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4540974发布日期:2021-04-02 10:24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雷达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种计算机设备以及一种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对动静人体进行检测时,多采用阈值法;即言,设置适当的能量阈值,以判定目标是否处于运动状态。然而,运动这种方法,静止目标信号往往被淹没在噪声中无法分辨;并且,由于探测环境复杂、目标距离不同、穿透介质类型和厚度不同的影响;将导致阈值法的检测结果准确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能够有效抑制检测过程中运动目标对静止目标检测的干扰,提高动静人体目标检测的准确率。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设备。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第二回波数据信息,并对所述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回波数据信息进行预处理,以生成对应所述第一回波数据信息的第一基带信号和对应所述第二回波数据信息的第二基带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回波数据信息均包括至少两路回波数据,所述第一基带信号包括多组第一基带数据,所述第二基带信号包括多组第二基带数据;分别对每组第一基带数据和每组第二基带数据进行距离向傅里叶变换和多普勒向傅里叶变换,以生成对应所述第一基带数据的第一频域数据和对应所述第二基带数据的第二频域数据;根据所述第一频域数据和第一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所述第一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运动人体目标,并在所述第一基带信号中存在运动人体目标时,计算每路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距离延迟;根据所述第二频域数据和第二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所述第二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静止人体目标,并在所述第二基带信号中存在静止人体目标时,计算每路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距离延迟;根据三边测量目标定位算法和所述第一目标距离延迟计算运动人体目标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三边测量目标定位算法和所述第二目标距离延迟计算静止人体目标的位置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首先,获取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第二回波数据信息,并对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第二回波数据信息进行预处理,以生成对应第一回波数据信息的第一基带信号和对应第二回波数据信息的第二基带信号,其中,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第二回波数据信息均包括至少两路回波数据,第一基带信号包括多组第一基带数据,第二基带信号包括多组第二基带数据;接着,分别对每组第一基带数据和每组第二基带数据进行距离向傅里叶变换和多普勒向傅里叶变换,以生成对应第一基带数据的第一频域数据和对应第二基带数据的第二频域数据;然后,根据第一频域数据和第一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第一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运动人体目标,并在第一基带信号中存在运动人体目标时,计算每路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距离延迟;接着,根据第二频域数据和第二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第二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静止人体目标,并在第二基带信号中存在静止人体目标时,计算每路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距离延迟;然后,根据三边测量目标定位算法和第一目标距离延迟计算运动人体目标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三边测量目标定位算法和第二目标距离延迟计算静止人体目标的位置信息;从而能够有效抑制检测过程中运动目标对静止目标检测的干扰,提高动静人体目标检测的准确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一频域数据和第一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所述第一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运动人体目标,包括:对多组第一频域数据中相应距离单元的多普勒向进行累加,以生成每个距离单元对应的第一信号幅度;判断所述第一信号幅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自适应阈值,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一基带信号中存在运动人体目标。

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二频域数据和第二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所述第二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静止人体目标,包括:根据预设距离向区间值和预设多普勒向区间值过滤所述第二频域数据,以滤除所述第二频域数据中的无关值;对过滤后的第二频域数据中相应距离单元的多普勒向进行累加,以生成每个距离单元对应的第二信号幅度;判断所述第二信号幅度是否大于第二预设自适应阈值,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二基带信号中存在静止人体目标。

可选地,在根据所述第一频域数据和第一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所述第一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运动人体目标之前,还包括:当第一信号幅度对应的距离延迟总长度为m时,截取距离延迟大于r部分对应的第一信号幅度集合[r,m],其中,r<m;计算该第一信号幅度集合[r,m]对应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第一预设自适应阈值。

可选地,在根据所述第二频域数据和第二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所述第二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静止人体目标之前,还包括:获取背景情况下的多个噪声值,并计算多个噪声值对应的平均值,以及将该平均值作为第二预设自适应阈值。

可选地,运动人体目标的位置信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x-xi)2+(y-yi)2=di12

其中,(x,y)表示待测运动人体目标的坐标,(xi,yi)表示第i个天线的坐标,di1表示待测运动人体目标与第i个天线之间的距离,m1表示第1个天线接收到的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距离延迟,m2表示第2个天线接收到的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距离延迟。

可选地,静止人体目标的位置信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x’-xi)2+(y’-yi)2=di22

其中,(x’,y’)表示待测静止人体目标的坐标,(xi,yi)表示第i个天线的坐标,di2表示待测静止人体目标与第i个天线之间的距离,s1表示第1个天线接收到的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距离延迟,s2表示第2个天线接收到的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距离延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程序,该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存储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程序,以使得处理器在执行该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从而有效抑制检测过程中运动目标对静止目标检测的干扰,提高动静人体目标检测的准确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通过存储器对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程序进行存储,以使得处理器在执行该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从而有效抑制检测过程中运动目标对静止目标检测的干扰,提高动静人体目标检测的准确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系统,包括:获取模块,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第二回波数据信息,并对所述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回波数据信息进行预处理,以生成对应所述第一回波数据信息的第一基带信号和对应所述第二回波数据信息的第二基带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回波数据信息均包括至少两路回波数据,所述第一基带信号包括多组第一基带数据,所述第二基带信号包括多组第二基带数据;变换模块,所述变换模块用于分别对每组第一基带数据和每组第二基带数据进行距离向傅里叶变换和多普勒向傅里叶变换,以生成对应所述第一基带数据的第一频域数据和对应所述第二基带数据的第二频域数据;运动检测模块,所述运动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频域数据和第一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所述第一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运动人体目标,并在所述第一基带信号中存在运动人体目标时,计算每路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距离延迟;静止检测模块,所述静止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频域数据和第二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所述第二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静止人体目标,并在所述第二基带信号中存在静止人体目标时,计算每路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距离延迟;位置确定模块,所述位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三边测量目标定位算法和所述第一目标距离延迟计算运动人体目标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三边测量目标定位算法和所述第二目标距离延迟计算静止人体目标的位置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系统,通过设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第二回波数据信息,并对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第二回波数据信息进行预处理,以生成对应第一回波数据信息的第一基带信号和对应第二回波数据信息的第二基带信号,其中,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第二回波数据信息均包括至少两路回波数据,第一基带信号包括多组第一基带数据,第二基带信号包括多组第二基带数据;变换模块用于分别对每组第一基带数据和每组第二基带数据进行距离向傅里叶变换和多普勒向傅里叶变换,以生成对应第一基带数据的第一频域数据和对应第二基带数据的第二频域数据;运动检测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频域数据和第一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第一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运动人体目标,并在第一基带信号中存在运动人体目标时,计算每路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距离延迟;静止检测模块用于根据第二频域数据和第二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第二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静止人体目标,并在第二基带信号中存在静止人体目标时,计算每路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距离延迟;位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三边测量目标定位算法和第一目标距离延迟计算运动人体目标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三边测量目标定位算法和第二目标距离延迟计算静止人体目标的位置信息;从而有效抑制检测过程中运动目标对静止目标检测的干扰,提高动静人体目标检测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运动人体目标位置信息计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相关技术中,在对动静人体进行检测时,静止目标的检测容易收到运动目标的干扰,并且,由于环境元印,容易导致检测结果准确度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首先,获取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第二回波数据信息,并对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第二回波数据信息进行预处理,以生成对应第一回波数据信息的第一基带信号和对应第二回波数据信息的第二基带信号,其中,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第二回波数据信息均包括至少两路回波数据,第一基带信号包括多组第一基带数据,第二基带信号包括多组第二基带数据;接着,分别对每组第一基带数据和每组第二基带数据进行距离向傅里叶变换和多普勒向傅里叶变换,以生成对应第一基带数据的第一频域数据和对应第二基带数据的第二频域数据;然后,根据第一频域数据和第一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第一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运动人体目标,并在第一基带信号中存在运动人体目标时,计算每路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距离延迟;接着,根据第二频域数据和第二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第二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静止人体目标,并在第二基带信号中存在静止人体目标时,计算每路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距离延迟;然后,根据三边测量目标定位算法和第一目标距离延迟计算运动人体目标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三边测量目标定位算法和第二目标距离延迟计算静止人体目标的位置信息;从而能够有效抑制检测过程中运动目标对静止目标检测的干扰,提高动静人体目标检测的准确率。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第二回波数据信息,并对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第二回波数据信息进行预处理,以生成对应第一回波数据信息的第一基带信号和对应第二回波数据信息的第二基带信号,其中,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第二回波数据信息均包括至少两路回波数据,第一基带信号包括多组第一基带数据,第二基带信号包括多组第二基带数据。

也就是说,穿墙雷达至少包括两个接收天线(例如,当采用一发两收的天线,可以通过两个接收天线得到对应天线的两路回波数据),进而在检测过程中,可以得到对应接收天线的至少两路回波数据;而在数据的获取过程中,可以对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划分,或者分别获取以得到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第二回波数据信息(例如,在获取到32组数据之后,将该32组数据作为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并在继续获取到数据之后,当后续获取到的数据组数达到512组时,将该512组数据作为第二回波数据信息;或者,持续进行数据的获取,并在数据组数达到544组时,对544组数据进行划分,以生成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第二回波数据信息);然后,对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第二回波数据信息进行预处理,以生成对应第一回波数据信息的第一基带信号和对应第二回波数据的第二基带信号(其中,预处理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对第一回波数据或第一回波数据进行混频处理和放大处理);可以理解,当第一回波数据信息中的回波数据为多组时,则处理后得到的第一基带数据是对应每组回波数据的;第二基带数据亦是如此。

s102,分别对每组第一基带数据和每组第二基带数据进行距离向傅里叶变换和多普勒向傅里叶变换,以生成对应第一基带数据的第一频域数据和对应第二基带数据的第二频域数据。

s103,根据第一频域数据和第一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第一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运动人体目标,并在第一基带信号中存在运动人体目标时,计算每路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距离延迟。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频域数据和第一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第一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运动人体目标,包括:

对多组第一频域数据中相应距离单元的多普勒向进行累加,以生成每个距离单元对应的第一信号幅度;

判断第一信号幅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自适应阈值,如果是,则确定第一基带信号中存在运动人体目标。

即言,在取模后,对多组第一频域数据中,相应距离单元上的多普勒向进行累加,以得到每个距离单元所对应的第一信号幅度;然后,判断第一信号幅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自适应阈值,如果是,则确定第一基带信号中存在运动人体目标;如果否,则确定该第一基带信号中不存在运动人体目标。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第一基带信号中存在运动人体目标时,根据目标提取算法对第一信号幅度进行目标提取,即可得到每路回波信号所对应的第一目标距离延迟(如图2所示,该第一目标距离延迟即为发射天线到待测运动人体目标的距离与待测运动人体目标到第i路天线的距离之和)。

其中,第一预设自适应阈值的确定方式可以有多种。

作为一种示例,可以在根据第一频域数据和第一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第一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运动人体目标之前:

当第一信号幅度对应的距离延迟总长度为m时,截取距离延迟大于r部分对应的第一信号幅度集合[r,m],其中,r<m;

计算该第一信号幅度集合[r,m]对应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第一预设自适应阈值。

s104,根据第二频域数据和第二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第二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静止人体目标,并在第二基带信号中存在静止人体目标时,计算每路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距离延迟。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二频域数据和第二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第二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静止人体目标,包括:

根据预设距离向区间值和预设多普勒向区间值过滤第二频域数据,以滤除第二频域数据中的无关值;

对过滤后的第二频域数据中相应距离单元的多普勒向进行累加,以生成每个距离单元对应的第二信号幅度;

判断第二信号幅度是否大于第二预设自适应阈值,如果是,则确定第二基带信号中存在静止人体目标。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第二基带信号中存在静止人体目标时,根据目标提取算法对第二信号幅度进行目标提取,即可得到每路回波信号所对应的第二目标距离延迟(该第二目标距离延迟即为发射天线到待测静止人体目标的距离与待测静止人体目标到第i路天线的距离之和)。

作为一种示例,在采集得到512组回波数据之后,将该512组回波数据作为第二回波数据,并对第二回波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基带信号之后,对第二基带信号进行距离向傅里叶变换和多普勒向傅里叶变换,以得到第二频域数据;然后,设置距离向最小值为a,距离向最大值为b,多普勒向最小值为c,多普勒向最大值为d,取模后,根据设定的距离向阈值和多普勒向阈值将不处于距离向最小值和距离向最大值之间的值全部置零,并把不处于多普勒向最小值和多普勒向最大值之间的值全部置零,以过滤其中的无关值。

其中,第二预设自适应阈值的确定方式可以有多种。

作为一种示例,在根据第二频域数据和第二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第二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静止人体目标之前:

获取背景情况下的多个噪声值,并计算多个噪声值对应的平均值,以及将该平均值作为第二预设自适应阈值。

s105,根据三边测量目标定位算法和第一目标距离延迟计算运动人体目标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三边测量目标定位算法和第二目标距离延迟计算静止人体目标的位置信息。

其中,运动人体目标的位置信息的计算方式可以有多种。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2所示,运动人体目标的位置信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x-xi)2+(y-yi)2=di12

其中,(x,y)表示待测运动人体目标的坐标,(xi,yi)表示第i个天线的坐标,di1表示待测运动人体目标与第i个天线之间的距离,m1表示第1个天线接收到的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距离延迟,m2表示第2个天线接收到的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距离延迟。

其中,静止人体目标的位置信息的计算方式可以有多种。

作为一种示例,静止人体目标的位置信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x’-xi)2+(y’-yi)2=di22

其中,(x’,y’)表示待测静止人体目标的坐标,(xi,yi)表示第i个天线的坐标,di2表示待测静止人体目标与第i个天线之间的距离,s1表示第1个天线接收到的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距离延迟,s2表示第2个天线接收到的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距离延迟。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获取至少两路回波信号,并对回波信号进行混频和放大处理,以生成第一基带信号,其中,第一基带信号包含多组第一基带数据。

s202,对每组第一基带数据进行距离向傅里叶变换和多普勒向傅里叶变换,以生成对应第一基带数据的第一频域数据。

s203,对多组第一频域数据中相应距离单元的多普勒向进行累加,以生成每个距离单元对应的第一信号幅度。

s204,根据第一信号幅度和第一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第一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运动人体目标。

s205,如果第一基带信号中存在运动人体目标,则根据目标提取算法对第一信号幅度进行目标提取,以获取每路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距离延迟。

s206,根据三边测量目标定位算法和第一目标距离延迟计算运动人体目标的位置信息。

s207,获取第二基带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基带信号包含多组第二基带数据。

s208,对每组第二基带数据进行距离向傅里叶变换和多普勒向傅里叶变换,以生成对应第二基带数据的第二频域数据。

s209,根据预设距离向区间值和预设多普勒向区间值过滤第二频域数据,以滤除第二频域数据中的无关值。

s210,对第二频域数据中相应距离单元的多普勒向进行累加,以生成每个距离单元对应的第二信号幅度。

s211,根据第二信号幅度和第二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第二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静止人体目标。

s212,如果第二基带信号中存在静止人体目标,则根据目标提取算法对第二信号幅度进行目标提取,以获取第二基带信号对应的第二目标距离延迟。

s213,根据三边测量目标定位算法和第二目标距离延迟计算静止人体目标的位置信息。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首先,获取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第二回波数据信息,并对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第二回波数据信息进行预处理,以生成对应第一回波数据信息的第一基带信号和对应第二回波数据信息的第二基带信号,其中,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第二回波数据信息均包括至少两路回波数据,第一基带信号包括多组第一基带数据,第二基带信号包括多组第二基带数据;接着,分别对每组第一基带数据和每组第二基带数据进行距离向傅里叶变换和多普勒向傅里叶变换,以生成对应第一基带数据的第一频域数据和对应第二基带数据的第二频域数据;然后,根据第一频域数据和第一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第一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运动人体目标,并在第一基带信号中存在运动人体目标时,计算每路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距离延迟;接着,根据第二频域数据和第二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第二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静止人体目标,并在第二基带信号中存在静止人体目标时,计算每路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距离延迟;然后,根据三边测量目标定位算法和第一目标距离延迟计算运动人体目标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三边测量目标定位算法和第二目标距离延迟计算静止人体目标的位置信息;从而能够有效抑制检测过程中运动目标对静止目标检测的干扰,提高动静人体目标检测的准确率。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程序,该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存储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程序,以使得处理器在执行该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从而有效抑制检测过程中运动目标对静止目标检测的干扰,提高动静人体目标检测的准确率。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通过存储器对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程序进行存储,以使得处理器在执行该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从而有效抑制检测过程中运动目标对静止目标检测的干扰,提高动静人体目标检测的准确率。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系统,如图4所示,该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系统包括:获取模块10、变换模块20、运动检测模块30、静止检测模块40和位置确定模块50。

其中,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第二回波数据信息,并对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第二回波数据信息进行预处理,以生成对应第一回波数据信息的第一基带信号和对应第二回波数据信息的第二基带信号,其中,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第二回波数据信息均包括至少两路回波数据,第一基带信号包括多组第一基带数据,第二基带信号包括多组第二基带数据;

变换模块20用于分别对每组第一基带数据和每组第二基带数据进行距离向傅里叶变换和多普勒向傅里叶变换,以生成对应第一基带数据的第一频域数据和对应第二基带数据的第二频域数据;

运动检测模块30用于根据第一频域数据和第一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第一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运动人体目标,并在第一基带信号中存在运动人体目标时,计算每路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距离延迟;

静止检测模块40用于根据第二频域数据和第二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第二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静止人体目标,并在第二基带信号中存在静止人体目标时,计算每路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距离延迟;

位置确定模块50用于根据三边测量目标定位算法和第一目标距离延迟计算运动人体目标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三边测量目标定位算法和第二目标距离延迟计算静止人体目标的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关于图1和图3中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的描述同样适用于该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系统,在此不做赘述。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穿墙雷达的动静人体目标自适应检测系统,通过设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第二回波数据信息,并对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第二回波数据信息进行预处理,以生成对应第一回波数据信息的第一基带信号和对应第二回波数据信息的第二基带信号,其中,第一回波数据信息和第二回波数据信息均包括至少两路回波数据,第一基带信号包括多组第一基带数据,第二基带信号包括多组第二基带数据;变换模块用于分别对每组第一基带数据和每组第二基带数据进行距离向傅里叶变换和多普勒向傅里叶变换,以生成对应第一基带数据的第一频域数据和对应第二基带数据的第二频域数据;运动检测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频域数据和第一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第一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运动人体目标,并在第一基带信号中存在运动人体目标时,计算每路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距离延迟;静止检测模块用于根据第二频域数据和第二预设自适应阈值判断第二基带信号中是否存在静止人体目标,并在第二基带信号中存在静止人体目标时,计算每路回波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距离延迟;位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三边测量目标定位算法和第一目标距离延迟计算运动人体目标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三边测量目标定位算法和第二目标距离延迟计算静止人体目标的位置信息;从而有效抑制检测过程中运动目标对静止目标检测的干扰,提高动静人体目标检测的准确率。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1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1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1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1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1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1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应当注意的是,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步骤。位于部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