、长焦摄像头及如上述的高精度摄像头调节机构,所述激光发射器和长焦摄像头安装在壳体上,所述摄像头模组为广角摄像头模组。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测距仪依靠力学原理对摄像头模组在三维空间进行微调,通过调节第一机米螺丝,可以实现摄像头模组的上下光线的变换,通过调节第二几米螺丝,可以实现摄像头模组的左右光线的变换,从而实现了摄像头模组光轴中心线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调整,用于20米以外的测距点也能保证激光发射器发出的光路与摄像头模组光轴中心线平行;本发明的测距仪配合标准的测试设备进行复检,可以将激光发射器与摄像头模组光轴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调整为一个定值常数,通过软件进行算法补偿,从而实现了测距点的高精度作业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测距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测距仪的部件拆分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光轴中心线实现垂直方向调整的初始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光轴中心线实现垂直方向调整的第一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光轴中心线实现垂直方向调整的第二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光轴中心线实现垂直方向调整的第三状态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光轴中心线实现垂直方向调整的第四状态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光轴中心线实现垂直方向调整的第五状态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光轴中心线实现水平方向调整的初始状态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测距仪的局部示意图。

图11为激光发射器发出光路与摄像头模组光轴中心线平行的示意图。

图12为激光发射器发出光路与摄像头模组光轴中心线不平行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激光发射器;2、长焦摄像头;3、摄像头模组;4、壳体;5、空腔;6、调节弹片;7、第一弹片;8、第二弹片;9、第一弧形件;10、第二弧形件;11、第三弧形件;12、第一空间;13、第二空间;14、第三空间;15、第一延伸片;16、第二延伸片;17、第一阻挡块;18、第二阻挡块;19、第一机米螺丝;20、第二机米螺丝;21、第三凸起;22、第一凸起;23、第四凸起;24、第二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12对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如图1-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距仪。该测距仪包括激光发射器1、长焦摄像头2和高精度摄像头调节机构。

高精度摄像头调节机构包括摄像头模组3和壳体4,该摄像头模组3为广角摄像头模组,壳体4设置有容纳摄像头模组3的空腔5,摄像头模组3安装到空腔5内。激光发射器1和长焦摄像头2均安装在壳体4上。

摄像头模组3与空腔5之间设置有调节弹片6,调节弹片6包括第一弹片7和第二弹片8,第一弹片7与第二弹片8连接成l形状,具体地,第一弹片7远离第二弹片8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弧形件9,第二弹片8远离第一弹片7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弧形件10,第一弹片7与第二弹片8之间设置有第三弧形件11,第一弹片7与第二弹片8通过第三弧形件11连接构成l形状结构。调节弹片6安装在空腔5内部,空腔5内部设置有第一空间12、第二空间13和第三空间14,第一空间12、第二空间13和第三空间14分别用于容纳第一弧形件9、第二弧形件10和第三弧形件11。第一弹片7的后方设置有朝向摄像头模组3倾斜的第一延伸片15,第二弹片8的后方设置有朝向摄像头模组3倾斜的第二延伸片16,第一延伸片15与摄像头模组3的顶面中部往后的区域抵接,第二延伸片16与摄像头模组3的侧面中部往后的区域抵接。第一弹片7和第二弹片8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阻挡摄像头模组3从空腔5前方掉落的第一阻挡块17和第二阻挡块18,第一阻挡块17和第二阻挡块18均向外侧倾斜设置。

壳体4底面和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机米螺丝19和第二机米螺丝20,第一机米螺丝19和第二机米螺丝20贯穿壳体4的底面和侧面,第一机米螺丝19与摄像头模组3底面抵接,第二机米螺丝20与摄像头模组3远离第二弹片8的侧面抵接,空腔5顶面和远离第一机米螺丝19的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凸起22和第二凸起24,摄像头模组3安装到空腔5后,第一凸起22位于摄像头模组3顶部前侧,第二凸起24位于摄像头模组3远离第一机米螺丝19的侧面前侧。空腔5内部底面和靠近第一机米螺丝19的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三凸起21和第四凸起23,摄像头模组3安装到空腔5后,第三凸起21位于摄像头模组3底部后侧,第四凸起23位于摄像头模组3靠近第一机米螺丝19的侧面后侧。第一弹片7与第一凸起22相贴设置,第二弹片8与第二凸起24相贴设置。第一机米螺丝19位于摄像头模组3的底面中心下方,第二机米螺丝20位于摄像头模组3的侧面中心外侧。第一弹片7的宽度与第二弹片8的宽度均小于摄像头模组3的宽度。

本实施例的测距仪的工作原理:为了使得测距仪的摄像头模组3光轴中心线与激光发射器发出的光路平行,本实施例的测距仪依靠力学原理对摄像头模组3进行三维空间的调整,如图5所示,调节第一机米螺丝19上行,第一机米螺丝19推动摄像头模组3,摄像头模组3受到一个向上的力,由于摄像头模组3的顶部一侧受到第一延伸片15的阻挡作用,所以随着第一机米螺丝19的上行,摄像头模组3会逐渐向没有受到第一延伸片15阻挡的一侧倾斜,第三凸起21会对摄像头模组3起到支撑作用,如图6所示,继续第一机米螺丝19继续上行,当摄像头模组3倾斜到一定程度后,摄像头模组3触碰到第一弹片7,第一弹片7对摄像头模组3起到阻挡作用,此时,摄像头顶部两侧都受到了阻挡作用,如图7所示,调节第一机米螺丝19继续上行,由于第一凸起22对第一弹片7的前侧起到阻挡作用,摄像头模组3会推动第一延伸片15发生变形,摄像头模组3的底部离开第三凸起21,如图8所示,继续调节第一几米螺丝上行,第一弹片7会发生变形,摄像头模组3会逐渐向另一侧倾斜,使摄像头模组3的光轴中心线进行了向下的移动,从而实现了摄像头模组3光轴中心线在垂直方向的调整,同理,调节第二机米螺丝20即可实现摄像头模组3光轴中心线在水平方向的调整。

摄像头模组3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为8.5mm、8.5mm和6.2mm,壳体4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为50mm、44mm和27mm,本实施例的测距仪用于20米以外的测距点也能保证激光发射器发出的光路与摄像头模组3光轴中心线平行,通过本实施例的测距仪,再配合标准的测试设备进行复检,可以将激光发射器与摄像头模组光轴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调整为一个定值常数,通过软件进行算法补偿,从而实现了测距点的高精度作业需求。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