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损监测的负荷对比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4040236发布日期:2021-02-23 16:35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损监测的负荷对比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智能防窃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损监测的负荷对比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高科技窃电手法层出不穷,呈现多样性和隐蔽性,但相关供电部门缺乏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根除窃电行为的发生,导致全国每年被窃电电量持续增高,不仅给电力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还对供用电管理秩序和电力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风险。节能降损,提升效益,反窃电已成为电力企业的一个重要任务。传统的反窃电设备和手段在许多新型窃电方式面前已无能为力,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0003]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查处类型全面,能够发现各种窃电类型和计量异常的方法和设备,及时发现用户的电能计量异常和窃电行为,减少供电企业经济损失,保证人民群众的正常用电,创建安全有序的用电环境,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损监测的负荷对比方法及系统,通过主站系统实现远程实时监测与对比分析,产生报表及用电异常预警功能,从而达到线损原因查找辅助分析和防止窃电行为发生,减少电力企业损失,全面消除电力系统用电大户发生窃电行为的隐患和提高供电企业效益的目标。
[0005]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
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损监测的负荷对比系统,所述系统在变压器一次侧进线处或架空线路或跌落式开关处设置无源数据采集器,采集一次侧三相电流负荷数据,经无线网络将三相电流数据发送至负荷监测系统主站;
[0007]
并设置数据采集终端通过电能表规约采集电表三相电流负荷数据,利用无线网络将三相电流数据发送至负荷监测系统主站;最终通过所述负荷监测系统对比负荷曲线,筛查发生的用电异常。
[0008]
更进一步的,所述负荷监测系统主站同时获取对应用户的一次侧数据和二次侧数据。
[0009]
更进一步的,所述负荷监测系统主站设置为对比专变一次侧数据与相应用户的二次侧数据统计的负荷曲线,筛查发生的用电异常,实现用户用电状态的实时监测。
[0010]
更进一步的,所述无源数据采集器硬件包括微处理器、i/o接口、人-机接口和通信接口;其中软件部分由监控程序和功能执行程序组成。
[0011]
更进一步的,所述无源数据采集器包括根据数据中心命令采集和主动定时采集两种数据采集模式,数据处理时根据远传数据包格式,在数据包中添加能耗类型、时间等附加信息,使用xml格式进行传输,并通过tcp协议进行数据远传。
[0012]
更进一步的,所述负荷监测系统主站设有表现层、应用层、服务层和数据层,将数
据汇集、计算并转换,利用表现层对来自用户用电管理系统的用户专用变压器一、二次侧功率,经过综合分析,实时、全方位地发现用户变压器损耗及用户用电异常。
[0013]
更进一步的,所述表现层为用户线损监测分析系统b/s端,所述应用层包括业务子层和对外接口,所述业务子层功能包括数据档案、告警处理、分析窃电和任务相应;所述服务层包括数据访问、消息服务、报表服务和其他服务,所述数据层为数据库。
[0014]
更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终端通过rs-485线采集、存储二次侧电能表三相电流数据,以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上传至负荷监测系统主站。
[0015]
第二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损监测的负荷对比方法,所述方法被执行时使用第一方面所述的线损监测的负荷对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
s1使用无线数据采集器对用电用户高压侧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一次侧的三相电流值,以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上传至负荷监测系统主站;
[0017]
s2利用数据采集终端通过rs-485线采集、存储二次侧电能表三相电流数据,以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上传至负荷监测系统主站;
[0018]
s3负荷监测系统主站根据相应的逻辑关系与采集器上传的高压侧一次侧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0019]
s4最终以曲线、报表等形式展现,及时发现窃电事件和窃电现象,并发出告警。
[0020]
更进一步的,所述方法中,负荷监测系统主站获取采集器上传的高压侧数据,同时获取数据采集终端上传低压侧的用户用电信息。
[002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22]
本发明负荷监测系统主站将数据汇集、计算、转换,用户线损监测分析系统b/s端对来自用户用电管理系统的用户专用变压器一、二次侧功率,经过综合分析,实时、全方位地发现用户变压器损耗及用户用电异常,为变压器损耗和用户用电信息异常判断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记录。全面消除电力系统用电大户发生窃电行为的隐患和提高供电企业效益的目标。
附图说明
[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
图1是一种线损监测的负荷对比系统电路原理示意图;
[0025]
图2是负荷监测系统主站原理示意图;
[0026]
图3是负荷监测系统主站硬件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8]
实施例1
[0029]
本实施例公开如图1所示的一种线损监测的负荷对比系统,所述系统在变压器一次侧进线处或架空线路或跌落式开关处设置无源数据采集器,采集一次侧三相电流负荷数据,经无线网络将三相电流数据发送至负荷监测系统主站;
[0030]
并设置数据采集终端通过电能表规约采集电表三相电流负荷数据,利用无线网络将三相电流数据发送至负荷监测系统主站;最终通过所述负荷监测系统对比负荷曲线,筛查发生的用电异常。
[0031]
本实施例中,无源数据采集器硬件包括微处理器、i/o接口、人-机接口和通信接口;其中软件部分由监控程序和功能执行程序组成。
[0032]
无源数据采集器包括根据数据中心命令采集和主动定时采集两种数据采集模式,数据处理时根据远传数据包格式,在数据包中添加能耗类型、时间等附加信息,使用xml格式进行传输,并通过tcp协议进行数据远传。
[0033]
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终端通过rs-485线采集、存储二次侧电能表三相电流数据,以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上传至负荷监测系统主站。
[0034]
实施例2
[0035]
本实施例公开如图2所示的负荷监测系统主站设有表现层、应用层、服务层和数据层,将数据汇集、计算并转换,利用表现层对来自用户用电管理系统的用户专用变压器一、二次侧功率,经过综合分析,实时、全方位地发现用户变压器损耗及用户用电异常。
[0036]
本实施例中,表现层为用户线损监测分析系统b/s端,所述应用层包括业务子层和对外接口,所述业务子层功能包括数据档案、告警处理、分析窃电和任务相应;所述服务层包括数据访问、消息服务、报表服务和其他服务,所述数据层为数据库。其硬件参见图3所示。
[0037]
本实施例中,负荷监测系统主站同时获取对应用户的一次侧数据和二次侧数据。设置为对比专变一次侧数据与相应用户的二次侧数据统计的负荷曲线,筛查发生的用电异常,实现用户用电状态的实时监测。
[0038]
实施例3
[0039]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线损监测的负荷对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0]
s1使用无线数据采集器对用电用户高压侧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一次侧的三相电流值,以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上传至负荷监测系统主站;
[0041]
s2利用数据采集终端通过rs-485线采集、存储二次侧电能表三相电流数据,以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上传至负荷监测系统主站;
[0042]
s3负荷监测系统主站根据相应的逻辑关系与采集器上传的高压侧一次侧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0043]
s4最终以曲线、报表等形式展现,及时发现窃电事件和窃电现象,并发出告警。
[0044]
本实施例中,负荷监测系统主站获取采集器上传的高压侧数据,同时获取数据采集终端上传低压侧的用户用电信息。
[0045]
实施例4
[0046]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防窃电监测系统主站是由:用电用户线损监测装置(无线数据采集器、多功能抄表终端),记录用户用电信息的多功能电能表,以及负荷监测系统主站组
成。
[0047]
用电用户线损监测装置中的无线数据采集器对用电用户高压侧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一次侧的三相电流值,以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上传至监控系统主站。多功能抄表终端通过rs-485线采集、存储二次侧电能表三相电流数据,以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上传至监控系统主站。
[0048]
用电用户负荷监测系统主站,获取采集器上传的高压侧(一次侧)数据,同时获取多功能抄表终端上传低压侧(二次侧)用户用电信息。根据相应的逻辑关系与采集器上传的高压侧(一次侧)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并以曲线、报表等形式展现,及时发现窃电事件和窃电现象,并发出告警。
[0049]
综上,本发明负荷监测系统主站将数据汇集、计算、转换,用户线损监测分析系统b/s端对来自用户用电管理系统的用户专用变压器一、二次侧功率,经过综合分析,实时、全方位地发现用户变压器损耗及用户用电异常,为变压器损耗和用户用电信息异常判断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记录。全面消除电力系统用电大户发生窃电行为的隐患和提高供电企业效益的目标。
[0050]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